书城管理用人三十六计大全集
4891600000035

第35章 团结协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2)

一个领导机构不可能也不需要所有成员都具有同等的知识水平。倘若如此,则只能构成知识的平面结构。人的知识总是有多有少,有深有浅,只有由不同文化结构,不同专业特点的人组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立体结构。实践证明,领导和管理现代企业需要有一大批“T”型人才即知识面广博(用“一”来表示),同时在专业上渊深(用“1”来表示),综合起来就构成一个“T”型。在知识渊博的人中,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统率能力的人,就是比较理想的“领导者型”人才。然而,在现实当中这样的人才极少,相比较而言,“一”型和“1”型人才还是不少的。我们就可以采用知识组合的办法,把知识面较宽,接受事物较为敏感的,但缺少专业深度的“一”型人才和专业上有相当深度的“1”型人才,组成紧密配合的“T”型领导机构。这样,便能较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在各方面的要求。

素质结构

素质结构是指领导机构的成员要在性格、志趣、气质和风度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先有自知之明,有冷静的头脑、不断创新的进取心、不怕风险的决断魄力、办事公正、赏罚分明并有豁达大度的宽容精神等。完全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显然是很少的。这就要求在组织的领导机构中配备具有这样或那样素质的成员进行相互补充,在领导作风、性格气质等方面讲究巧妙的搭配。比如说,在性格上,有人性格外向,说话直爽,办事果断;有人性格内向,处事谨慎,考虑问题周到。在作风上,有人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有人慢条斯理,有条不紊。在气质上,有人足智多谋,果敢决断;有人骁勇善战,能冲敢闯等。由这样一群人组成的领导机构,才是一个管理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团结协作好的理想集体。领导机构内部决不允许存在那些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投机钻营、耍阴谋诡计或思想意识不好的人,或者是那些在工作上主观武断、刚愎自用,很难与人共事的人。这样的人哪怕选用一个也会严重影响集体作用的发挥,使整个领导机构的离心力和破坏力增大。

有些领导机构,就其每个“零件”而言,都还不错,但组装成“机器”后,却运转不灵。这种现象表明,问题很可能出现在“组装”上,形成了“内耗型”结构,其整体工作效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就是1+1<2。把一些开拓型的干部组成一个“清一色”的领导机构,其糟糕程度不亚于一个全是由优秀“独唱家”组成的“合唱团”。有时“内耗”不一定是指产生了矛盾,团结状况不好,凡是由于组合不科学,搭配不合理,影响发挥领导机构整体功能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内耗”。例如有这样一个例子,组织领导机构三个成员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专业技术上都具有工程师职称。然而,这三个“零件”组装成“机器”以后,领导机构的整体功能却很不理想,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下属意见很大。究其原因,毛病还是出现在组装上。这个领导机构至少在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和素质结构这四个方面产生了“内耗”。它的知识结构是明显的平面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也有明显缺陷,三个领导成员没有一个擅长行政领导和管理;在智能结构上,缺少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开拓型的领导成员发挥主导作用;而在素质结构方面,三个人都有魄力不够的弱点。因此,这样组合成的班子,尽管表面看不仅达到了标准,团结状况也不错,但握不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他们各自具有的长处得不到发挥,短处也得不到弥补,领导机构的整体功能比较差。像这样的“内耗型”领导机构,在组阁时,应该力求避免。由于这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领导者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靠冥思苦想来拼凑最佳组合方案。唯一的正确途径,就是深入到下属中去,多方面听取意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总之,当你组阁时,要用系统的观点,对整个群体结构作全面考虑,整体设计,不能只强调某些方面而不顾其余。组建领导机构要有一个共同的要求,但不等于说,任何组织都只能千篇一律,分毫不差。不同职能,不同层次的群体,应有所侧重,并且在要求的程度上也应有所不同。这些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妥善地加以确定。

人在其位,各谋其政

作为领导者在组建领导机构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问题不可忽视,一个是副职安置过多,也就是职位的设置超过了实际的需要。这也是当前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弊病。如果因为洗一定量的衣服,两个人洗一般来说总比一个人洗得快和轻松,就以为做领导工作也同样如此,那就大错特错了。智力的结合同体力的结合在质上完全是两码事。如果说,一般工作多派了人能够做得快一些或者只是造成一些窝工浪费现象,而在管理工作中多派了人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把事情搞糟。

