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进甘肃旅游胜地
4947500000007

第7章 陇原揽胜(5)

可以说,从西汉到元代的千余年中,这条丝绸古道把中国同印度、埃及、罗马的文明相互沟通,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传播友谊的一条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及火药、造纸、印刷、铸铁技术,通过这条丝绸古道传入西方各国;而西方和阿拉伯国家的玻璃、乐器、农产品及宗教文化,也通过这条丝绸古道相继传入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丝绸之路上各国的使节、商队、贤达、高僧往来不绝,一度出现了经济、文化繁荣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辉煌时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元、明之后。由于海上交通的发展,这条丝绸之路才渐渐衰退。但是,古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人民同西方人民、阿拉伯人民友好往来的象征,依然享誉世界,它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得辉煌灿烂。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做过重大贡献的历史地位以及丝绸沿线博大精深的丝路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必将引起中外旅游者的浓厚兴趣和极大关注。

宋代以后,海上交通虽兴盛起来,但历史时期形成的这条陆路交通并未完全中断,它在宋、元、明三朝仍然是联结中西各国的陆上纽带。北宋统一中原,河西地区被西夏割据,但是阿拉伯商人却分别于公元1017年、1019年和1023年途径西夏占据的河西到达开封。从公元1074年至1091年间,罗马帝国曾三次派使者和商队通过西域和河陇到达北宋。北宋初年,熙州(临洮)、河州、安定、(定西)、巩昌(陇西)、氓州、洮州、兰州等地设立榷场,“以通蕃汉贸易”。南宋时金人南侵,互市榷场南移至文州、阶州(武都),茶马互市仍未间断。

元朝初年,蒙古势力西侵,西域、中亚乃至欧洲一些地区都在蒙古的势力范围之内。为了运兵打仗,传送军情,从中原到欧亚许多地区,驿站四通八达,使者商人往来不绝。到了明代,通过陆路交通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还有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波斯人、土耳其人,中亚的撒马尔罕人、塔什干人。至于我国西域如哈密、土鲁番、于阗、别矢八里等地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到明代中期,明朝政府规定,凡从陆路来中国经商的外国人,只允许少部分入京,而大部分则须留在甘州、肃州及凉州等地就地交易、游览,使河西地区的交通地位愈显重要。

甘肃自古以泾渭河谷经黄河、庄浪河诸谷地、河西走廊至西域的丝绸之路为交通的主干。因此,在不同时期,设置了不同关隘于此一千道的不同处所。如陇山两侧,秦汉就有大震关、肖关和恭门关、陇城关的建置。黄河沿岸,先后有金城关、临津关、会宁关、乌兰关的设置。玉门、阳关在河西建置最早,这些遗址既是当年甘肃交通发达的历史见证,也是今天游人观赏的景致内容。

清代以兰州为甘肃省会,逐渐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向省内外辐射分布的五条骑路或车路。一是东路(兰州至陕西)。经金家崖、定西、会宁、静宁、平凉、泾川至窑店入陕境,全为车路,总长476公里。为陕甘要道;由通渭经秦安、天水、清水至陇县故关的车路,全长220公里,为入陕最早的大道。二是南路(兰州至四川)。兰州南经阿干镇、临洮、渭源、陇西、武山、甘谷、天水、徽县、大河坝至陕西白水江,全长530公里,再经略阳、宁羌入川至广元,为甘川大道。在此干线上,还有两条入川支线:一由陇西经漳县、陇南碧口入川,经江油至成都;另一由临洮经卓尼渡水,至四道城,入四川松潘。此外在陇南还有入蜀的三条古栈道。三是西路(兰州至青海)。由兰州渡河,经冰沟、乐都至西宁。还有由兰州西行,经临夏至循化的骑路。四是西北路(至新疆)。兰州至迪化(乌鲁木齐)全长2160多公里,此路为汉唐以来形成的丝绸之路干线。五是北路(兰州至绥远,今属内蒙古)。从兰州北经水阜河、长流水至中卫,全长315公里。此路大部分由今包兰新路替代。

甘肃旧日水运,在洮、黄等河,以皮筏、木排为主。现在游人还可以在兰州城坐羊皮筏子渡黄河,观赏沿岸美景。

甘肃从1937年始建公路,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省有公路3000多公里,至1985年,已建成公路32531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省境以兰州为中心,联接邻省区的干线公路,有西兰公路、甘新公路、兰宁公路、甘川公路、甘青公路等。

建国前,甘肃的铁路仅有陇海线宝(鸡)天(水)段50多公里。1949年后,甘肃铁路建设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至1959年,仅10年时间,国家对陇海铁路重修了宝天段,新建了天兰段,同时新建了兰新、兰青、包兰三大干线及各支线,使省会兰州成为西北铁路运输网的中心,止1985年,全省通车里程已达2221公里。

建国前,甘肃仅有兰州至西安,上海及酒泉、乌鲁木齐的两条航线,而无固定班机。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目前以兰州为中心,北至首都北京、东至上海、南至广州、西至乌鲁木齐,均有民航班机相通,现在还开通了多条国际直通航班。

