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
4934100000012

第12章 多交朋友少树敌(2)

如果您是一位嘴巴不肯饶人的人,那么您在与同事交谈时,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能总想在嘴巴上占尽同事的便宜,否则时间长了,同事就会逐渐疏远您的。例如,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讨人家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争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有些人常常主动出击,人家不说他,他总是先说人家。

有什么大事及时报告给大家

与别人相处最忌讳的就是私心太重,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只关心自己,对他人的事情不闻不问,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不会受大家欢迎的。例如,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经领了,一声不响的坐在那里,像没事似的,从不向大家通报一下,有些东西可以代领的,也从不帮人领一下。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他们有事先知道了,或有东西先领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因此,您一定记住,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把集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

不能搞小团体

同办公室有好几个人,你对每一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始终处于不即不离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要对其中某一个特别亲近或特别疏远。在平时,不要老是和同一个人说悄悄话,进进出出也不要总是和一个人。否则,你们两个也许亲近了,但疏远的可能更多。有些人还以为你们在搞小团体。如果你经常在和同一个人咬耳朵,别人进来又不说了,那么别人不免会产生你们在说人家坏话的想法。

外出要与同事打招呼

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或者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即使你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待。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神秘兮兮的,有时正好有要紧的事,人家就没法说了,有时也会懒得说,受到影响的恐怕还是自己。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联络感情的需要,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不能明知而推说不知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临时出去一会儿,这时正好有人来找他,或者正好来电话找他,如果同事走时没告诉你,但你知道,你不妨告诉他们;如果你确实不知,那不妨问问别人,然后再告诉对方,以显示自己的热情。明明知道,而你却直通通地说不知道,一旦被人知晓,那彼此的关系就势必会受到影响。外人找同事,不管情况怎样,你都要真诚和热情,这样,即使没有起实际作用,外人也会觉得你们的同事关系很好。

可以和同事交流生活中的一些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性格脾气等;如果你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有关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倘若这些内容都保密,从来不肯与别人说,这怎么能算同事呢?无话不说,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话不说,自然表明人际距离的疏远。你主动跟别人说些私事,别人也会向你说,有时还可以互相帮帮忙。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人家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不能冷淡同事的热情

同事带点水果、瓜子、糖之类的零食到办公室,休息时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难为情而一概拒绝。有时,同事中有人获了奖可评上了职称什么的,大家高兴,要他买点东西请客,这也是很正常的,对此,你可能积极参与。你不要冷冷坐在旁边一声不吭,更不要人家给你,你却一口回绝,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或不稀罕的神态。人家热情分送,你却每每冷拒,时间一长,人家有理由说你清高和傲慢,觉得你难以相处。

不要刨根究底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因而乐于刨根究底,这固然是一种好的品质,问题是不分场合、对象和环境,毫无选择、毫无顾忌地东扯西拉、疑问连篇就让人讨厌了。因此,您在与同事交谈时,不要去询问他的私生活,能说的人家自己会说,不能说的就别去挖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时,人家不留意把心中的秘密说漏了嘴,对此,你不要去探听,不要想问个究竟。有些人热衷于探听,事事都想了解的明明白白,根根梢梢都想弄清楚,这种人是要被别人看轻的。你喜欢探听,即使什么目的也没有,人家也会忌你三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探听人家私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千万不能出口伤害同事

与同事整天在一起工作,难免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果因此而与同事争吵时,千万不能随意出口伤害同事。因为如果您激昂慷慨,说出许多令人心寒的话,同事会发出辛辣的反应,从而会对您产生一种仇恨的心理。

●以不同方式交不同朋友

朋友是分为许多种的。对不同层次的朋友,交往的方式就应该各有侧重,投入程度也应该有轻重之分。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朋友,而朋友是分为许多种的。朋友的来源、友情产生的基础不同,有的是自然天成,有的是主动结交而成。在长期的交往中,与朋友情谊的深浅也不同,有的是知心朋友,有的是泛泛之交,有的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朋友。对不同层次的朋友,交往的方式就应该各有侧重,投入程度也应该有轻重之分。

那么朋友分为哪些种呢?

