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向胡雪岩借智慧
4982800000039

第39章 察、辨、广、诚,胡雪岩识人用人高智慧(3)

2. 大材大用,小材小用

胡雪岩是一个善于“量才使用”的经营管理者。他对自己的用人之道曾经总结说:“我的奇计很多,大小由之,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只看对方怎么样。”

例如,刘庆生本是一个钱庄的小伙计,但人很精明,“外场”能力强,胡雪岩就用他当阜康钱庄的档手;古应春懂洋文,了解洋行,善于和洋商打交道,胡雪岩便在与洋人有关的生意中倚重他;尤五掌握漕帮势力,熟悉帮会情况,胡雪岩就让他主持杭州经松江到上海一路的丝、粮水运;“小和尚”陈世龙类似于街头小混混,还好赌,但人很机灵,也能自制,胡雪岩就叫他在江湖上奔走往来;杭州城一个姓周的老更夫,在杭州遭受兵火期间仍坚守职责,使杭州城梆声不断,胡雪岩就聘请他来看守自己的仓库。

胡雪岩在“量才使用”上达到了量体裁衣般的精细。

他办胡庆余堂药号,重金聘请长期从事药业经营、熟悉药材业务,又懂得经营管理的行家担任经理;聘用熟悉药材产地、生产季节、质量真伪优劣的人当协理,做经理的副手,负责进货业务;还选用熟悉财务的人担任账房。以上三种人被视为一级职员,称为“先生”,他们能写会算、懂业务、善经营,属于穿长衫的“脑力劳动者”,一切待遇从优。

先生以下,是二级职员“师傅”。他们略懂药物知识,会切药、熬药、制药,经验丰富,属于穿短衣、在工场劳动的“熟练工人”,工资待遇低于先生。

师傅以下是最后一级的帮工,他们是临时雇来的,主要从事搓药丸等简单劳动,按件计酬。

这样一来,由于分工明确,能位相称,酬劳合理,胡庆余堂运转灵活,工作效率极高。不仅如此,胡雪岩量才用人能恰到好处,有时甚至将小材造就成了大材,在别人眼里难以成器的朽木,到胡雪岩手里却能化腐朽为神奇,让其展现出最为精彩的一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比如,刘不才好赌,连祖传的药堂也搭了进去,胡雪岩就专门拿钱把他重新打扮一番,让他每天从早到晚陪达官阔少赌博,单是刘不才和庞二少爷的赌友关系就为胡雪岩垄断了上海的生丝生意。

大材小用,委屈了人才,人才没有积极性;小材大用,才力不够,干不了大事,可能使生意遭受损失。人才是重要的,给人安排一个恰当的位置,才更见领导者的才识和眼光。

3. 诚信第一,要用靠得住的人

对用人者来说,必须知道“一行生意宜一种人”。人有不足不要紧,关键在于对所托之事是否胜任得了。这是识人、用人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一点上,胡雪岩有着深刻的体验。

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时,他已经拥有土地一万亩、白银三千万两,丝绸、钱庄生意兴旺,典当也已开出近二十家,实在不需靠这药店赚钱。

胡雪岩开药店只是出于治病救人的目的。为此,他对药店总管的人选十分慎重,一定要用对药店、药品质量负责的人。在挂出“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的招牌后,胡雪岩广泛征选药店总管。许多人前来应征,他们中有不少人就药店开办之后如何大经营、如何提高利润等,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甚至有人保证药店开业两年之内就为胡雪岩收回几十万两银子的投资。但对这些人,胡雪岩都笑着婉言拒绝了。

一天,有人向胡雪岩提起江苏松江余天成药号的总管兼股东余修初,此人十分上进,一心要在药店这行干出一番事业,只可惜经济实力不足。胡雪岩听后,亲自去松江求教。

余修初并没有说药店该如何赚钱,只是特别强调要保证出售药品的质量,必须不惜成本,建立自己的药厂、药号、药行、药市,形成一条龙的药业体系。这番话与胡雪岩的心思不谋而合,胡雪岩当即拜请余修初出任胡庆余堂总管,并相互约定,药店以救命活人为本,以店养店,不以赚钱为目的。

就这样,在江浙一带名气很大的余修初做了胡庆余堂的第一任总管。用了余修初这样一个对药品质量精通的人,胡庆余堂能够创出金字招牌也就不足为奇了。

4.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奖励并形成制度

胡雪岩“以财揽才”的手段并不仅限于高薪延才。在物质激励方面,他主张要有制度:赏,不忘记普通员工;罚,不回避管理阶层。

企业内部员工的劳动态度、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各不相同,如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必然造成平庸懈怠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才高勤奋者不能脱颖而出,企业的发展必将大受影响。为此,必须建立一种赏罚分明的竞争激励机制。