改革开放20多年,甘肃新增二级以上公路1000公里,开工建设了兰州过境段、□口至兰州、白银至兰州、尹家庄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240公里,完成了干武线、包兰线兰州东至石嘴山段电气化改造和兰新线的提速改造,开工建设了宝兰二线,大大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增开了多条线路的旅游列车。开工建设了兰州中川机场和敦煌机场的扩改建工程,开展了嘉峪关、庆阳和夏河等支线机场改造和新建的前期工作。同时,还完成了西兰乌、京呼银兰和兰西拉通信光缆,相继建成了基础数据通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和公众多媒体通讯网,基本形成了现代通信网络。以兰州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园林绿化和环保设施明显改善,这一切都为中外游人来甘旅游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今后,甘肃省将继续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和重点,优先发展。如2001年,全省将基本建成中川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天水至□口、徐家磨至古浪等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忠和至海石湾、兰州至临洮、山丹至临泽等高等级公路,争取开工国道安西至敦煌、合作至郎木寺等公路,加快全省国、省道主干线至景区、景点的连结公路建设步伐。全面完成中川机场扩建工程,建成敦煌机场新建跑道和航站楼主体工程等。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也为甘肃发展国际旅游业创造了条件。这是因为,新亚欧大陆桥于1990年9月12日正式开通后,这座“陆桥”东起我国的连云港,过陇海、兰新铁路,西出阿拉山口,穿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到荷兰的鹿特丹港止,全长11000多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的一段长达4100多公里,占全“陆桥”总长的40%;在大西北的一段长3300公里,占我国境内总长的80%;在甘肃的一段长1700公里,占在西北一段的50%以上。由于甘肃远离沿海,深居内陆,偏远封闭的旅游区位,形成了东西双向对外开放的有利格局,从而给甘肃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吸引欧洲的“东方快车”更加畅通无阻地驶入甘肃。

当然,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和营运,还将促进甘肃省境内古丝绸之路黄金路段旅游业的兴盛和繁荣。首先是丝绸古道河西段以东方艺术宝库莫高窟、万里长城西端嘉峪关为代表的历史文物古迹将进一步得到开发,以冰川雪地、戈壁沙漠,绿洲古城新貌为特色的大漠风光和独有的多民族民俗风情,使河西丝绸之旅更具魅力;其次可带动长城访古之旅的发展。甘肃是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西端的起点省份,秦长城西端的龙头在临洮,汉长城最西端的龙头在敦煌玉门关附近,明长城的西端龙头是嘉峪关,可见中国万里长城的西段胜迹均在甘肃,是长城访古考察的难得去处。

另外,兰州交通枢纽站的作用,将随着兰州国际航空港的开辟而大大加强,其重点是在甘肃古丝绸之路陇右道与河西道的全线贯通上,尤其是由兰州经临洮、漳县、渭源、陇西、武山、甘谷到天水的旅游线贯通后,可与去武威、张掖、酒泉的旅游线接轨。同时,可向南北两翼开拓,将兰州经临夏、甘南去四川黄龙寺、九寨沟的旅游线建成旅游热线,并积极开通从兰州到西夏古都银川的宁夏旅游线,向西边可发展到青海湖鸟岛、西宁、塔尔寺的旅游线,兰州的丝绸古道中心枢纽的地位。将有力地促进本市区与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使甘肃旅游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大发展时期。

同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还沟通了西北与国内、国际的陆路联系和经贸联系,成为联结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大陆诸国经济的纽带,有利于沿桥地带与各国之间全方位的经济合作和旅游活动。沿边和沿“桥”的开放,将使甘肃在对中亚五国、俄罗斯、东欧和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和旅游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便利条件。

古老的旅游当代的发展

甘肃出现旅游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黄帝曾到甘肃陇东的平凉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周穆王经甘肃到新疆,在甘肃中西部地区做过长途旅行,并游历了泾川县泾、汭两河汇流处的王母宫石窟;道教女神西王母饮宴于当地的瑶池;秦皇汉武登基后,曾巡行于甘肃中、东部视察边防,遍游山水。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临鸡头山(有指成县鸡峰山的,也有人说是平凉崆峒山),默首山呼万岁,回声震动深谷。司马迁为追踪黄帝足迹,也登上崆峒山,考察游览山水。隋炀帝于公元609年旅行到张掖后,曾邀集西域27国君主使臣,召开了“万国博览会”,以示国威。唐代时,旅行家唐玄奘途经甘肃到印度取经,完成了《大唐西域记》。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高僧萨班·贡噶坚赞与蒙古皇太子阔端在甘肃凉州举行的会谈,揭开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与华夏各民族共同融合的序幕。蒙古王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在六盘山、张掖大佛寺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传说。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带着西域的珍宝、文物来到古凉州,住在罗什寺塔讲经说法、传播佛教达十七八年之久,并在此首创了翻译法中的意译派。清末禁烟功臣林则徐被朝廷贬谪新疆,途经甘肃,游历了沿途的名山大川和文物古迹,在登临嘉峪关后,还留下了“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的千古绝句。

甘肃古老神奇的名山大川,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名人志士,而且还成了海外旅行家钟情的旅游胜地。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若羌到敦煌、玉门、张掖后,被古甘州淳厚的民风、繁荣的市场及丰富的文物所感染,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精彩地描写了河西盛况。还有葡萄牙人鄂本笃、美籍探险家斯坦因、瑞典考古家斯文·赫空、法国敦煌学家伯希和及桑志华、俄苏东方学家鄂登堡、美国敦煌学家华尔纳等,都在陇原大地上留下了他们旅行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