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
4934100000010

第10章 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2)

任何工作都要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与管理者或老板进行清楚而有效地交流。如果老板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或存在偏见,正在生气,甚至无能的话,就比较麻烦。不幸的是,这种问题仍需雇员设法来解决,雇员要想方设法弄明白老板的意图。但有些问题却是由雇员自己引起的。他们在从小与父母的关系中产生了对权威的抵触情绪,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情绪的话,请保持客观态度,而且不要忘了在目前表面正常的工作关系中可能蕴藏着危险因素。

第三层次的技能是超越个人和社会文化的差异。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在关键的管理职位上工作,我们在工作单位还会遇到许多外地人,他们在背景上与你肯定存在差异。

女性与男性之间、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带来了进一步的问题。研究表明,在团体活动、会议和教室中,男性和本地人更占优势。因而女性和外地人要有所思想准备,然后以自信果断的态度面对困难,而非报以敌意。男性也需要意识到这些区别,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行为。要学会用不同形式的交流方式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如何表现自己。

●交往中的刺猬法则

就像任何事都要有合适的分寸,交友也是一样。我们固然需要朋友,但和朋友也要有适当的距离。距离保持的不好,可能反而给我们造成麻烦。

我们都听说过:“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也就是每个人没有朋友是不行的,我们在生活中都有依靠朋友帮忙的时候。但是就像任何事都要有合适的分寸,交友也是一样。我们固然需要朋友,但和朋友也要有适当的距离。距离保持的不好,可能反而给我们造成麻烦。这是年轻人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点。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朋友能给我们带来温暖,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朋友的热情也让我们害怕。要认清这样一个现实:朋友之间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作为朋友,如果不考虑实际,以自我为中心,强求朋友经常在一块与你厮守,势必会给他带来困难。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的: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致于被扎。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数命越频繁,这种差异就愈是明显。过于频繁地交往会使这种差异给相互的友谊造成不好的影响。

比如小张早就知道好友小王有大手大脚、不拘小节的特点,小张一直认为这是男子汉粗犷豪放的体现,甚至因此埋怨自己什么事都算计,节俭得过分。后来小张通过小王调到了他们的单位,两个好朋友一下子形影不离了,聊天、旅游、喝酒、出则成双,入则成对,在一起玩的很开心。但是不久,小张就厌倦了这种生活,小王原来在他眼里的优点不知怎么都变成了缺点。原来的粗犷豪放现在变成了粗心大意,不理解人。比如每次吃饭,小王都会要上满满的一桌菜。有时吃完饭,

一抹嘴起身便走,留下小张“买单”。一开始小张还不怎么在乎,可时间长了,并不宽裕的小张就有点受不了了。就劝了小王几回,但小王就是那个脾性,根本不想改。有一次吃饭,上述情况再一次出现,这一次小张忍无可忍,终于表达了对小王的不满,使两人的关系蒙上了阴影。而小王还觉得小张小气,不够朋友。

这样的情况是让人感到遗憾的。但生活是现实的,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定的生活困难,作为朋友应该多替对方着想,不能太大大咧咧,那并不是友谊的体现,而是粗心的表现。

因此,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要记住一点,交友不要过往甚密,—则影响双方的工作、学习和家庭,再则合影响感情的持久。交友应重在以心相交,来往有节才比较合适。

●人缘就是生产力

进入一家公司以后,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例如上司、长辈、公司内相关部门的人,营业、财务等与对外工作有关的人,也会认识其他公司的人。

工作中认识的人听我们说话,给我们方便,多半是因为我们的业务关系和头衔,而不是针对我们个人。会和我们接近的通常是认为我们现在的地位“有利用的价值”。因此,当一个人不再有头衔的时候,人们会陆续地离他远去。这样的人际关系,是无法称为“人脉”的。

无论是大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担任平凡工作的人,如果只是单纯工作上交往的对象,会因为人的异动或辞职之后,交往的关系就结束了。

