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缺乏勤奋、节俭两大习惯,必定会浪费自己的生命和钱财,就会导致人生的破败。凡成大事者深知其理:勤为成功惟一的捷径;俭为生活良好品性。一个人离开这两点,最终就会成为平庸者。
勤奋造就大事业
所谓成大事,关键是要看人的作用。勤者可成事,惰者可败事。这是不容置疑的!
“成事在人,”这是俗语,也是真理。一件事、一项事业,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就会有相应的成就回报你。如果以勤付出,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成事在勤”实不为过。所以,养成勤的习惯,对于每一个青年人来说都是必须的。
有人将人生比作一段旅程,是因为人生的艰难曲折。人在旅途上,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游山玩水,他肩负着人生的使命,他要向前走,不停地走,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体味人生的意义,无怨无悔地走完人生之途。旅途上的食粮是勤奋。没有它,一个人不可能在人生路上走很远,即使能走远,也是碌碌无为的,走了很长的路,却依然两手空空。只有勤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获得事业的辉煌。无论是做到的亦或是没有做到的事,勤奋都可以在生命里令你做到。圣贤不是天生的,都是勤奋造就的。
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是个从小就立志当孔子的人。在他读书时,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徒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的情景,摇摇头。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呢!从此,先生更对他另眼相看了。
朱熹这样好学,很快成为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
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当朱熹无意中读到这句话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
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并非可望不可及。治学之路就如同登山,唯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顶。“一览群山小”的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得来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读《易经》竟然能把编联简册的牛皮翻断三次,可见其勤奋。不管你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圣人,“勤”在你成为圣人的努力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
世上成功之事,缺了勤就会变得不易实现,如果有了勤,成功也就不会太难了。
伟大的劳动造就伟大的成功,而勤勉耕耘也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勤奋是一笔价值远远超过金子的财富,金子虽然珍贵,但金子是不会失而复得的。纵然你有黄金万两,但坐吃山空,你总会有穷困的一天。唯有勤劳才是永不枯竭的财源。这一点,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勤能使人走向成功,聪明的人,勤而努力就能成就大事业,而比较愚笨的人,如果能以勤为本,笨鸟先飞,同样是获得成功的赢家。记得《圣经》中有这样一名话:
上帝给你打开了一扇门,同时就要给你关上一扇窗。你应该记住,勤奋实际上只是弥补你自己某一方面缺陷的良药。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次上制作课,老师要求每个人做一件小工艺品。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把他们的制作拿出来,一件一件地检查。当老师走到爱因斯坦面前时,他停住了,他拿起爱因斯坦制作的小板凳(那可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问爱因斯坦:“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吗?”
爱因斯坦以响亮的回答告诉老师说:“有!”
然后,他又从自己的小桌里拿出了一只板凳,对老师说:
“这是我做的第一只。”
一个并不手巧的人最后仍然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巧的手因勤奋而显得举足轻重。另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一道理。
古希腊有位演讲家,他的口才很好,每一次演讲都能吸引众多的听众。但他年青的时候却有口吃的毛病,经常受到大家的嘲笑。为了改正这一缺点,他坚持天天练习说话。有的时候就跑到山顶上,嘴里含着小石子,训练自己的口型,摸索发音的规律。正是勤奋不懈的努力使他改掉了口吃的毛病,同时说出了一口流畅悦耳的话,从而实现了做演讲家的梦想。
