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名著新干线(初中版)
4946200000003

第3章 水浒(1)

作 者:施耐庵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体 裁:长篇小说

版本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一、作者简介

《水浒》的作者是谁,不同版本的署名并不一致。百五十回本署为:东都罗贯中编纂;百回本: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偏次;李卓吾百回本: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百二十回本: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七十回本:东都施耐庵集撰。这些署名说明自明朝以来,《水浒》的作者就有施耐庵、罗贯中两说,一般认为罗作《三国演义》,施作《水浒》。

施耐庵的生平经历,至今人们知之甚少。50年代起,江苏兴化的白驹镇(今属大丰县)发现了施耐庵的墓志,经过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不少研究者认为,这里的施耐庵(名彦端)即水浒的作者施耐庵。

近人吴梅认为,施耐庵即钱塘说书人施惠。所谓:施耐庵的本即指施惠的说书底本。罗尔纲认为,《水浒》中有不少赞词是《三遂平妖传》中的,所以作者应为罗贯中,明王圻、徐复祚的冗载亦可得到证实。也有人认为,施耐庵是明正德、嘉靖刻书家廓勋的化名。

二、作品简介

下面着重从思想内容方面对《水浒》作概要介绍。

在解放以来的文学史上,关于《水浒》的思想主题大都是这样概括:《水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塑造了起义的英雄群像。它的思想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1.着重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根源。《水浒》虽然没有正面从经济关系上去写阶级矛盾,也很少描写广大农村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但它把高俅发迹和宋徽宗宠信高俅放在作品开头来写,既深刻揭露了以昏君、奸臣为代表的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丑恶,也表明了“乱自上作”的意思。它里面那一大批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压榨残害人民的统治者、压迫者、吃人者。广泛地暴露了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生动地展现了各种邪恶势力贪暴横行的封建社会的黑暗。

2.它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反抗英雄的光辉形象,热情歌颂了他们见义勇为、杀奸除霸、逼上梁山、对抗官府的正义斗争,从而使封建社会中被逼而反的反抗者、造反者、起义军,第一次成为封建社会文学的正面主人公。这不仅长了劳动人民和揭竿而起者的志气,灭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威风,而且为当时和后世起义者提供了万世不灭的光辉楷模。

3.它在因受时代局限不能给起义者指出一条光明出路的情况下,出于不让英雄们被斩尽杀绝的善意和不认为招安是一条理想道路的矛盾心情,描写了梁山英雄接受招安后的悲惨结局。这不仅真实地写出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不可避免的悲剧,客观地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时代的、外部的、内部的、政治的、伦理的原因,而且以血的事实揭露了奸臣恶吏的祸国殃民,启示着后人对谗臣贼相的愤恨和斗争。

三、创作背景

《水浒》是依据北宋宣和年间发生的宋江三十六人起义的历史事实,结合民间广泛流传的水浒英雄故事加工创作而成的。。

关于宋江起义,历史著作里有下列四条记载:

《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东京、江北,人楚海州界,命如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取撄其锋。”后“擒其副将,江乃降。”

《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官军数万元取抗者,其才必过人。”

《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宣和初年,折可存擒方腊后“奉御笔: ‘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 (范圭作,1939年在陕西省谷府县‘出土)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推断这次起义的一些情况:

一、起义军以宋江为首,规模可能在36人左右。二、起义曾一度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官军数万都不敢碰他们。三、起义的地点,原在淮南,后进军河朔。四、起义的结局,有的被张叔夜招降,有的被斩杀平定。

关于水浒故事的流传。

宋江等三十六人的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民是他们英雄的形象和光辉事迹却一直铭记在人民心里,在南宋和元朝的两三百年里,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他们的事迹被染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

