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在第三次战役中,再消灭三到四个美军师,那么距离朝鲜战争结束的日子将不会很远了。”这是******在电报中对彭德怀说的话。压抑不住的兴奋,对胜利的殷切希望跃然纸上。
这也难怪******,远隔万里之外,他对大形势的把握还是正确的。好么,你美国人得势的时候说过三八线就过三八线,现在打败了,却希望对手不要越过三八线。有这个道理么?所以必须打过三八线,才能给美帝国主义一个真正的教训。让美国人知道,战争不是闹着玩的,不可能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就开始,你想什么时候结束就结束。在这点上彭德怀完全同意******的观点,但是在战争的细节上彭德怀却有他自己的看法。
双方在物质上的巨大差别,已经开始逐日显现出来。在第一、第二次战役中这个巨大的落差,是靠志愿军出其不意的战术,以及高超的作战技巧和勇猛无比的作战精神来弥补的。而现在有些地方却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转变,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开始重视起中国志愿军,而国内和盟友方面却开始轻视联合****。此外,这时候的彭德怀还不知道,一个在朝鲜战争中和他势均力敌的对手就要出场了。
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华灯初上的华盛顿给人们又带来一个平静祥和的夜晚。在华盛顿第二十三街一个灯火通明的高级私人会所里,一群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们正在像往常一样打发着夜晚的时光。会所宽阔的大厅靠近一扇落地大窗户的地方,几个肩膀上都佩戴着美军将军军衔的人,正围在一张圆桌旁品尝着侍者刚刚打开的一瓶二十年前出产的法国红酒。
在这个和平的夜晚,美军陆军总部副参谋长李奇威将军正在与几个好友兼同事悠闲地交换着自己对上万公里以外的那场战争的看法。
这一年,李奇威将军正好五十五岁。由于在西点军校与一个饮酒闹事的同学同名同姓,结果在他加入美军军旅生涯中被上司误会而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升迁速度。但是也许应了古人那句天降大任之前必先承受磨难这句话,上司的刁难也造成了李奇威在军旅生涯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经历,也为他在日后与彭德怀的交手中积累下丰富的经验。三年前,李奇威从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师长上升到现在这个位置。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前线作战经验的高级军官,他是五角大楼里面为数极少的对麦克阿瑟指挥能力产生怀疑的人。麦克阿瑟的轻敌冒进、狂妄自大,使李奇威很早就预言朝鲜战争决不会如麦克阿瑟所设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当然,这种悲观的预言是他在一个私下的环境里,同几个知心好友说出来的。
果然,战局的发展很快验证了李奇威的预言。朝鲜战场上正在乘胜追击的联合****,被突然冒出来的中国人雷霆一击打得晕头转向,几十万人狂撤四百公里,就连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也丧命于逃跑的路上。这天晚上,李奇威和几个好友交流的话题就是,谁会是下任的第八集团军司令。
门口一阵轻声而急促的交谈干扰了会所里优雅的气氛。李奇威闻声抬头一看,一个美军少尉和两名美军士兵正在门口和会所经理交涉,似乎想进来。李奇威认出其中的一个士兵正是自己的勤务兵。他向经理摆了摆手,示意会所经理让这几个人进来。
“报告将军,这是总部交给您的急件。”陆军通讯处的少尉敬礼之后,将一个大大的文件夹交到李奇威手上。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份任命书,上面写着:任命李奇威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即日上任。
桌旁的将军们都举起了酒杯,庆贺李奇威获得这个关键的职位。要知道,军人的价值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而战功的建立,是每个将军最大的愿望。
在四周群情欣喜的衬托下,主角人物李奇威,却捏着那张任命书沉默不语。他那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似乎已经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万里之外的朝鲜。他想要看清楚这个吉凶未卜的战场,更想看清楚那个名字叫彭德怀的神秘叵测的中国对手。
从这天起,东、西方两位优秀的军事家不可避免地在狭长的朝鲜半岛上迎头相撞,用自己的智慧向世人演出一场精彩万分、扣人心弦的战争秀。
政治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志愿军马上开展第三次战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前线总指挥,彭德怀的判断是现在不宜于主动进攻。应该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固定现有防线等待部队的后勤补充。但是,战争的宗旨要求他打仗必须服从于政治。无奈之下,他打起全部精神准备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
