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将帅传(全二册)
4944000000079

第79章 关天培

关天培(1780-1841),清代爱国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在鸦片战争中,关天培曾镇守虎门,多次沉重打击英国侵略军。他的浩然正气、英勇无畏不仅使英军胆战心惊,也让无数中国人敬佩不已。

投身军队建设海防

关天培自幼天资聪慧,在家乡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在那时他就立下志愿,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做一个为百姓谋福利的官员。后因常见国家遭受外来海盗的侵犯,深为国家安危担忧,于是弃文习武,刻苦攻读《孙子兵法》,认真研究军火制造。也就在关天培准备投笔从戎的前夕,他的母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讲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并再三嘱咐关天培一心为国为民,做岳飞那样的民族英雄。嘉庆八年(1803),关天培考中武生,授漕营右营把总。由于深得上司的信赖,被迅速破格提升,先后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及太湖营水师副将。道光五年(1825),首次执行海运任务的关天培督护140多艘船只安全到达天津,受到赞誉,第二年被提升为江南苏松镇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代理江南提督。道光十四年(1834),调任广东水师提督。

关天培任广东水师提督之前,广东海关和水师腐败不堪,炮台长期失修,武备废弛,贪污贿赂成风。帝国主义见有机可乘,纷纷将魔爪伸向中国,进行可耻的鸦片贸易,企图分得一杯羹。更有甚的是英国军舰竟然明目张胆地闯入内河,直抵黄埔。

为了整顿和加强海防,关天培亲自到海防前哨虎门察看地形。虎门两岸峰峦对峙,水中岛屿突起,地势十分险要,是珠江的咽喉要隘。从这里顺流而下,过穿鼻湾经伶仃洋可出南海;溯游而上,经狮子洋进黄埔可直入广州,素有“南天门”之称。通过一番地形勘查,关天培决定在虎门重点设防。为把虎门要塞建设好,他自已动手,在虎门测量海口宽度和海水深度,试演大炮射程及连发情况,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增建、改造炮台,调整炮位,铸造大炮等新的海防措施。道光十五年(1835),关天培相继整顿了旧有的大角、沙角、镇远、南山(即威远)、横档、大虎、新涌、蕉门等八座炮台,增建了永安、巩固两座炮台,并称为“虎门十台”。规定“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道门户,南山、镇远、横档三处炮台为第二道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道门户”,严防主航道;其他炮台分守叉道。同一年,关天培还督铸6000斤和8000斤大炮各20门,加强了主要炮台的火力。道光十六年(1836),他又督铸3000斤大炮9门配给永安、蕉门、巩固等炮台,并在横档至南山海面安装一道木排铁链,在横档至巩固水下钉插暗桩,以便战时有效地拦阻和打击闯入内河的敌舰。

与此同时,关天培还对水师进行了整编,如整顿军纪,打击走私贩私,严禁贿赂、吸毒,清除军事防区内的贩毒场所;选拔思想好、技术精、身体壮的士兵坚守炮台;选贤任能,对有特长的将士,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各显其能。他还编印了《筹海初集》一书,发给属下将士学习,并按照实战要求督率水师经常操练和演习。

激战虎门英勇抗敌

道光十九年(1939),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关天培作为林则徐的助手陪同前往。

道光十九年三月十日,林则徐到达广州,立即发布禁烟和缉私法令,传谕外国商贩:限三天内将现存鸦片实数呈报缴交,并呈交“以后永远不敢运来鸦片,否则一经查出,货物充公,人即处死,甘愿伏罪”的保证书。作为林则徐的助手的关天培全力协助林则徐查获和销毁鸦片237万余斤。同年夏天,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统治阶级一片哗然,狂热地准备发动侵华战争。此时,美国为了从中获利,借口保护侨民,也派遣舰队到中国海面,为英国助威,妄图趁火打劫。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下旬,英国集中“远征军”各种舰船40多艘,载炮500门,士兵4000多人,封锁珠江,攻打虎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此时,关天培和林则徐认为,此次战争中国是进行自卫,目的在于戍守海防,因此,决定采取“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策略。英军见虎门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很难啃动,即调动31艘舰船驶向北部沿海,其余舰船留下封锁广东沿海海面。

道光二十年七月,沿海北上的英军攻陷定海,八月窜进天津海口,向腐败的清廷投函照会。本无禁烟决心的道光皇帝,在洋人的胁迫下奴颜婢膝地放弃禁烟打算,派“弛禁派”头子、直隶总督琦善去同英国侵略军进行谈判。经过一番不可告人的会谈之后,道光皇帝竟连下两旨:林则徐“误国病民,办理不善”,革职查办。九月中旬,英舰调头南下,新任钦差大臣的琦善也接踵到广州就职。

琦善一到广州,就竭力讨好英国人,处处顺迎洋人,为洋人办事说话。随后琦善又下令拆毁虎门的木排链等所有的海防设施,裁减三分之二兵船,驱散全部水勇、船工,并允许英国人察看地形,探测内河。关天培对琦善的这种投降卖国行动,气愤至极。关天培多次向琦善据理力争,反对撤销广州防务,要求重建海防,增兵虎门,但琦善根本不加理睬。

琦善到广州的第6天,又在英国侵略者的威逼下,擅自口头答应了包括赔偿烟价、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等条件的《穿鼻草约》。英军为了满足其更大的欲望,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一月七日,调集炮舰20多艘、陆战队2000多人,突然向虎门发起进攻。由于海防废弛,加之寡不敌众,虎门外沙角、大角两炮台的守军虽浴血奋战,最终炮台还是失守了。二月二十五日,英军继续进攻虎门其余炮台。虎门守军仅有400余人,形势十分危急。关天培多次请求琦善增派援军,琦善坐视不救。二月二十六日,英军进攻关天培坐镇的靖远炮台,62岁的关天培在阵地上来回奔跑,激励士卒,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全体将士在关天培的鼓舞下,奋勇歼敌,使敌尸布满滩头。战至下午二时,弹尽援绝,士兵伤亡大半。关天培带伤指挥,血染衣甲。他还派人送走调兵的军印,决心与阵地共存亡。炮兵牺牲了,他就自己点火打炮。大雨降临,火门透水,炮不能发,他就拔出佩刀,挺立台上,把爬上来的英军一个一个地劈下去。最后,不幸被英舰的一发炮弹击中,以身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