自身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勤奋的精神。自身之拙,可能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障碍。但伟人、名人就是在克服障碍后得到桂冠的。即使是太行、王屋二山那么大的障碍也会被我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勤奋一点点的挖掉,如果我们始终不放弃理想的话。勤奋面前,再艰巨的任务都可以完成,再坚定的山也都会被“移走”,成事成功只有勤,踏实勤劳,才能获得真正的东西,从而助你走向成功。
青年人要勤,就要忌“懒”,忌“惰”。懒惰是人的本性之一,稍不留神就会流露出来。所以青年人要时刻提醒自己:
“成事在勤,谋事忌惰”。因为人生短暂,懒惰就如自杀。勤奋的人瞧不起懒惰的人,心灵的恬静是勤奋的人始终追求的,而懒惰的人却是始终沉湎于肢体的舒适之中。怕吃苦怕受累是懒惰者的症状,一无所得,受人嘲笑是懒惰者的下场。
清朝某县有位姓王的青年,是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在家排行第七。他从小就爱慕道术,听人说崂山上有很多得道的仙人,就背上书籍前去学道。
王生登上一座道士庙,在清幽静寂的庙宇中,一位老道正在蒲团上打坐。只见这位老道满头白发垂挂到衣领处,精神清爽豪迈,气度不凡。王生连忙上前磕头行礼,并且和他交谈起来。交谈中,王生觉得老道讲的道理深奥奇妙,便一定要拜他为师。道士说:“只怕你娇生惯养,性情懒惰,不能吃苦。”王生连忙说:“我能吃苦。”老道的弟子很多,傍晚时他们都来到老道这里,王生一个个作揖见过,便留在了庙中。第二天,王生拿着老道交给自己的斧头在师父的吩咐下随众人上山砍柴。
过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和脚都磨出了很厚的茧子,他忍受不了这种艰苦的生活,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终于,又过了一个月后,王生吃不消了,可是老道却不向他传授任何道术。他等不下去了,便去向老道告辞说:“弟子从好几百里外的地方前来投拜你,我这一片苦心不指望学到什么长生不老的仙术,但您不能传些一般的技术给我吗?现在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每天不过是早出晚归在山里砍柴,我在家里,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苦。”老道听了大笑说:“我开始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如此,明天早上就送你走。”
王生听老道这样说,只好恳求说:“弟子在这里辛苦劳作了这么多天,只要师父教我一些小技术也不枉我此行了。”老道问:“你想学什么技术呢?”王生说:“平时常见师父不论走到哪儿,墙壁都不能阻隔,如果能学到这个法术就满足了。”
老道笑着答应了他,并领他来到一面墙前,向他传授了秘诀,然后让他自己念完秘诀后,喊声“进去”,就可以去了。
王生对着墙壁,不敢走过去。老道说:“试试看。”王生只好慢慢走过去,到墙壁时被挡住了。老道指点说:“要低头猛冲过去,不要犹豫。”当他照老道的话离开壁再猛向前冲到墙壁处,真的未受阻碍,睁眼已在墙外了。王生高兴极了,又穿墙而回,向老道致谢。老道告诫他说:“回去以后,要好好修身养性,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了。”说完,又送他一些路费,就让他回去了。
自称得到崂山仙人传授的王生在家中自得不已,可以穿越厚硬的墙壁而畅通无阻。他妻子不相信。于是,王生按照在老道处学的方法,离开墙壁数尺,低头猛冲过去,结果一头撞在墙壁上,立即扑倒在地。面对自己头上的鸡蛋大的包和妻子的嘲笑,他又羞又恼的同时又止不住骂老道无良心。
生性懒惰,却还想得道成仙,这无疑是行不通的。懒惰不改,要想获得成功,也是会碰壁的。如果说王生的遭遇是一个懒惰者的遭遇,那么王生所得的教训就是所有懒惰者的教训了。
而下面这个小故事,则更传神地刻画出了懒惰者的心态。
一位探险家在森林中看到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老农回答说:“上一次我要砍树的时候,风雨大作,结果,那些树未让我费力就倒了。”
“您真幸运!”
“你可说对了。还有一次,在暴风雨中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所以这次我准备等一场地震帮我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懒惰者,缺少的是行动,他们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其实,幸运只给勤奋者,等待只会浪费时间,等不来幸运。懒惰,其实就是否定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一点点送入虚无,而不想做一次奋斗,拯救自己。懒惰作为一种浪费,浪费的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生命。青年时期,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这时勤一些将来定会受益无穷,相反,若懒惰一些,后患也将无穷。一个成功的人,是不会有任何机会让懒惰得逞的。
青年人只有养成勤奋的习惯,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在勤奋中创造奇迹
勤奋能产生奇迹,皮尔·卡丹的奋斗史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皮尔·卡丹从小就对服装感兴趣,即使是在最贫困的时候。
他的父亲——一个贫困的意大利农民带着妻子和7个孩子背井离乡去法国的圣莱第昂谋生时,他才刚满两岁。他是被母亲用一块蓝被单裹着离开家乡的。
他生活在天天都要为吃饭与穿衣的事而发愁的家庭里,却偏偏对各式各样的服装感兴趣。
童年的时候,他喜欢在街上游逛,时装店里多姿多彩的时装常常使他留恋忘返。他的耳边经常传来这样的斥责和嘲讽:
“滚开,穷鬼!你也来看时装?”
