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青少年的10个习惯
4899800000015

第15章 学以致用的习惯:人生必将卓越(3)

5.充实所需的知识的简便方法

一位学者总结了一个人人皆适用的三步行动法,可以让你充实所需的知识。

⑴到离你最近的大型公共图书馆去,与商业类图书部的管理员交朋友。这样,你会发现一座金山,包括与构思、产品、服务、商业或危机相关的各种资料,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得到——免费的。你想找什么,几乎都有相关的名录。各行各业的领导人物都会写“如何成功”之类的书,也找得到有关专利权、注册商标、著作权的资料,还有各制造商、进口商、供应商、制造商业务代表、零售商、批发商及流通公司等等的名录。要找用市场邮寄名单做的统计资料也不难。现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和国际互联网相连,要是哪个图书馆没有你要找的资料,你会很容易通过网络查找到。

⑵找出你所选择的领域中的50位最杰出的人物,想方设法与他们共进早餐、午餐或晚餐,请他们抽个空与你聊聊,你便可以吸取他们的智慧(50人里面大概有10人会抽时间给你)。成功的推销员吉姆·罗恩把这个点子称为“带百万富翁共进午餐”。你在商业会议等地也会见到这些人。先好好研究这些人的背景,再仔细计划你要问的问题。就像拿破仑·希尔在所著的《思考致富》中所说的那样: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共用的策略、共有的特性。

⑶到你想从事的领域工作,你可以多方观察。去学习的公司上班。必要时工作不给报酬也无妨。要像海绵一样,尽全力吸收知识。分分秒秒都不放过的人,在10个月内就可以学到别人需要学习10年的经验。

(6)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精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⑴“锥型学习”。

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西蒙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一分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计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一分钟能记忆一“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

为了形象地说明,我们把这种学习方法比做一把锥子。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这种学习方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

这种学习方法的原理由一个浅显的例子就可明白: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1万斤柴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10斤柴就够用了。

“锥型学习”方法对于现代人是十分有用的。现代人的有效知识(即实际需要的知识)大约相当于他总知识的10%,因此学习者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应从本职工作出发按创造目标的需要学习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像锥子一样,照准一个眼深钻下去你就会取得清澈的泉水。传统的学习是把砂子和铁砂混在一起来找铁砂,而采用创造性学习法,则要直接得多,是从砂子中吸铁砂。

现代的学习者,你没有必要把一切都往脑子里塞,学习锥子,向知识的深度进军,任何浪潮对你造成的压力,都将成为你吸取新知识的动力。

⑵“螺旋上升”式学习法。

所谓螺旋上升的学习法,就是用一系列的循环知识单元,来代替平铺直叙的知识积累和阐述。每一循环都比上一个循环更高一层,更进一步。这种“螺旋上升”式学习,可以说具有“格式塔”的特征。“格式塔”指的是把许多现象综合为功能单元的一种系统。通俗地说,是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一种循环。后一循环需要以前一循环为基础,而又比前一循环更深、更高,使前一循环得到丰富和补充。

“螺旋上升”式学习法,以学习者所感兴趣、或想研究的内容为目标。起点可以是某个基本概念、某个公式、某个实验现象、某个疑难问题,甚至可以是自己的某种设想。从这个起点出发,围绕着中心内容,学习、掌握与中心内容有直接关联的基本知识,同时了解那些与中心内容有联系、但并不直接影响的有关知识。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使基本概念得到掌握,公式得到理解和运用,实验现象得到分析,疑难问题得到解释,设想得到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还了解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领域,领略了所学知识的概貌。在这一循环的学习中,又会遇到新的概念、新的问题,再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循环,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开拓视野。

在“螺旋上升”式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起点所提出的课题,需要认真地钻研、理解、掌握;需要去查找书籍,寻求解答根据、说明材料,这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扎实钻研作风的过程,同时还是训练快速查阅书刊文献、有效利用资料能力的过程。由此这种学习方法可说是“一箭三雕”。

