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1813-1885),清末名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历经清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他是清末湘军首领之一,洋务派中坚人物。最初与太平军作战。光绪帝时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伊犁等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维护了国土完整。
镇压起义屡建战功
左宗棠从小就聪明过人,15岁童子试,第二年赴府度,中得第二名。但此时他的父母不幸逝世,无依无靠的他只好居住在他岳父周家。道光十二年,他参加本省乡试,却名落孙山,在以后的二次乡试中,同样失败了。左宗棠尽管此时处境困难,依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也开始从事地图绘制的研究,尤其是对新疆地理最感兴趣。此时的左宗棠还受到林则徐的赏识。
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等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咸丰二年春,太平军进军湖南,势如破竹,于七月直抵长沙城下,震动湖南全省。
这时,湖南巡抚骆秉章奉调赴京,清廷命原云南巡抚张亮基任湖南巡抚。在严峻的局势面前,张亮基感到责任重大,他极力寻找人才来帮助他处理军政要务。时任贵州黎平知府的胡林翼便向他推荐了左宗棠。
左宗棠任张亮基幕僚不久,张亮基就被调任山东巡抚,经多方劝说,左宗棠又任新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他在骆秉章幕府6年,6年中,他深得骆秉章倚重,使其学识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清统治集团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在这期间,左宗棠大力帮助曾国藩巩固和扩大湘军,使之成为一支与太平军相抗衡的武装力量。
为挽救危局,清朝廷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曾国藩自宿松移军皖南祁门,并命左宗棠在长沙募练5000兵勇,另立一军,进援安徽。
咸丰十年五月,左宗棠在长沙树起了“楚军”旗号。他挑了崔大光、罗近秋、黄少春等一批勇敢朴实的湘军旧将,令其回各县招募,很快就成立了一支5000人的队伍。
同年八月,左宗棠率楚军由长沙出征,经过醴陵,进入江西,原拟去祁门与曾国藩部会合,半路中获知太平军已占领皖南重镇徽州,左宗棠于是率军由南昌进驻景德镇,以防止太平军进入江西。
左宗棠刚到景德镇不久,就击退了一支前来进攻的太平军,又令人从半途截出,再次大败太平军,乘胜占领德兴,又昼夜追赶,占领婺源。楚军出师首战告捷,在江西站稳了脚跟。
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部包围祁门,黄文金部数万人攻打楚军。左宗棠以黄少春从后绕击,将黄文金击退。其后又与曾国藩派来的猛将鲍超配合,伏击黄文金,攻占建德,解了祈门之围。楚军先后二捷,曾国藩奏准清廷,左宗棠升以三品京堂后补。
咸丰十一年六月,清廷又授予左宗棠太常寺卿,同时让他援救浙江。奉旨以后,左宗棠着手谋划援浙军务。此时左宗棠手下的人马已有14000人,他提出整顿浙江军事的措施:申明赏罚,汰弱挑强,保证饷需;在作战上他决定采取缓进不轻退的的方针。
同治元年正月(1862),左宗棠统率楚军进入浙江,首先攻占开化,二月下遂安,由西而东,步步进击。太平军在浙人数众多,李世贤、汪海洋等将领英勇善战,势力仍很强大。两军进行了长达一二年的反复争夺战。
十一月,楚军攻占严州。同治二年春,汤溪、金华、武义、绍兴等城被楚军占领,太平军范围日益缩小。四月,清廷命左宗棠任闽浙总督,仍兼浙江巡抚,所统楚军也扩充到3万余人。八月,左宗棠攻破富阳城,随后进攻杭州。
同治三年二月(1864),左宗棠下令加紧攻城,楚军水陆配合,首先攻破城外堡垒,而后分兵攻击五门。太平军经多次激战,已无力再守,乃于半夜从北门突围。楚军立即从其他各门涌进,攻占杭州。同日,据守余杭的汪海洋也弃城而逃。清廷闻报大喜,立即下诏嘉奖,予左宗棠加太子太保衔,赏穿黄马褂。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余部还有十几万人马活动于长江南北。长江以北为赖文光部,后与北方捻军合一,成为捻军之一部。江南主要为李世贤、汪海洋部,合计10余万众。随后,他们进入江西,又南下进入福建。清廷急忙命左宗棠为闽浙总督前往福州,负责镇压这支进入福建的太平军余部。
十月,左宗棠由杭州起行进入福建。李世贤、汪海洋等受楚军追击,于同治四年春(1865)分部退入广东境内,沿途因多次战斗,遭受严重损失。左宗棠率各军紧追不舍,随即追入广东。七月,李世贤被汪海洋残杀,势力更孤。十二月,汪海洋占据嘉应州作最后的挣扎。同月左宗棠指挥各军发起总攻,击毙汪海洋,消灭了其全军。至此,湘军与太平军长达14年的战争宣告结束。
创办船厂开设学堂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中国仍面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危机。左宗棠受林则徐、魏源促进国防近代化思想的影响,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要打败侵略者,不仅要有民族气节,而且还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他提出,只有建立自己的水师,才能有效地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而要建立水师,应必须建立造船厂打造兵船。
