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懂点心理学
4934600000027

第27章 现在开始学习如何当领导——18岁以后懂点管理心理学(3)

两天后,9个人都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送到了老总那里。老总看完后,站起身来,走向第三组,分别与之一一握手,并祝贺道:“恭喜三位,你们被录取了!”

面对大家一脸愕然的表情,老总呵呵一笑,说:“请大家打开我叫秘书给你们的资料,相互看看。”原来每个人得到的资料都不一样,第一组三个人得到的分别是婴儿用品市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其他两组也类似。”

老总说:“第三组三个人很聪明,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全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前两组的六个人却抛开队友,分别行事。我出这样一个题目,其实主要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前两组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合作,忽视了队友的存在!要知道,团队精神才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团队价值是员工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团队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习惯。为实现团队目标,成员应该团结在一起,以便调动主观能动性、挖掘成员的个人潜能,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有句名言说:“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人都有两个思想。”人类思想和观点上的交流与碰撞,是结构变化促成质变的高级形态,是米格—25效应价值的高层体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炼的“集思广益”思想。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对此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认为,“集思广益”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能耐,不但可以创造奇迹,开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还能激发人类的最大的潜能。常见的情况是,人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一次就有可能产生独自一人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和联想。

蜂舞法则:管理离不开沟通

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茨经过细心的研究,发现了蜜蜂“舞蹈”的秘密。蜜蜂的舞蹈主要有“圆舞”和“镰舞”两种形式。工蜂回来后,常做一种有规律的飞舞。如果工蜂跳圆舞,就是告诉同伴蜜源与蜂房相距不远,约在100米左右。工蜂如果跳镰舞,则是通知同伴蜜源离蜂房较远。

如果蜜蜂跳一种“8字形舞”,不仅表示距离,而且还指明方向。在一定时间内“8字形舞”的圈数和腹部摆动的次数,就表示蜂巢到花丛的距离;如果以15秒钟作为计时单位,花丛距蜂巢越远,蜜蜂舞蹈的圆圈数就越少,直线爬行的时间就比较长,腹部摆动的次数就比较多。只知道距离是不够的,蜜蜂在舞蹈时还利用太阳的角度来指示方向:如果蜜蜂在舞蹈时,头朝上,从下往上跑直线,这就是说要向着太阳这个方向飞才能找到花丛,按照上述传递信息的方法,蜜蜂就可以根据指定的方向和距离,顺利地找到花丛。

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能够真正单独地生活。它们要依靠各种方式和同伴相互沟通,才能存活下去。蜜蜂即以“跳舞”为信号,告诉同伴各种蜜源信息,沟通完毕后一起去采蜜。这种沟通的方法应用在管理心理学中,形成了著名的蜂舞法则。

企业经理人要像蜜蜂采蜜一样,吸取各种沟通方式的特点,将“蜂舞”揉到自己的管理艺术中。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由此可见沟通能力很重要。

《圣经》中曾经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人类的祖先从前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示拿地的一片平原上,发现了一块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百姓们生活安定,丰衣足食,有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为了显示民族的功绩,他们决定在那里修一座通天的高塔,以显示民族的强大。

经过人们的通力合作,齐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很快就要建成了。上帝得知此事,认为这样下去以后人类要做的事就没有做不成的了,于是让人类言语不相通。人们各自讲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做工时就不能很好地合作,经常发生误解,工程因此停止了。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暗示了沟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沟通,合作就无从谈起,人类的力量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转移信息的过程。有时人们也用交往、沟通、意义沟通、信息传达等术语。它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情和知识,也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

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我们希望自己能够获取和谐、融洽、真诚的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以及上下级关系,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我们希望自己能够锻造出一支上下齐心、精诚团结的企业团队;我们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生活在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下,能在与顾客、股东、上下游企业、社区、政府以及新闻媒体的交往中,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由一系列相关的要素所构成的,但是,其中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沟通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沟通是万万不能的。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

对于一个管理团队来说,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在沟通对象正大汗淋漓地忙于工作时,你要求他与你商量下次聚会的事情,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

三是必须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得很好,但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四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掌握沟通的方法。你知道应该向谁说、说什么,也知道该什么时候说,但你不知道怎么说,仍然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是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而你要学的就是透过对这些沟通语言的观察来有效地使用它们进行沟通。

彼得原理:每个人都想无限晋升

陶兰小姐以前是一名小学老师,很受学生们的爱戴。因为教学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学校和领导部门的表彰,最近她又被提拔为教学主任。现在,她所要教学的对象不是小朋友,而是一群老师。然而,她仍然采用适用于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老师。陶兰小姐和老师们说话时,不管面对的是一位或者多位老师,她一律面带着微笑,咬文嚼字,说得十分清楚;用词十分简单,多半只是一两个音节组成的字,并且每一个要点要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好几遍,直到她确定老师们都听懂了为止。

老师们不喜欢陶兰小姐的笑容,认为那是装出来的;同时,他们也不喜欢陶兰小姐高人一等的说话态度。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感,因而不但没有遵行她的建议,反而花了许多时间编造借口规避她的建议。

由于陶兰小姐无法和小学老师们沟通,她将没有再晋升的资格,因此她将继续担任教学主任——停止在她不胜任的阶层。

陶兰小姐所遇到的情况证明了一个管理学中的定理——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由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陶兰小姐在原来的岗位上表现优秀,所以会得到提升;当担任一个自己不能很好地胜任的岗位时,只能原地踏步了。

彼得由此导出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西蒙是莱姆汽修公司的杰出技师,他对目前的职位相当满意,因为不需要做太多方案工作。因此,当公司有意调升他做行政工作时,他很想予以回绝。

西蒙的妻子是当地妇女协进会的活跃会员,她鼓励先生把握这次升迁的机会。如果西蒙升官,全家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也会各晋一级。如此一来,她就可以出马竞选妇女协进会的主席,也有能力换部新车、添购新装,还可以为儿子买辆迷你摩托车了。

虽然西蒙并不情愿用目前的工作,去换办公室里枯燥乏味的工作;但在妻子的劝服与唠叨之下,他终于屈服了。升任六个月之后,西蒙得了胃溃疡,医生告诫他必须滴酒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