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4913300000049

第49章 绯闻篇——耐人寻味是花边(1)

●纣王让男女裸奔的真相

说起上古夏、商、周三代君王,商纣王是最为后人所熟悉的。商纣王因热衷于声色之娱与酒食之乐,最终导致了亡国之祸,他也因此成为古代中国淫荡君王的代言人。

《史记》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这就是著名的酒池肉林。纣王这种让众多男女裸奔的行为,为后人所不耻,因此后人对这位亡国君王的评价更差。

但是,学者们研究发现,纣王令众女裸奔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民间生育问题考虑,而非淫荡。从人类出现开始,伴随原始人类出现的并不包括婚姻制度,早期人类,人与人之间没有固定的婚姻关系。屈原《天问》记载,大禹“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大禹和涂山女没有履行结婚手续和组建家庭。《史记》记载,大禹“予不子”,说的是大禹和涂山女的故事,涂山女与大禹在没有婚姻的情况之下“通之于台桑”,后涂山女生下了孩子启,但是大禹也不能断定启就是他的孩子,因为涂山女也有可能与他人发生关系。当人类发展进入氏族社会之后,开始实行族婚制。此时的婚姻关系是由一个氏族的男性和另外一个氏族的女性组成的集体婚姻。当种族繁衍进入更高级阶段时,人类开始进入私有制社会。私有制的产生使得作为家庭劳动主体的男性地位大大提高,女性就成为男性的私有财产,随之而产生的就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固定婚姻关系。固定婚姻的出现标志着婚姻制度的形成。

商周时期,婚姻制度发展得还不完善,男子与女子的婚姻关系也很不稳定,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婚姻关系,也没有固定的性伴侣。《史记》记载,“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再结合当时的婚姻制度,因此有学者认为“沙丘”指的就是古代遗俗“欢乐谷”。古代遗俗“欢乐谷”就是国家在一年中的某个特定时节,官方指定某些地方作为欢乐谷,令未结婚的男女聚到此处,结识性伴侣,不必履行结婚手续就可同居。他们在某个地方同居一段时间后,等到下一次欢乐谷开放的时节,也可以跑去挑选新的性伴侣。这项措施为的就是解决未婚男女的性问题。到了周朝,朝廷依然会组织男女于桑林里“裸奔”。《周礼》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学者们还从考古发现来说明这一项事实。现在发现的商周墓葬,大多都是单人墓葬。这可能就是由于当时没有固定的婚姻关系,结婚组成的婚姻家庭很少所造成的。

所以,商纣王的做法极有可能只是当时的一种习俗而已。

●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吗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了中国历中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是,叱咤风云、君临天下的始皇帝却一直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

史料记载,秦始皇嬴政,原名赵政,是秦庄襄王子楚之子,生母赵姬。子楚少年时期就以秦王孙子的身份到赵国为质,在赵国的生活一直十分困苦,地位也很低下。直到子楚遇到了吕不韦,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大商人吕不韦虽然家缠万贯,但是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都很低下,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走入贵族之列,吕不韦决定搭上子楚这趟顺风车。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积极运作,把子楚过继给正受宠幸的华阳夫人,转瞬之间,子楚被立为嫡嗣。同时,吕不为还把自己的爱姬赵姬送给子楚,生下嬴政。秦昭王、孝文王去世之后,子楚登上秦国皇位,封吕不韦为丞相。三年后,子楚去世,嬴政作为子楚的独子而登上王位。

前文说到,子楚的生母赵姬曾是吕不韦的爱姬。因此后世人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疑虑:嬴政的生父是到底是谁?是吕不为?还是子楚?

嬴政继位之时,年仅13岁,朝廷大事全由吕不韦管理,吕不韦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大人物。小皇帝也必须称呼吕不韦“仲父”。因为“仲父”这个称呼,让许多人认定嬴政为吕不为之子。汉代以后的大多数资料都认为嬴政是吕不韦之子,因为如果东政非秦皇室正统血脉,那么人们对秦王室领导一个国家的能力就会抱有怀疑态度,“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连家都不能齐,何谈治国平天下?所以秦王室并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秦亡是必然的结果。对于汉代一朝而言,他们就找到了一个造反推翻秦王朝,建立汉朝的一个重要依据。从吕不韦的角度而言,让自己的儿子登上九五至尊的位置,也就彻底地改变了他作为商人地位低下的命运,这也是他一直的梦想。同时,作为“六国”之人的吕不韦,让自己的儿子夺取了秦朝的江山,也算是报了六国被灭的仇恨。