1866年,左宗棠在任闽浙总督时,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州造船厂,即福州船政局,这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的萌芽。
他计划在福州船政局建立之后,建成一艘船,就训练一船军兵,使该船有战斗力,用五年的时间,就可以造出数条船,建立一支可以与帝国主义抗争的船队。还把造船和发展经济联系起来,所造船只可以在海上运输货物,促进沿海各省的贸易,既可使百姓富裕,也可使国家富强。
左宗棠不光重视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造中国自己的兵船,对近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他也十分重视。他深刻地认识到,造船要配套,造船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驾驶和检修机器的人员,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要培养自己的制造、驾驶、检修一整套人员,就要办学校。于是,1866年,左宗棠在筹建福州船政局时,一面派人赴西方购置造船所用机器、部件,一面在福建马尾山上,开设了福建船政学堂,这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军官学堂,免费招收学生,请外国教师来教,学生既学外语(包括英语、法语),又学自然科学和理工学,学习有关造船技术及工艺,学习近代海军战术和驾驶等方法。当时船政大臣沈葆桢说出了福州船政局的目的,不重在造成,而重在学习。从这点看,左宗棠是有战略眼光的,只要有自己的技术人员,造船就不会有困难了。
当时,大多数军舰都出自福州船政局。中法战争以前,中国有北洋水师、闽江水师和南洋水师。闽江水师十一艘兵舰除两艘是从美国购进外,其余九艘均为福州船政局制造。北洋水师的康济、威远、眉方、泰安、镇海等也出自福州船政局,占全部北洋水师舰只的五分之二。南洋水师的澄庆、横海、镜清、开济、靖远等也出自福州船政局,占全部南洋水师舰只的三分之一。左宗棠在建立水师,巩固国家海防,抵御列强海上入侵上功劳巨大。
收复伊犁效死疆场
19世纪70年代,沙俄吞并了浩罕国,浩罕国的一些亡命之徒在流亡军官阿古柏的带领下进入我国新疆,占据了喀什噶尔,后来慢慢占了南部的八个城池,又攻败盘踞在乌鲁木齐的回族人妥明,并在英国人的支持下打算另立一个国家。正在这时,俄国以回民多次扰乱其边境为由,突然发兵驱逐回民,占领了伊犁,致使新疆局势十分危急。
消息传到朝廷,不少大臣认为连年征战,耗费巨大,主张准许阿古柏自立为国,李鸿章也支持这种看法。但左宗棠认为这不仅会使国家版图缩小,而且会留下后患,万万不可。最终,朝廷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办理新疆事务。光绪二年(1876)三月,左宗棠统军西进,首先攻占了乌鲁木齐附近的古牧地,从俘虏的一封告急信中知道乌鲁木齐城中空虚,于是果断下令攻打乌鲁木齐,不久即攻克。
光绪四年(1878)正月,左宗棠陈述有关在新疆建行省的事宜,同时请与俄国谈判有关归还伊犁和交换战俘这两件事。崇厚作为朝廷的代表出使俄国。俄国用通商、划分国界和索要赔款三件事相要挟。崇厚轻率地签订了条约,但因受朝廷中有识之士的反对而讨论好久没有决定。左宗棠上书认为俄国人包藏祸心,当今之计应当先和俄国人谈判,同时要准备在战场上决一高低。光绪帝觉得左宗棠的话很有志气,命令将崇厚逮捕治罪,命曾纪泽出使俄国,更改前面的和约。这时左宗棠请求亲自出兵驻防哈密,做好收复伊犁的准备。
光绪六年(1880)四月,左宗棠为表示自己收复伊犁的决心,命人抬着棺材从肃州出发,五月抵达哈密。俄国人听说清军大兵出动,也在伊犁、纳林河增加了士兵,另外派兵舰在海上巡弋,以震撼京师,天津、奉天、山东等地也同时告警。七月,朝廷下诏让左宗棠回京城任顾问,让刘锦棠代替他。俄国人也害怕中方官军的威武,担心事态发展后会引起决裂而挑起战端。第二年正月,清政府在赔款上做出了让步,沙俄于是与清廷签订了条约,伊犁的大部分地区也回归了中国。
左宗棠从新疆返回京城后,朝廷升调左宗棠为军机大臣。入朝觐见后,皇上赐其可在紫禁城内骑马,可由内侍二人搀扶上金銮殿。许多人对左宗棠在京师任职兴奋不己。许多士人都把振兴朝廷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外国人也渐渐传说他的战功。左宗棠刚入京师时,内城有教堂高楼,在楼上可以俯瞰宫殿。民间老百姓都传言左宗棠一到京就会捣毁教堂高楼。外国人也人心惶惶。为此,左宗棠不得不公开贴出告示,喧哗才停止。但左宗棠在军机处当值,因长年在外并不熟悉朝中的礼节、掌故,故屡屡受窘,又为人耿直,受到许多同僚的厌烦和埋怨。左宗棠自己也不乐意居住京城,因此进京不久便称病乞求引退。不久,清廷命他出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上任后出巡吴淞,路过上海时,洋人为左宗棠树龙旗,鸣礼炮,对他十分尊重。
此后,左宗棠为国计民生,尤其在抗击法国入侵上,作出了许多积极的事情。中法战争爆发时,左宗棠任两江总督。为防止法国侵略者的进犯,他认真部署了长江口的防务,并决心身先士卒,与阵地共存亡。1884年十二月,年已古稀的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奔赴福州,督办福建军务,加强福州前线的防务,组织援助台湾抗击法国的事宜。但不幸的是,次年九月五日,74岁的左宗棠病死在福州前线上,在口述的遗折中,仍不忘中法一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