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074

第74章 乾隆帝编修《四库全书》的真正原因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经部,主要是孔子、孟子讲授的学问和后人研究这些学问的书籍;史部,主要是历史、地理著作;子部,主要是诸子百家的一些哲学著作和百科知识著作;集部,主要是一些文学著作和作家的文集。

编修《四库全书》的起因是什么呢?1772年,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但是,乾隆帝认为范围太小,应当把全国的藏书都搜集汇总起来,编制《四库全书》。这样一来,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这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

但事实上,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记载,有个浙江举人徐述夔,被老鼠咬坏了衣服,气愤不过,写下了“毁我衣冠真恨事,捣除巢穴在明朝”的诗句,不巧的是他诗集中又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的句子,乾隆帝就说“明朝”暗指明王朝,这实属“大逆不道”。结果,连徐述夔的孙子都被处死。

乾隆帝修《四库全书》的目的,固然是为了夸耀大清文治盛世,用以巩固清王朝的历史正统地位。但出于政治目的考虑,乾隆也想借此机会对历代汉族作者写的书籍作一次全面审查,清除反抗清朝的民族思想,也就是采用编写的办法掩盖和达到他禁毁图书的目的。据统计,乾隆在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的书籍数量约为13600卷,焚书总数共计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0000余块。即便被收录到《四库全书》中的很多古籍也经过篡改,连一些涉及契丹、女真、蒙古的文字也被修改得失去了原貌。

即便如此,《四库全书》的编纂无疑是中国文化事业的一大巨献。它保存了我国相当多的古代典籍,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人修造的文化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