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清华学得到: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
4934100000057

第57章 工作之外,生活之中(1)

不再觉得生活平淡无奇,不再觉得工作枯燥无味;在用心感受之后,你发觉了一切的另一面。

●在枯燥中找寻快乐

生活,在一天天地延续,有时候,你会压制不住地觉得日子过得太平淡了,平淡得有些枯燥,一天天的只是重复。工作中表现得更明显,在适应了自己的工作环境之后,每天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到点来,到点走。写写报告,打打文件……虽有些枯燥,但你又逃脱不了。这样就要学会在枯燥中找寻快乐吧

每个人都有对某件事情喜好和讨厌的独特见解。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对某件工作的喜欢程度和对某件工作的讨厌程度,往往是由于个性的不同而形成的。如有的人喜欢与人接触,与来访的客户谈笑风生,侃侃而谈,使客人感到犹如身在朋友之中。有的人喜欢在热闹喧哗的环境中穿梭,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游刃有余的本领。有的人则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全身心地工作。因此,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决定了对工作的看法不同。但无论如何,要学会把枯燥工作视为一场刺激而又富有挑战意味的游戏,可以把工作分成几个阶段,画成一个楼梯形状,按照工作的难易程度编排顺序,每完成一项就在相应的楼梯上涂满颜色,当所有的楼梯都被涂满颜色时,也就是你做完所有难做工作的时候,那时你站在楼梯顶上,面对被征服的工作,心中自然会产生胜利的喜悦,充满成就感。所以,对那些无人愿意做的工作,而自己不能不去做的工作要抱着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激发自己的斗志的思想,努力做好每项工作,保持与常人不同的心态。

公司对新来的员工,一般都先安排一些无关紧要的闲杂工作,以了解他们的耐性和能力,磨炼他们的意志,考察他们的忠诚度和信心是否适合公司,因此,重要的工作是不会交给新来的人去做的。

干杂务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单调枯燥的,尤其是对于刚刚走出学校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极易产生不满的情绪,他们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干杂务是大材小用,其中有的人会半途退出;有的人会怀揣不满,敷衍了事。

对公司而言,培养一名新人要从最基本的基础工作开始,慢慢熟悉工作,积累经验逐渐掌握工作程序,随着能力的增加,才能把重要的工作大胆地放手让新人去做。你应该首先熟悉工作的程序,了解琐碎杂务的流程,再穿插一些适当的工作以做调节,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单调枯燥的工作,培养工作兴趣。

明确工作的意义来激发斗志寻求快乐心情。要明白我们工作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社会,用自己微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只有把眼光放远,胸怀大志,才能激发工作的斗志,才有做好工作的原动力,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正确无误,这是起码的要求。只有达到这项要求后,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更好、更快地完成每项工作。当你把这些做得如流水般通畅的时候,你就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快乐。

当然,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不管是工作有多少,总是把它当成负担,用一种抵触的情绪对立,牢骚满腹,怨言不绝,这会引起办公室里其他同事的侧目。一些部门存在着季节性的忙碌,但这时办公室里的同事都一样,大家都在忙,而非你一人。不要羡慕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不然将终有一天你会被淘汰掉。也不要既做了工作,又看不出效果,只因自己的处事方法不好,而淹没功绩,尽量少做那些无用功。

快些干完应干的,然后休息一下,快乐了吧

●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我们很容易想象,当我们感到焦虑、失望、心神不安时会是什么感觉。但是,当我们处于最佳状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所能并且从生活中获取了最多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是否会知道其中的滋味假如我们预先明白我们在寻求什么,也许我们将会更容易找到幸福。

这正是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大约从30年前就着手研究的问题。他并没有着重于有关幸福本质的理论上的研究,相反,马斯洛决定研究的是那些他能够找到的、最幸福的男人和女人们,看看他们的经验向我们提供了哪些关于幸福的准则。

马斯洛教授为这样的人编造了一个名字,这个已经被纳入心理学术语的词就是“自我实现者”。这些人往往是幸福的。

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我从来没有遇到哪一个幸福的人不是投身于一项自我以外的工作或事业的,”马斯洛教授说,“正因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有一个使命,他们才不会无所事事,许多人对眼前的生活置之不顾,却把时间浪费在回忆过去或思考未来。这些人不懂得现在的每一时刻要比过去或将来重要得多。就像电影是由相互连接的分镜头组成的一样,你的生活也是由成千上万个瞬间构成的,所以,千万不能忽视每一瞬间。”

