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诚信能给你带来什么
4944900000024

第24章 事业发展的基石(12)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褒国送一美女褒姒给周幽王,幽王宠爱异常。褒姒生子伯服,幽王便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褒姒虽得幽王宠爱,贵为皇后,却从来未见她笑过。幽王虽觉得褒姒很美,如果笑了不是更媚人吗,便干方百计引她笑,但是徒劳。于是他异想天开想出了一个办法,即举烽火:烽火是为了倮障国家安全在边界设的,这是报警的烟火,如敌人在夜里人侵点柴火,敌人在白天来侵就燃干狼粪放烟,而且是一处接-处,一直点烧传到远方。诸侯看见烟火,就立即赶来救援。于是周王便带褒姒到骊山去玩,并下令点起烽火,各路诸侯立即率兵急如星火赶到,褒似看见干军万马从四面八方前来,乐得开口笑了。褒姒一笑,周幽王便兴高采烈。于是,每逢褒姒工愁眉苦脸,周幽王就戏点烽火,各路诸侯弄得疲惫不堪,怨声载道。渐渐地,诸侯便见了烽火要么迟迟赶来,要么干脆就不来。过了几年,少数民族大军进犯,直逼都城。眼看都城危险,周幽王立即命人点烽火,可是,各路诸侯又以为周幽王在戏弄,全部按兵不动,可怜的周幽王就这样亡了国。

在战国时,有一个因贪小利而使自己信誉扫地,落得个势孤力单。屈膝求和下场的国君是楚怀王。

在当时,秦国强大,另外六国中齐和楚相对强大。为了对付强大的秦国,齐楚等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并结成同盟,而秦虽强大,但不足以强过联合起来的六国,因而秦国便想方设法瓦解六国的联合。其时,秦欲伐齐,但由于齐国与楚国结为盟国,倘若齐楚两国联合起来,秦国胜数不大。于是,秦王便派谋±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国以瓦解齐楚同盟。张仪见了楚怀王后说:“如果楚怀王你和齐国绝交,现在你就可以派使者跟我一起回秦国去取商于之地共六百平方公里,这样,齐国就削弱了。你如此做,既可以削弱北方的齐国,对秦国又有功德,而且还可以得到商于并强大起来,这可是一举三得呀?”楚怀王一听,立即眉开眼笑,他本就想得到商于这块被秦占领的原属于楚国的土地,今天送上门来,他赶快答应和齐断绝关系,并派使者和张仪一块回秦国去取商于之地。张仪回到秦国后,立即假装醉酒从马车上掉下来,然后称病不出。楚国使者见不到张仪,因而未能得商于之地。楚怀王以为秦王嫌他与齐国断交不彻底而不给商于之地,就派了一个勇士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转而与秦国结盟。楚怀王得不到土地,便起兵攻秦,在丹阳被秦军大败,并被秦军占领汉中。不久又倾全国兵力再战,又败了,只得向秦国屈膝求和。实力大减的楚国,由于背信弃义,雨在六国中威信大减,终被秦国给灭了。

信誉这把“双刃剑”表现得最为典型的要数刘邦和项羽了。性格上刘邦重兄弟义气,以诚待人,所以有一帮为他出生人死的兄弟。而项羽脾气暴烈,有匹夫之勇,投奔于他的将士都是服其作战能力而并非服其人。力量之下的臣服只是不得已,只有诚信服人才有忠诚,所以决定了项刘争霸的结局。起义之初,项羽完全强于刘邦,命运的天平完全倾斜于项羽一边,而到了后来,命运的天平倒向了刘邦,关键在于信誉。

二十七、走向全球的诚信

跨国公司关注的中心是竞争。竞争的压力极大地助长了非道德行为,助长了违反通常条件下流行的规则。因此,诚信竞争就显得更重要。

诚信行为的公司不会榨取它的员工或者发给他们最低生活费以下的工资。诚信的公司也不会无缘无故或蛮不讲理地炒雇员的鱿鱼。

诚信的公司用其产品来说话。

一个美国商人被康涅狄格州的总部派遣到意大利。在7月的一个热天,他按照最先的指令,随载有几车黄油的货运车从瑞士到公司在米兰的工厂。当货车抵达意大利国境时,他们被示意停在路边。海关检查员放行其他车辆,而他们却被晾在那里。这商人很快就明白,不付一点钱给海关官员,他的货运车就会被耽搁。但作为-个规矩的美国人,他拒绝支付这笔钱。几小时后,他发现融化的黄油开始在一辆货运车的后门渗漏出一条油线。

