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昌都
4907500000040

第40章 附录(11)

1951年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一行、西藏地方政府谈判代表团和进藏部队在拉萨举行大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西藏,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西藏上层分裂主义分子妄图使西藏独立的图谋,完成了对祖国大陆的统一,促进了和平协议的实施和国防的巩固。十四入藏之战概述入 藏之战

中共中央在做和平解放西藏工作的同时,也在军事上做着进军西藏的准备。因为和平解放必须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才有保证;解放军进驻西藏,既是对妄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英印帝国主义分子的打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

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主席复电同意西南局关于由18军担任进藏任务的请示,同时指出:“经营西藏应成立一个党的领导机关。“迅即确定,责成他们负责筹措一切。”

1月18日,西南局即向中央报告了进藏工作计划及西藏工委组成名单。1月24日,中央赞同18军为进军西藏的主力,以及刘、邓“由青海新疆及云南各出一支部队多路向心进兵”的提议,并批准了由张国华任书记,谭冠三为副书记,王其梅、昌炳桂、陈明义、刘振国、天宝(后又补充平措汪阶)为委员的中共西藏工委组成名单。

1951年1月15日,在重庆曾家岩,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召见18军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和师以上主要领导。开会时,刘伯承司令员先讲话,他十分严肃而幽默地说;“你们都很年轻,是进军西藏的各路诸侯。西藏这个地方非常特殊、敏感,历史上一些帝王将相多次用兵,有的翻了船,损兵折将;有的不战自退。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处处体现出王者之师,仁义之师的形象。”

邓小平政委从西藏的历史与现实、政治与军事、宗教与神权的纵横比较中,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西藏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政策性很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从历史上看,对藏多次用兵未解决,而解决者亦多靠政治,如唐朝和番,以后用兵均未成。解决西藏问题多靠政治,政策问题极为重要,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政教分离,在宗教问题上,有其相当力量。达赖是其中有力量的,但其力量不会很大,要团结达赖、班禅两大派,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军事政治协同解决,必须解决补给之公路。我需相当兵力,但力量过大,则引起以后问题不好解决,兵力确定人藏3万人,力求精干,补给线上1万,加强兵站线。为什么要18军干,主要由于干部问题。”

邓小平还为18军题词:“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的讲话在18军部队传达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大官兵对党和祖国赋予的进军西藏的神圣使命感到无上光荣,纷纷写请战书、决心书,要求及早踏上征程。

根据刘司令员和邓政委的指示精神,18军广泛进行了进军动员和形势政策教育,向干部战士讲清西藏社会的政治、宗教状况和风俗情况,教育大家按照这些要求,积极做好思想和物质准备,进一步激发了部队的士气,为进军西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支援配合18军进藏,刘司令员、邓政委运筹帷幄(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后也是这样),从军事、政治、后勤工作等方面都作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并于1月22日决定组成规模大、等级高的支援司令部(简称支司)。5月13日,刘、邓首长又决定支司与西南军区工兵司令部合并成立,统一的支援司令部,由张国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在交待18军进藏任务后,刘、邓接着又电示2野4兵团:“在14军进驻滇西北后,应即准备一个精干团,经德钦、科麦溯雅鲁藏布江西进,以策应与支援第18军解决西藏问题。”

这样,进军西藏的各项准备工作就逐步走向了正常运行的轨道。

此时,西藏的情况异常复杂,矛盾纵横交错。僧侣贵族统治黑暗,压迫剥削残酷。在没有党的组织活动基础的少数民族地区,完成进军任务,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也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刘伯承、邓小平作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的直接执行者和第一线指挥员,始终站在历史的前台,把解放西藏的筹码拨到了和平的天秤上。

邓小平还语重心长地告诫进藏部队:“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我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是有决定意义的。政策就是生命。必须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要用正确的政策去扫除中外反动派的妖言迷雾,去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和成见,去把康藏的广大僧俗人民和爱国人士团结到反帝爱国的大旗下来。”

不久,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为我进藏部队颁布了训令,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暨第2野战军于1950年2月15日联合发布了《解放西藏政治动员令》,号召全体进军部队的共产党员及指战员们,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深刻认识解放西藏的伟大政治意义,团结藏族群众,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

18军军师首长从重庆接受任务回来后,立即将会议精神向部队作了传达贯彻,进行了动员,所有进藏部队从1月底开始,就紧张地进行了各种准备工作。西南局和西南军区发出了全力支援18军进藏的指示,并建立了强有力的支援司令部,专门负责支援工作;由工兵、汽车运输部队和民工组成的筑路大军,迅即开往雅安至甘孜一线紧张地筑路。

紧接着,18军成立了南、北两路先遣支队。北路先遣支队由52师154团、军工兵营组成,取道雅安、泸定、康定、乾宁、道孚、炉霍进入甘孜;南路先遣支队系53师157团,取道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进入巴塘。

1950年3月18日,154团在乐山召开誓师大会,军首长给154团赠送了“先遣最光荣”的锦旗。2野党委号召“进藏部队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各兄弟部队把最好的车辆、装备、骡马、衣物,源源不断地送到进藏部队。

一场伟大的进军开始了!

