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投资思想大全集
4934400000077

第77章 巴菲特投资的理性之美(3)

如果我们对这个债券的投资当作个案来说明:如果你觉东把每年12%的报酬的债券利息收入继续买入债券的话,这就相当于将盈余在投资到一般企业一样,如果是前者以1000亿美元投资30年,那么30年后也就是在2015年的时候你就可以得到3亿美元。

也就是说,我们投资债券就好比对一种特殊的企业进行投资,它具备优势也存在劣势,但是如果我们相信如果你以一般的投资角度来看待债券,你就会避免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

——1984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巴菲特不只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只是买股票而不买债券,事实上他也买,他甚至都会投资一些金融衍生品,但是无论巴菲特的哪项投资,他都运用的是一样的投资原则。

巴菲特在投资中,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投资原则:

1.注意储蓄的重要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有10万元的资本,投资一年变成20万元。他用赚来的钱买了汽车。第二年,他仍然投资10万元,又变成了20万。消费掉10万,还剩10万。第三年他的投资资本还是只有10万。第四年,投入10万,变成20万,消费10万,到第五年他的投资资本仍然只有10万。

另一个人,有10万的资本,投资一年变成20万。第二年,他把20万作为资本投入,变成40万。第三年,他投入40万,变成80万。第四年,投入80万,变成160万。

这两人的投资能力是一样的,但一个把利润用来消费,一个把利润用来投资,两人的财务状况便出现了天壤之别。

2.避免损失

一般认为,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高收益伴随着的是高风险。一般还认为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收益。但巴菲特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要想投资成功,就得做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要避免风险。

巴菲特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每天进行十几个小时的投资分析,每年只做几次的投资,甚至于一年都不做一次。他说,不要频繁地操作,要分析、寻找好的项目,每天的分析工作是必需的。一旦有好的机会,就要把握住。不要常常投资,一旦投资就必须是大的投资,这样才能保证低风险,高收益。

巴菲特认为投资时一定要选优质企业,市场价远远低于实际价值时才是购买的良机,否则宁可不投资。一定要保证低风险高收益。

3.除非不做投资决定,否则,一定要是正确的决定,一定不可出错

巴菲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从来都没有间断分析,而且分析之时是一丝不苟的。巴菲特告诉人们,分析是每日的功课,绝不可以缺少,但买卖却不是需要每日进行的。巴菲特不是每日都进行买卖,而是一做买卖,差不多要绝对正确,看得百分百准确,他才会下决定。所以,巴菲特强调,每次买卖都要看中,而且每次买卖都要大宗。这些大买卖的决定,就不可以看错。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可以对各种投资产品进行尝试,但是无论投资那个品种都要用自己的投资原则进行衡量,只有符合自己投资原则才能保证自己赢的概率增大。

275. 保本是第一位的

【巴菲特如是说】

保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摘自《巴菲特投资语录》

投资至少要先保住本金,然后再来追求获利的态度,是巴菲特的一大特征。巴菲特重视的是长期效益,他不会把他的每一笔投资都看成离散的、个别的事件。他关注的是投资过程,而保住资本是这个过程的基础。保住资本已经内化到了他的投资方法中,是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依据。

这并不意味着巴菲特在考虑一笔投资时总是会首先问:我怎么才能保住我的资本?事实上,在做出投资决策的那一刻,他甚至可能不会想到这个问题。

就像在你开车的时候,你想的是如何从A点到B点,而不是保命。然而,保命目标却是你开车方式的基础。同样,巴菲特不需要去考虑保住资本。在他的投资规则下,他自然能保住资本,就像你靠保持车距来避免死于车祸一样。

那么,投资者怎样保住本金,避免投资的风险呢?我们可以聆听巴菲特的忠告:

第一,投资自己熟悉的股票。这是巴菲特投资操作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一道理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做到。原因之一在于很多投资者在实习操作中必然会带有过多的主观感情色彩,所以缺乏足够的客观性。表面上看,购买某只个股似乎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但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这些理由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问题,根本经不住推敲。原因之二,面对突如其来的行情,没有一定心理准备的投资者往往经不起诱惑,匆忙参战。

作为投资者,对不熟不做的投资理念要多加利用,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投资一些自己熟悉的公司。熟悉的公司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是自己所在地的上市公司;二是自己所处行业的上市公司;三是基本面比较熟悉,易于了解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投资者自己比较熟悉,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回避投资风险。