宋末元初,画家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记载了三卜六人的姓名、绰号。

在宋元说话和杂剧艺术中,水浒故事更为流行。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记载,说话的名目已有“公案类石头孙立”、“朴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尚、武行者”等,可惜这些话本有名目,内容却未被保存下来。今天所能见到的《水浒》在成书以前最完整的水浒故事,是保存在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梁山泊聚义本末”一节。这一节有四千多字,内容包括扬志卖刀、劫取生辰纲、私放晁盖、宋江杀惜、玄女庙受天书、张叔夜招降等故事。虽然叙事粗略,故事不很连贯,但情节已与后来的《水浒》大体一致了。

元代是水浒故事大发展的时代,这从现存的杂剧剧目中就可得到证明。元杂剧中水浒故事的剧目有三十三种,其中写李逵的有十一种。剧目大都散佚。

施耐庵正是在水浒故事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艺术地再创造,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四、人物形象

《水浒》塑造了大批真实、具体的反抗英雄形象。

宋江:宋江是《水浒》着力塑造的一个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

首先,他是忠义的化身。宋江的绰号是“呼保义”、“及时雨”,这集中反映了宋江的品质,他能仗义疏财、呼群保义,“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由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都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他比晁盖、王伦等更有政治头脑,能提出符合一般人民群众利益和威望的政治口号和主张。他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提出“劫富济贫、保境安民”的行动方针,宣称“忠于大宋皇帝”改“聚义堂”为“忠义堂”等都是深得人心的口号和措施。

其次,他最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在这方面,宋江比仗义疏财、招揽纳客的柴进更胜一筹。征讨梁山的将领被他们打败后,他总设法劝降,甚至下跪求他们归顺。

再次,他多谋善断,有军事、组织才能。三打祝家庄、踏平金头市、两赢童贯、三败高俅,都显示他的领导才能。

作为起义军的领袖,宋江的形象是写得成功的,他既使起义兴旺发达,后来又使起义变质和覆灭。这两种相互矛盾的作用正是双重性格的反映。

宋江的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他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自幼学儒”,“曾攻经史”,本人作吏,是郓城县的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家教和阅历,使他头脑里“忠君孝亲”的封建道德观念相当坚深。他口口声声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眯。”他奉行的九天玄女的t‘天启”也是以忠义为本的。宋江又被称为“孝义黑三郎”,他恪守孝道。大闹清风寨以后,他伙同花荣、秦明向梁山进发,一封父亲病故的假书信,就使他抛下了大批人马飞也似的回老家奔丧。在他身上封建思想特别浓厚。

小说写宋江一边造反,一边又反对造反;一边吟反诗:“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他年若遂凌云志,取笑黄巢不丈夫”。一边又口口声声说:造反上逆天理,下违父教,是“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却饶不得”;一边描写他具备了义军领袖的好品质,一边又描写他表现出极大的妥协性、动摇性,造反势力越强大,他要求招安的心理也就越强烈,甚至他走妓女李师师的门路来打通关节。作者所描写的是一个矛盾的时代悲剧人物的典型,在那个时代这种人物是有代表性的,而他所走的招安道路也是宋代一些义军所走的曲线做官道路。谣谚云:“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宋元时期,民族矛盾居于首位,社会上普遍的呼声是,各色人等为国效力,抗击入侵,反对卖国投降。宋江接受招安,为国东征西讨是当时时代要求的反映。

但从最后义军的结局看,作品对受招安的道路似乎又有新批判。这不仅表现在李逵、鲁智深等反对招安的言行上,而且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一百零八将的悲惨遭遇上。战死的战死、药死的药死、自杀的自杀,少数几个逃往异国他乡,在极其悲哀的气氛中结束了如火如荼的大起义。这个悲剧的结局。在客观上又向人们昭示:此路不通。

鲁达:鲁达是人民理想中正直无畏、见义勇为的豪侠的典型。他的性格特征就在豪侠二字。

林冲:林冲是书中写得较好的一个典型人物。转变以前,他是大宋朝廷的一个顺民,即使在飞来横祸、发配充军的情况下,仍然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转变以后,他变得精明果敢,凶狠泼辣。“逼上梁山”的逼字,在他身上体现得最突出、最充分。

