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北大清华学得到:领导素质的培养
4939700000068

第68章 走出领导口才的误区(2)

但是与许诺的轻而易举相比,兑现就不是那么轻松与容易的了,许多人甚至用毕生的努力也没能实现自己最不起眼的承诺,这就是现实,领导也概莫能外。

许诺越高,兑现越难,一旦兑现不成,失望也越大,而当失望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是绝望。这就意味着死亡。与当时脱口而出相比,实现自己的诺言实非易事。领导们到这时都会后悔当时夸下的海口,结果自己难为自己。许诺不能兑现,最容易使人走向反面。很多时候人们原本的期望值并不高,但经领导轻易许诺一刺激,期望值顿升,虽然心里也知道有些不切实际,但人就是这样,“上去容易下来难”。到了兑现时,他只与自己的期望值比,只要不能满足,那么就会失望,就会失去信心,下一次你再说什么他可能都再也不信了。如果这种失望过大,到了绝望的程度,那么除了走人,恐怕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性了。

更严重的问题是,许多领导根本就没有打算兑现。当初的许诺只是“逗你玩”,让你努力工作而已,现在你的价值不大了,也就没有兑现的必要了。这种过河拆桥的实用主义观点,简直就是让企业自杀,因为你的信用下降及对员工的不公正,会影响到企业所有员工,兔死狐悲,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日,那么其他员工就会对企业、对领导毫无信心。如果是在你这儿干,那一定是出于无奈,否则一有机会肯定会拔腿就走的。这种有意的不兑现,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是灾难的,是用多少心血,多少钱都无法挽救的。

因此,领导们不要信口开河,有一分说半分,给自己与别人都留点余地,切莫说过了嘴瘾,伤了信用,否则得不偿失,会遗恨终身的。

禁忌不拘小节

在日常交谈中,许多领导都认为“君子行大礼而不拘小节”,所以不去重视生活中的小节,而不知道就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小节,在时刻影响着自己的说话形象,减低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甚而惹起别人的反感,所以还是小心防范,并设法加以纠正为好。

1. 咬字不清

有的人在谈话中,常常会有些字句含含糊糊,叫人听不清楚或者误解了他的意思。所以,不说则已,只要开口,就最好把一个字当作一个字,清楚准确地说出来。

2. 话有杂音

这比喜欢用多余的字句更令人不舒服,在说话的时候,加上许多没有意义的杂音。例如一面说着话,鼻子里面一面“哼哼”地响着,或是每说一句话之前,必先清清自己的喉咙,还有的人一句话里面加上几个“呃”字……这些杂音会使人产生一种生理上的不快之感,好像给你的精彩的语言,蒙上一层灰尘。

3. 用字笼统

有许多人喜欢用一个字去替许多字,比如,他在所有满意的场合,都用一个“好”字来代替。他说:“这歌唱得真好。”“这是一篇好文章。”“这山好,水也好。”“这房子很好。”“这个人很好。”……其实,别人很想知道一切究竟是怎样好法。这房子是宽敞,还是设计得很别致呢?是材料很结实吗?这人是很老实呢,还是很慷慨、很喜欢别人呢?单是一个“好”字,就叫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还有这样的人,用“那个”这两个字代替几乎所有的形容词,例如:“这部影片的确是很那个的。”“这件事未免太那个了。”“这封信叫人看了很那个的。”……这一类毛病,主要是由于头脑偷懒,不肯多费一点精神去寻找一个适当的恰如其分的字眼。如果放任这种习惯,所说的话就容易使人觉得笼统空洞,没有内容,因而也就得不到别人适当的重视了。

4. 过于夸张

喜欢用夸张的语言去强调一件事物的特性,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也有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采用这种说法。例如:“这个意见非常重要。”“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戏剧。”“这种做法是极端危险的。”“这个女人简直是无法形容的美丽。”……如此这般,讲得多了,别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你所夸大的字眼都大打折扣,这就使你语言的威信大为降低了。

5. 逻辑零乱

在叙说事理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所以,在交谈以前,必先在脑子里将所要讲的事物好好地整理一下,分成几个清楚明确的段落,摒除许多不大重要的细节。不然的话,说起话来就会拖拖拉拉,夹杂不清了。特别是当一个人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更容易因为特别起劲,巴不得把所见所闻全盘托出,结果却叫人听起来非常吃力。

6. 矫揉造作

矫揉造作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有的人喜欢在交谈中加进几句英文或法文;有的人喜欢在谈话中加进几个学术性的名词;有的人喜欢把一些流行的字眼挂在口头;有的人又喜欢引用几句名言,放在并不适当的地方。这会让人觉得你在卖弄学识,故作高深,还不如自然、平实的言语更容易让人接受。

禁忌只顾自说

世界著名记者麦开逊说:“不肯留神去听别人说话,是不受人欢迎的第一表现。”

交谈是两个人的事,应该形成一种交流,可是自说自话者常常只说自己那方面的事。他不管别人接受不接受,或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自己说自己的。

如果在与下属谈话中,你一个人一直滔滔如高山瀑布,永不停止地倾泻着,那对方就没有说话的机会,完全是你说人听了。这样你肯定不会受下属欢迎。

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发表欲的,如几个人聚在一起讲述故事,甲一个一个地讲了好几个了,乙和丙谁不都是嘴痒痒的,也想来讲述一两个。可是,甲只管滔滔不绝地一个一个地讲下去,使乙和丙,想讲而没有机会讲。我们试想一下,乙和丙的心里一定不好受。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说话的机会,专门听某甲的讲话,自然会没有精神听下去,只好站起来不欢而散了。

