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六艺大全集
4937800000084

第84章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存(3)

“知足常乐”这种处世哲学的背后,它所追求的快乐,是个人“知足”之乐,这样的知足一旦得不到,就会产生对生活的不满、妒忌,甚至对人生失望。因为这种追求和满足的只是—个“自我”,如果这个“自我”不能满足,那么仅有的一点得意和快乐就会转化为痛苦。

当然,指出“知足常乐”的生存哲学的狭隘和片面,并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讲知足。知足还是不知足,要看具体情况。一方面,“知足”也可以使我们今昔对比,更加珍惜今天的进步和幸福,防止因物质享乐欲望的不知足而贪婪和堕落。但是,决不能离开自强、进步谈知足。对于“不知足”也要作具体分析,并不是任何“不知足”都是可取的。那种好高骛远、贪得无厌的不知足,同消极的自私的“知足”一样,也会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仓9造性思考的根本,而传统的观念,比如“知足常乐”则是创造性成功计划的头号敌人。传统的观念会阻碍你的进步,干扰你进一步发展你真正需要的创造性的能力。

以下是对抗传统观念的方法:

①乐于接受各种创意。要抛弃“不行”、“办不到”、“没有用”等思想沉渣。

②要有实验精神。废除固定的例行事务,去尝试新的书籍、新的网站以及新的朋友,或是采取和从前不同的上班路线,或过一个与往年不同的假期,等等。

③主动前进。对每件事都要研究如何改善,对每件事都要定出更高的标准。

变革是积极的,保守是消极的,前者以奋斗为目标,后者以安宁为目标。变革不是一种力量,而是一种进程,不是一种主张,而是一个规律。

★知识创造新财富

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新的经济生活形式正在迅速发展,是数字化虚拟机构、国际财团、互联网交易和无所不在的广告。毫无疑问,目前正在发生的经济巨变必将推动人类在未来几十年内创造极大的财富——就像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时候,农业经济完成了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结果创造了大量的新财富一样。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财富将由谁来创造?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谁将成为挡风玻璃?谁将成为被刮下来的昆

虫?李嘉诚很好地回答了这几个问题。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信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比尔·盖茨从技术员成长为企业家,象征着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来临。在推动知识经济这场革命性变迁的进程中,大批知识精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们是这场革命的设计者和实践者。从这些知识与经济一体化的精英的成功中,让人体验到人类智慧的无限延伸。在20年前,世界富豪排行榜中,前10名是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他们的财富是建立在庞大的有形资产之上。而今天,世界富豪排行榜前10名中就有一半以上与信息等高科技产业有关。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形态的经济是把知识作为核心而促使新型生产力出现,并且知识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超过于其他要素的贡献之和,也就是说第一生产要素事实上成了无形资产的知识。

知识经济的扩张和发展,主要通过知识合理地、科学地、集约地配置自然资源,实现了自然资源的优化和不断开发,创造出新时代的巨大财富。古典经济学诞生时的重商主义、重农主义把货币和土地等稀缺资源看做产业基础的旧皇历不能再去翻了,而应将注意力转变到对组织学习创新能力的“顶礼膜拜”,将学习视为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诚如Dell总裁迈克尔·戴尔说的:“我们应把学习视为一种必需晶,而非奢侈品,当商业以这么快的速度在变动时,一不小心就会在市场上落后,今日的领导者必须有求知若渴之心。”

20世纪最后几年,社会规定财富分配的游戏规则已经转变。用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话说:“知识资本最终将导致世界财富的一次大转移,转移到知识资源掌握者手中。”财富的含义,正在从诸如黄金、货币或土地之类的有形资产逐步转移到无形的知识,即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

★追求知识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7年9月在圣哈辛托社区学院发表演讲时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得克萨斯州的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资本。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不在乎他们拥有什么,而在乎他们知道什么和能够学会什么。”

像社会前进中的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知识经济避免厄运的唯一选择就是不要使它落入旧传统的套路之中,要不断消除阻滞其发展的因素。

