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4944500000080

第80章 海洋技术(7)

海洋水色卫星是通过星上装载的遥感设备对海洋水色要素进行探测,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资源开发和海洋科学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最具代表性的海洋水色卫星是1997年8月1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的专用海洋水色卫星“海星”,利用它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海洋水色资料。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发射的具有海洋水色遥感功能的卫星已有10多颗。

海洋地形卫星主要是通过卫星上装载的雷达高度计对海洋地形进行探测。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测地卫星”系列和“托佩克斯/海神”系列卫星。海洋环境卫星的主要用途包括以下几方面:提高海洋环境与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监测、监视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加强全球变化研究等。

中国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国家之一。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沿海岛屿有6 500多个,岛屿岸线14万多千米,并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因此,海洋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利用空间技术检测海洋,在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减轻海洋灾害和有效实施海洋管理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据统计,中国海洋开发的综合指标目前约为2%,不仅低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14%~17%的水平,而且低于4%的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中国没有发射海洋卫星时,只能使用国外卫星的图像资料,使海洋开发与研究受到限制。

2002年5月15日上午9时50分,“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和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送入太空。“海洋一号”探测卫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中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标志着中国在海洋卫星遥感应用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海洋一号”是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试验性业务卫星,卫星重量为368千克,本体为长12米,高0996米的六面体。两个太阳电池阵,展开后跨度为7529米。运行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寿命2年。“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业务应用气象卫星,主要任务是获取地球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为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服务。

专家指出,“风云一号”D和“海洋一号”卫星的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基本建成,对于加速中国气象现代化,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增强海洋资源监测、调查和开发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海洋一号”的发射升空,将对中国海洋开发的快速发展,建设“数字海洋”,推动中国尽快变海洋大国为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将在“海洋一号”卫星的基础上发展系列海洋卫星,加快建立海洋卫星体系。海洋卫星体系包括海洋水色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洋环境综合监测卫星等3个系列卫星及其地面应用系统。为此需要发展微波探测器和光学遥感器并举的海洋遥感器,大小卫星平台、大小运载工具以及卫星精密测轨与定位技术等。同时要发展海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包括海洋卫星数据地面接收、处理、产品存档与分发、定标与检验、运行控制、通信和应用等分系统。

中国将要发展的3个系列海洋卫星分别为:以可见光、红外谱段遥感探测海洋水色、水温为主的“海洋一号”系列卫星;以微波遥感探测可全天候获取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和海表温度场等为主的“海洋二号”系列卫星,以及同时配备光学遥感器、微波遥感器等,实现对海洋环境综合监测的“海洋三号”系列卫星。

什么是海洋石油开采技术

海洋石油开采技术在海洋开发技术中的位置最为重要,也比较成熟。据估计,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贮量约占地球油气总贮量的一半。发展海上油气开采特别是深海油气开采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也是当今海洋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在探测油气资源方面,人们已开始采用卫星和航空拍照、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探测,同时也使用海底取样、钻井钻探等综合手段。各国使用的海上采油装置主要有固定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系统、海底采油装置和人工岛屿。新的采油方法还在不断被开发出来,如英国正在研制一种“海底潜水钟”,即将海底采油装置潜放到200~1 000米海底深处工作,在水下完成油、气、水的分离加工。

什么是海洋生物工程

海洋生物工程是指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海洋生物的药理研究、海水养殖技术和海洋捕捞技术等。海洋不仅有丰富的矿藏,也是一个巨大的诱人的“蓝色药库”。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浩瀚的大海是一个蕴藏众多高效药理活性物质的巨大宝库。大约有230种海藻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药理作用,有246种海洋生物含有抗癌物质。例如,海中的罗氏海盘车、陶氏太阳海星都含有某些活性物质,加入普通血浆中,可制成胶凝点低,适于寒冷地区应用的海星胶低血浆;刚毛藻含有能抑制肺炎病毒的活性物质,红藻门类中有许多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鲨鱼身上能提炼出抗癌物质;海底的矿物中也可以提取出许多抗菌类、抗癌类新药。随着海洋生物工程引入制药工业,人类许多疑难疾病的防治将会有新的突破。目前此项研究在国际间竞争十分激烈,许多国家纷纷组织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海洋资源的多学科专家进行综合研究。海水养殖技术是采用高技术进行人工海产养殖。由于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天然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要有计划地发展海水养殖业。目前,海藻、贝类、虾类、海参的养殖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他海洋生物的养殖也正在开发之中。

什么是“潜水综合体”

潜水综合体是由住人的压力室、潜水钟及其辅助设施组成的潜水装置。由美国四屋电气公司研制的“卡莎特洛”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长时间逗留水中、并取得有效应用的潜水综合体。这个潜水综合体长6米、直径21米,其载人压力室能够承受14千克/厘米2。内部压力室内可容纳4名乘员,备有调节混合气成分的系统和大气调节系统。配有一个可乘2人的升降潜水钟,其工作下潜深度最大达180米,装备有与甲板压力室对接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甲板潜水综合体”。继“卡莎洛特”之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又建造了一个下潜深度更大、更先进的潜水综合体——“卡莎洛特”-580,其下潜深度为260米,携带有75吨重的潜水钟。

“海洋实验室”是什么样的

海洋实验室又称为“水下住房”,其外形为圆柱形,里面有实验室,潜水员卧室等。在正常情况下,水下住房所需的电能、淡水,以及与水面的通信联络,可由其上方泊于海面的保障船来保障,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海洋医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方面的考察,试验新的深水装置和设备,进行水下技术作业和失事救生作业。在海洋地质学方面,主要研究沉淀积聚的过程,组成土壤的物质的迁移,以及研究海底的微结构。在海洋生物学方面,研究的范围种类则更加广泛多样,从海藻、浮游生物、章鱼、螫虾到珊瑚礁的生长和衰竭过程,进行光招鱼的实验,研究识别海洋动物发出的声音,等等。此外,还进行潜水员在氦氧强压介质中声音失真的补充研究;评估有矫正语音能力的新的水下会话系统的效果;实验室各系统和部件的使用性能及可靠性;保存和接收食物设备使用的方便性,等等,都是试验中的重点。当然,医学专家对海洋实验室乘员在“水下世界”极端条件下,人的自我感觉和劳动能力、潜水员体力上和智力上的工作能力、记忆力和协调运动能力等方面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