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经理人全新修订大全集
4935700000044

第44章 卓越领导(13)

自尊的人自珍自爱,绝不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面貌特征和个性特点。无论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长相漂亮还是不漂亮,躯体强健还是有残疾,自尊的人都会正视自己的特点,自豪地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并不因自己的自然品貌和特征而感到羞愧,掩饰自己的外貌,人为地改变自己的自然本色。舍弃自己拥有的身心而去刻意模仿别人,东施效颦,矫揉造作,正是缺乏自尊者所为。还有,自尊的人承认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必然有坚强的耐受力,无须抱怨他人。有的人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是失去自尊和自我依赖的表现。如有的人“叫苦”,有的人“喊累”,这说说也未尝不可,但成为一种怨言,让别人去承受,实际上是把他人作为依靠,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很多情况下,这种抱怨的消极作用对自身影响更大,不如埋头去做些切实的事情。

自尊的人希望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荣誉、名望,这种自尊心无论对领导者还是下属都无可非议。“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得到社会应有的肯定。问题在于要通过自己勤奋努力、创造性的劳动去获得,并从中实现和体现自己的尊严。“天助自助者”,不但是“天”,人也是一样,喜欢帮助那些勤勉奋进的人。

领导者的自尊往往还通过仪表风度显现出来。注重仪表,修饰得体,衣着庄重整洁,言谈举止优雅,待人彬彬有礼,这是自尊的表现。不修边幅,衣着邋遢,不讲基本的礼貌和规矩,这是缺乏自尊,从性格上说常常是自尊心不强者所为。作为领导者,层次越高,越要注意衣着外表。有一篇讲“观人术”的文章说:“大人物都注重自己的仪态,所以他们从头到脚都经过细心的打点,如果你注意看的话,会发觉他们的鞋子不但拭得晶亮无比,而且都出于名师制作。”在我们看来,人从内心到外表都应该是美的,庄重的服装和仪表会反过来更加规范人的举止行为,就像人们进入高雅的场所格外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样。

自尊自重,这是领导者最可宝贵的品质。领导者做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要靠真理的力量陶冶、锻炼,真理的力量则更靠人格的力量去支撑。领导者人格的力量,也就是领导者在下属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古语曰:“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心兼有威信。”领导者的形象和威信,是领导者以自己自尊的言行,长期塑造和培植起来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要损害和破坏其形象、威信,降低人格的力量,由于领导者所处的特殊地位,只需一个有失检点的行为即足矣,这恰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如果说担任领导职务是一种幸运而不是厄运的话,领导者更要加强修养,谨慎处之。

锻炼自控能力

自控是抑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动。自控的反面是失控,如感情冲动、表情异常、言行出格、一反常态,以及平时所说的魂不守舍等。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伟大的意志不仅善于期待并获得某种东西,而且也善于迫使自己在必要时拒绝某种东西。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机器,没有抑制力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

自控不等于凡事都无动于衷。该喜不喜,该悲不悲,该怒不怒,没有脾气个性,“一锥子扎不出血来”,那是麻木不仁。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的反应都是理所当然的。领导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对于被领导者的情感、行为能够产生较强的导向作用,也是一种感染力和驱动力。问题在于这种喜怒哀乐要围绕和服从于组织目标,并且要适度,不丧失理性。

良好的自控能力是领导者重要的意志品质,也是衡量领导者的涵养气度的尺度。领导者的自控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危机时保持冷静。危机可以锻炼人,也可以毁灭人。工作中的危机和个人的危机,都是对领导者的考验。而且,越是在危机中,“政敌”往往也就出现了,因此更是慌乱不得。尽晓危难于心,袒露镇静于态,这是危机中需要的领导品格。在生活中常见有两种人,一种是遭遇一点不幸就捶胸顿足,呼天喊地;另一种是对于面临的横逆,尽管也感到痛苦,但绝不会因此而失态,更不会一蹶不振。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克制自己,势将招致更大的不幸。即使在面临不可逆转的命运的时候,也能泰然自若,保持豁达的心境。领导者在部属面前,理应如此。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一定意义上说,危机正是给领导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危机中恰恰常包含着转机。在困境和逆境中,镇定自若、沉着应对、稳健地处理问题,才能稳住阵脚,掌握时机,保持主动,适时化劣势为优势。如果领导者显露惊慌失措或悲观失望情绪,就会像疾病一样迅速传染他人,局面愈发不可收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在法西斯侵略者兵临城下时,仍照样举行节日庆典和阅兵典礼,不愧为雄才大略的军事统帅。历史上还有许多失败的英雄,他们的镇静和自尊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令后人钦佩、景仰。

