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吴承恩
成书时间:16世纪(1570年左右)
体 裁:长篇神话小说
版本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一、作者简介
本书把《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精心挑选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分别作了介绍,其中每篇开辟了“书海领航”、“内容梗概”、“精彩篇章推荐”等多个栏目,既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介绍,又有原著的内容简介,以及后世名家的精辟评论等等。力求使读者对原著本身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通过阅读该书,既能使读者迅速对文学名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又能为有兴趣进一步研读原著的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视角和向导。
本书把《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精心挑选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分别作了介绍,其中每篇开辟了“书海领航”、“内容梗概”、“精彩篇章推荐”等多个栏目,既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介绍,又有原著的内容简介,以及后世名家的精辟评论等等。力求使读者对原著本身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通过阅读该书,既能使读者迅速对文学名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又能为有兴趣进一步研读原著的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视角和向导。
本书把《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精心挑选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分别作了介绍,其中每篇开辟了“书海领航”、“内容梗概”、“精彩篇章推荐”等多个栏目,既有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介绍,又有原著的内容简介,以及后世名家的精辟评论等等。力求使读者对原著本身有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通过阅读该书,既能使读者迅速对文学名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又能为有兴趣进一步研读原著的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视角和向导。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两世学官”没落为商人的家庭,少年聪明,以文才闻名于一方。他喜欢博览群书,特别是爱读野史逸闻。但他科举很不得志,屡试不中,直到四十多岁时才被补为岁贡生,做过短期的浙江长兴县县丞。生活十分清贫,始终以卖文为生。他的词作、书法都很好,但由于家贫流离,没有流传下来。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蔑视权贵、孤高身傲,于是,借神魔鬼怪故事来影射现实社会。
吴承恩在71岁时才开始写《西游记》,花费了多年的心血和精力才著成这部宏篇伟著,除了《西游记》之外,还有后人辑集而成的《射阳书稿》等集子。
二、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的代表作,它的成书方式是在有一定历史根据和民间广泛流传的基础上,由文人搜集整理而成。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事件。唐贞观年间,僧人陈玄奘为了研究佛经本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费时十七载,经历百余国,跋涉几万里,从印度取回佛经657部,震动中外。回国后,玄奘奉旨口述所见,由门徒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诸国的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资源,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在以后的近900多年里,唐僧取经的故事不断流传下来。到了16世纪70年代,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和流传下来的唐僧取经的故事,经过艺术加工,最终集成了这部规模宏大、离奇神异的不朽巨著,使其成为一部具有鲜明大气色彩的神话小说。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作者以唐僧为首的取经故事为主干,以孙悟空形象为中心,按照孙悟空的来历(前七回)、取经的缘由(八回至十二回)、取经的过程(后八十回)为提纲来构造整个小说的框架。前七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突出地塑造孙悟空极富叛逆精神的英雄形象,写得十分精彩,有声有色。第八回、第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奉旨、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太宗入冥等故事交待取经的准备、取经的直接缘由。第十三回至篇末,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功德圆满。取经过程是全书的主体,表现了孙悟空等扫荡妖魔鬼怪的斗争精神。
