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礼仪课
4934900000016

第16章 Part2 修炼篇——礼倾天下,雕饰最优雅的自己(10)

幽默是心理卫生的润滑剂,是调节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的良方,能起到心理按摩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心理防御措施。幽默能解除尴尬与不安。在尴尬场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气氛活跃起来。

幽默能使我们放松,解除工作疲劳,缓解生活的压力。幽默还有助于家庭和睦,活跃生活。良好的幽默感是身心健康的滋补品,它能够帮助你克服焦虑和忧郁,它能够减轻你生活的重负,它能够给心灵带来安详的满足,同时它也是你游刃社交场合所能穿的最好服饰。

2. 教你幽默4法

(1)正话反说。把欲表达的意思反过来说,可增添不少幽默的成分。有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只是虚惊一场。骑车人急忙扶起也,连连道歉,可是萧伯纳却作出惋惜的样子说:“你的运气不好,先生,你如果把我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2)直言不讳。这种方法就是直接拿自己的某个缺点以幽默的话语主动示与人。邓小平个子矮,他曾经幽默地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既坦然承认了自己的缺点,又不至让自己太尴尬。还有这样一个例子:著名温画家韩羽是秃顶,他曾经写这一首《自嘲》诗:“眉眼一无可取,嘴巴稀松平常,惟有脑门胆大,敢于日月争光。”让人读后不仅不会笑话他的缺点,反而称赞其乐观大度的为人处世哲学。

(3)以柔克刚。这种方法是不直接回答对方,而是顺着对方的话语,以静制动,变被动为主动。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一次演讲时,有人递他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他举着这张纸条镇静地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都是只有正文,不见署名,而刚才那位先生正好相反,他只署了自己的名字,而忘了写内容。”林肯以柔克刚,在笑声中不仅替自己解了围,也有力地回击了对方。

(4)偷梁换柱。把另一种事物的特征以移花接木之术转换到此事物上,听后肯定让人忍俊不能。我国古代有位皇帝,因处理朝政操劳过度,精神委靡,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噩梦连绵,头昏脑胀,胸闷气短,日渐消瘦。大臣们为其到处寻医,可试遍了各种良方,病情却毫无起色。后来请来了扁鹊,诊视完后扁鹊说:“陛下得的是月经不调。”皇帝听罢哈哈大笑:“荒唐,我乃男子,何来月经不调之理。”笑得他前俯后仰,眼泪都出来了。此后,每当与别人谈起此事还大笑不止,可说也怪,过了不长时间,病情居然慢慢好转起来,不久就痊愈了。

现代礼仪风范:丰子恺的家庭礼教

1. 家庭礼仪不容忽视

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父亲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子喝水、吃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次,父亲在-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当孩子们吃完饭络,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嚷着想先回家。父亲听到了,也不敢大声制止,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丰子恺的儿子丰陈宝,小时候很守规矩,但特别害怕见生人。因此,在客人面前,常常显得不大懂礼貌。丰子恺觉得,小陈宝之所以这样,恐怕是因为他平时很少接触生人,缺乏见识和这方面的锻炼。于是,他就利用一些外出的机会,带着小陈宝出去见世面。一次,丰子恺到上海为开明书店做一些编辑工作,把小陈宝也带去了。那时,小陈宝十三四岁,已经能帮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带上他,一方面是为了有机会让陈宝打下手;另一方面,也考虑给他一个接触生人的机会。有一次,来了一位陈宝不认识的客人。客人跟父亲说完话,要告辞的时候,看到了小陈宝,转过身来就与小陈宝热情地打招呼。小陈宝一下子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竟没有任何反应,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似的。送走了客人,父亲责备陈宝说:"刚才,那位叔叔跟你打招呼告别,你怎么不理睬?客人向你问好,你也要向客人问好;客人跟你说再见,你也要说再见,以后要记住。"在父亲的正确教导下,丰子恺的孩子个个都是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有出息的人。

如果一个人只要置身于熟悉的环境,就变得无规无矩,肆无忌惮;只要对着自己的亲人便会粗暴无礼,自私自利地支配、使唤家人为自己做事。这是许多家庭的孩子最容易表现的行为,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其实这是缺乏礼仪教养的行为,是错误的。

在教育子女方面,家长应注意加强对孩子礼仪道德方面的培养。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对此就十分重视,他说:“不学礼,无以立。”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相,坐有坐姿,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另外,曾长期用作儿童启蒙教材的《三字经》,也提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弟子规》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尊敬长辈要“或饮食,或走坐,长者先,幼者后”;仪表的要求是“冠必正,纽必结”;仪态的要求是“步从容,立端正”;语言方面的要求是“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礼仪”训戒,直至今日,对我们仍有借鉴的意义。