不要总是对自己这样说:“一旦我实现了目标,我就会心情舒畅,我就幸福了。”相反,现在就应该高兴起来,因为你已开始为实现目标做出努力。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是美好和令人向往的。如果把这种看法当作你的人生哲学,那么,即使生活给你带来挫折或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充满诗情画意,你也会对人生充满信心的。不要把生活看作是杂乱无章的事件的堆积,生活应该是每一天的每一时刻。你可以把你的生活与壮观的镶嵌图案做一比较。当你走近去观看这些图案时,你会发现这些艺术珍品是由成百上千的闪光颗粒组成的。每一粒本身都是微不足道,但聚集在一起却构成一幅壮观的杰作——幸福。

我们对待生活也应如此,每一时刻本身都平凡渺小、微不足道,而你的全部生命却又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时刻组成的,千万不要随便丢弃掉生活中每一闪光的微粒。要学会把你的日常生活同志向、抱负或怨恨不满分离开来。我们都会遇到悲伤、恐惧和失败,而且生活往往同我们获得成功和幸福的美丽画卷相差很远。总之,不要让抱怨和不快的思想控制你。

例如,作一项你所喜爱的工作,这是使你感到自己有用并且为社会所需要的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哺育婴儿的母亲不像其他人那样容易生病的原因。一位业余雕刻家一度因为没有创造性而苦恼,他去请教一位雕刻大师,大师回答说:“应该每天早晨一吃完早饭就埋头工作,就好像一位拿不起活儿来就可能被解雇的钳工一样。把工作当成是你生活的支柱,你将会发现它确是如此。”

了解自己,为自己感到骄傲。“自我实现者”接受自己和自己的天性,他们不会因看不起自己而焦虑不安。面对不幸和灾祸,他们像其他任何人一样感到痛苦,但是,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他们能够想得开,并且能照常生活。他们不大像许多人那样,为了担心事情可能会怎样而憔悴。

“自我实现者”摸透了自己的脾气、欲望和观点,他们在评论一杰出的产品之前,用不着先偷看一眼商标;在决定是否喜欢一出新戏或一部电影之前,也用不着参考一下报纸上的评论。他们不必察言观色,而只管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并相信这样的生活是幸福的。

容忍未知。这些人知道如何在变化无常的情况下生活,而不会感到提心吊胆、顾虑重重。他们接受这一现实,甚至有时还被它所吸引。当他们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时,他们采取承认的态度。事实上,他们总是倾向于去解开未知之谜,而不是坚持公认的真理。

现实的思考,自我实现者又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具有一种不寻常的察觉虚假、欺骗和不老实的能力。他们不会通过玫瑰色的眼镜或墨镜看待生活。他们看到的是现实所在而不是自己的愿望、希求或是担心。作为马斯洛教授研究对象的一位企业家写道:“一个人不能因为水的潮湿或岩石的坚硬而抱怨不休,同样,当一个竞争者战胜了你,使你不能签订一份承包契约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同时,由于他们是按人们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待人接物的,他们就很少地对别人感到失望。

他们不会对周围疾苦和不公正闭眼不看,然而他们也不会相信世界会因为使用一种社会和政治上的万应灵丹一夜之间就变好了。他们不走极端,既不激进,也不保守,兢兢业业,并努力从我做起来改善社会。

良好的心态。自我实现者对于生活中存在的司空见惯的美好事物总是带有一种新鲜的、朴实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欣赏,不管这类体验对其他人来说也许早已变得多么乏味。早晨起来读读报,开始工作;在院子里踱踱步;拜访朋友们;摆一束花;观赏日落——这一切都是无穷无尽的快乐之源。我们偶然碰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珍奇独特的。一天,马斯洛注意到他的研究对象之一,一位产科大夫似乎心情特别愉快。“我刚刚接生了我的第一千名婴儿,”他说,“他似乎就像我接生的第一个婴儿那样令我感到惊叹不已。”

在这些自我实现者身上发现的品质,没有哪一样是我们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使是他们“最高的体验”也不难得到。当我们将所有的怀疑、恐惧和紧张都置之脑后,体会到一种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感觉时,这便是纯粹的、积极的幸福时刻。这样的时刻将会使我们普普通通的日子升华为一种充满意义的生活。爱因斯坦这样写道:“我们能够体验到的最美好的事物就是神秘莫测,这是一种存在于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摇篮中的最基本的情感。”他的话代表了所有“自我实现者”的心声,他们是幸福的。

幸福不是固定的,它有时到来,有时离开。尝试着用自己的努力去把握住它吧!

●充分地享受生命

我们相信你能有所感悟。或许你的一生都会很平凡,很平淡,但它对于你的意义是一切。

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你必须好好把握!