“小意大利佬,买套时装去送给小情人吧。哈哈……。”
然而,一个梦想却在他幼小的心中升腾:“以后,我也能做各种各样的时装,做出许许多多好看的时装。”
念中学的时候,由于贫困和年迈多病,皮尔·卡丹的父母再也无法维持这个家庭了。皮尔·卡丹不得不从中学退学去做工,他的选择是去裁缝店当小学徒。
他的梦想,他的天才,他的勤奋,使皮尔·卡丹的技艺很快就超过了师傅。他经常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些新颖的服式,很受当地小姐的青睐,常常有人找上门来请他设计时装。他不仅白天当裁缝,搞设计,晚上还到一个业余剧团当演员,以便于更好地观摩和研究各种新奇高雅、绚丽多彩的舞台服装,这对他未来的设计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时候的皮尔·卡丹,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然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并不是想当一名制衣匠,他的梦想是当一个“时装设计大师”。
他下决心要去世界时装艺术的中心巴黎闯荡一番。然而,初闯巴黎的尝试却失败了。
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拉开序幕的时候,巴黎乌云密布,所有的时装店都关了门。皮尔·卡丹随着逃难的人流,从巴黎流落到一个小城市里,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一家服装店安定下来。几年以后,他又成了这家裁缝店里最出色的裁缝。
生计有了着落,但皮尔·卡丹却越来越苦恼,他觉得在这里呆得越久,离巴黎就越来越远。他不甘心自己的梦想变得越来越渺茫。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同样因战争流落至此的贵妇人。贵妇人对他身上高雅奇特的服装很感兴趣,听说这是他自己设计制作的,她更是十分惊讶。卡丹向她述说了自己的苦恼和梦想,贵妇人不由得感叹地说:“孩子,你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这是命中注定的。”这预言更激起了他心中压抑已久的激情和愿望。皮尔·卡丹带着贵妇人提供的地址,再次来到了巴黎城。
他按那贵妇人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巴黎爱丽舍宫对面街上的女式服装店,这是一家专为大剧院设计缝制服装的颇有名气的服装店。凭着他高超的技术和对舞台服装的独到的见解,老板毫不犹豫地收下了他。
在那里,皮尔·卡丹潜心于自己的工作中,对高级服装的制作有了更成熟的经验。
服装店开始为法国先锋派电影《美女与野兽》设计服装,皮尔·卡丹参与了这次设计制作。他为角色设计的一套刺绣绒服装使角色在影片中大放光彩,也使皮尔·卡丹一举成名,成了巴黎服装界引人注目的新星。
从此以后,皮尔·卡丹开始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追逐和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曾为当地最负盛名的时装大师夏帕瑞当过助手,也曾为被尊为时装界领袖的迪奥当过助手。终于,在1949自己多年的积蓄,为自己办起了一家小公司。4年后,他的第一家服装店正式开张了。
皮尔·卡丹不仅要圆自己的梦,而且要使这个梦想日益完美,在他的生命中日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他要以不断的创新,不停的标新立异来确立他作为一个最成功的时装设计大师的地位。
他设计的时装千姿百态、色彩鲜明,充满浪漫情调,很合巴黎人的口味,再加上配有音乐伴奏的时装表演,使他的时装更富有魅力。
他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时装大众化”的口号,把设计重点放在一般消费者身上,让更多的人买得起穿得起。这个口号成了巴黎时装界的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皮尔·卡丹源源不断地推出风格高雅、质地适度、价廉物美的时装,深受中产阶级妇女的欢迎。这使他的时装店天天门庭若市。
大胆的离经叛道的创举,招致了法国保守的时装界同行的攻击,但皮尔·卡丹却我行我素,继续进行他的“时装革命”。
他说:“我已被人骂惯了。我的每一次创新被人抨击得体无完肤。但是那些骂我的人,接着就会去做我做过的东西。”
法国时装从来就是女性的一统天下,皮尔·卡丹却推出了色彩明快、线条简洁、雕塑感强的男性服装,又一次在巴黎引起轰动。
他设计的系列童装更是怪诞离奇,极富于想象力,从而迅速地占领了欧洲市场。
皮尔·卡丹得意地说:“我曾立下诺言,等我创业以后,我的服装不仅能够穿在温莎公爵身上,而同时连他的门房也有能力购买。”他确实实现了他的梦想。
皮尔·卡丹在经营上也是新招迭出,令人目不暇接。他不遗余力地在全球拓展他的品牌和他的商业帝国的疆域。他的成功之梦似乎永无止境……
这故事,应该能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启示。
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当他将自己最初的梦想化作强烈的欲望的时候,当他进而将这种梦想和欲望转化为生命中无法或缺的心理动力,并在心灵深处形成一种无时不在的自我激励机制的时候,它所产生的伟大力量,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形容都不为过。
幸福是辛勤汗水的结晶
每个人都期望幸福,对于成大事者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劳有所获。
辛勤的劳动是成功的阶梯,勤劳的习惯是成功的动力。80年代的一首歌唱到:“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地工作中,她在美好的祝愿里。啊,幸福,就在辛勤的汗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