一个领导机构中副职过多,害处也就随之而来。第一,容易造成人浮于事,明明一正一副就可以办的事,硬设上好几个副职,就容易使一件事推来推去,一个文件传来传去,最后没有人办事,出了问题大家负责,共同承担,实际上等于谁也不负责。第二,副职过多,造成分工过细,每个人只管自己分工的工作,而不过问其他方面的事情,协调不好就会出现“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状况。甚至有些人不顾整体利益,互相削弱力量,无法形成一种合力。第三,副职多,下属的“婆婆”也多,“一个君主一道令”,往往使下属无所适从,特别是有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顾及管理层数职之间的关系平稳,在下属不愿得罪任何一个上级时,往往煞费苦心寻找一个几全其美的方法进行协调,而这种“几全其美”的方法往往是效率平平的。总之,副职过多,弊多而无利,容易出现的结果便是整个领导机构的效率降低,正如有的领导者深有感慨地说:“让我一个人干,也会比现在这样好!”

此外,还要“为官择人”而不要“为人择官”,做到宁缺毋滥。类似于“为人择官”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并不少见。比如,有这么一个人,是某某年某某级别的干部,那就不管他是否年老体弱,也不问他能否胜任工作,就一定要为他安排一个相当的职位;或者是,只要有学历,不管他有无实际工作能力,就硬要把他拉上来。反过来,一个资历较浅、级别较低的人,虽然他学有专长又年富力强,或者是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具有某一方面管理特长,也不能放到那个职位上去。我们应“为官择人”,以职务要求为标准,凡能胜任职务的,不论资排辈,不讲亲疏远近,不以级定职。

组阁中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有些领导者过于相信自己或某一个人,把应该归别人做的事情也揽过来,身兼数职,结果扰乱了管理层次。领导者兼职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兼职,另一种是横向兼职。

纵向兼职,就是一个领导者身兼两级职务。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在商量工作或找人谈话时,不可能每句话都解释一下他这句话是以某身份说的,另一句话是以另一个身份说的。下属也因此往往无法判断他是在哪个级别上说话,因而常常导致误会。

凡纵向兼职,除非在某一个职务上什么事也不管,即虚职,否则就会产生混乱。我们说,领导者兼职就要履行所兼职务的职责,这样,下属必须把矛盾原原本本地交上来,而领导者又不得不亲自作出处理,处理的依据则往往是间接的汇报反映,使处理的结果常常失之于独断和片面。如果在某一个职务上什么事也不干,那又何必兼职呢?此外,兼职后哪一级的会议都要参加,只有发言权,并无任何职权,对组织无任何好处,个人的时间也被浪费掉。如果仅仅是为了地位和待遇而兼职,那么就应该把他看作部门内多余的人。

横向兼职,就是一个领导者兼任两个平级组织的领导职务。无论这位领导者多么公平,两个组织的下属也都会埋怨他厚此薄彼。又因一人要关照两个组织的工作,当两个组织同时需要他时,他就很难兼顾。此外,因下属人员过多,工作很难照顾全面,也会影响组织的效率。

正职如何处理好与副职的关系

正职与几名副职构成领导机构的核心。如何处理好正副职之间的关系,对于领导核心的团结与稳定,提高领导机构的战斗力,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乃至对于一个组织的兴衰关系极大。

正副职之间容易产生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对会上决定与临时处置之间的矛盾。一般组织中大都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领导方式。凡属组织的重大问题,均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然后分头去组织实施。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会上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这就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相机处理。结果,就会有人同意,有人可能不同意;有人认为这是小事一桩,用不着集体讨论;有人则认为是重大问题,应该再经集体研究才能处理。这样领导层内部意见就不一致了。