先遣队从乐山出发,出雅安向西不通公路,我军开始了每人负重六七十斤的徒步行军,一路上风餐露宿,翻越二郎山、折多山、松林山,于4月28日到达甘孜。

甘孜城座落在雅砻江左岸,海拔3000多米,风沙漫卷,非常荒凉。我军到达这里时,甘孜的社会秩序还不大好。国民党24军宣布起义后,有1个营还呆在甘孜,原国民党甘孜县政府的一批旧人员也还没有被接管,当地的藏族群众生活十分贫穷,我军又去了几千人。这样,吃粮就成为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

我军从雅安出发时,每人带了三四十斤大米、干粮,沿途行军,已经吃得所剩无几。到甘孜后,部队出现粮荒。开始,我军由每日三餐减为两餐,再由两餐干粮改为两餐稀饭。后来,稀饭也没法维持,终于断粮了。在严重的粮荒面前,我先遣部队没有被饥饿吓倒。团党委及时发出“勒紧裤腰带,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号召,组织部队上山挖野菜。此时,部队还担负着修建甘孜机场的任务。大家把平整土地时翻出来的草根煮来吃。有的草根尝着无怪味,但有毒性,战士们吃了全身发紫,脸肿得连眼睛都睁不开。除了挖野菜充饥,还上山捕麻雀,捉田鼠。由于严重的饥饿威胁着指战员的生命,我先遣队把捉到的田鼠连皮带毛煮,之后又皮毛肠肚一起吃。尽管如此,我154团没有一个人叫苦、退缩,更没有出现违反政策和群众纪律的现象。当时,河里鱼很多。但由于藏民把鱼当成神物看待,不吃鱼,我军在河边洗脚,鱼群就在脚边游动,也从来没有人抓鱼来吃。

不仅如此,先遣部队还照样坚持修机场,摘适应性练兵,维持社会治安,做群众工作,革命意志十分旺盛。率领先遣团来甘孜的52师吴忠师长还编了一首“甘孜一月”的歌。歌词是这样写的:

“不能忘呵不能忘,

甘孜一月永远记心上。

我军刚来到,

千山万水补给难,

飞机空投一时接不上。

藏民生活苦,

我们渡粮荒,

挖野菜、打柴禾,

捉田鼠、捕麻雀,

满山遍野忙,

大家喜洋洋。

田鼠麻雀保健康,

吃不完的野菜晒干当存粮。

为了早日进西藏,

修公路来修机场,

又造船来又编筐,

藏民齐欢唱,

解放军来了拨开乌云见太阳。”

这首歌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艰苦生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我先遣部队甘孜一月生活的生动写照。

18军首长始终关心着先遣队,每天通过无线电询问我先遣部队的生活,并不断申请飞机给先遣部队空投。由于康藏高原素有“空中禁区”之称,此时从国民党手中缴获过来的旧飞机的性能又不太好,因此,数次试航都未成功。

6月上旬的一天,甘孜空投第一次成功。当飞机在甘孜上空盘旋时,整个甘孜城都沸腾起来了。藏族群众是第一次看到飞机,叫飞机为“天菩萨”。飞机空投的大米、饼干、花生,数量不多,先遣团的同志们就互相谦让,把粮食优先给驻在金沙江边的前卫2营。

度过“甘孜一月”的粮荒,大家身体很虚弱,指战员中不少人得了浮肿病。但全团上下进军西藏的信心丝毫没有动摇。团党委根据部队在甘孜的生活经验,还及时向全团发出了“生活高原化、康藏化”的号召。

由于是第一次到藏区,大家对藏族生活很不习惯。喝酥油茶就是一大难关。开饭前,大家排着队,一人喝一碗作为纪律执行,喝少了还不行。开始,不少人一喝就吐,有的人甚至一闻到酥油味就吐。这时,只见师长吴忠站在茶水锅前,带头先喝起来,并动员大家说:“没有生活高原化,进军西藏就要成空话。我们战胜了千百万敌人,这一碗酥油茶还不能征服吗?”那些闻到酥油味就要吐的人,自己捏着鼻子往嘴里灌,不久,部队都习惯了。

同时,部队还开展学习藏语的活动,一般的生活用语,大家很快就学会了。战士们还发扬延安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买羊毛捻成线,学打毛袜子和手套。“生活高原化”的活动,很见成效。大家脸色红润了,身体壮实了,指战员们满怀胜利的信心,又将离开甘孜,去执行昌都战役的北路迂回任务了。 解 放 昌 都 后记后记

昌都,是西藏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地方。昌都战役是解放祖国大陆的最后一役,此役解决了解放军能不能进藏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我们一直坚持和平解放西藏这一主调,但西藏反动上层在帝国主义怂恿支持下,对局势抱有幻想,他们以昌都为中心,以金沙江为防线,企图挡住人民解放军的前进步伐。我们在求和不得的情况下,才被迫举行昌都战役。

昌都战役自1950年10月6日开始,至24日胜利结束,聚歼了金沙江以西,类乌齐、恩达以东地区之西藏地方军和民团,计有西藏地方军五个代本全部、三个代本大部、加上一些民团,其中有一个代本起义,共计5700余人。其中代本以上高级官员20余名;俘获在西藏地方军中服务的英国人福特、柏尔及印度人2名,缴获山炮3门、重机枪9挺、轻机枪48挺,其他长短枪3200余支,子弹58700余发,电台2部,战马约2000匹。解放军伤亡114人(包括渡江溺亡人员)。

昌都战役的胜利完全证实了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预见,被喻为“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这次战役消灭了西藏地方军主力,给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集团以沉重的军事打击,粉碎了他们勾结帝国主义妄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进藏的阴谋,促使他们迅速分化,上层中的亲帝国主义分裂分子遭到惨败,他们的头子摄政达扎不体面地迅速下台,西藏和平解放的可能性陡然增大了。

按一般的军事原则,消灭了敌人的主力,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有保障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长驱直入,继续前进。但因我们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是真实的,打是不得已而为之,目的还是为了和平,所以在昌都战役后,从中央到昌都前线,仍是继续争取旧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京进行和平谈判。经中央与各方的努力,终于1951年5月23日签订了《十七条协议》,西藏得以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