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将帅传(全二册)
4944000000061

第61章 毕再遇

毕再遇(1148-1217),南宋中期着名抗金将领。字德卿,衮州(今山东曲阜)人。他智勇双全,赤心卫国,屡立战功;他能战善守,治军有方,深受士兵拥护。

兵取泗州灵壁抗金

毕再遇的父亲毕进在高宗建炎年间曾从岳飞护卫北宋皇陵,后因战功封为武义大夫。毕再遇早年以拳力闻名乡里,入军后武艺超人,能挽弓二石七斗,背挽一石八斗,步射二石,马射一石五斗。毕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司马。宋孝宗闻其大名之后特地召见他,见后孝宗大悦,赐毕再遇以战袍、金钱。

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侘胄在征得宁宗同意下,决定北伐。韩侘胄令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郭倪令毕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兵取泗州。金人得知宋军进兵消息,关闭了宋金贸易的市场,并将城门全部堵塞后抵御宋朝军队。毕再遇声西击东,亲率敢死军及麾下兵乘敌不备,率先登上泗州东城,宋大军乘势登上城楼,斩杀金兵数百。已经溃乱的金兵急忙开城门逃跑,宋军收复了泗州,又乘势收复了淮平。

收复泗州以后,郭倪调李汝翼等将攻取宿州,并命陈孝庆、毕再遇带兵后继。后又命毕再遇率领400骑兵作为先锋攻取徐州。毕再遇领骑兵至半道,遇李汝翼等率败军回,得知宿州已失,急忙带兵前往。这时郭倪的班师军令来到,毕再遇又请缨殿后御敌。金兵派出5000骑兵分两路追赶撤退的宋军。毕再遇令敢死兵20人守灵璧北门,自率宋军冲入敌阵。金人望见毕再遇的旗帜急忙撤兵向后退去。毕再遇手舞双刀,冲入敌阵,砍死一金将。金兵溃败而回,毕再遇又领兵追敌30余里。宋诸军从灵璧撤军,毕再遇独留不动,估计宋军已行出20余里,方才火烧灵璧。诸将不理解,纷纷向他询问其中的原因,毕再遇说:“昨夜不放火烧灵璧,是因夜间纵火光明如昼,敌人就会弄清我们的虚实。今白日放火烧灵璧,烟尘蔽日,敌军不明虚实,一定不敢追击,我们撤军也不会遇到阻挠了。”

宋军兵还泗州,毕再遇以军功第一,超授武功大夫、左骁卫将军。毕再遇总领泗州兵马,后又改命兼镇江中军统制。

烧粮移兵大破金兵

毕再遇因战功任左骁卫将军后不久,金兵派出7万人马进军楚州(今江苏淮阴),分兵3000人在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守护粮草,并有运粮船3000艘泊于大清河。毕再遇刺探到这一军情,分析后认为敌军是我军10倍之多,只能以计取胜,硬拼则只能失败。于是他派统领许俊率军秘密从小路奔赴淮阴,半夜时分到达敌营,然后让士兵们持火种焚烧敌军粮车50余辆。这时,守护敌兵才从梦中惊醒,但看火光大起,顿时四处逃窜。敌将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23人被宋军生擒,楚州之围也因此得解。

然而就在毕再遇解楚州之围的同时,濠州(今安徽临淮关)、滁州(今安徽滁县)、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在金兵的猛烈进攻下相继失守。毕再遇对诸将说:“楚州城坚兵多,加之淮阴敌军粮草已空,已不足为虑。敌锋所向在于淮西,要冲则是六合(今江苏六合),敌军必然要合兵攻取。”于是毕再遇率军离楚州赴六合。果然金兵已攻至竹镇(今江苏竹镇集),离六合仅25里。毕再遇登上六合城楼,命令将士偃旗息鼓,设伏兵于南土门,列弓弩手于城墙上。当金兵逼近城濠时,城上旗帜并举,万箭齐发。继而宋军打开城门迎战敌军,将慌乱的金兵杀得溃不成军,伤亡很大。

不久,金兵万户完颜蒲辣都等率10万骑兵攻六合。宋军用弓箭将敌军击退后也面临着箭将用尽的危机。毕再遇便命士兵们举着草靶青盖在城墙上来回走。金兵误以为是宋军主帅,争相怒射,不久射来的箭就像刺猬的毛一样扎满城楼,竟然获箭20万支,这对守备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金兵在稍作退却后,增兵来攻,敌营环城30里。毕再遇则临城佯装闲暇作乐,引诱金兵,间或引军突袭,使得围城金兵昼夜不得安宁,只得引兵退去。而后金兵去而复来,毕再遇则出敌不意,分兵插入敌后,打乱金兵阵脚。无计可施的金兵只得从六合撤离。毕再遇乘机追杀至滁州,大胜而还。

宁宗嘉定元年(1208),金宋达成和议。毕再遇年逾花甲,屡次上疏乞归故里。朝廷不许,仍降诏奖谕。嘉定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嘉定十年(1217),70岁的毕再遇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