其次,不为内耗所干扰。领导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事情之一是内耗。当人际群体处于某种无序或不协调状态时,其系统内各种力量之间相互抑制和冲突,从而使有用力量减损和抵消。换言之,内耗是一种无组织力量,它瓦解群体的内部结构,削弱群体的外部功能。群体内的争权夺利,争斗不休,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有的领导者不得不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考虑如何应付复杂的派系关系。有的被闲言碎辞所缚,被他人左右,被内耗“耗”得心灰意冷,难以施其才,达其志,失去了工作的进取心和锐气,失去了自我。内耗是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其中可能有原则性争论不能回避。但既为内耗,大多都是无关大局、摆不到桌面上的无原则纠纷,或兼有上述两方面因素,因处置不当,才演变为内耗,及至把领导者自身也牵卷进去。因此,对这类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正常的组织途径来解决,另一方面要善于自控。包括对待围绕领导者个人的流言飞语、成见,不负责任的、自由主义的小动作甚至于背后的挑拨离间、恶语中伤、人身攻击等等。

大家熟知一句话: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作为政治谋略,对此人们多给以贬义的理解。但在现代社会,人们从修养的角度,也可以褒义地理解,即应在小事上谦让忍耐,不要因计较鸡毛蒜皮而影响大局。

再次,尽快摆脱坏情绪。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吉凶祸福,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有好和坏的时候。专家认为,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前景,短则几小时、几天,长则几周、几个月。好情绪一般对人是大有帮助的,如乐观和自信使人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心境像磁石一样吸引人,把人引向成功;而悲伤、焦虑、气愤、冷漠、失望、内疚等坏情绪,其影响就是消极负面的了。它消耗人的精力,使人陷入泥潭,裹足不前。领导者要善于控制情绪,调节自己,尽快摆脱坏情绪,不要被坏情绪所支配。

世间没有不可医治的心灵创伤,只要有时间。但要尽快摆脱坏情绪,还要依赖当事人自己。这就需要在不良情绪侵袭时,理智地分析不良情绪形成的原因,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最好从根子上加以解决。如果与不良情绪相联系的实际问题不存在了,不良情绪当然也就消失了。此外,也可以通过适当的交谈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变心境。如领导者有自己的业余爱好,看看文艺演出、听听音乐、打打球等,可以用来调节情绪。还可以在周末与好友、家人一道去逛逛街,消遣一番,用周末的轻松愉快,调节一周的紧张烦恼。

生活是立体的,在它的每个侧面和交叉点上,都蕴涵着成功的契机,不要把自己囿于某一件事情上,应该使自己的愿望灵活一些。这样,一旦遇到了难遂人愿的情况,就有思想准备放弃原来的想法。要看到,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一个愿望是绝对不可更改的。

最后,发怒得当,善于制怒。这是领导工作中最普通和常见的问题。在一些领导者修养的书籍中,人们囿于固有的思维定式,总是认为凡是领导者,其待人接物永远应该端庄稳重,平易和蔼;发怒与领导角色的行为规范不符,会损害领导者的形象。有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即使碰到使人怒不可遏之事,也强迫自己抑而不发,似乎这样才够修养。其实,这与动辄发怒一样,都会贻误工作,损害领导者的形象。“气血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不应当凭个人意气发火,但为真理、正义动怒却是理所当然、必不可少的。在原则问题上、事关重大的紧迫问题上、部属失职渎职等问题上,领导者发怒对当事人具有刺激性和震撼力,对旁观者也有警戒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推动工作的进展。这类动怒是领导者忠于职守的表现,适当宣泄自己的感情,也不能算是失控。在很多部门和工作岗位上,如果领导者没脾气,虎气不足,不会发怒,反而成不了好领导。