“金字塔”式的学习,对于具有系统学习条件和充裕学习时间的人来说,无疑是有利的;“电线杆”式的学习,对于那些聪明颖慧、理解力强的人,也是可行的。而对于那些既无大学学习条件,又不具备超群智力的广大学习者,用勤奋和毅力,借助图书馆的书籍、资料,以“螺旋上升”式方法学习,也一定能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⑶快速学习法。

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信息如同洪水一样不断涌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根本无法对付新知识的洪流。几年前日本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快速学习法”,它能使人们以高于常法5倍的速度灵活、迅速地掌握新知识。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难记的事情或一道难解的数学题,若是你有意识地向别人讲述几遍,就能大大地加深印象,易于记住或理出头绪。这是因为当你讲述的时候,为了说明它们,脑筋在紧张地活动,许多概念在“表现”它们的时候得到了强化,化为自己的东西。许多杂乱无章的“因子”在“表现”它们的时候,得到了整理,使它们条理化、清晰化了。

“快速学习法”正是根据上述原理展开学习的。在用这种方法学习时,先不求完全的理解,也不去听别人的讲述,而是拿到教材后,直接根据书前的目录,动员自己所有的潜在知识(即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概念等),进行一次“自我讲授”。

讲完后才打开书本,进行第一次通读。通读时不记笔记,更不问人,只是在不甚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经过这次通读,第一次“自我讲授”的不足之处、谬误所在都会“跃然纸上”,使你体会颇深,受益非浅。然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编制出一张精炼适用的“目录一览表”,对照着它进行第二次自我讲授。

这次的讲授就比第一次更完善、更丰富,许多模糊之处也会渐渐清晰起来,印象也大大加深。再者,又可以第二次通读教材,这次的通读所获得的感受、心得和体会便会像闪光的亮点一样永远记在心里。当你再进行第三次自我讲授时,就会更加顺利,发挥得更加开阔……这样,经过四到五个回合的自我讲授和通读、精读后,你就能得心应手地掌握这门新学问了。

讲求读书的艺术

1.行之有效阅读的5个基本步骤

要想利用中学或大学的每一个机会来学习的话,你就必须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

⑴出重点。

研究表明,如果读者是在知晓了一章学习内容的要点之后开始阅读,并由此深入到各部细节的话,这种方法会是最为有效的。因此,读书时你最好先看看每一章的内容提要,许多好的教科书都有这种提要。然后,你可以测览一下内容,特别留心作者和出版者的思路线索。标题的不同大小和不同字体,会告诉你哪一点应该看作要点,哪一点是次要点,哪些是又次的要点。在一张纸上写下整章的提纲,把它裁成书本大小,然后装在这一章的开头,这样做对你来说是会很有好处的。做提纲能帮助你对一章的内容有个概括性的了解,并且迫使你去了解作者思路的逻辑性(或者逻辑性的不足)。你做的提纲将来可以用来进行复习。

要想改进做提纲的技巧,你一定得找出一章中每节、每小节甚至每一段落中的关键性句子。写得好的教科书通常都把这种关键性句子放在一个段落开头的地方。如果你能找出说明段落主题的句子,你应该以能够使你在将来方便地查找的方式把它们做成笔记。要注意书中的图片和图表。由于在教科书中印上插图的费用是很高的,因此作者和出版者加入的插图都是有一定重要性的,对于这些插图的作用应该有所了解。现在,如果你已经对某一章所论述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总体认识的话,那你就可以开始细细地读下去了。

⑵手拿铅笔开始第一遍通读。

在开始通读以前,你应牢记住一点:这一次深入阅读对于你将来快速地复习这一章内容来说是个黄金般的好机会。因此,你应手执铅笔,随时圈划,不要考虑你的书籍的干净漂亮。一本书的价钱比起优秀的学习成绩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当然,图书馆的书和学校的书是不能涂划的。如果你读的书不是你自己的,可以用笔记本把要点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这些要点所在的页数也要记下来。你读书的时候,通常的目的是找寻你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因此每一段的重要句子下面都要划上横线(用铅笔),突出重要的地方除了划线,在旁边还可以加上一个星号;把每个生字或技术性字词圈起来;提到一个重要人物时,在他或她名字旁加个星号;如果重点内容是列表的形式,如一个事件发生的三点原因,一场社会变革的七点进步标志,那么在书页边的空白地上可以标注一个自己喜欢的标志,提起你的注意。

