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246

第246章 门神的由来

门神是中国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信仰,每逢过年过节,人们便会在门上贴门神像,认为这样可以辟邪除灾,保佑平安。

门神的信仰源自古代的庶物崇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始自然崇拜。古时的人们对于大自然缺乏科学认识,常常无法解释当中出现的诸多现象,便归咎于鬼神所为,鬼怪存在的说法十分盛行。人们在对鬼怪心存畏惧的同时,也开始通过祭祀神来祈福,求保安康。门在生活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人们时常出入的地方,也是关乎房屋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之物。人们害怕鬼怪打破房门,进入房内,殃及自身,于是便产生了对门的崇拜。《礼记》中关于祭祀大典“五祀”的记载,门便是其中之一。

于是,门的保护神——门神也被人们逐渐地形象化和人格化。相传,在上古的时候,度朔山上住着名叫神荼和郁垒的两兄弟,山上有一棵树荫如盖的大桃树,每天鸡叫时分,他们便在桃树下检阅夜出游荡的百鬼,一旦发现有鬼作恶人间,便会用芦苇做的绳索将其捆绑起来,扔下山去喂老虎,因此鬼怪都惧怕神荼、郁垒。于是人们把二人的形象刻在有“五木之精,能制百鬼”之称的桃木板上,放在自家宅门前来驱邪避祸。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和郁垒,而是一个叫成庆的勇士。书中写道:“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朝,门神的形象被换成了秦叔宝和尉迟恭。《西游记》中记载,东海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命先生打赌,触犯天条,被玉帝处以斩首之罪,唐朝大臣魏征是监斩官,龙王托梦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他在处斩的时候想办法不让魏征前去。第二天,太宗叫魏征陪他下棋,下着下着,魏征打了一个盹儿,竟然在梦中将龙王斩了。龙王痛恨唐太宗失言,从此鬼魂不散,日夜在宫外游荡,向太宗索命。群臣们知道后,武将秦叔宝和尉迟恭便全副武装,手拿兵器彻夜守候在唐太宗的房门外,那夜相安无事,太宗大喜。但两人守门又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命人把二人的像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个做法逐渐地在民间流传开来,秦叔宝和尉迟恭便成了家家户户祭祀的门神。

之后门神的形象越来越多,但多为武将,如关公、岳飞、庞涓等,人们认为武将经历过生死战场,立下过赫赫战功,更能够镇住宅门,驱逐鬼怪。

今天的门神不仅仅是驱魔辟邪的意思,更是一种节日的点缀,洋溢着喜庆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