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学知识全知道
4984700000007

第7章 管理常识篇——从头开始学管理,循序渐进入佳境(6)

(4)对工人进行培训,以便正确从事其工作。经理应该训练工人在工作中运用标准的方法。

(5)对工作作业进行监控,以保证正确执行具体工作程序,并取得适当成果。经理应该实施规范的控制,确保所管辖的工人总是以最佳的方式开展工作。

(6)通过计划工作任务分配和消除中断动作来提供进一步支持。经理能够帮助工人继续完成高水平工作任务。

科学管理的焦点仍然是人。其他一些管理科学家也在科学管理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亨利·L.甘特(HenryL.Gantt,1861~1919)建立的“任务奖金工资计划”,把员工任务成效与管理人员的奖金联系在一起。他所发明的“计划比较图表”,以甘特的名字命名,称为“甘特图表”。现代管理中流行的“方案评价与回顾技术”(PERT)就是以甘特图表为基础的。弗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Gilbreth,1868~1924)和丽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Gilbreth,1878~1972)夫妇发明的一种快速测量仪,进行了动作研究,对工人操作时的手部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确定了每一动作所需的时间。我国企业现行的“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等管理制度,都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泰勒制”。这些制度与系统的管理目标联系在一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工业心理学的主流以曾经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胡戈·明茨伯格(HugoMünsterberg)为代表。他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系统地总结了早期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论述了采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的心理技术学问题,主要研究职业选拔和职业培训、工作疲劳、劳动合理化等方面的问题。胡戈·明茨伯格成为把心理学应用于商务与工业的先驱,尤其在工作安全和把能力倾向与工作样本测验用于员工选拔方面著称,并且,第一个把效度验证作为正式标准程序引入人员选拔实践。正如胡戈·明茨伯格的经典论著题目所表明的,早期工业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通过更好的员工选拔、培训方法、工作设计和工作场所布局等关键途径,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其思路与科学管理理论相一致。他所创立的心理技术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挑选和培养合格的人员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即解决人适应岗位的问题。这些研究为管理心理学体系的形成做了准备。

2.行政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

几乎在科学管理发展的同时,行政管理学派也日益引人注目。与科学管理学派注重降低生产活动成本的思路不同的是,行政管理学派强调提高行政管理程序的效益。行政管理学派以亨利·法约尔为代表,他在担任法国矿业及冶金公司的总经理期间,提出了一系列行政管理原则,首先确定了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到了20世纪70年代,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家以法约尔的管理职能为框架确定了现代管理学的基本轮廓,之后,更多的管理学家又将管理学的五大职能进一步确定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法约尔具体论述了14条管理原则:工作分工;②权威与责任;③纪律;④指令单元;⑤指导单元;⑥个体与整体利益;⑦人事报酬;⑧集中化;⑨层次链;⑩命令;{11}平等;{12}工龄稳定性;{13}首创精神;{14}团队协调。

法约尔的理论对于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的层峰组织模型描述了管理的分化与整合特征。他提出层峰组织的六大特点:选拔与晋升标准、权威层次、规则与规章、劳动分工、书面文件和所有制分离。上述理论为提高行政管理规范化和组织效能研究,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发展是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兴起的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涉及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管理学,行为科学的研究使管理思想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即从强调个体特征转移到注重“群体动力过程”,从而使管理心理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

1.霍桑研究与人群关系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是以霍桑研究为标志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1924年至1932年的霍桑研究中,以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芝加哥附近的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运用科学方法考察员工工作行为。