许多人并不赞同以上观点,他们认为秦王嬴政并不是吕不韦之子,而是正统的王室血脉。首先,吕不韦与子楚相交之时,子楚被立为王储的机会十分渺茫,就更不可能设想到直政这一代身上。其次,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妇女生孩子都必须怀胎十月,如果嬴政为吕不韦之子,那么赵姬在嫁给子楚之前就可能已经有孕,孩子肯定会在十月之内即出生,子楚又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姬出身于赵国贵族,贵族小姐出生的赵姬也不可能先嫁吕不韦,再嫁子楚。

无论如何,事隔千年,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只是后人推测,没有更为清楚详细的资料证明。

●秦始皇为何终身都未立皇后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皇帝。13岁登基、22岁亲政,平定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的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但是,这样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在他一生长达37年的统治中却没有立过一位皇后。

在封建体制之中,古代帝王的正妻被称作皇后,妾被称作妃嫔。皇后只有一位,妃嫔的数量却可是很多,正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皇帝立后也是皇帝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国家也有相应的立后制度来组织这件事。国家选拔皇后的标准也很高,除了端庄贤淑等传统要求之外,更多的是要能肩负起“母仪天下”的神圣使命。

既然皇后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坐拥天下的秦始皇又为什么不立后呢?关于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少了一个与之对应的“千古一后”的原因,说法多如牛毛。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秦始皇的母亲对他造成的阴影。秦始皇是秦庄襄王子楚之子,姓赢名政,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史料记载,秦始皇的生母赵姬本是吕不韦的宠姬,后来吕不韦把赵姬献给了子楚,并生下了秦始皇。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秦始皇的生父抱持着怀疑的态度,很多人认为秦始皇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恐怕连始皇帝自己也分不清谁是自己的生父。其实,这也算不了什么,毕竟自己还是顺利地当上了皇帝。但是,身为太后的赵姬仍然行为不检,先是与吕不韦在宫中重温旧情,再是与缪募私通,秽乱后宫,并生了两个儿子。《史记》中记载,“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母亲的行为失检让秦始皇在心理上受到严重的伤害,恼羞成怒。无地自容的秦始皇还杀死了两个私生弟弟和嫪毐,把吕不韦发配蜀地,吕不韦自杀而死。同时,秦始皇还把母亲赵姬赶出首都咸阳。极度压抑的秦始皇彻底暴发了,成为一个失去理性的暴君。秦始皇这种对母亲的怨恨,逐渐发展成为对一切女人的仇视。张敏说:“由怨母而仇视女人的心理阴影,使秦始皇长大后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发展。宫中众多女人,仅仅是为满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亲行为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也是秦始皇迟迟未立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心理上对女人的偏执,使得秦始皇极其不愿意娶妻立后。

二、秦始皇的立后要求过高。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称为始皇帝,自认为自己的功德超过了上古的三皇五帝,自命不凡的秦始皇自然也就对皇后的要求非常高。秦始皇的后宫充斥着东方六国选来的大量佳丽,要从中选出一个高标准的美女也并非难事。但是,问题就在于秦始皇并不喜爱这些美女,反而十分鄙视,对于她们这种把亡国之辱抛之于脑后的行径,秦始皇十分痛恨,认为她们毫无守贞重节可言。所以,他也不愿从这些后宫佳丽之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皇后人选。

三、秦始皇沉迷于追求长生不老,对方术、炼丹术等情有独钟。他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耗费巨资入东海以寻得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这种对长生不老药的孜孜追求,使他暇顾及后宫之事,把立后之事也抛之脑后,这也是秦始皇一生没有立后的重要原因。

四、志在天下的秦始皇公务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考虑立后的事情,更何况他还担心皇后会对他的事业有所掣肘。史料记载,秦始皇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必须要批完一石大概相当于60斤的公文。

秦始皇终身未立皇后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男人“坐月子”之谜

一般只有“女人生孩子,女人坐月子”,哪有男人“坐月子”的道理?男人又不能生孩子。然而,在古代还真出现过男人代替妻子“坐月子”的现象。

男人“坐月子”,用专业术语来讲,即为“产翁制”。具体而言,就是男子在其妻子生产期间,模拟妻子“分娩”,或在妻子分娩以后装扮成产妇卧床抱子,代替妻子“坐月子”,而真正的产妇则照例外出干活,并为卧床“坐月子”的丈夫准备饮食。在这里,模拟妻子“分娩”、代替妻子“坐月子”的产妇之夫便称之为“产翁”或“产公”。

