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任何行为都是受到其观念支配的,因此指导人们进行移植实践的是思维方法。一般来说,移植是由联想来牵线搭桥的,没有联想就没有移植。
智慧经典:信念的力量
有一位教师叫马华·柯林斯,30年前她踏上讲坛,在芝加哥的一所小学任教,她发现二年级的学生中有一些人竟然连一点学习的兴趣都没有。经过深入了解后,她认为这些孩子并不是不能教,而是传统的教育教给他们的并不够,没让他们建立起应有的信念。
马华把一般儿童的读本全扔了,让这些孩子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不少教师颇为惊讶:“那不是开玩笑吗,他们怎么看得懂?”甚至有人对马华展开人身攻击,说她会毁了孩子的未来。
然而,这群孩子不仅看懂了这些书并且爱不释手。马华认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因而也就有每个人学习的喜好。她坚持这个观点,以无比的爱心和耐心,使这群孩子都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心。
我在马华创建的私人学校里见到了她的学生,其中有一个仅4岁的男孩,叫塔马吉·里芬,刚看了约翰·斯坦贝克的《鼠与人》。我问他:“塔马吉,它给了你哪些启示呢?”
“罗宾先生,它说在孩子的世界里从来不会以皮肤的颜色去衡量人,只有大人才会这么做,这使我注意到有一天我也会长大成人,但我绝不会忘记这本书上所说的。”
我被他的话深深感动了,不过,我还想考考他。
“柯林斯女士教给你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她教给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外人可以安排我的未来,但是只有我才握有决定权。”
我没有理由不佩服马华和她的学生,毕竟说这话的是只有4岁的小孩。
智慧启迪: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量和知识量迅速增加,知识的更新也异常地迅速。同时,由于新时代竞争空前激烈,因此要求教育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将是智能教育而非储存教育;将是通才教育而非单一教育;将是终身教育而非阶段教育。每一个人都要重视这一问题,否则你将无法获得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
建立知识资本的意识,可以说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非常核心的观念,知识成为知识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的形成是教育和学习及再加工和创造的结果;知识作为资本具有创造新价值的功能;知识的形成离不开智力投资。实际上,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消耗知识、再生产知识为特征。知识作为生产原料,也是生产的产品,新生产出的知识可以物化为新的财富。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分配是以知识资本为主的分配方式。在这个时代,个人能否生存、能否发展、能否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能否获取财富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取决于个人的知识资本。因此,进行智力投资,积累知识资本是每个人的理智选择。
实际上,在知识经济的大潮扑面而来之际,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改变、去培养的意识与观念还有很多很多。随着知识积累的迅速增长、获取知识可能性的提高以及知识的广泛传播,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每个人既可能利用自己的先天条件与后天努力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也可能因为残酷的竞争、意识的落后而失去竞争的资格。因此,每个人都要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在实际生活中加强现代意识的培养,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智慧进阶:什么是移植思维法
把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成果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就是移植思维法。
移植成功全靠联想搭桥
最初人们怎么会想到把一物移植到另一物之上去的呢?人们的任何行为都是受到其观念支配的,因此指导人们进行移植实践的是思维方法。一般来说,移植是由联想来牵线搭桥的,没有联想就没有移植。
移植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先见到可“移”之物,触景生情,引起联想。例如,盲文的发明就是属于这一类。
在许多年之前,法国海军巴比尔舰长带着通信兵来到一所盲童学校,向孩子们表演夜间通讯。由于在漆黑的夜晚眼睛是用不上的。于是,军事命令被传令兵译成电码,在一张硬纸上用“戳点子”的办法把电码记下来。而接受命令一方的士兵,用“摸点子”的办法再译出军事命令的内容。这一表演引起盲童布莱叶的极大兴趣。对于他来说,“戳点子”和“摸点子”就是“可移”之物。于是,他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点子”盲文,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另一种是根据移植的需要,去寻找“可移”之物,通过联想而导致移植发明的成果。压缩空气制动器的发明就是一例。
在火车发明之初,由于制动器的力量太小,在紧急的情况之下常由于刹不住车而发生重大的交通事故。有一个叫做乔治的美国青年,他目睹了车祸的发生,于是就萌发了要发明一种力量更大的制动器的想法,这就是移植的需要。一天,乔治从当地的报纸上看到用压缩空气的巨大压力开凿隧道的报道,于是他想:压缩空气可以劈石钻洞,为什么不可以用它来制造火车制动器呢?就这样,乔治找到了“可移”之物。反复试验之后,22岁的乔治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压缩空气制动器。
移植法的应用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它自身的客观基础,即各研究对象之间的统一性和相通性;移植也不是简单的相加或拼凑,移植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
智慧进阶:移植思维法的途径与特点
移植的途径
运用移植思维方法的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①观念(或概念)的移植。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概括物,它既可以保留在人的大脑里,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他人。那么,观念可以移植吗?所谓除掉破旧的传统观念,就是移入新的观念代替旧的观念。例如,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过去是把它们对立起来的,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分水岭。其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理论,它们同其他的科学技术一样,可以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所利用。由于打破了这个传统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移植了市场经济观念,因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大好局面。