或许是由于制造业起家的关系,李嘉诚对知识极为重视,并认为不论集日出身,或是香港经济的未来出路,都要从提高知识和发展科技方面着手。他说:“假如我是20岁,我会追求更高的知识,因为在将来的世界,如果没有知识,有再多的资金,你要发展事业仍是发展不好。知识跟经济从来没有如今天这样的挂钩,一个人如此,一个社会也是如此。

对于知识和科技的重视,李嘉诚认为:“对我来说,现在知识是关系到经济,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国家在世界的地位,人民的生活,以至跟我们文化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都是有关系的。所以我非常佩服江泽民主席的主张——科教兴国。这是至理名言。,’

李嘉诚又说:“世界每天在变,变到你也不相信。对我自己来讲,从我开始做塑胶,现在做地产也好,做货柜码头也好,或是其他行业,都希望多了解,有知识才能有宏观的看法而获得最后胜利。”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为止共经历了采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研、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知识,并能率先利用知识,谁就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知识创新的三大动力

1.实现个人价值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说:“无论是研究发展、公司管理,或其他的任何方面,活力的来源是人,而每个人有自己的意愿、心智和思考方式,如果员工本身未被充分激励去挑战成长目标,当然不会成就组织的成长、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技术的发展。”

学习创新型组织的成功建立,离不开个人创新性的学习。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前提,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也就如水上之浮萍,失去了成长的基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金字塔式的五个等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的奥秘在于自我尊重,主要集中在六项关键要素上:生理上的安全感、情感上的安全感、自我认同感、归属感、胜任感和使命感。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土兵不是好土兵。”同样,不想成为最好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没有人天生就是最好的,而在知识迅速积累、传播、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没有人能永远是最好的。所以,最好的员工是不断地学习造就的。最好的员工,其实也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才。

2.享受工作

美国保险公司总经理欧文认为,在学习创新型组织中,员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是完成了初步发展阶段,企业不仅要有伟大的目标,还要让工作成为生命中的一种乐趣。他说:“我们鼓励员工从事自我实现的探索,因为对个人而言,健全的发展成就个人的幸福。只寻求工作外的满足,而忽视工作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将会限制我们成为快乐而完整的人的机会。”

能让员工长时间毫无怨言地工作,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过人之处。“工作即是欢乐”,对微软公司的员工来说,已经是一种被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在公司,比尔·盖茨本人工作狂的态度,带动着员工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让他们感到了工作的压力。微软公司北京代表处的第一任总裁杜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微软公司,工作压力十分大。刚来公司时,很少晚上在9点前回家。”虽然工作压力大,但微软公司员工的流动率却是最低的。因为在微软,它的员工感到自己正在领导时代,微软公司的管理风格,简单而言,就是在不断的压力与不断的动力中成长。压力刺激灵感,同时也变成了员工们的动力。

王嘉廉说:“我的任务是创造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我的员工应该能够感觉到他们确实干得不错,而且他们的收入也应该比较好,我相信所有业界的人会发现他们的收入比他们应该得到的还要高。另外,我希望他们在工作时应该有乐趣。如果我能创造出这样一种环境,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话,那么我的公司就会有非常快乐的人,他们工作的动力很大,我就能雇到最好的人,我的公司才能成为最好的公司。”

现代人事管理,即创造或建立一个如王嘉廉先生所说的健全的人事环境,使在此环境中工作的任何人安于工作,乐于工作,忠于工作。不但如此,而且非常乐意主动地把潜力、劳力与智慧奉献出来。

比尔·盖茨不断地将自己和员工逼向极限,使微软公司和全体员工一起接受挑战,一起成长,一起享受着领导时代的成就感。

3.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强调组织中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少的领导者越来越重视不断在组织中开展团队学习,达到组织内部知识共享,让大伙儿在组织这个大家庭里成长、成功。日本东芝公司总裁西室泰三就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东芝公司的职工是一个大的家庭,大家是因为各式各样的缘分进入到了东芝,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共享知识的乐趣。所以大家必须共同努力,来追求共同的幸福。不只是东芝职员的幸福,我们同时必须时时考虑到东芝公司之外的社会上所有人的幸福。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创新型组织中的知识共享就是让人们明白:知识只有成为全体成员所共享的财富,才更具有生产力。知识共享和创新是组织的效率源。

★让学习创新来凝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