◇“命中注定”的:这是你生活、工作经历中自然产生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如亲友、乡友、学友等,是因为血缘、地缘、机缘的相同而自然出现的。这种朋友间促成友谊的有利条件比较多。

◇“战友式”的:这是在共同的工作中互相支持、鼓励、携手共进中出现的,如工作上配合默契的搭档。这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形成的,友谊的基础比较牢固。

◇“患难之交”:这是在共患难中结下的友情,如在一方处于极为低落的时候另一方在精神和物质上给过无私帮助,或是因为沦落之时互勉互助,齐心协力度过难关。这是经得起世事沧桑变化考验的友情。

◇“临时性”的:出于某一种利益上的需要共同携手、精诚合作,但双方在人格、性情上差别较大,利益一结束,双方的友情也就随之消散。比如在单位里为对付共同的“敌人”而临时结成的联盟,一旦“敌人”不存在了,双方交往的基础也失去了。

◇“特定式”的:只是某一方面有特定的吸引力而走到一起,加棋友、牌友、玩友等等,除此之外,不会在其他方面有过深过多的交往,甚至毫无交往。这只是满足某一方面需要的朋友,“目的”性明确,不会有利益上的损害,相互交往比较轻松,而且带有很强的临时性的特点。

◇普普通通的:来往较为密切,但不深入,谈不上彼此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也不会互相拆台、互相攻击。有需要时可请求支援,被请求时也会尽力而为,但不会无所不谈,也不会为对方舍己。

对待不同的朋友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才是合乎分寸的。下面是对待不同的朋友分别应该采取的适宜的态度。

◎对待亲友:礼数周到。这是一种人情昧比较浓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在亲切、亲近的常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加深彼此的友谊。联系的方式可以比较亲切、自然,注意周到细致的礼数。如果多日不见,又忙得没有时间见面,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电话互相问候,询问有无需要帮忙的事情。记住亲友的生日,并及时祝贺,更能体现亲戚间的亲近和关切,还可以搞家族式的聚会。这种聚会既可以使大家感到亲切愉悦、其乐融融,又可交流思想、交换信息。对于长辈亲友(如叔叔、伯伯、舅舅、姨等),最适宜于在千日和他们的生日去探望、问候和祝贺,在礼节上要做到无可挑剔。

◎对待乡友;能帮则帮。每个人都有或轻或重的乡土观念,特别是现在人员流动性强的情况下,同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老乡面容易因地域特点而结成朋友。乡友之间的特点是:容易接近,共同的话题较多,特别是在外地,在人生地不熟,其他圈子的朋友还比较少时,同乡便成了最有力的靠山。因此,对乡友请求帮忙的要求,一般不要拒绝,能帮则帮,尽力而为,你帮助了他,他也会寻机报答的。

◎对待学友:时时相聚。作为学友,友情缔结在纯真、无利害冲突的阶段,基础比较牢固,用不着特别地表现加深友谊的行动。学友之间的友情的突出特点是:彼此都认为双方是纯洁的友谊,需要帮助时,直言相告即可,不要因有事相求而先以讨好作为铺垫,这样会被对方认为是亵渎了同学之情。但对待学友,也不能只是有事相求时才想起他,没事时就忘得一干二净。因此,对待学友,特别是要注意平时时常相聚,并不一定是有事相商,只是在一起轻松地坐—坐,聊聊天,彼此通报一下近况。对外地的学友,相聚机会饺少,但也要不时通通电话问候一声。

◎对待挚友:视若亲人。挚友可能产生于亲友、学友、乡友战友等不同层次之中,不管来自于哪个层次,但他已经成为你朋友群中的“核心”人物,说明你们之间友情的程度是最深的,因而也是最值得投入的。对这类朋友的态度是:无所不谈。你的喜怒哀乐部可以得到他的反应,你的困难可以及时得到他的鼎力相助,他是你的第一倾诉对象,也是最值得信赖、最可依靠的人。因此,对这类朋友,你不能斤斤计较,在对方需要支持时,即使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也要舍得,所谓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对方做得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也要宽宏大量一些。世上能成为挚友的没有几人,因而要倍加珍惜,视如亲人,不可轻易离去。

◎对待泛泛之交:若即若离。这只是普通朋友,不用特别投入,只要能维持双方的既有关系即可。可偶尔邀约聚会,以免中断来往,有需要帮忙时也可婉言相求,但别作过高期望。被邀请时尽量赴约,被请求支持时尽量帮助,但不要勉强。如果发现值得深交之人,就“提升”他的“等次”,以相应的投入来加深友情。如发现非善良之辈,则可将所有的关系斩断,不再与之来往,不可顾及太多的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