②原理的移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开始进行了基因治疗的研究,1989年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开始进行临床试验阶段。实际上,基因治疗法是由遗传学和基因工程原理向医疗治病移植的结果。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人体的某种基因的缺损,往往表现为某种疾病。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移植到患者的体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是,基因治疗技术的应用条件极为苛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在临床上应用:首先,针对各种疾病,必须具有能够达到治疗目的的基因;其次,必须具有能够将基因成功地导入到人体的载体系统,这种系统是高效的,而且是定向导入人体某些细胞;第三,基因导入人体以后,必须能控制它的表达。因此,基因治疗是生物技术之大成,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移植。
移植并非随意,要符合事物规律
移植思维方法的应用关键在于“移植”,然而移植的应用并非是随意的,必须明白移植思维方法的特点和规律。一般来说,移植思维方法的特点有三个:
①相容性。这一点在动物器官的移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近些年来,可以把一些人的眼睛、心脏、肾脏等器官成功地移植到另外一些人身上。但是,这些移植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移植和被移植体之间必须有相容性,不产生“排异”现象。
②相通性。即事物之间彼此连贯相通,能够通过某种中介把它们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③优化性。移植不是为了移植而移植,追求优化和高效是它明显的特点。
移植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简便、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无论是科学研究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只要掌握了移植思维方法的要点,留心世事,就能够巧妙地运用移植思维方法,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思维时间:打败自己这个敌人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困难,而且还会有不少的失败,但要想使自己不垮下去,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永远相信自己。有人说唯一避免犯错和失败的方法就是什么事都不做。有些错误与失败确实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然而,“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没有挫折,便无法成就伟大的事业。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而失败者一再失败却不能从其中获得任何教训,反而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了信心。
对我们人类的内心来说,一般存有两股力量,一股力量使我们觉得自己天生是来做伟人的;另一股力量却时时提醒我们:“你办不到!”这样一对矛盾的内部力量的斗争,在我们遇到困境与失败时会变得更加激烈。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疑和害怕失败,它们经常扯我们的后腿,不让我们去尝试,或在失败后给我们以打击;它们吸取我们的能量,使得我们只能使用我们真正的能力的一小部分。
在许多的时候,在我们的征途中,我们会觉得一切都完了,好像生活走到了尽头,好像人生的音乐从自己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是音乐依然在我们心中,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在哪里、也不论我们的环境如何、我们的遭遇有多么的不幸,生活的音乐始终不会不见。它在我们的内心里面,只要我们注意听,我们就会发现它的美妙。华盛顿·欧文说:“思想浅薄的人会因为生活的不幸而变得胆小和畏怯,而思想伟大的人则只会因此而振作起来。”我们要想一直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前行,永远相信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你喜欢面对困难和不幸,但聪明的人把它当做成长的机会。有自信的人欢迎这种奋斗,因为他们知道这是锻炼性格最好的方法,他们了解这些困难有助于建立勇气和恢弘的气度。如果我们不经过练习,生活好像置身“玫瑰床”中,那我们就会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儿。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对成功与否进行考验的时候,自信心是战胜考验的关键。正如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引用过的一首诗中所说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被打败,
那你就被打败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并没有被打败,
那么你就并未被打败。
如果你想象获胜,但又认为自己办不到,
那么,你必然不会获胜;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
那你已经失败了。”
实际上,自信的力量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相信自己的信念始终伴随着我们。在我们跨出第一步时,我们就相信自己会走;在我们说出第一句话之前,我们就相信自己会说。因为我们先相信它,所以我们会去完成它;反之,如果我们根本不相信,那我们就不会去行动。许多机会便是这样从身边悄悄溜走的。
通往自信的关键是自律。自信使我们能以智力、体力来迎接任何挑战,但那只有在我们能完全控制自己时才能达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克服自疑的心态,而使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我们不能等到那个不肯定的自我给我们允许后才行动,我们可以勇往直前地去做。
“上帝允许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给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并给我智慧去区分它们的不同。”这个古老的祷告有助于我们分辨出自己该在何处用力,该在何处适可而止。有些限制是真的,不是靠你的毅力可以改变的。尼尔·奥斯汀天生一双变形的手,他的父亲说:“儿子,你是绝对没办法靠你的双手谋生的,所以你最好尽力发展你的脑子。”尼尔接受了自己的限制,成为了图书馆界的领导者和受欢迎的作家。
那些跟天生限制过不去的人经常会变得刻薄和有挫折感,慢慢失去自信。因为他们怀有对自己不真实的理想,经常会有“方桌腿放进圆洞中”的感觉。他们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无力改善或只能有限改善的事情上,经常的失败会把他们打垮,使他们失去起码的自信。这种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不可能的梦想”上,遭受打击是难免的。当然,“不可能的梦想”有时是伟大的和令人振奋的,但如果穷一生之岁月来追求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则是下下策。人们应善于用“实际的梦想”来代替那种“不可能的梦想”。
但更多的限制是画地为牢。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在开始时都被认为“这是绝对做不成的”。其他人的意见或者我们的自疑常常会削减我们对自己的能力的信心。自信有时不过是一种感觉,如果我们以一种肯定的态度去反映这种感觉,那么久而久之它自然就会变成一种实在的行动,而我们的这种感觉也会更强,自信自然会逐步增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