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每一个人迟早总会碰到的。死亡正像出生一样,只不过是自然界无数已经计划好了的事情之一。但是令人悲哀的是: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未真正享受这一趟人生之旅。

生命的过程是有配额限制、毫无通融伸缩的余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以正确的生活态度好好地活下去。

因此,勿将自己的命运流于表面,勿因命运的不公而自暴自弃。命运虽是与生俱来的,但物质与精神,以及如何走完将来的路途却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切勿自认命运差便生活得无精打采,应深信:勤奋地工作是可以扭转命运的。为了扭转命运,首先要爱你的命运,莫以被动的姿势接纳命运。当你拼尽全力,并大有收获而高高在上时,你的人生至此已达到高峰,你可以尽情地享受人生了。

坚持自己的信念,深信命运可被自己改造,要生活得有意义,爱自己的生命就是第一步。

要以主动而积极的态度去爱自己的命运,正视自己的生活,找出生活中的缺失并加以修正和改进,继而奋发向上。如此经过一段时日,命运自然会开始为你铺设愉快而明晰的人生之旅途。

●幸福取决于你的选择

有这样一个寓言: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着一个天才老人。据说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当地有两个小孩想愚弄这个老人,他们捕捉了一只小鸟,问老人:“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我说小鸟是活的,你就会勒紧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说是死的,你就会松开你的手让它飞掉。你的手掌握着这只鸟的生死大权。”其实,人的命运与那孩子手中的小鸟很相似:你手中握着失败的种子,也握着迈向成功的潜能。我们有权选择成功,也有权选择平庸,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强迫你,就看你如何去选择了。

选择与生俱来,与死共灭,摇篮里的啼哭无疑是选择受挫的抗争,而弥留中的叹息则是永远失去选择机会时的遗憾。有的人面对选择,坚毅、果敢,如勇士出征;也有的人面对选择,迟疑、胆怯,如临万丈沟壑。

有的人一生都在漫不经心地选择;也有人把一生的赌注都押给一次铭心刻骨的选择;有的人把选择的视野拓得很宽,惟独忘记自己;也有的人希望整个世界都成为他的垫脚石,为了更好地选择自己。

有的人因为一次选择前程似锦,也有的人因为一次选择抱恨终生:有的人从来都不曾思考应该如何选择,有的人宁愿别人代替他选择。

你可以深思熟虑地作一次选择,但很多时候你是那么的身不由己。朝夕之间,你惟一的权利,就是选择一个走向。你常常在选择,或许你常常别无选择。

无论如何选择是躲不掉的,旧日的传统要求无论什么都要有个模式,有个杠杠,按一条标准一刀切,形成了人们习惯于把选择的责任交给别人。而随着人生大环境的改变,人们开始觉得没有绝对适应一切人、一切场合的标准,人们认为应该在顺应历史前进潮流的前提下,作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而且,当实现本身显现出了多元化的原形,一体化的思想解体后,人只剩下了他的个体,社会将逼着人们选择,甚至你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选择意味着机会,选择越多机会越多,虽然有时会因过多的选择机会感到困惑而不知所措,在几个机会撞在一起时,让人苦恼不堪,拿不定主意,也正是这各种各样的机会,能够使人一举改变自己的命运。

选择是躲不掉的,有志者也不应该躲避选择。

既然生活和工作给了我们机遇,我们就应大胆去把握和争取,只有毫无畏惧、大胆抉择的人,才能抓住成功的契机。此外,我们还要善于审时度势,因势而动,抓住时机,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智者在选择时总是把目光向前延伸,综观全局,作出明智的选择。因此,拥有理性的选择,包含着更多的希望;充满经验的选择,蕴含着更多的机遇。在选择的分岔路上,我们多一分成熟和勇气,多一分理智和果断,成功或许就在前头。

人生离不开选择,面对选择,许多人是用改变初衷来代替忠实地按照自己理想的选择行事。因为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干扰选择的因素:

不相信自己。这种人在生活中永远是被动的,他们借口自己能力低,脑子不好,缺乏经验,凡事自己不去做主, 听从其他人的意见,谈不上自我选择,只是依赖别人,或听从别人摆布。这种人没有能力选择自我,或者说只是替别人选择自我。

自我奴役。自我奴役是指那些把自我关进心灵集中营的人,他们或者用无知、欺骗、分离来奴役自我,使自我丧失选择权,他们或者设置“围墙”,即给自己的愿望和目标设置障碍和框框,把自我选择权闭锁在这样的“围墙”里。

以他人的认同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需要得到别人认同无异于说:你的看法比我的看法更为重要。这无异于把自己选择的主导权交给了他人的“脸”,看脸色行事,或被别人的脸色吓住,悄悄地改变自己选择,这在生活中大有人在。

害怕冒险。许多人以“因为这样保险,所以……”为理由,而不愿或不敢进行选择,就不知不敢冒险也是一种消极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