武松:《水浒》里武松是力、勇和正义的象征,被金圣叹称之为“天神”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有三个特点: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使者;刚正不阿的义士。

李逵:李逵是一个淳朴、粗鲁、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民的典型。鲁莽、刚直是他性格最为突出的特点。李逵并不完全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他还有感情真挚、富于同情心的一面。

除此以外, 《水浒》还塑造了吴用、杨志、晁盖、阮氏三兄弟、燕青、雷横、朱同、张顺等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以及高俅、童贯、蔡京、王婆等奸邪人物。

五、艺术特色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也是第一部精雕细刻地描绘的现实主义小说,其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书结构宏伟而完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描述了众多的英雄如何通过不同的道路集合到梁山泊,又如何接受招安归于失败。但是众多人物和情节的安排,并不是多场景、多方面同时推进,而主要是单线发展,一个引出一个,一段引出一段。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像是一篇英雄传记,各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而各个传记之间又一环套一环,彼此相关联。宋江则起着串连各个英雄传记,将各个人物引上梁山的作用。所有英雄故事都向梁山聚义这个总目标发展,到第七十一回排座次,整个情节达到高潮。以后,又一步一步由争取招安到归降报效,完整地展现出了一支农民起义军从形成、发展到最后失败的全过程,表现出了作者对全书结构的统一构思和精心安排。

就各个“英雄传记”的小结构而言, 《水浒》总是把一组组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安排得跌宕有致,引人人胜。层出不穷的悬念、巧合、突转、意外、扣子以及明写与暗写的结合,使故事富有极大的戏剧性、传奇性,有效地表现了人物,表达了主题。

2.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其中至少有一二十个人物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由于它总是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和矛盾斗争的紧要关头,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刻画性格,又善于运用夸张、渲染、理想化、对比的手法和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具有起义英雄共同的精神品质,而且显示出明显的个性差异,不仅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而且不乏真实感、可信性。

3.叙事详实而精彩。这也是《水浒》的主要艺术特色。《水浒》的叙事以工细准确、生动逼真而取胜。大家公认章节“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王婆贪贿说风情”等正是叙事详实而精彩的例证。

事件、场面写得精彩,以“武松打虎”最典型。《水浒》不仅写场面壮阔精彩,叙述事件过程也极委婉生动。有名的“智取生辰纲”片断,就是叙述杨志押送生辰纲上路到莫明其妙丢失了的过程。这过程尽管是单线叙述,但叙事曲折细致,矛盾错综复杂。情节纵横开合、扑朔迷离,巧妙地展现了这一紧张而有趣的争夺场面。

4.语言通俗而生动。这又是《水浒》的又一大艺术特色。《水浒》是从“说话”发展而来的,说话的语言本来就有通俗、生动、明快、色彩强烈的特点,经过作者的加工,就格外精彩。

《水浒》的人物语言充分个性化,而且前后一贯,没有“一道汤”的毛病。李逵就是一个话到人到、闻其声而见其人的人物形象,他的出场在宋江刺配江州的章节中,一出场以后,这个人物就以其独特的个性、鲜明独特的话语活跃在全书中,他的语言举止都反映出他那野性十足、粗鲁憨直的个性。例如:

“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第四十二回)——李逵想娘而哭诉。

“那鸟祝太公老贼,你出来,黑旋风爷爷在这里!”(第四十七回)——李逵骂阵。

“那老仙先生说什么?……便不省得这般鸟则声。”(第五十三回)——李逵诘问。

“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第五十二回)——李逵吵嘴。

“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却不强似在这里鸟乱!”(第四十七回)李逵发表政见。

无论是喜笑怒骂,还是舒急倨敬,都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这个特定人物的个性。总起来说,不知道委婉含蓄,粗直无文,骂粗话,说大话是这个人物口吻上的特点。所以,不管他在哪里出现,只要一开口,读者便可以根据他的个性特征、口吻特点分辨出来,并推想他此时的神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