首先,彭德怀做出了战时机构改革的第一步。朝鲜战场上的中、朝军队成立了统一的指挥机关,中朝联合司令部,简称联司。这个联合指挥司令部可是用鲜血换来的重组。要知道,那时候的朝鲜人民军虽然号称拥有三个军团,但却是由从敌后逃出的败兵以及北朝鲜重新招募的新兵所组成。战斗力严重下降不说,指挥系统的混乱,使这支军队还经常给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添乱。
且不说第一次战役时给三十八军传递了错误情报,以至于这支志愿军的王牌部队贻误战机丢人现眼。就在第二次战役中,四十二军一个团追击美军逃兵的时候,发现右翼出现一支坦克部队。经过侦查,这是一支由人民军仅存的六辆T34坦克组成的坦克连。知道是自己人之后,四十二军这个团就放心大胆地继续追击。哪儿知道这个人民军坦克连的连长因为前期的战斗被打得草木皆兵,当他从望远镜中看到前方有一支部队在前进,不问青红皂白就命令所属六辆坦克一齐开火。暴露在平坦地面上的志愿军这下吃了大亏,三十多名战士倒在自己人的炮口之下。后来四十二军这个团的团长气得带人包围了这个坦克连,要不是政委在最后关头死死地抱住他,那个人民军的坦克连长恐怕早就成了枪下之鬼。
众多的误会和摩擦,使中、朝两军高层都感到需要马上成立联合指挥机构,中朝联军司令部应运而生。
群龙要有首,两军联合之后总要有一方来做总指挥。本来按照两军的战力和规模,中国人民志愿军理所应当成为中朝两军的主导。但是心细的彭德怀为了照顾朝鲜人民军的脸面,特地邀请苏联军事代表作为联司的总指挥。此时的斯大林对彭德怀的军事艺术可以说是从心眼里佩服。相比之下,他更加看不上在朝鲜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前期军事表现。如此关键的一场东、西方军事对决,他可不希望自己的无能手下坏了事情。既然老大哥表了态,唯苏联马首是瞻的金日成当然也不敢表示异议。彭德怀众望所归当了联司总司令,那个战争爆发初期曾去中国求救的朴一隅当了第一副司令。
回顾这段历史,人们会发现曾有那么一瞬间,战争的天平向中国一方更加的倾斜。本来,彭德怀将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D日设定在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如果志愿军能按时发动进攻的话,美军未来的那个灵魂人物李奇威还在华盛顿和朋友们喝酒聊天呢。假如第三次战役在李奇威上任之前发动,那么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主力第八集团军的斗志也许会更加脆弱,其撤退的章法也许不会那么有序,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的战果也许更大。当然,谁都知道,历史不承认有假设的存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的准备工作,因为后勤供应的短缺,而从十二月二十二日推迟到十二月三十一日。而李奇威于十二月二十三日飞到汉城,接掌了美第八集团军的将印。他有了宝贵的八天时间在第一线去更好地了解对手,去努力地恢复部队的士气。
十二月二十三日傍晚,一架从日本东京飞来的军用运输机在两架美军战斗机的护航下降落汉城军用机场。风尘仆仆的李奇威在几个前来迎接的美军将领的陪同下,驱车前往驻扎在汉城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部。
一路上,李奇威沉默不语,他还在回想不久前在东京与美军远东司令部总司令迈克阿瑟的那次会面。会面的时间极为短暂,前后不到一个小时。但就是这么个急匆匆的会晤,就让李奇威深刻感受到由于中国人的沉重打击,使得麦克阿瑟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罕见的彷徨和颓废。迈克阿瑟一方面说中国人的力量并不像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么可怕,一方面又让李奇威做好撤回日本的心理准备。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让李奇威明白此时的麦克阿瑟已经对中国人彻底的束手无策了。
果然,直至整个会谈结束,李奇威也没有从麦克阿瑟那里的来任何对战局又帮助的建议。唯一让他感到高兴是,一贯独断专行的麦克阿瑟这次终于把第八集团军的所有指挥权交给了李奇威。“在战场上你有充分的自由,第八集团军的所有事情你都可以先行决定。”麦克阿瑟说这番话的时候,李奇威明显地觉得眼前的这个五星上将老态龙钟。
看着汉城市区内纷乱的局面,李奇威心中的担忧越来越浓。虽然迈克阿瑟的很多毛病李奇威也看不顺眼,但是从公正的角度上看,李奇威认为迈克阿瑟今时今日的地位并非浪得虚名。无数场生死决战,取得无数次傲视天下的战功,才使得迈克阿瑟具有了今天这样夺目光彩。那么对面的那个中国统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什么本事,以至于把当今世界上实力最强的美国军队的名将打成这个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