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174

第174章 石达开在大渡河畔的信函之谜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少年投身太平天国,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功勋显著,被封为翼王。可惜,太平天国后期,内部混乱,石达开终于在1857年率20万兵马从天京出走,转战数年,却难觅立足之地。后来,他毅然决定进军四川,最终丧师于大渡河畔。一代英豪,饮万古长恨。

石达开向四川进军,路过大渡河畔,遭到清军与地方土司紧紧围困,成为釜中之鱼。经过六个月的征战,仍未能摆脱困境。无奈之下,石达开决定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数万将士的生命,自投清营,不幸牺牲。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记载,石达开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命军师曹伟人给清军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石达开愿意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请清军放过几万将士。这封信被射入驻守在大渡河对岸的清朝四川重庆镇总兵唐友耕的军营中。因此,人们一直认为此封信是石达开写给唐友耕的。然而,史学界又对这封信的收信人提出新观点,众说纷纭。那么,这封信的收信人到底是谁?

关于收信人,最值得关注的说法有两种:一是重庆镇总兵唐友耕;二是四川总督骆秉章。

收信人是唐友耕的说法来源于1908年唐鸿学所编《唐公年谱》。此书中就提到了石达开在大渡河畔所写的信。据《唐公年谱》记载,信的内容是:“惟是阁下为清大臣,当得巨任,志果推诚纳众,心实以信服人,不蓄诈虞,能依清约,即冀飞缄先复,拜望台驾近临,以便调停,庶免贻误,否则阁下迟行有待,我军久驻无粮……”

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有萧一山,他认为《唐公年谱》附录的石达开信函是可靠的,该信的确是石达开写给唐友耕的。萧一山还写成《翼王石达开致清重庆镇总兵唐友耕真柬伪书跋》一书。《广东文物》按照萧一山的说法,著有《石达开致唐友耕书》一书。因此,此种说法一直广为流传。

简又文先生也认为收信人应该是唐友耕。他提出,据《太平天国全史》记载:“致唐函更见之《唐公年谱》,尤为可信。”

但是,罗尔纲先生却认为《唐公年谱》所收录的信件的确出自石达开,但收信人并非唐友耕,而是骆秉章。因为唐鸿学是唐友耕之子,唐鸿学著《唐公年谱》,并收录了石达开的信,可能是为了给父亲脸上贴金,故意把收件人改为唐友耕。

那么,收信人是骆秉章的说法又从何而来呢?主要来源于四川《农报》的一篇标题为《致四川总督骆秉章书》的文章,该篇文章表明收信人应是骆秉章,而不是唐友耕。因为四川农民高某在紫打地偶然发现了石达开的函稿三通,稿中内容说明石达开是要写信给骆秉章的。罗尔纲先生认为此稿为真实信函,是没有经过唐鸿学篡改的。

人们之所以赞成这种说法,另外一个依据主要是根据书信的内容来分析。《太平天国文书汇编》记载:“惟是阁下为清大臣,肩蜀巨任,志果推诚纳众,心实以信服人,不蓄诈虞,能依清约,即冀飞缄先复,并望贲驾遥临,以便调停,庶免贻误,否则阁下迟行有待,我军久驻无粮……”此处的说法与《唐公年谱》大致相同,但还是有区别。首先,“肩蜀巨任”被改成“当得巨任”。其次,“并望贲驾遥临”被改成了“拜望台驾近临”。罗尔纲先生认为,这是唐鸿学为了使人相信此信是石达开写给唐友耕,而故意做的篡改。因为从唐友耕和骆秉章的职位来看,唐友耕是重庆镇总兵,而骆秉章是四川总督。能担当“肩蜀巨任”的人只有可能是骆秉章。从当时两人所处的地方来看,当时唐友耕与石达开隔河相望,而骆秉章却在四川,适合“贲驾遥临”的也只有骆秉章。此外,唐友耕作为重庆镇总兵,也无生杀释放大权,石达开又怎么可能会写信乞求唐友耕放过自己的将士呢?显然,此封信的收信者最有可能是骆秉章。

总之,石达开到底是写信给了谁,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