第二,做中长线投资。中长线投资符合经济和股市发展规律。实践也证明,中长线投资的收益要比短线投资大得多。盲目追涨杀跌的弊端,首先是要多交手续费;其次,追涨不一定能获利,而杀跌则必然亏损的。追涨杀跌的结果,只能是一场空忙,甚至严重亏损。

第三,看准时机,及时逃顶。即选择大市、个股调整比较充分的时机入市,避免大市和个股见顶回调的风险。大市和个股的走势是波浪式前进的,正如大海的波浪有波谷和波峰一样,升幅越大,其调整的幅度也就越大。当大市和个股上升到顶部时,及时抛出股票,就可以避免大市和个股见顶回调的风险;而当市场经过了充分之后入市,风险也就降低了。所以,在营业厅很冷清时买进,投资者可轻松自如地挑选便宜好货;而当营业厅挤得水泄不通时,虽然牛气冲天,市场一片看好,但你一定要果断出手,因为此时不仅能够给你带来收益,也能避免高处不胜寒的风险。

第四,购买绩优成长股。购买绩优、具有成长性的个股,避免业绩差又无发展潜力而遭市场冷落的个股。买入绩优、有发展潜力、调整比较充分的个股,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获取较丰厚的回报,就算一旦被套,解套获利之日也是指日可待。反之,买了那些业绩差、无发展潜力又处于高位的个股,就有可能长期被套而难以翻身。有效回避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购买绩优成长股。当然,这里有购买时机和购买价格的选择问题,如果在不适当的时机以不适当的价格买入,则很难回避短期风险。

保住本金是投资获利的基础。如果跌入陷阱,误入圈套,连本金都没有了,又如何去获利呢?因此,在股市里,获利重要,资金的安全更加重要。只有确保自己的“生存权利”,才能取得发展。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控制意识,掌握娴熟的陷阱避让技巧,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收益。

将保住资本作为第一原则并不是意味着不投资,因为利润和损失是相关的,永不冒险也决定了你永远不会赚钱。但想赚钱并不表示你就能赚到钱,你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赚钱只是结果。这正确的事首先就是保本,在保本的基础上再考虑怎样赚钱。

炒股是用钱赚钱的行业,一旦你的本金没有了,你就失业了。无论你明天见到多么好的机会,手头没有本金,你只能干着急。几乎所有的行家,他们的炒股建议便是尽量保住你的本金。

276. 做自己的投资顾问,比专家赚得更多

【巴菲特如是说】

股价的萎靡不振可能主要的原因就是悲观的情绪,有时候是全面的情况,而有时候仅限于部分产业或公司。我们喜欢在这种环境下投资,这不是因为我们天生喜欢悲观,而是这时候能用便宜的价格买进很多好的公司。乐观是理性投资人的最大的敌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受欢迎或注意的股票或企业就是好的投资标的,而我们真正强调的是独立思考而不是投票表决,然而不幸的是伯特兰·罗素对于人性的观察同样也适用与财务投资之上:“大多数的人宁死也不愿意去思考”

——1990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然而有人认为,在目前非常危险的市场环境中,小投资者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所以要么退出市场,要么是求助于专业投资者。然而,在投资中,专业投资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聪明,业余投资者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愚笨,只有当业余投资者一味盲目听信于专业投资人时,他们在投资上才会变得十分愚蠢。事实上,业余投资者本身有很多内在的优势,如果充分加以利用,那么他们的投资业绩会比投资专家更出色,也会超过市场的平均业绩水平。

在新英格兰地区流传着一个消防员投资股票的著名故事。大概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这位消防队员注意到当地一家叫做Tambrands的生产女性卫生用品的工厂(后来这家公司更名为Tampax),其业务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扩张。这种情况让他想到,除非是这家工厂业务非常兴旺,否则怎么也不可能如此快速地扩张。基于这样一种推理,他和家人一起投资了2000美元购买了一些Tambrands的股票,不仅如此,在随后的5年里他们每年又再拿出2000美元继续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到了1972年,这个消防员已经变成了一位百万富翁。