另一个美国经理被派遣到公司在南非的汽车制造厂。尽管在美国的公司颇以其反歧视的政策自豪,并按这一政策对待其雇员,但这个经理不久就注意到,在南非的工厂,虽然公司也不主张推行种族隔离法,但黑人在许多方面却常常受到一系列歧视。

当商务人员面临上述处境时,国际商务的诚信是有可能的呢,还是好比像军事情报或廉价住院费那样只是一种话语矛盾呢?一家跨国公司,倘使实行其伦理方面的最高诚信准则,还能在国际市场中成功地竟争吗?要知道,利润才是公司的目标,竟争通常是无情的,况且并非所有游戏者都遵循同样的规则。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是主要的商务策略。一家全球性公司将世界范围的分工内在化,必要时就随时准备开展其业务,以利用廉价的工资、有吸引力的利率与税率,及可利用的资源。

在这样-种环境下,美国的法律与限制,与其他任何国家的法律限制一样,变得愈来愈缺少约束力。如果征税过重,或者工资水准与运作成本都过高的话,公司可以简单地将其部分业务或所有业务迁移到更有肥水的区域。当集团逃避国家约束的能力增强时,跨国与全球性制约的必要性就变得更为迫切。而在缺乏这类制约时,集团的自身制约,也就是集团诚信,就变得尤为重要。

跨国公司关注的中心是竞争。竞争的压力极大地助长了非道德行为,助长了违反通常条件下流行的规则。因此,诚信竞争就显得更重要。“诚信竞争”的意思之一是按符合人们自己最高价值的方式与他人竞争。意思之二是它把握住诚信与竞争之间的张力,为了利润,人们的竞争不利于诚信,与之相抵触,并尽量逃避诚信。只有诚信的个人或商家才有第一种意思的诚信竟争。

由于诚信意味着践履一个人最高的准则,又因为这些准则是自加的,所以诚信竞争强调商家及其最高管理层的自律。跨国公司的经理们容许比其他人更好(也可能更糟)地受到劝告。他们在自己的部门里,都是有权势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也可能多方面地,或许还在伦理的方面,寻求专家的忠告或其他人的意见,但他们认为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替公司作决定,而不由公司外的人吩咐做什么。

他们要求自律不仅是合适的,而且也是伦理行为所必不可少的。商家及其管理者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应负责的。

尽管诚信所要求的规范是自加的和自愿接受的,但它们不能是全然随心所欲和图谋私利的。有可能所谓的依照自加规范的行为诚信,是让人去做无论如何必须达到其目标的事。

诚信行为的公司不会榨取它的员I或者发给他们最低生活费以下的工资。诚信的公司也不会无缘无故或蛮不讲理地炒雇员的鱿鱼。一些公司还超出这种公平合理的要求,采取一种继续就业的政策。它们以即便是经济困难时期仍不解雇员工雨薯称。这种心甘情愿地超出基本道德要求的做法表现了诚信公司的特色,而这些行为也就树立了公司作为诚信公司的积极信誉。

忽视伦理的商家蠃得竞争的某种优势,就自称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者。但诚信行为的商家所需要的并不是轻易呵得的胜利,诚信行为并不带有伦理行为有时带有的天真联想。诚信的竞争既非指对竞争的厌晋,也非指无力进行积极的竞争。诚信要求顽强执著,但不是单纯动物性的那种顽强。事实上,诚信恰恰要求惯常的训练,这通常给予公司一种竞争的优势。诚信竞争并非与成功竞争同义,但也决非与成功竟争相悖。竞争的成功与诚信实际上是诚信竟争者的目标与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