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4953700000075

第75章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多次入宫、多次被盗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被公认为稀世神品。千年来,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从宫中被盗走,历尽劫难。

首先收藏此画的是北宋宫廷,宋徽宗赵佶视之为神品。据考证,该图前面应当还有一段,描写的是远郊的山,并且还有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五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

靖康之祸时,该画流落民间,为金朝监御府书画官张著所得。元灭金后,此画第二次进入皇宫。元顺帝至正年间,宫中有个姓裴的装裱匠挖空心思,用临摹赝品将真本换出,暗中高价卖给某太守。后来此画又几经辗转易手。

之后,此画到了明朝奸相严嵩手中。据说严嵩败后查抄他家财产的登记账中确有此画。之后此画在明朝隆庆时收入宫廷。明穆宗不喜欢字画,成国公朱希忠趁机奏请将《清明上河图》赏赐给他,皇帝便让人估成高价,抵其俸禄。这时,名画却不翼而飞。

不久,宫中传说一个小太监得知《清明上河图》值钱,便将画盗走。他出宫时遇见管画人,仓皇之中将画藏到阴沟里,正值阴雨连绵,三天后来取,画已腐烂。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但后来人们才知此画落入秉笔太监、东厂首领冯保之手。名画“毁尸灭迹”的传说不过是他一手策划的。

清兵入关后,此画相继为陆费墀、毕沅所得。清廷早就对它垂涎欲滴,据说毕家因此家破人亡,《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入皇宫。1911年,清王朝灭亡,但溥仪仍留住宫中。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将重要文物偷运出宫,《清明上河图》即在其中。

1945年,溥仪携大量珍宝至通化,准备乘机亡命日本。飞机还未起飞就被苏联军队俘获,国宝交回中国政府。《清明上河图》先存放在东北博物馆,后被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