于是有的人认为,在公司里是无法创造人脉的。

但是请你想一下:在街上突然有不认识的人向你说话,你一定会觉得怪怪的。可是如果是在工作场合见面,即使是第一次见面的人,也不会觉得奇怪。姑且不论营业员突然向不认识的人推销物品,通常只要说“我是A公司的XXX”,无形中就和对方拉近了距离。

只是单纯地因为“在公司上班”就可以轻松地和对方认识,因而在“公司”里上班,会为我们带来许多与他人交往的好机会。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种好机会呢?透过工作与人认识之后,你应该充分地发展你们之间的人际关系,藉由这人脉对你的将来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被客户的老板挖角,而到对方的公司去担任重要职务;担任营业员期间,受到客户的赏识,而成为代理店的经理人;企划力和营业力被同行的老板赏识,而被挖角。这些情况并不罕见。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无论你是干哪一行的,关系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从踏人职场的第一天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构建自己的关系网。有时候似乎无用的人也会发挥神奇的作用,所以不能随意放过任何一个关系。

很多人都以为跳槽后,就可以与原单位道声“拜拜”,一走了之,“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做起来看似洒脱,其实你会无意之中丢失了许多让你今后受益的东西。因为你在一个单位工作过一段时间,可能你所得不多,但与不少的同事毕竟有种亲近感,甚至是好朋友,他们说不定在以后会对你有所帮助,你不妨把他们加入你的人力资源库。所以在你跳槽高就时,不妨珍惜这一机缘,而不要丢弃这份宝贵的财富。

要认识到在现代竞争社会里,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助于你的事业运转自如,所以每当我们跳槽时,要有保护自己人力资源的意识,从过去的工作里掏出属于你的“金子”来,这样的话,你过去的时光就没有白白浪费,你即使是空着两手走出原单位的大门,但你已经带走了一份很有价值的财富。

建立好公司内部的关系网,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主动参加公司的各项活动。如果你想接近某个同事,了解这个集体,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会餐、郊游、野营等。在那里,人们会脱下紧绷绷的外壳,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讲述自己的苦乐,你会听到真实的抱怨,真诚的赞誉,包括客观的评价,你也会发现谁和谁走得近,谁和谁走得远。只要你摆正心态,具备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你就会发现谁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当人们在办公室里忙碌奔波时,人们的思想与活动大都被严格地禁锢在本职工作的范围之内。当人们走出写字楼,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就会发现原来需要放松的并不只我一个。我们会听到许多工作中听不到的东西,即使与我们并无利害关系,只要有机会,我们还是会有兴趣地仔细聆听。与同事闲聊可以帮你跳出平常的一亩三分地,让你对公司有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工作上的交往并不是私人的交往。而如果从工作上的交往发展为私人关系,也未尝不好。在同一间公司上班的同事结婚的例子也不少。在职场中每天见面,一起工作,而非常了解这个人的人格,比较不容易看错人。

阿彤在大学里学的是新闻,目前在一家广告制作公司任职。在公司的客户名单中,有一些是本地非常大的集团,每年的广告投入非常庞大。阿彤明白,这些客户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他在和这些高端客户的交往中,不仅仅掌握他对广告的要求和一些广告制作的流行趋势,而且也有意识地和他们建立了不错的交情。他积极地参加客户公司的互动活动,争取一切和他们增加情谊的机会。

公司的老总和一些同事在广告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可以预见的是,他们在未来必将有更大的作为。于是,在加强“外交”的同时,阿彤也非常注重和“内部人士”的沟通。因为他相信日久见人心,现在的真心付出,会博得恒久不变的和睦关系。

这样的广告公司,人员的流动性很大,阿彤并没期望在这里长久地呆下去。但是他明白,“人缘也是生产力”,良好的人缘和庞大的交际圈,会给未来的事业开拓注入强大的支持。

人缘也是生产力,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今天的努力会在明天收获丰硕的成果,良好的人缘关系也是实力积累的表现。所以,对内对外都要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人格魅力的展现,也是积蓄资源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