胡雪岩对员工的工作激励机制有多种方式。

第一种是分红。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对那些没有资本的职员,会根据经营的好坏,在年底分红;二是入股分红,对那些有钱的职员,就让他们入股合伙。这样一来,职员的利益和胡雪岩的利益就紧紧连在一起,他们不光为胡雪岩效力,也在为自己效力,做到了真正的“祸福同当”。

胡雪岩的另一激励措施是职位晋升,增加工资。凡是贡献大、能力强的员工,都可以得到职位和工资的提升。当初,“石板刨”因脾气耿直而得罪人,在叶种德堂待不下去了,经人介绍来到胡庆余堂。胡雪岩没有因他有“牛脾气”而对他抱有偏见,反而按他的能力给予高工资,并提拔他当了大料房的头目。

“石板刨”见闻名天下的“胡财神”如此器重自己这个在叶种德堂受气的小人物,深感其知遇之恩。从叶种德堂投到胡庆余堂门下后,“石板刨”从22岁一直做到77岁,整整为胡庆余堂效力了55年!

胡雪岩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功劳股”,这是从盈利中抽出一份特别的红利,专门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功劳股是永久性的,一直可以拿到本人去世为止。有一位叫孙永康的年轻药工就曾获得此项奖励。

有一次,胡庆余堂对面一排商店失火,火势迅速蔓延,眼看胡庆余堂门前的两块金字招牌就要被火烧毁。孙永康毫不犹豫地用一桶冷水将全身淋湿,迅速冲进火场,抢出招牌,头发、眉毛都让火烧掉了。胡雪岩听到这事后,立即当众宣布给孙永康一份“功劳股”。

胡雪岩还设立了“阳俸”和“阴俸”,作为福利性的奖励措施。所谓“阳俸”,就像现在的退休金,发给老弱多病、无法继续工作的人。而“阴俸”如同现在的遗属生活补助费,是职工死后,按工龄长短发给其家属的生活费。当然,不是人人都可得到阳俸,必须对胡庆余堂有过贡献,其中含有论功受益的意义。

胡雪岩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当雇员年老体弱后便被企业主扫地出门,任其冻饿不肯伸出援手的晚景凄凉状况而设立的。虽然阳俸和阴俸成了胡庆余堂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它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促使人们奋发向上,由此激发出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支出的费用。

另外,胡雪岩每次招聘职员时,总会先询问他们家里的情况,家用需要多少,然后先支一年的薪水给他们,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这一举措很得人心,使员工们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有一句古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话虽然忽略了人们的精神需要而显得有点偏激,但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人们奋斗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

胡雪岩对自己的雇员的确做到了这些。

5. 用情感打动每一位雇员

在有些经营者的眼里,职员只是一些依赖自己来谋生的人。有了这种心理,他们总是高高在上,对职员呼来喝去。他们既不关心职工的生活,也不给予他们人格上的尊重。这样的经营者又怎么能使员工上下一致,为公司同心协力去奋斗呢?

胡雪岩是不会这样做的,本来他的物质激励手段中已经包含了浓浓的情义,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总是设身处地关心下属,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祸福同当。

胡雪岩对下属说话非常客气,很尊重他们。他经常对下属说:“我既然请你们来帮我的忙,自然就要把你们当自家人看。我们要祸福同当,一起把生意做好了,大家都有好处。”

胡雪岩不仅对职工说话客气,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且经常关心、照顾下属,为他们排忧解难。

比如,他全心帮助郁四处理家务纠纷,细心筹划古应春和七姑奶奶的婚事,撮合“小和尚”陈世龙与阿珠的姻缘,为漕帮解决众兄弟的生计困难……所有这些,都是在作感情投资,而这些感情投资的成果,便是他有了一大批眼光、手腕都相当不错的人全心全意地帮助他。

再比如,胡雪岩起用刘庆生,不仅给他高工资,而且在工作中处处体恤他、帮助他。胡雪岩的许多想法是以非常含蓄的方式暗示给刘庆生的,这使刘庆生深深感到东家的信任和照顾。为了提高刘庆生在同行中的地位,有一次,胡雪岩特地让刘庆生拿了浙江巡抚的汇票到他做过伙计的大源钱庄去汇两万两银子。这让刘庆生以前的伙计们以为刘庆生与巡抚大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都对他刮目相看。所有这些细腻的情感投入,都使刘庆生对胡雪岩佩服得五体投地。

以情感人的用人智慧并不限于胡雪岩所生活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对员工进行情感激励的方式正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