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1103-1142),着名的军事家,南宋初期杰出的抗金将领。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他少有大志,武艺高强,在抗金战争中屡立战功,后被奸臣秦桧迫害致死。
应募从军转战报国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二月十五日的傍晚,岳飞降生在河南相州汤阴县永和乡的一个农户家中。在他刚降生的那一刻,一只大鸟从他家屋顶上飞鸣而过,父亲岳和见此甚感惊奇,觉得孩子将来肯定大有出息,不由得对孩子许下良好的祝愿,希望他将来能有所作为,就像大鹏展翅高飞那样,能够鹏程万里。于是,就为他取名岳飞,字鹏举。
岳飞的家乡经常受到北方辽军和金军的骚扰。为了抵抗辽金进犯,也为了防身自保,这里习武成风。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岳飞很小就开始练习武艺,由于他天资聪明,又勤学苦练,到少年时,已是枪法娴熟,箭法出众,勇力超群,全县没有一个人能与他匹敌。
岳飞在20岁的时候,应募从军,在刘袷手下当了一名“敢战士”小队长,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并把报效国家当成自己的志向。
正当岳飞尽心竭力,希冀凭着自己一身精湛武艺建立战功之时,他父亲因病去世。于是,岳飞按照当时的礼教,回到汤阴故里奔丧。就在他守孝期间,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宣和七年(1125),灭掉辽国之后的金国又把大宋作为下一个征服的目标,从东西两路大规模南犯,从此中原大地上鼓角相闻,战火不断。时已守孝期满的岳飞,眼见大好河山为金军侵占,他的一腔热血又沸腾起来,一心收复失地,拯救万千苦难同胞。于是,他告别妻儿、老母,义无反顾地再次投身行伍,重新返回那弥漫着战火与硝烟的抗敌战场。此后,因所在部队被打散和“越职上书”力陈抗金,岳飞虽二次离开了部队,但以国事为重的他最终还是重返了军营。
建炎三年(1129)秋,金军再次南侵,建康留守杜充不战而降,导致南宋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金兀术统率的人马长趋直入,接连占领了临安(今杭州)、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宋高宗被迫流亡海上。
皇帝漂流,将帅叛逃,士卒溃散,国家存亡已到了紧急关头,岳飞抱定誓死报国的抗敌决心,率孤军转战,一边行军,一边相机打击金兵。在广德(今安徽广德县),岳飞6次成功地袭击了金军后卫部队。金军北撤常州,岳飞又率军截击,四战四胜。这些虽说都不是大战役,但是这样一支孤悬在外、人数很少的部队能取得这样的胜利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正是从这时起,岳飞开始独立指挥部队,并逐渐显露出他的军事才能和治军本领。
建炎四年(1130),金兀术在江南遭到当地军民重创,被迫放弃已占领的江南各州县,引兵北还。北撤途中,金兀术10万大军遭到韩世忠部8000水军的阻截,被困黄天荡达48天,后因奸细献策,得以绝地逢生,分水陆两次撤往建康。岳飞得到情报,马上抓住这一有利战机,率部分精兵西指,在建康近郊清水亭追上金兵,拦腰猛击,金兵面对这支突如其来的宋军毫无准备,被杀得大败。岳飞斩杀金兵首级175颗,获战利品3700多件,将金兵赶进了建康城。后金军从建康撤出,渡江迁往江苏宣化镇,岳飞又亲率300骑兵、2000步兵追杀金兵,消灭了来不及渡江的3000多金兵,收复了建康。
平定匪寇收复襄阳
建康、黄天荡的惨败使金军改变了先取长江下游,尔后顺流东下直逼江南的战略方针。他们开始集中主要兵力,转用于川陕方向,而中原地区,则以伪齐军队牵制宋军。因此,江苏地区的压力相对减轻。赵构遂调岳飞随张俊讨伐江南那些被金军击溃后逃至江南而不听宋王朝命令、到处流窜抢掠的宋军流散部队。绍兴元年(1131),岳飞在江西击败了马进、李成,招降了张用。次年又在湖南、广西击败了兵力占优势的曹成,基本上肃清了江南的流寇。岳飞也因此受到新上任的湖广宣抚使李纲的称赞。
绍兴三年(1133),岳飞又奉命镇压了吉州(今江西吉安)、虔州(今江西赣州)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破几百座山寨,收编了大量农民军战士,被赵构升为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并赐“精忠岳飞”战旗,将所部改编为中央直辖的神武后军,岳飞任都统制。这时的岳飞已与韩世忠等将齐名。