⑶拿红笔进行第二遍阅读。

在对你所读的内容有了一个总认识之后,应该再读一遍,把你现在认为的确重要的内容用红笔标出来。你可以把提示重要人物的星号用红笔圈起来;你可以把划在专业词汇外面的圈涂红,使之更加醒目突出;可以用红笔标出最重要的表格、图表和照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出真正重要的部分,并且使每一页书尽量地与另一页书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对于一个在考试时回忆以前学过些什么的学生来说经常是有很大帮助的。

⑷有目的地复习。

你应该能够明了每个划了圈的词的词义,并且能给出例子,引用加上星号的人的名著,说明每幅图表和图片的重要性;瞥一眼标题,你应该能叙述出标题下每一节的内容。作为自我测验,你看着章节提纲,回忆每一节讲的内容。

⑸和别人进行讨论。

学习的真谛并不是仅仅把课本的各个细节背诵下来,而是汲取可以致用的事实材料和思想观点。要想掌握一本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同别人一起进行复习和讨论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读同一本书的人互相提问关键性名词的词义,提问一章教科书的主题,或者就书上的结论展开争论,能使大家都有所收益。这样的活动可以迫使你把思想理出头绪,以便清楚、简明地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

⒉进行创造性阅读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阅后,为什么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呢?对于同等知识水平的读者来说,除了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外,问题就在于是否注意了创造性阅读以及阅读的创造力发挥得如何。

阅读是一种对知识的吸收过程。阅读力就是迅速、正确地吸收书写或印刷载体的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阅读创造力。阅读能力强,一般阅读创造力也强。

阅读的过程可划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读者对原书内容的吸收阶段,称为继承性阅读阶段;二是读者对原书内容的深化、再创造阶段,称为创造性阅读阶段。

从继承性阅读阶段到创造性阅读阶段,有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等作为媒介,还需要展开想像的翅膀……

在从只继承原书内容到在此基础上创造知识的发展过程中,逻辑思维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能使人们所发现的新问题趋于正确,减少或者避免结论的荒谬,为科学发现、发明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所以,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时时注意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欲达到创造性阅读,不仅应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创造性阅读需要高度的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丰富的想像能力,进行发散性思维。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都是智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智力结构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五个基本要素)。想像是在人的大脑中把过去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形象,一切创造都与想像有关。

创造性阅读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前提,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凭科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的。它是在继承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阅读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吸收原书的内容,然后方可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暂时不能得出结论的东西,切莫轻率下结论,要时时留心,不一定在什么时候,什么知识启发了你,你就会茅塞顿开,发现它深刻的内涵,从而引起你创新的欲望。

运用知识才是力量

现代百科全书,集合许多专家学者的精神、脑力,编写而成,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绝非个人学识能力做得到的。

你的上司只需要花费500元,就能买一套全书搁在书架上,想要知道某方面的知识时,只要翻开一查,无不得心应手,方便极了。百科全书既不用去进午餐,也不必花时间用茶点,更不用度假休息。

只区区500元,就可以获得一个知识宝库。

因此,如果你惟一的特长,是曾经进过学院,学了一些知识或甚至无所不知,你的身价也不过区区500元,老板只需付出500元就可以把你买下来。

另外,有许多人所懂的事,比一部价值6元的年鉴强不了多少,在这种情形下,这些人的身价才不过6元。老板可能更愿意花6元买一个年鉴,而不愿花6元请一个雇员,因为后者不会给他带来什么价值。

可是不能活用的知识,价值有限,这是一切领导者要舍书取人的原因。如果你想更快地成功,就得追求有用的知识,并且能学以致用。

知识并不等于废物,知识其实是一块翘翘板,只要利用得当,它便会弹起来,就会产生力量。因此,每一种知识都是一块翘翘板,它是机会的翘翘板,也是成功的推动力。

许多组织以及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如何把大量日益增长的信息和知识,以及广泛的可利用的资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它应是可创新的、实用的、有效的。同样,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困难是:如何充分地使用我们掌握的关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知识,来寻找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