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卑鄙肮脏的小市民世界里,也有着美好的事物和善良的人们。在《童年》中,最美好的也是作家着墨最多的形象是外祖母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她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着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外祖母出身很苦,童年时期曾讨过饭,后来学会了织花边的手艺,并以此养活着自己和母亲。外祖母把劳动看作是自己的本分。在家中她终日像“陀螺”一样忙碌着。当外祖父宣布不再养活她时,她显得很平静。小说里是这样描述她的神态话语的:
外婆听了这些话,泰然自若,好像早就料到会有说这话的一天,而且一直在等待。她从容不迫地拿出鼻烟壶,用她那酒糟鼻子闻了闻,然后说道:“那好吧!既是这样,那就这么好了……”
从此,她重操旧业,自食其力,并且供养着外孙。对待穷人和弱者,外祖母都用自己仁慈的胸怀加以保护。她是阿辽沙的保护神。对于弃儿茨冈,她像慈母一样抚养了他。有一次她勇敢地拉开五个施暴的小市民,救出了被他们打得半死的农民。当格里高里沦为乞丐后,外祖母经常给他选食物,把他带进家里来喝茶。外祖母还有讲故事的本领,能讲许多动听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使阿辽沙从小就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与此同时,作者也描写了她思想中的封建意识、迷信观念和对作为她丈夫的外祖父的逆来顺受。外祖母的形象概括了俄国普通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她们的弱点。她被称为是:俄罗斯老祖母。
在小说中,作者还塑造了正直本分的老匠人格里高里,用自己手臂替阿辽沙挡住皮鞭的小伙子茨冈,爱好科学的房客“好事情”以及阿辽沙的生父都是一些善良人。但是他们在沙皇制制度的黑暗统治下都难逃悲惨的命运。阿辽沙的母亲也是这些不幸人们中的一个。在小说中,她的形象着墨不多,却使人印象深刻;在丧失的巨大悲痛中生产;在娘家因兄弟们的排挤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再婚后忍受着丈夫的毒打和感情的折磨;两个孩子先后死去;最后自己也在贫困的痛苦中去世。她的命运反映了沙俄时代普通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
小说叙述了阿辽沙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正直少年的形象。在外祖母美好品质的熏陶下,他卑视小市民世界的自私贪婪、野蛮残酷。他同情不幸的人,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他逐渐意识到外祖母的屈从、忍耐是错误的,并开始对恶势力进行反抗。在外公打外婆时,他是用这种方法来反抗的:“我”从高板床上往他们身上扔枕头、被子,还把炕头皮靴扔过去……这说明了他的强烈反抗意识。他曾经反抗过外祖父的毒打;在愤怒中,他几乎要杀了殴打母亲的继父。阿辽沙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正义感,不畏强暴的少年形象。
六、艺术特色
第一,多视角的描写方法。《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例如对于阿辽沙父亲之死的一段描写:
在幽暗的小屋里,我父亲躺在窗下地板上,他穿着白衣裳,身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的光脚板的脚趾头,奇怪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脯上,手指也是弯曲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的和善的面孔发黑,难看的呲着牙吓唬我。
以上一段话的描写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一个3岁男孩的心态。因为他年纪小,还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注意的是那些他认为有趣、奇怪的事情,例如父亲的脚趾奇怪地张开着,难看地呲着牙等等。
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例如阿辽沙刚刚来到外祖父家时,这样写道:
一种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离奇古怪的生活开始了,而且以极快的速度展开了。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又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
这是作家以成人的视角对生活做出的深刻概括。
第二,语言艺术。《童年》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场面描写栩栩如生。例如对外祖父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
……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呲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地响:
“叫你们全都讨饭去!”
外祖母痛苦得脸都变了样儿,说:
“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个耳根清静,分吧!”
“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放光。真怪,别看他个子矮,可叫起来却很震耳。
母亲从桌子旁站起来,慢慢地走到窗口,背转身去不看大家。
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扬起手对着他弟弟的脸就是一下;弟弟大吼一声,揪住了他,两个人在地板上滚开了,发出了一片喘息、呻吟、辱骂的声音。
孩子们都哭了;旁边的纳塔利娅舅母拼命地喊叫;我的母亲抱着她拖走了;快乐的麻脸保姆叶夫根妮娅把孩子们撵出了厨房;椅子都弄倒了;年轻的宽肩膀的学徒“小茨冈”骑在米哈伊尔舅舅背上,格里戈里·伊凡诺雅奇师傅,这个秃顶,大胡子,戴黑眼镜的人,却平心静气地用手巾捆着舅舅的手。
舅舅伸长了脖子,稀疏的黑胡子摩擦着地板,呼呼地喘着粗气;外祖父绕着桌子乱跑,悲哀地嚎叫:
“亲兄弟,亲骨肉,嗨,你们这些人啊……”
刚开始吵架,我就吓得跳到炕炉上,我怀着恐惧的惊奇看着外祖母用铜盆里的水给雅科夫舅舅洗打破了的脸上流出的血;他一面哭一面跺脚,外祖母声音沉痛地说:
“该死的,这些不争气的,清醒清醒吧!”
外祖父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上,对她喊叫:
“老妖婆,看你生的这些畜牲!”
雅科夫舅舅走后,外祖母躲在角落里,颤颤抖抖地号啕着:
“圣母啊,求求你使我的孩子们通点人性吧!”