当年十月,伪齐军先后占领了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县)、随(今湖北随州)、郢(今湖北钟祥)及襄阳、信阳等六州,控制了江汉地区,切断了川陕与江南的交通,并与位于洞庭湖的杨么军联合,准备配合行动,向南宋军进攻。岳飞当时驻屯于江州(今江西九江)及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地区。岳飞连续上书皇帝陈述襄阳六郡的重要,并献先取六郡,再进兵湖湘的策略,还要求先发制人,立即率军溯江西上,击破伪齐军,收复六州,粉碎其与杨么军配合、南北夹击的计划。赵构看完奏章,马上批准。绍兴四年(1134)五月初,岳飞率军西进。他肃立船头,庄严立誓:“飞不擒贼,不涉此江”! 岳飞军迅速攻破郢州、随州,迫近襄阳。镇守襄阳的是被岳飞击败的原江南游寇李成,他率军出城迎战,大败溃逃,岳飞军乘胜占领襄阳。接着在新野、邓州又连败李成及来援的金军,攻破邓州、盾州、信阳,完全收复了六州,控制了汉水上游。岳飞这次出击,是南宋立国以来所取得的一次较大的胜利,并第一次收复了大片国土。赵构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移驻鄂州(今湖北武昌)。
绍兴五年(1135)四月,岳飞奉命镇压洞庭湖的杨么农民军。他吸取了此前宋军攻杨么失败的教训,采取了边招边捕、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最终将这支持续了三年之久的农民义军镇压下去,收编了精壮战士五六万名,获大小船只几千艘。这时岳飞已有众十万,编为十二军,由神武后军改称为行营后护军,成为南宋五大主力军之一。赵构加封岳飞为检校少保,职荆湖南北、襄阳路招讨使。
坚持抗金反攻中原
绍兴七年(1137)春,岳飞率军进入豫西虢州卢氏(今河南卢氏)、京西长水(在今河南洛宁西南)及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县)等地。为了扩大战果,岳飞亲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向高宗面请反攻中原。这时,金朝正忙于镇压北方义军,以巩固其统治地区,无暇南顾,对南宋则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提出以“刘豫之地”归宋作为和议的钓饵,并于绍兴七年(1137)十二月废黜刘豫。宋高宗见有此妥协议和的机会,拒绝了岳飞反攻中原的建议,并再用秦桧当宰相。不久,岳飞再次提出应乘金军废除刘豫,毫无防备之机,挥师北上,以恢复中原等建议。但是宋廷仍然置之不理,同时也不顾张浚、李纲等主战派的意见,向金称臣,降低自己的称号。并且双方还于绍兴九年(1139)一月一日达成了和议:宋向金称臣纳贡,降为金朝的属国地位,金则将河南、陕西地区归还南宋。对此,朝野上下愤慨不平。岳飞再次上书说:金朝、和议皆不可靠!
结果正如岳飞所料,金统治集团本来就是以议和为饵,待其后方稳定后,立即毁约,对南宋再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绍兴十年(1140)五月三日,金调集大军,分四路向南宋进攻。战争初期,金军渡过黄河,轻取同州(今陕西大荔)、长安、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商丘,并乘胜继续向淮西进攻。由于宋对金毫无防备,所以在战争初期金军进展顺利。金军挥兵南下时,宋高宗正在庆贺和议成功,大肆封官晋爵。
后来,金军遇到刘锜、岳飞、韩世忠、吴玠等部宋军的顽强抗击,其中以刘锜在顺昌(今安徽阜阳)的保卫战最出色。金军的进攻也受到了抑制。
1140年,岳飞奉命进兵中原。当时各路宋军节节胜利,岳飞打算联合他们一起进取中原。按照其以襄阳为基地,联结河朔,直捣中原,恢复故疆的既定方针,先派河北路统领李宝过黄河,串联河北义军在滑州境内活动,又派梁兴北渡黄河进兵太行,联络太行山义军,相机收复河东、河北失地,以便南北呼应,使金兵首尾难顾。吴玠琦从正面在陕州中条山掩杀金兵,切断川陕金兵的联系,掩护主力北进,又派遣得力战将张宪等增援顺昌,解除主力的南翼威胁。主力则由中军统制王贵、牛皋、杨再兴等率领,重点突破,分向西京洛阳、汝州、郑州(今河南郑州)、颖昌(今河南许昌)、陈州、蔡州等地展开猛烈攻势。同时分别派兵一部与东、西面的刘锜和郭浩军接应,按原定计划向中原挺进。这个四面进军、重点突破的战略行动,显示了岳飞驾驭战争变幻形势的才能,仅一个多月就连克陈州、颖昌、郑州、洛阳等地,收复了大片土地,形成了东西并进、钳击开封金军主力的态势。此时,韩世忠军在淮阳,张俊军在庐、寿间北进,张浚在福州造海舟千艘,准备由海道北攻山东,吴玠在陕川地区也取得了很大胜利。