据说中国第一个“坐月子”的男人是大禹的父亲——鲧。相传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大禹为鲧所生。对于此事,《山海经》的记载是:“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产翁制”作为一种文化遗俗,在人类历史上并不是一种个别或偶然的现象,它曾在许多民族中普遍而长期地存在过。我国的壮族、傣族、仡佬族、藏族等都曾保留着这种古老的习俗,并留下相关文字记载。如,宋代《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引《南楚新闻》曾记载:“南方有僚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这里提到的“僚”,乃仡佬族先民。

“产翁制”这一怪诞习俗,其实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有其时代的合理性和进步性。“产翁制”主要盛行于母系社会逐渐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母系社会时,妇女的地位远高于男子,主宰社会的一切,而男子则始终处于服从的地位。后来,随着男子成为主要的生产者,社会经济地位逐渐提高,人类开始走向父系社会。对于以往那种子随母姓,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状,男子再也无法容忍,并力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男子就佯装产妇“分娩”和“坐月子”,象征“生孩子的是我,孩子要姓我的姓”,借此突出自己在生儿育女中的决定作用,达到变母系为父系的目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父权制代替母权制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人类在此又前进了一大步,“产翁制”正是见证了这一革命历程。

现如今,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迁,“产翁制”也因失去合理存在的“沃土”早已销声匿迹了。

●太监为何多三妻四妾

在一般人心目中,太监是被阉割过的男人,睾丸被人为切除,没有胡须和喉结,声音尖细。从完整的意义上来看,太监已不能算是男性,但由于缺少女性生殖器官,也不能算是女性,只能算是不伦不类的“中性人”。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历史上有些有钱有势的太监,居然也三妻四妾。

历史上,太监娶妻并非个别或者偶然现象,早已是司空见惯。早在汉朝时,太监与宫女组成的家庭就已出现。唐代时大太监高力士位高权重,气势浩大,就曾取当时刀笔吏吕言晤的女儿为妻。《贵妃醉酒》也表现过高力士与杨玉环调情的情节。晚清时期,总管小德张是继李莲英之后一位比较有名的太监,据说小德张未出宫前,就讨过一房妻子,姓唐,早逝。又纳过两个妾,都因不能忍受小德张的虐待而先后自尽。隆裕太后死后,小德张才离开清宫。出宫后,他在天津某妓院以重金赎出一名妓女,名张小仙,这是他最后一位夫人。清朝灭亡后,大批太监流入民间。那些有钱的太监,凭借此前在宫中的财富积累,荣华富贵依旧,娶妻之事已经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堂而皇之,吹吹打打地进行。有的太监甚至三妻四妾,老妈子、丫环一应俱全。

太监娶妻纳妾这等荒诞之事,尽管在现代人看来难以置信,但又是千真万确的、无法抹去的事实。那么,我们不禁揣测:太监娶妻纳妾,是处于怎样的初衷?他们如此举动的目的何在?

有人解释说,太监娶妻纳妾是人性的生理本能所致。按理说,既不能行房事,也无生育能力的太监,对女色应该是不感“性”趣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净身”手术不彻底。虽然太监的睾丸已被摘除,不能产生精子和雄性的第二性征,但其性欲仍在,娶妻纳妾是一种性本能的正常生理需求。

有人认为太监娶妻纳妾是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一种更高的心理需求。很多太监当初成为太监完全是被迫的,并非自愿。他们内心十分向往正常男人的生活:有妻室,子孙绕膝。为了模拟享受这样的生活,就开始娶妻纳妾,收养义子,享受家庭之“乐趣”。

有人认为太监三妻四妾单纯是为了炫耀权势,显示自己显赫的地位。

还有人认为太监娶妻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宗法制社会的特征。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也是宦官本人及其宗族一致的要求,自然便有娶妻、收养子的事发生。

太监已成为历史的代名词之一,太监三妻四妾也亦成为陈旧陋俗。究竟中国古代太监为何娶妻纳妾,也已成为历史之谜的又一笔。

●孔子为何对女人有偏见

孔子的《论语·阳货》赫然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世人敬仰的孔圣人为何会说出这样话?这句话是否是孔子大男子主义的体现?其中有没有歧视和看扁女人的意味?围绕上述问题,后人口舌费尽,一幕幕没有硝烟的话语之争曾激烈上演或正在上演。

有人认为孔子这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把“女子”跟“小人”相提并论,贬低女人,这是任谁也无法抹杀的事实。并且还对孔子为什么对女人有偏见进行了推测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