听取意见全面与片面之间的矛盾。副职在工作中,难免会与下属及群众发生矛盾。这样群众可能找正职反映情况,甚至“诉苦”、“告状”。这时对正职来说,就有一个全面听取意见还是偏听偏信的问题。如果先入为主,听的意见不全面,就去着手处理,那就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很可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全局与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正职是负责全面领导工作的,而副职则往往负责分管一个方面的工作。以工厂为例,厂长负责全厂的全面工作。他考虑问题要从全局出发,而副厂长是各管一摊的,就容易从自己负责的这一局部出发考虑问题。如制订年度计划,厂长根据国家计划和适应市场需要,对设备要求多开台、多生产,而负责设备的副厂长为了保证设备的完好率,要求多备车、多维修,这样就会发生矛盾。其他如产量与质量的矛盾、品种与利润的矛盾等,也都不可避免地会使全局与某一局部产生矛盾。

处置荣誉、功过不当引起的矛盾。或是正职见荣誉就争,见功劳就抢,或是副职见错就推,有了失误就让,都会引起相互不满而产生矛盾。

调解副职之间的纠纷时产生的矛盾。副职都是各负责一个局部工作的,容易从本位出发考虑问题,也会出现一些矛盾。正职如果协调不及时或者调解不公正,也会产生矛盾。

正职与副职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正确处理好正副职间的矛盾,协调好关系呢?

首先要尽可能较全面了解副职,这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础。正职对副职的思想、能力、品德、专长、爱好、性格、家庭以及经历等各方面的情况都要比较熟悉。这样当问题发生,矛盾出现的时候,才有可能对副职应负的责任作出准确的判断。

还要引导副职树立整体观念。在与副职研究工作时,要经常提醒副职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观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都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相互牵制,只有把每一个局部都放到全局中来考虑,才能走活一盘棋,取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支持副职的工作,不在背后说长论短。人各有缺点,下属和群众对副职难免说三道四。正职对于群众的议论,需要加以引导,但不能下令禁止。如有人在正职面前议论某副职的短处,正职千万不能随声附和,自己更不能带头议论,否则,副职便无法开展工作。即使下属和群众的意见是正确的,也只能先耐心听取,然后通过与副职本人交换意见后再予答复。对副职的缺点和不足,要和他们当面交谈,在下属和群众的面前则应多讲他们的长处。

及时与副职交流思想也很重要。正职对工作有什么新想法,想干什么,在下面听到什么反映,只要不是属于不该公开的话,都应及时地向副职说出来。是自己的想法,与他们进行讨论;是群众的意见,与副职进行交流;看到某人有什么缺点,及时帮助指出,以引起注意。正职和副职经常交流思想,有助于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有位领导者说过:“当我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我就谁也不得罪了。”因此对于副职之间的矛盾,正职要敢于正视,分清是非,秉公处理。既不能遇到矛盾装作不知道,也不能各打五十大板。那样做从表面看来,好像谁也不得罪,其实由于“和稀泥”弄得是非不清,责任不明,副职口不说而心不服,矛盾也并未能解决。

闻过则喜,有错就改。正职如果没有“闻过则喜”的精神,而是“闻过即怒”,就难以协调好同副职之间的关系。只有“闻过则喜”,下属才敢亲近你,愿意向你倾吐肺腑之言;你才能心明眼亮,看到自己的不足,谦虚待人,理正自己与副职之间的位置;才能在与副职发生矛盾时客观地估计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使副职心悦诚服。

还要注意层次、分清主次。正职在整个领导机构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主次有时是相对的,全局上你是主,但在某一局部上你是次。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各有各的职责范围。不能因为自己是正职,就什么都管。属于副职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就要授权让他们去办。如果干预过多,副职可能产生误会,认为你不信任他,这样就会影响正副职之间的正常关系。

最后还要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精神。正职应该在业务、思想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的修养。可是再能干的领导者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总有不懂的东西。正职如果在工作中碰到不懂的问题,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一开始就向副职声明:我不懂,请你们拿出意见和办法。这样做,比明知自己不懂,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让副职去揣摸要好得多。

副职如何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

副职在领导机构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他既是领导者,又是执行者;既制人,又受制于人;既主动,又被动。处在这个位置上的领导者,怎样才能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呢?

首先,摆正关系,主动配合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