但是,一向惧怕金兵的宋高宗在有利的形势面前,竟然认为兵不可轻动,宜班师,决定停止各路军队北进。为此,派司农少卿李若虚于六月二十二日赶抵德安府(今湖北安陆),阻止岳飞进军。然在如此大好形势面前,李若虚对岳飞表示支持,同意了他的主张。同时,高宗也为岳飞连奏陈情所感,于是令岳飞见可而进,从宜措置,所以岳飞仍按原定计划向中原推进。岳飞将主力驻扎在颖昌一带,而自己亲率轻骑进驻郾城,目的在使金兵南下,将金军精锐消灭殆尽。
当时金兀术正驻扎在东京,闻听岳飞挺进中原,惊慌失措,急忙会集诸将商议对策。他们认为:南宋诸路军易对付,独岳飞军将勇而兵精,且有河北忠义响应之援,其锋不可当,欲诱致其师,并力一战。岳飞察知金兀术这一意图,将计就计,立即向金军挑战。七月八日,金兀术率龙虎大王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及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军直趋郾城,并以1500拐子马布列两翼。岳飞令其子岳云率骑军精锐直冲金阵,杨再兴等率骑继之,冲向兀术指挥部,又以步卒对付金军精骑,令步兵以麻札刀大斧专砍马的四足。宋军奋击,自中午战至黄昏,遂破金军,杀伤甚众。兀术以为岳飞孤军而入,遂增兵郾城北五里店再战,岳飞部将王刚带领50骑侦敌,突入敌阵,斩其偏将,战场上已是黄尘蔽天。这时,不少宋将主张将部队撤回营地,岳飞却决意乘势而击,并率先突战阵前,各部继进,士气倍增,再次大败金军。岳飞军经过三天激战,取得了郾城大捷。
郾城之败,并没有打消金兀术进取中原的决心,他又集中了号称12万人的兵力,进到临颍(今河南临颍)。七月十三日,杨再兴等率领骑兵数百,与金军一部于小商桥(临颍南)遭遇。杨再兴奋勇率军作战,歼金军2000余人(内有万户、千户、百户长等),但杨再兴不幸战死。此时,张宪率援军赶到,继续交战,又杀死8000多敌军,迫使金兀术连夜奔逃。
岳飞估计,金军虽屡遭失利,必回军攻打颖昌,便命令儿子岳云急速增援驻于颖昌的王贵。七月十四日,兀术果然率军向颖昌进攻。王贵、岳云分率精锐骑兵与金军在城西大战。金军的气势正盛,岳飞军以骑兵800直前冲锋,步军在左、右翼展开继进。上午,双方展开激战。岳飞军奋勇向前,无一人回顾。正酣战时,守城的踏白军统制董先、选锋军副统制胡渍部又相继加入交战。金兵大败,损兵5000多人,金兀术的女婿夏金吾也死于其中。
岳飞乘郾城大捷率军进驻距开封仅45里的朱仙镇。兀术集结汴京兵10万迎战,与宋军对垒。岳飞一面同金军对阵,一面派骁将率兵向黄河渡口进逼,侧击金军。金军溃败,撤回东京开封,岳飞又取得了朱仙镇大捷。
被迫还师惨遭杀害
郾城、朱仙镇两次大捷,使长期受金兵统治的南宋百姓欢欣鼓舞,岳飞也打算再次进军收复失地。然而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却连下十二道金牌催岳飞还京,使北伐大功废于一旦。岳飞也终于认清了朝廷的求和面目,于是,他再三恳请解除其军职,归田而居。对此,赵构并没有同意。
赵构最初限制岳飞是担心其功高盖主,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而秦桧则毫无顾忌地对岳飞进行迫害。他唆使赵构先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的兵权,明升暗降,调至枢密院任职,离开军队。接着,秦桧开始唆使死党、朝臣弹劾岳飞。岳飞看到弹劾奏章的副本后,心中气忿之极,便上疏奏请罢免军职。绍兴十一年八月初八,宋廷下诏,免去岳飞枢密院副使之职,以“万寿观使”闲职休闲。岳飞被免职后,返回江州(今江西九江)庐山旧居赋闲。
之后,秦桧授意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岳飞的手下对岳飞进行诬陷。不久,同样遭诬陷的岳飞部属张宪和岳飞的儿子岳云被捕,被关押在大理寺中。得到赵构同意,十月,秦桧将岳飞骗入临安,也关押到大理寺中。接着,秦桧党羽何铸等人首次审讯岳飞。岳飞心怀坦荡,义正词严,使得何铸等无言以对。最后,岳飞解开衣衫,袒露出背上岳母所刺“精忠报国”四字,使何铸等人也不禁动容。不久,秦桧又派死党万俟卨审讯岳飞。万俟卨拿出张俊等人捏造的物证,要岳飞承认。岳飞说:“我一生无半点负国行为,可对天发誓。你们既主持国法,就不该陷害忠良!”万俟卨令狱卒拷打岳飞,仍没有使岳飞屈服。秦桧、万俟卨为置岳飞于死地,罗织编造了三条罪状,上报朝廷,等候处理。
不久,京城的百姓闻知岳飞下狱的消息,纷纷来到大理寺前,要求释放岳飞。朝中一些正义之士也纷纷上书,为岳飞仗义直言。由于朝野反对,岳飞的案子一直拖延未决。
同年腊月二十九日岁暮,万俟卨奉秦桧之命上书,请将岳飞处以斩刑,张宪处以绞刑,岳云处以徒刑。接到奏章的赵构当即下诏:“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当晚,年仅39岁的岳飞便冤死在风波亭中,同时遇害的还有岳云、张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