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171

第171章 吴三桂降清疑点颇多

吴三桂归降清朝,使清军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山海关,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吴三桂忠明叛明,联李破李,降清叛清,其作为大汉奸的盖棺定论,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是,学术界对于吴三桂降清还是有颇多争议。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放弃山海关,引清兵入关击退李自成。清政府成立之后,吴三桂被封平西王,管理云南贵州地区。吴三桂也被贴了叛臣贼子的标签。

近年来,经史学家考证,当年李自成十万大军到达山海关下,吴三桂确有向清军求援的举动,但吴三桂是否降清,还有待商榷。

广为传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吴三桂降清的主因。其实,吴三桂降清与否的疑点还是颇多。大多数人认为,吴三桂主动投降清朝,因为清政府成立之后,给了吴三桂王爵。吴三桂作为明将,为何会被清政府封为平西王呢?极有可能是因为吴三桂投降,献出山海关,让清军顺利通过山海关,入主中原。吴三桂的投降对清朝统一天下的大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清政府以封王来奖励吴三桂。此外,明朝灭亡以后,南明政权曾多次要拉拢吴三桂反清复明,吴三桂却采取追杀南明永历王的举动,这无疑成为吴三桂背叛明朝的铁证。

但是,也有不少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吴三桂并未降清,而是形势所迫。吴三桂的确向清政府借过兵马以攻打李自成,但他所借兵马的人数才一万人。为何只是区区一万人呢?难道吴三桂因为多了这一万清兵就能打败李自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战场何等残酷,并不是区区一万人就能改变形势。李自成十万大军兵临山海关下,虽然吴三桂只有五万兵马驻守山海关,但这并不代表吴三桂怕了李自成。因为吴三桂这五万兵马都是长年南征北讨训练成的精锐之师,李自成虽然在人数上占优势,可他的大军战斗力并不强。所以,从战斗力上来说,吴三桂的大军并不输给李自成。既然吴三桂并不害怕李自成,他为什么还要向清军借兵呢?他又是如何向清军借兵的呢?这就涉及与吴三桂和清朝都有密切关系的两个人,即降清明将洪承畴和祖大寿。洪承畴是吴三桂的老上司,祖大寿则是吴三桂的舅舅。当初,洪承畴降清时,被俘明军有三千人,而祖大寿降清之时,被俘明军有七千多人,两组人数相加正好是一万人。与吴三桂借兵一万正好吻合。在祖大寿与洪承畴的配合之下,吴三桂想要借得这一万人马也极有可能。然而,吴三桂真正的目的并不是借兵,而是要收回这一万兵马,并借此摆脱清军的威胁。吴三桂能想到的,多尔衮当然也能想到。即使如此,多尔衮还是必须拉拢吴三桂。吴三桂与多尔衮商定,清军由中协入关,与吴军配合,两面夹击李自成。当战役打响之时,清军十四万支援大军却直扑山海关而来。形势对吴三桂极为不利,吴三桂不得不让出山海关。换一个角度,如果吴三桂一开始就有意降清,他也没有必要向清军借兵,甚至发动对李自成的战役。

其次,还有问题在于,吴三桂打退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之后,南明小朝廷曾经为了表彰吴三桂打退李自成的功绩,特封吴三桂为蓟辽王。如果吴三桂降清,南明朝廷也不可能封赏一个背叛自己的叛将。这也说明吴三桂当年并未降清。

从吴三桂刚直的性情来说,他也不可能降清。山海关之战,多尔衮背弃了与吴三桂的信约,让十四万大军直扑山海关而来,吴三桂与多尔衮双方已经失去信任感。因此,在多尔衮执政期间,吴三桂根本不可能降清。吴三桂真正降清也应该是在多尔衮去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