霍桑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用以评价物理条件变化和管理措施对于工作效能的影响。在霍桑研究的第一阶段,研究者分析了厂房照明对生产率的影响。测试组所在的工作场所照明强度变化,而对照组则处于恒定照明强度条件。研究者曾预期,测试组员工会由于灯光的明暗而影响劳动生产率;对照组则会因为照明强度恒定而保持产量稳定。出乎意料的是,两个组的生产率都提高了研究者们分析认为,可能是社会条件变化,如员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说明了两组生产的提高。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者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考察职务简化、奖励、缩短工作时间、工间休息和友好监管等措施的效应。结果表明,生产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方式和群体关系及规范而引起员工态度的变化。因此,霍桑研究表明,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主要决定于群体规范、群体奖励和工作支持等社会心理因素。霍桑研究对注重效益与个体的科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原则提出了挑战,并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把管理的焦点从单纯改进效益转移到增强员工成长、团队关系和满意感。霍桑研究可以说是管理心理学的开端。

2.X理论与Y理论

20世纪60年代,人群关系理论出现两个基本思路:X理论与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格(DouglasMcGregor,1906~1964)提出了X理论,其基本假设认为:

(1)人天生是不喜欢工作的,他们会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不愿负责任,无雄心大志,必须受别人的指导。

(3)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

持X理论观点的管理者,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来管理和组织生产的各种元素──金钱、材料、设备和人员;注重于激励员工、指挥与控制他们的行为、矫正其行为,以满足组织的需要;认为员工对于组织需要都是被动和抵制的,需要加以说服、奖励或惩罚。麦格雷格认为,科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学派比较倾向于X理论,而人群关系理论则更接近于Y理论。

Y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假设:

(1)在体力和心理上努力工作,就像游戏和休息。人们生来并非不喜欢工作;

(2)外部控制和惩罚并非仅有的指挥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人们能对所承诺目标的实施进行自我指导和控制。

(3)对于目标的承诺与对成就的奖励密切有关,最显著的奖励是自我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它会使人们朝着组织目标而努力。

(4)回避责任、缺乏雄心大志、追安求稳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征,在适当情景下,人们会学会接受和寻求责任。

(5)人们都具有想像力和创造性,并能在现实中加以运用。

持Y理论观点的管理者,除了从经济效益来组织生产的各种元素──金钱、材料、设备和人员,还把注意力放在帮助员工认识和开发自身的各种能力;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安排各种组织条件与方法。Y理论注重于帮助员工学会管理自己,而X理论则试图对员工加以控制,这是两种十分不同的管理思路。

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问题范围很广泛,既包括个体的激励、满意,也涉及群体动力、领导行为,以及组织管理的一般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管理心理学应用

到20世纪30年代末,尽管只有100位左右的工业心理学家,管理心理学在“二战”期间却获得了重要的进展。1921年,卡内基技术大学授予了第一个工业心理学博士学位。工业心理学逐步成为重要的职业领域,许多企业开始录用全职心理学家。同时,专业心理学咨询公司也应运而生。西方电气、美西百货、宝洁公司等各类公司都从心理学咨询公司雇用心理学家,取得管理心理学服务。

第三阶段:开放组织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

1.权变思想与认知理论的影响

从20世纪60年代起,组织管理理论和管理心理学受到权变思想和认知理论的显著影响。权变的观点认为,没有哪一个理论、程序或规则是在所有情景中都是行得通的;特定管理途径的有效性取决于所管理的情景特征。由于权变思想的影响,组织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理论开始把研究重点,从寻求具有一般意义的管理规则转移到探索特定理论的关键条件。在研究的构思上,日益注意理论和关键因素的层次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权变思想的新理论。

另一方面,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人类信息加工的思想也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认知能力、因果关系归因、激励理论、管理决策、人员选拔与评价、领导模式、组织设计和学习组织等领域,都提出了注重管理心理深层次认知成分的理论模型。例如,有关激励的认知评价理论和有关决策过程的权变理论等。

2.开放式组织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开放组织理论。这一理论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若干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并具有向外界环境开放的特点。其基本思想认为,子系统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协同程度,决定了组织的整体功能。一个组织可以包含行政、生产、财务、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子系统。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这些子系统的协同能力。