每位家长应提高家庭礼仪的重视程度以及自身礼仪的修养。孩子不能永远呆在家里,永远与家人相处,而是要到家庭以外的学校和社会中去。如果不从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培养和锻炼孩子正确的待人礼仪,将给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带来不利的影响。

2. 礼仪家教5则

大人的礼仪教养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因此,做父母的应该注意:

(1)言传身教。父母要尊敬长辈,关爱他人,不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长者、亲友、同事;夫妻之间要相互谦让体谅,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重承诺、守信义,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给以明确答复;对满足不了孩子要求的事,大可不必勉为其难,但要及时解释清楚。

(2)多与孩子沟通,做到有礼有节。对子女既民主亲切,又注意身份距离;既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又不随意翻阅子女的日记、信件。在与子女交谈、共同活动中培育感情;要营造家庭的民主氛围,使子女了解家庭情况,重大决策也可征求意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3)维护孩子的人格自尊,讲究教育方法。对孩子也不能主观武断,强人所难。吃穿用方面,不必过度奢华;学习方面,不必求全责备,更不可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精力,强迫子女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揠苗助长。孩子的同学、朋友来家做客,父母要表示欢迎和尊重;在客人面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发现并适当表扬孩子的优点。孩子也需要获得认可和尊重,你的赞赏、鼓励、批评和说教都可能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尊重孩子,爱护晚辈,也是家庭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

(4)教育孩子多问候长辈。常记得向长辈问候,哪怕是短短的一两句话,长辈也会如沐春风,特别是父母更会愉快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家庭的和睦和孩子的懂事。他们会为有你这样的子女而舒心和自豪。

(5)亲戚之间更要讲“礼”。不能因为来的人都是亲朋好友和熟人,就忽视了礼仪,关系越近、感情越好的人更应该以礼相称,以礼相待。

礼仪小课堂

要慷慨地赞美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就必须坦然接受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人生不过数载,大可不必把别人的一些言论,一些可轻可重的身外物太当回事。

冷静地面对责难,然后迅速地找到对方的思考逻辑,并且用同样的方式请对方予以解释,使对方知难而退从而化解难题。

不计较,一笑置之,看似消极,实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智慧。

小人物也需要尊重。

阅读链接:周恩来:细节中绽放伟人风采

周恩来总理可谓是现代交际礼仪当之无愧的楷模,他的礼仪风范,曾让敌人都心甘情愿为他指路,他的人格魅力,更让中美关系因为一次干杯而冰释前嫌。

解放前,周恩来住在南京市梅园新村,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时候,一开始那些特务在后面跟踪、瞭望,周恩来坐的汽车一出去,特务尾随在后面,就向上级报告周恩来到了哪里做了什么事。由于周恩来先生的宽宏大量,非常的大度,感动了他们,最后被周恩来的魅力所征服,因此那些特务不向国民党上级报告周恩来的动态,而是报告周恩来先生,帮助周恩来先生指方向,保卫着他的安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一次“破冰之旅”。 当尼克松乘坐的专机抵达北京时,周恩来总理等到机场迎接。尼克松下机时,为了突出他和他的夫人,使照片拍出好的效果,不让基辛格、罗杰斯等人同他一起下机,等他跟周恩来握手之后,其他人才下舷梯。在尼克松步出机舱,走下舷梯近一半时,周恩来鼓起掌来,尼克松也报之以掌声。

尼克松对周恩来说:“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越过一个大洋,越过相互敌对20多年的握手,这表明中美关系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而周恩来则对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作了寓意深长的形容:“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当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周总理礼仪风范征服了尼克松。敬酒的时候,周总理语言相当的棒,身体语言那是更棒,他拿着酒杯来到尼克松总统旁边,他站在安全距离位,45度的角度,黄金分割法,端起酒杯对尼克松说:尼克松阁下,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你代表美利坚合众国,为了我们中美的友谊天长地久而干杯嘛!开始饮酒,然后一亮杯,就放下他的酒杯。他敬酒的时候虎口对着他人,虎口代表着文明、友好、尊敬、礼貌。??????????????

周总理的眼语做得特别的绝妙。讲话的时候他用的是常视,怎么看就是怎么交流;而中间他用的是弱视,迷迷蒙蒙,虚无缥缈,因此有个美好的状态;喝完酒他是强视,向外放射光芒,炯炯有神。

尼克松总统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周恩来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稳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凡是与周总理接触过的中外人士都为他高尚的礼仪风度所倾倒。

周恩来的伟人风采来自于良好的礼仪教育。在南开中学读书时,该校门口立有一块礼仪的“镜铭”,共40个字,周恩来正是用这“镜铭”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光辉的礼仪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