小说以凝重的浪漫主义手法,充分发挥了神话小说的特点,凭借想象恣意展开故事情节。全书以自由热情的笔调渲染奇异的事物和非常的情节,充满着神奇美丽的幻想,“大闹天宫”出现了勇敢无畏的齐天大圣,随即引出“西天取经”的大故事,需要一个扫荡妖孽的孙行者及助战的猪八戒与挑担的沙僧,然后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 “大闹黑风山”,斗得昏天暗地; “高老庄招亲”八戒露丑:“三调芭蕉扇”,悟空既吃苦头又大显神通;“三僧大战青龙山”,从地上打到天上,又战至海底,才降一魔又出一怪,克了一难又遭一难,而且妖魔手段各个不一,各有各的看家本领,各有各的独家兵器。唐僧师徒四人在跋涉险山恶水中不断地面临妖魔鬼怪的挑衅和诡计。故事一个比一个扣人心弦,一浪高过一浪,紧张离奇,变化莫测,极具艺术魅力。书中百般鬼神,千般情节,万般景致,翻开小说只让人觉得光怪陆离,奇妙非凡,不仅唐僧师徒难得喘息,即使读者也是才松了口气,又得捏把汗:西游故事高潮迭起惊险迭出。这其中的精彩,不但成年人爱读它,少年儿童也会爱不释手津津乐读。
三、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西游记》中,作者强烈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统治阶级的凶狠残暴,表现了鲜明的反抗精神。不论是天宫地府,还是西天龙宫,均是肮脏龌龊的世界,这正是人间丑恶现象、腐败现实的真实写照。而那些神灵佛道,表面上神圣威严,实则是衣冠禽兽,同妖魔鬼怪没什么两样,二者狼狈为奸,上下勾结,纯是一丘之貉。像唐太宗遨游地狱,判官竟敢私改生死簿,表明阴间地狱同样有贿赂行为。再如唐僧师傅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西天,不想如来手下的弟子阿傩、伽叶竟然还向他们索要钱财,没有钱财就不给他们有字真经。这与佛教口口声声宣扬的不贪财的宗旨可谓大相径庭,也说明极乐世界并非什么净土。
小说还热情歌颂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叛逆精神,赞扬了他不畏艰难险阻、顽强与妖魔鬼怪作斗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战斗精神,并批判了唐僧对邪恶势力的妥协和软弱无能。
四、需识记的内容
1.《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2.《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同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3.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与《红楼梦》。
4.《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宏篇巨著,除《西游记》外他还写有《射阳书稿》。
5.《封神演义》是与《西游记》齐名的长篇神怪小说,阅读《封神演义》。
五、人物形象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游记》的成功,固然离不开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但更取决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波澜起伏,在矛盾斗争中展现并发展人物性格,是《西游记》刻画人物艺术的显著特色。据粗略统计,《西游记》人物约750人。其中天上仙佛、山神土地、仙童玉女约260人;阴间鬼王鬼使、水中龙王虾卒约80人;各处妖魔头领走卒怪将约200人;人间帝王将相、僧道百工约210人。全书女性人物不多,不到100人。书中人物近三分之二是腾云驾雾的神仙或妖魔,他们在虚无缥缈的天庭、地府、海底龙宫或西方净土、魔窟妖穴等典型环境中出入或作祟。而所有这些人物又极富艺术特色,他们扮演不同角色,纷纷登场,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尤其是在孙悟空和猪八戒身上,作者融入了自我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从而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效果。
孙悟空,他是小说里最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同时也是降妖捉怪、为民除害的英雄。他喊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口号,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世袭制度和宗法观念,表现了反抗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孙悟空的出生非常奇怪,非父母的精血孕育而成,而是一个天生地养的石猴。他所学的本领,也并非人间的一般十八般武艺,而是七十二般地煞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日,换斗移星”的神通。吴承恩着力突出了它的战斗个性,当他学完本领之后,就胆大包天,反上天庭,要夺玉帝之位。
奇人必有奇宝,吴承恩重点刻画了孙悟空手中的武器——金箍棒。大禹治水时所用的“定海神针”,经吴承恩“点铁成金”,成了孙悟空手中的神奇武器。英雄往往有一件奇特的武器,这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传统的写法之一。诸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岳飞的“沥泉枪”、哪吒三太子的三件武器等,都是英雄不可缺少的。孙悟空凭借这件法力无穷的奇宝,打得“天上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取经路上,战胜群魔和自然险阻,使一切邪恶之物,“挨着些就死,磕着些就亡,挨挨皮儿破,擦擦骨筋伤”。金箍棒是力的标志,勇的象征,是孙悟空机智勇敢性格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条金箍棒代替了吴承恩胸中的“斩邪刀”,在现实社会中用“斩邪刀”所不能实现的任务,让他理想中的英雄豪杰,“杀尽天下不平人,砍尽天下不平事,”在幻想世界中,为匡世救民而大打出手。