不能肯定,这位幸运的消防员是否曾向经纪人或者其他投资专家寻求过投资建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投资专家会对他说,他投资于Tambrands公司的这种逻辑推理存在缺陷,如果他明智的话就应该选择那些机构投资者正在购买的蓝筹股,或者是购买当时非常流行的电子类热门股票,令人庆幸的是这位消防员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很多投资人认为自己没有专业素养,想要依靠自己在投资领域赚钱难上加难,但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懂股票、房地产是什么,但却能够投资致富。成功地利用理财致富者,大多不是专业投资人,而专业投资人未必能够以投资致富。

投资根本就不复杂,它之所以会被认为那么深奥复杂,非得依赖专家才行,是因为投资人不知如何应付不确定的投资世界,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无法自己冷静地做决策,总是想办法听取他人的意见。

由于不懂如何面对未知且不确定的投资环境,误以为必须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要有高深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做好投资,许多人便习惯性地把投资决策托付给专家。

然而,如同彼得·林奇所说:“5万个先生投资者也许都是错的。”如果专业投资者真的知道何时会开始上涨,或是哪一只股票一定可以买的话,他早就已经有钱到不必靠当分析师或专家来谋生了。

因此,以专家的意见主宰你的投资决策是非常危险的,投资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

事实上,业余投资者本身有很多内在的优势,如果充分加以利用,那么他们的投资业绩丝毫不比投资专家逊色,诚如彼得·林奇所说:“动用你3%的智力,你会比专家更出色。”

依据他的观点,当你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自己选股时,你本来就应该比专家做得更出色,不然的话,你把你的资金买入基金交给那些专业投资者就行了,何必费那么大劲儿自己选股却只能得到更差的回报,这样不是自找麻烦吗?

一旦你决定了依靠自己进行投资时,你应该努力独立思考。这意味着你只依赖于自己的研究分析进行投资决策,而不要理会什么热门消息,不要听证券公司的股票推荐,也不要看你最喜爱的投资通讯上那些“千万不要错过的大黑马”之类的最新投资建议,这也意味着即使你听说沃伦·巴菲特或者其他权威人士正在购买什么股票也根本不要理会。

1.他有可能是错的!

即使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你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他对一只股票的看法会突然改变而将其卖出。

2.你本身已经拥有了更好的信息来源,并且这些信息就在你的身边。你之所以能够比投资权威人士获得更好的信息,是因为你能够时时追踪记录你身边的信息。

如果你平时在自己工作的场所或者附近的购物中心时能够保持一半的警觉,就可以从中发现表现出众的优秀公司,而且你的发现要远远早于那些投资专家。任何一位随身携带信用卡的消费者,实际上在平时频繁的消费活动中已经对数十家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基本面分析。你日常生活的环境正是你寻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

投资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所以投资人应想办法充实投资智慧,让自己也成为专家。事实上,投资并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只要能够身体力行,不需要靠专家也可以致富,拥有正确的投资观,你可能比专家赚得更多。

277. 如果非要炒新股,切忌抓准时机

【巴菲特如是说】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净值一年能够高增长时,大家一定能够高兴得手舞足蹈,然而今年却不行。还记得德国的音乐天才瓦格纳吗?他的音乐一度被形容为没有想象中的好听。是的,在1998年伯克希尔的进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好,究其原因在于净值的增长了48.3%,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并购交易所发行的新股。

如果进行详细说明的话,因为我们公司目前的股价远高于其账面价值,这就表示如果我们再发行新股,不管是增发现金还是合并发行新股,都会立即大幅拉高我们的账面净值,但事实上我们没有因此而赚到钱。而真实的情况是,类似于这样的交易对我们的每股实质价值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主要源于我们所得到的和我们付出的只能是打个平手而已。真正重要的是实质价值的增加,而不是账面净值的增加。

——1998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像巴菲特承认由于自己股价的高估而去发行新股的人是十分罕见的,但是在股市中很常见的现象是一旦股市泡沫达到顶峰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公司进行增发,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股价已经显然过高了。所以这也不失为判断股市泡沫的一个参考指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购买新股需要考察的要素还很多。

从大势上看,如果大盘处于大幅下跌的市道中,绝大多数个股的走势都将受到影响,真正逆大势而为的股票毕竟是少数。如果大盘处于小幅上扬或小幅震荡的走势,新股炒作的机会会比较大,也可能形成新股上涨和大盘上涨的互动效应,甚至出现次新股成为大盘风向标的局面。目前的股指虽然遭遇一时的调整走势,但整体形势依然趋强,这时十分有利于新股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