制怒的有效方式是预防。从心理上说,就是对周围的人和事有客观的认识,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只要去掉这些幻想,愤怒便不易产生。作为一位领导者要明白,你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赞许,任何时候都会有人反对你。工作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波折,都按你预想得那样发展是不可能的。有了这种思想准备,就能应付不如意的、预料不到的事情,不会轻易发怒。如果意识到自己要发脾气,就要努力推迟愤怒,比如推迟15秒,然后再发作。等到下一次又要发脾气时,推迟30秒。这样多次的延长就是最好的控制,逐渐把不必要的发怒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日常工作中容易引起某些领导者气恼的事情上看,领导者要注意心平气和地对待工作中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意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开展哪些工作,如何开展工作,怎样评价工作所取得的绩效等有不同的看法;另一类是公开、正式场合直截了当给领导者提的意见,或者是用间接的方式提意见,侧面流露不满等等。后者更易使领导者面子上挂不住。总之,不是顺耳之言,而是逆耳之言。对这些见解、意见动怒不应该,也无济于事。要允许人家讲话,更要让人把话讲完,做到不仅表面不怒,内心也确实不怒。当然不是不重视,不思索,而是修养的问题。

工作中有不同意见,哪怕是针锋相对的意见,都是正常现象。不能要求所有人考虑问题都和领导者一模一样,那反倒是怪事了。一位高级经理人员说得好:“你的地位越高,就越要听取正反两方面意见。如果有人只会对你一味称是,你们两个就肯定有一个是多余的。”一位领导者听到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就坐不住,或拍案而起,激烈反击,或事后耿耿于怀,不仅做不好工作,还失去了领导者的气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各陈己见,相互讨论,尽可能求得一致,或者求大同存小异。当场不能解决的争论或问题,亦不必强求,不妨暂放一放。事缓则圆。

至于如何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和意见,很多道理都是众所周知的,重要的是在于实践。这里只从自控的角度讲一点:有时候,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这与自尊并不矛盾,但可能使人的心绪更易于平静。从生活中观察,真正做到闻过则喜实属不易,确是修养到了高尚的境界方能为之。然而平静地接受人家的批评和意见,尽管面子上一时可能有点下不来,但却认真地思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不与人计较,这是每个领导者起码应该做到的。

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即人的意识的生命活动展开和实现的模式,它表明了生活主体在一定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和生活观念的指导下,为满足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生活活动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程度等。

人类改造世界的过程伴随着他们生活方式的接受过程,总的趋势是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领导者认识到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他们日益关注职工的生活质量,并注意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但也有不少领导者忽略了这个问题,他们一年四季就是一个“忙”,一天到晚就是一个“累”,除了品尝工作的苦乐,很少享受闲暇的情趣。有的下班后无所事事,几乎是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有的则沉溺于过量的、没完没了的应酬与交际中。

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创造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惯性、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中职业活动的单一与闲暇活动的多彩,紧张的工作节奏与悠闲的生活情趣,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根据自身生活条件和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自觉调整生活方式中的一与多、静与动、快与慢、重复与创新、严格规范与自由活泼之间的关系,适当地随着生活活动领域的转换,实现活动方式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以求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平衡,这是生活的真谛和生活方式的和谐之所在。换言之,要自觉、主动寻求闲暇生活的多样化,在闲暇时间自由选择不同的生活内容。

总之,领导者不要成为人们所常说的“只拥有周末,却不拥有闲暇”那种类型的领导,所谓只拥有周末,是指每位领导者都有休息时间的周末,却不拥有闲暇是指领导者在周末时间并没有真正得到放松,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闲暇。闲暇指的是一种内在闲适、自在的悠悠之情,是精神上的彻底放松。现代人平时的生活极度紧张,神经像上紧的发条,所以需要真正的闲暇。当然闲暇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干,那是无所事事,工作之余,光致勃勃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忘了自我,这是真正的闲暇。

闲暇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唱歌、跳舞、吟诗、作画、摄影等艺术活动,而打球、跑步、滑冰、游泳、登山、下棋、健身等属于体育型活动,看电影、戏剧、文艺表演等是观赏型活动,这样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休息,使身心得到放松,情绪得到宣泄,身体得到锻炼,又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拓展胸怀,使气质精神进一步美化。

领导人还应该有普通人的感情,也需要进行感情交往和体验闲暇活动。适时地到公共场所挤一挤,转一转,到大的中心商场购物,去亲朋好友家聚会等,都是有益的。领导者的家庭生活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另一个活动天地,家庭由有亲缘关系的人组成,是一种亲属关系模式,领导者在与家庭成员打交道时,家庭成员比外界人士可以更多地看到他的全部行为。家庭成员期望他不仅成为好的领导者,还要成为好的家庭成员,胜任自己的家庭角色,要知道事业的辉煌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还有赖于稳定的有益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