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235

第235章 木棉袈裟身世之谜

佛教禅宗传宗接代,以木棉袈裟作为代代相传的信物,同时它也是众生顶礼膜拜的对象。那么,木棉袈裟究竟有何来历?

相传佛教创始之际,一日,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召开大会。会间,释迦牟尼拈起一朵金光闪闪的小花,并且面朝着小花微笑。面对佛祖这一举动,在会的其他众人士皆面面相觑,不知佛祖有何寓意。就在这个时候,迦叶大师冲着佛祖微微一笑,于是佛祖开口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嘱咐摩柯迦叶。”

由于迦叶大师与佛心心相印,心领神会了佛祖之意。于是释迦牟尼将木棉袈裟传与迦叶,此后世代相传,木棉袈裟名声大振。

袈裟传与达摩后,他由天竺来到中国。正值南北朝之际,达摩自南向北一路传授佛法。某日,达摩大师遇到一位虔诚至极的信徒,他甚至将自己的一个手臂砍断以示其向佛之恒心。达摩为之动容,认为此弟子已经做到了与佛心心相印,于是将袈裟传与他。这位弟子叫做神光,之后达摩师尊为其取法名慧可。

木棉袈裟由佛祖释迦牟尼传与迦叶,再由迦叶传与达摩,达摩传与慧可,慧可传与僧粲,再传道信。等到唐初,终于传到了第五任大师的手中,他就是弘忍大师。

到了传第六代衣钵大师的时候,弘忍出了一道题目来考验门中之人。题目要求众门人各自取本心般若之性,并且作出一首偈颂,倘若弘忍大师觉得他已经与佛心心相印,那么就将木棉袈裟传与此人。

就在数人作出偈颂仍然得不到弘忍大师认可之时,寺内一个目不识丁的行者站了出来。他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在墙上写出偈颂,是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一偈深得弘忍大师之意。既然这位行者领悟到了“见性成佛”,弘忍大师便将木棉袈裟传授与他,并且还秘密给他讲授了《金刚经》。他就是著名的慧能大师。不仅如此,弘忍大师还要求慧能之后不再传木棉袈裟与他人,因为袈裟一日相传,为之而起的争斗就一日不停息。

为了逃避追逐袈裟之人的迫害,慧能大师向南而去。

慧能一路南行,路途中曾经遭到一个想要得到袈裟之人的阻挠,这个人叫做慧明。慧明阻挡住慧能不让他前行,于是慧能将衣钵放在石头上,自己退却。慧明立即上前想要搬起衣钵,不料此衣钵如有千斤的重量,死死地钉在石头之上,无论如何也端不起来。慧明明白自己的修行不足以与佛心心相印,便向慧能大师赔礼,北上而去。途中,慧明还替慧能大师阻挡了前来抢取袈裟之人。之后慧能一路无阻,来到四会,一待就是15年。后又来到广州法性寺。

传木棉袈裟本为传佛理,然而最终导致禅宗的分派对立也是这件袈裟。后来慧能听从了弘忍大师的教导,没有再传袈裟与后代,而是将其给了女皇武则天。

女皇得手木棉袈裟之后又传给了几个师傅,相传木棉袈裟最后是由大迦叶掌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