开放式组织理论的典型模型有D.Katz与L.Kahn的系统过程模型和F.Emery与E.Trist的资源转换模型。开放式组织理论的研究使得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日益注重组织层面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3.战略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跨国经营的迅速扩展和组织变革的持续深入,管理理论越来越重视战略管理的思想。“战略管理”的概念起源于军事管理,“战略”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strategos,意思是指一位将军有关某次战役的整体设计。战略管理是有效地设计、实施和评价跨职能管理决策的过程。战略管理针对组织目标作出资源规划、制订使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战略。战略管理要求管理者采用新的管理思路:超越组织边界和时间构架。这就是说,战略管理需要从组织内外关键因素及其互动关系和时间发展阶段的整体、动态的观点出发,设计与确定管理举措和行动。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大拓宽和加强了管理心理学的组织心理研究思路,尤其在组织文化、交叉文化理论、管理授权和团队建设理论等几个方面形成了新的领域。

§§§第2节简单有效的管理学定律

波克定理

美国庄臣公司总经理詹姆士·波克说:“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

南山集团是山东省龙口市东江镇一处村企合一的大型国家级企业集团,改革开放前只有260户、800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地,到目前,已经拥有总资产150多亿元,村民6700人,员工(3)6万名,企业40多处,涉及毛纺、铝业、电力、旅游、教育等十几种产业,在全国乡镇企业500强中位居前列。

说起南山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两大法宝:一是批评、二是争论。管理者班子成员、厂长经理,每天早晨集中到集团办公室开碰头会,汇报工作不准表扬自己,更不准赞扬管理者,只讲问题,讲办法,管理者深度概括只批评,不表扬。南山最怕的不是批评,而是宣传表扬,南山集团董事长宋作文有句名言:“一边跑一边喊的人跑不快”,“不该你得的荣誉你得了,很危险”。在南山,争论的是民主决策的过程。凡重大问题,党委成员必须调研、讨论、集体决策,尤其是涉及项目、投资等发展大计,班子成员往往争论得面红耳赤,用他们的话说,都是“吵”出来的,不“吵”透了不罢休。最后提请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宋作文做事果敢,但从不盲目地一锤定音。他说:“争论出真知,争论少失误。”

俗话说:无磨擦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如果不愿参与组织中的争论,永远也无法在工作中实现重要的事情。

有效的争论对于组织本身来说具有许多积极意义。当人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并为之争论时,组织本身就变得更加健康。意见分歧会让人们对不同的选择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更好地决定和方向。彼得·布劳克在《授权经理人:工作中的建设性政治技巧》一书中指出:如果你不愿参与机构中的政治与争论,你永远也无法在工作中实现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要是这样就太悲哀了。

但是,争论总是令人不安,一场拙劣的争论更会使许多人受到伤害,因此,学会如何提出观点并参与有意义的争论是成功的关键。这里有几点建议:

(1)创造健康争论的工作环境。培养一种鼓励不同意见的组织文化或环境。使不同意见成为意料之中的事,让人们倾向于关注与之不同的经验而非相似的观点和目标。

(2)奖励、承认并感谢那些愿意表明和捍卫自己观点的人。组织内建立相应的认可制度、奖金制度、工资和福利体系以及绩效管理过程,奖励那些愿意表明或捍卫自己观点的人。

(3)让人们以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培训员工,使员工掌握进行健康、良性、积极争论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5)注意争论解决,把握争论方向。

(6)聘用有能力并愿意解决问题的人。

波特定理

波特定理的含义是: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在很多时候,当下属犯了错误时,管理者者都会严辞批评一番,有时甚至将员工骂得狗血淋头。在他们看来,似乎这样才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才能显示出管理者、管理者的威严。其实,有的时候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尤其是一些非根本性的错误,会大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产生对抗情绪,这样就会产生非常恶劣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事务中,要学会宽容下属的错误。但宽容并不等于是做“好好先生”,而是设身处地地替下属着想。在批评的同时不忘肯定部下的功绩,以激励其进取心,并有效避免伤害其自尊和自信。一个懂得如何顾全部下面子的管理者,不仅会使批评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且还能得到部下的大力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