这段文字虽然不长,但却把一个乱七八糟的打架场面写得有层次,作者写了打架的开始: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打架的高潮:两个人在地板上滚开了。打架的结束:外祖母躲在角落里,颤颤抖抖地号啕着……作者把每一个人的动作、表现、心情都鲜明地描写出来,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语言上也有独到之处,如舅舅们“像狗似的冤屈地呲着牙,哆嗦着。”外祖父: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第三,独特的选材。《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地描写了阿辽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真实的材料。另一方面,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使它们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因此,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那个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正如作者所说:“我不是在讲我自己,而是在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在这儿,普通的俄国人曾生活过,而且现在还在生活着。”同时,在“充满种种畜牲般的坏事的土壤中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人民的美好品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它能“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那就是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必然甦生。”
内容梗概
阿辽沙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不久他和母亲搬到外祖父家里去住了。
外祖父开了一个不大的染坊,生活还算宽裕,但他为人蛮横、吝啬。当时阿辽沙的两个舅舅正在闹分家,分财产,他们不但要分母亲的嫁妆,还为谁在城里开染坊无情地争吵不休,有时甚至大打出手。
刚到外祖父家不久,阿辽沙看到大人能把白布变成五颜六色的东西觉得好玩。一天他在表兄弟的怂恿下把过节用的白桌布染成了黑色。被外祖母发现后,想把这件事瞒过去。但最终还是给外祖父发现了,将阿辽沙狠狠地打了一顿。从此以后,阿辽沙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开始倍加小心了。
后来,阿辽沙明白了,使他最悲哀的是自己母亲在外祖父眼里毫无地位。有一天,母亲走了,以后在这个冰冷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一人最疼爱他,在每件事上都庇护他。
一天夜里,外祖父的染坊突然起了大火,这场大火将外祖父的染坊化为灰烬。于是外祖父给两个儿子分家,自己搬了出去。搬家后,阿辽沙仍然和外祖父、外祖母住在一起。外祖父教他念书识字,外祖母给他讲童话和故事,唱歌给他听。
不久,外祖父又搬家了,在这个新居附近,阿辽沙认识了一个被称作“好事情”的人。这个人不修边幅孤言寡语,对阿辽沙却很和蔼。他要阿辽沙好好学写字,好把外祖母这些优美动听的故事记下来。可好景不长,其他客房和外祖父都认为“好事情”先生搞歪门邪道,最后干脆把他撵走了,气得阿辽沙大叫:“你们全是混蛋!”
母亲又和一个破落的贵族子弟结了婚,但这个纨绔子弟很不成器,一夜之间输光了家产,成了穷光蛋,几天之后,阿辽沙搬到母亲那里,开始上小学。然而在学校里他很难堪,成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对象。为了买教科书,一次他没有征得母亲同意就从家里拿了钱,继父就到处宣扬这件事,于是同学们又用“小偷”这个外号来迎接阿辽沙,这使他更加讨厌这个学校。
一天黄昏时分,阿辽抄见继父正在踢打母亲,阿辽沙忍无可忍,于是操起一把水果刀便向继父刺去。刀虽扎得不深,但继父却受到了报复。阿辽沙又回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的生意失败了,家道破落了,于是他变得更吝啬了,就连喝茶时放茶叶也要一片一片地数。他把外祖母赶出家门让其自谋生路,阿辽沙只好和外祖母住在一起。他也开始挣钱了,在大街小巷转悠拣些破烂来卖,有时也到河滩上去弄些劈柴来卖。但是,阿辽沙觉得这种生活很好,并结识了一些穷苦孩子,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种日子没过多久,继父没了差事不知去向。母亲只好抱着吃奶的婴儿又回到了外祖父家,不久她因病也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外祖父就说:“阿辽沙,你不是一枚奖章,我的脖子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间去混饭吃吧!”
于是,阿辽沙就到人间去了。
精彩篇章推荐
1.第三章小茨冈、外祖母等人联欢、跳舞一段写得很精彩。正如文中所说:一切都十分引人人胜,一切都使人处于兴奋状态……
2.第二章雅柯夫和哥哥打架打到外祖父那儿一段写得很深刻。在这种社会制度下。没有一点人性、亲情,同时穿插景物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性,造成人性泯灭的结果。
3.第十章外祖父打外祖母一段写的深刻。外祖父的凶狠,外祖母的逆来顺受,我的反抗意识把三个人的性格都一一刻画出来了。
4.第十二章“我”上学的那一段写的很精彩。由于我的装束十分“惨”引来老师的无端嘲弄,于是“我”就狠狠地报复了老师。“我”虽然小但是是能明辨是非的,是有着很强自尊心的。
精彩语句辑录
△一般人是见不着上帝的,见了就会瞎眼;只有圣徒才能睁着双眼看到他。至于天使,只要心地纯净时,天使就会出现。
△我把自己的童年喻为一个蜂窝,各种平凡的朴实人士都像蜜蜂似的,把自己的生活知识和思维之蜜送进蜂窝,他们都各尽其能地慨然充实了我的灵魂。这种蜜时常是肮脏和苦涩的,可是任何知识毕竟都是蜜。
△阳光暖烘烘地直射到脸上,清晨的空气徐徐流动,苹果树上的叶子抖落着露水,湿润的绿草更加鲜亮,具有清如水晶的明澈,草地上腾起一层薄薄的雾霭。
△尽管这些肮脏丑事令人厌恶,尽管他们压迫着我们,把无数优秀人士活活压死,但俄罗斯人的心灵还是那么健康,还是那么年轻,他们正克服而且一定能够战胜这些丑恶行径。
名家荐语
《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丘科夫斯基(文艺评论家)
在俄国文学中,我们(指罗曼·罗兰和茨威格)从来没有读过比您(高尔基)的《童年》更美的作品。您(高尔基)还从来没有如此成功地显示过您的写作才能。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价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卢森堡(德国女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