一位钢铁大王说:“倾听是我们对任何人的一种至高的恭维。”心理学家杰克·伍德说:“很少人能拒绝接受专心注意、倾听所包含的赞美。”所以说,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而“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赞美和恭维”。

你如果能够给别人有说话的机会,你也就给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在接着交谈中你就更容易乘风远扬。顺利抵达自己说话的目的地。

禁忌揭“老底儿”

领导在与员工交谈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为了让员工产生亲切感,难免说一些随意的话题,但是即使关系比较好,身为领导也有几个相当忌讳的话题,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1. 员工的隐私

隐私是员工所拥有的一些不愿公开的秘密。除非是员工主动告诉你他的隐私,否则不要随意去打探员工的隐私。尊重员工的隐私,是尊重员工人格的表现。如果领导不顾员工保留隐私的心理需要,盲目懵懂地去询问员工的隐私,就会影响两个人的谈话效果,还会让员工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印象,进而损害领导和员工的关系。即使是员工主动将自己的隐私告诉领导,来征求领导的意见和看法,领导也应该注意回答的内容,不要得意忘形,像一个专家一样出谋划策、说三道四。只要说一些象征性的话就行了。如果员工非要领导说一些建设性建议,领导不妨给员工讲一个故事,说他有个朋友曾经也遇到这样的事情,结果是怎么样解决的,仅供他参考。这样即使建议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起到相反的后果,领导也没有必要自责什么,员工也不会将过错归结到领导身上。

2. 员工的伤心事

员工的伤心事不能当作谈话内容,一来是因为员工的伤心事并不想被很多人知道,除非这个员工心理上有某种急于倾诉的需要;二来员工如果沉湎于伤心事中,就很难和领导交谈下去,因此领导要极力回避别人的伤心话题。虽然通过同情别人往往能够赢得别人的好感,但是提及别人伤心事的办法终究不是高明的谈话方法。

3. 员工的尴尬事

当得知员工有些尴尬的话题时,领导一定要回避。因为尴尬的话题一说出来往往会使员工觉得特别别扭。尴尬话题可以说是别人的禁忌话题,领导在会见员工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别人对哪些话题十分尴尬。

禁忌八种语病

高水平的口语交际一般都具有表述语体规范、吐字清晰、思考周密、详略得当、表意准确、反应敏捷等优点。而在一般的交际口语表述中往往会出现有语病的现象,不仅增加了他人理解的困难,影响语言交际的效果,严重的还会出现其他问题。因此,语病现象是高水平的口语交际和一般的口语交际中应当予以消除的现象。常见语病有以下几种:

1. 表述简略

表现在其本人自认为表述完毕,而听者却还不知所云。即使是在叙事、状物、抒情时,虽然对于话题的认识有一定深度,也同样找不到话说,不得不三言两语结束。

2. 口齿不清

这里指功能正常而“口齿不清”者,这种现象是与过去缺乏训练有关。在口语表述时心里一紧张,加之原本不习惯朗声说话,结果难免使人感到口齿不清了。这种情况要纠正不太困难,只要有意识地加强朗声阅读和当众表述的训练即可。

3. 重语现象

这种现象的突出表现是在表达中经常下意识地重复已经说过的话,给人一种哕嗦好笑的感觉。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缺乏训练者身上,多年从事口语训练的人有时也有这种毛病。所以,对初学者而言,务必从训练初就严格禁止,一旦形成习惯,改正就困难了。

4. 表述散漫

其特点是表述时把握不住中心,东拉西扯,而且越说越远,甚至到后来连自己都不知道最初的话题是什么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表述中思维运动的主方向不能紧扣话题向前延伸,在交际中很容易被非主题因素所左右和干扰。如不注意改正,就很难成为口语交际的高手。

5. 语不连贯

即同一话题有时可看做几个子话题和分话题,话题的完整表述应该由各个分话题的完整表述综合而成。而“不连贯”性则表现为多个分话题表述的不完整。

通俗地说,就是一件事(或一个方面)没说完就扯到另一件事(或另一个方面)上去了;而第二件事(或方面)也不等说完,就又扯到第三件事(或方面)上去了。这其实是心理紧张和思维运动在紧张状态下的无序运动所致。

6. 赘语过多

由于赘语词占据了表述时间,结果干扰了信息交流。语言交际主要依靠表述内容,赘语与表述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交际时从语言表述的“外部”强加上去的。它对于信息交流,反而具有某种阻隔作用,直接影响交际效果。

7. 节奏过慢

即通常所谓的“拉长腔”。还有则是语句之间停顿时间过长,即所谓“半天说一句”的情况。有人觉得语言表述时间长、速度慢,显得庄重稳健,能增加语言分量。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觉。

8. 节奏过快

这种现象给人感觉“像是开机关枪”,以致对方在理解表述意图时会感到吃力。而在与他人对话时,则表现为“抢话”,即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把话题揽了过来自己说,或者自己另起一个话题打断了别人的话题,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一些有一定交际能力的人身上。

综上所述,语言交际中的种种语病主要由于:表述时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思维“运动”与发声运动表现为一种“不同步性”;表述时发声器官运动乏力,且思维速度偏慢;表述中因紧张而导致的心理障碍,等等。

纠正语病的办法主要是接受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多做朗声表述训练。在训练初期,则可多作有文字底稿依托的朗声表述,这样有助于养成“先想好了再说”的习惯,有助于强化表述时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有助于实现思维运动与发声运动的同步性。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因紧张而导致的表述心理障碍等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