但孙悟空自始至终是只猴子,他机敏、好动、顽皮。在西天取经路上,几乎没有他克服不了的困难,唐僧师徒四人靠了他才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识别出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时而变作妖怪的模样,时而钻进妖怪肚子里。扛着一万三千斤重的金箍棒,与各路仙家称兄道弟。他还是人,有人的意志品格与情绪特点,他勇敢无畏,聪明机智,直率天真而又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他不太受得住委屈,而且性格急躁。如此孙悟空既很神奇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虽说是虚构的神话英雄,却与老百姓有亲近感,千百年来赢得了民众广泛的喜爱。
猪八戒,是个浑身都是缺点的喜剧人物,一出生就闹了个大笑话:本是天蓬元帅,却因调戏嫦娥被贬凡间,不想错投了猪胎,就形成了长鼻大耳,懒惰蠢笨的模样。他也像猪一样爱吃好睡,手持粗重结实的九齿钉耙,本领也很高强,会三十六变,而且作战勇敢,力大无穷,能吃苦耐劳,憨厚纯朴。虽然有时好说些蠢话,办些蠢事,但他是孙悟空的极好帮手,有时还能承担孙悟空不能胜任的战斗任务。不仅如此,他还有一定的原则性,落到妖精手中时从不投降。
猪八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的现实性与真实感。他一心两用,既希望取经得道又渴望回高老庄作女婿,一遇到困难就嚷着散伙回家。他私心重,嫉妒心强,时常爱耍些愚笨的小聪明,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在取经路上这样艰险的情况下,他还攒了私房钱,可被悟空稍微使了个手段就诈了出来。怕悟空抢了头功,前去助战,败下阵来,却躲进草丛里睡大觉。他虽然被称为“呆子”,可有些时候他也会用些计谋,如“智激美猴王”时就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既滑稽荒唐,又可笑可恨。于是猪八戒就成为惫懒、憨直、狡黠而不奸诈,贪小而不忘义,顽皮而又勇敢,热爱现实生活,轻视礼仪常法的形象。他的形象逼真地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在明朝的市民阶层中具有普遍性。
唐僧,是一个善良虔诚的苦行僧形象,他不辞劳苦、不畏艰险,毅然西行取经,丝毫不动摇,确实难能可贵,但同时又极其昏庸,经常听信谗言,以至是非不辨、敌我不分。在整个取经征途中,他自身就是伴随始终的障碍。对妖魔也讲慈悲,且从不接受教训,顽固不化,特别是他的软弱无能,胆小怕事以及自私自利已经到了令人厌恶的地步,同时其内心还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等级思想,同孙悟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除了别人披在他身上的袈裟外,《西游记》里的唐僧形象很接近老百姓所熟悉的迂腐无能的知识分子。
六、《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西游记》作为浪漫主义的叙事文学,其浪漫主义精神主要是通过歌颂神话英雄孙悟空体现出来的。一部《西游记》就是孙悟空的性格发展史。纵观全书,孙悟空一生走过了一条“美猴王”一“齐天大圣”一“斗战胜佛”的光辉战斗历程。作者正是通过孙悟空三个性格发展阶段,逐步进发出浪漫主义精神的奇光异彩的。
孙悟空一出世,就极具浪漫主义,自仙石中一道而出,直接以锐利的锋芒刺向了天国神权。只见他“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神权王国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接着孙悟空率领群猴开创了花果山乐园,被尊奉为“美猴王”;他领着群猴“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胜欢乐”。为此作者把花果山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美不胜收。那“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的花果山,矗立在东胜神洲傲来国的海中。山上“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青。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水帘洞前“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流飞”;水帘洞中“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花果山这种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是孙悟空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起点。
孙悟空对自由的追求是永不满足、永无停顿的。当他得知自己的生命仍由阎王老子管着便索性大闹起来,大闹阴曹地府,一笔勾销了生死簿上的名籍。孙悟空闯龙宫、闹地府,必然要升级为对天庭的反叛,因为天国是神权世界的最高统治,引来玉帝兴师讨伐……这些都着重体现了小说的浪漫主义精神。
小说既然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那么必然以浪漫主义手法来表现:
第一,超凡的想象。想象在《西游记》中表现的极为突出,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比通常浪漫主义文学更大胆、更奇特、更富创造性,它一般不遵循生活的逻辑,是一种非现实、超现实的想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并打破了人、神的界限,神魔鬼怪、法术异物,无所不有,从而创造出一个神奇瑰丽、五光十色的完整的神话世界,编织出一系列奇妙动人、异彩纷呈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