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发展的观点之上的。爱情被视为相互需要的美丽的大网,缠绵交织,满足所爱者的要求,产生温暖、柔情、忠诚。觉得自己不幸福的丈夫,常常会抱怨妻子在社交、教育和知识方面落后。美满婚姻的伴侣应该是齐头并进的。
为什么要结婚
罗兰
一位职业妇女问我:“为什么要结婚?”
我说,这问题范围很广。因为单看字面,它已包括了:
一、“人”为什么要结婚?
一、“女人”为什么要结婚?
三、“为了什么”要去结婚?
四、何必结婚?
种种现实与抽象的问题。
她没想到我如此地小题大做,倒把急于获得答案的心情暂时搁了下来,想安心和我就这个问题聊聊天了。
首先是,“人”为什么要结婚?
这问题很简单。因为如果泛指“人类”,那就是站在生物的立场。结婚,是为了传宗接代。
虽然说,不结婚而同居或只发生性的关系,照样可以传宗接代。但那样实在对所要传的后代很不方便。因为数千年来,人类根据经验,已经得到证明,要安全地抚养后代,实在不是单单的男方或女方独自的力量可做得好的,而必须双方分工合作,有人在家照顾哺育,有人出外打工谋生,才不会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所以双方要建立一个固定的居所,有个固定的名分,负起人伦、社会与法律上的责任,使这关系巩固而公开,以免中途发生动摇或受到外力的侵害。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护及教养子女,使他们成为人类所希求的、良好的后代。所以,“人”需要结婚。
其次是,“女人”为什么要结婚?
范围由全人类缩小到单单是女性。这出发点和头一个问题有点两样,头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男女双方要结婚,这个问题是为什么女人要嫁?女人如果嫁了,就不那么独立了,就要放弃一部分或全部的事业了,生活方式和内容就会大大地改变了。
究竟这种付出对女人有什么好处?如果不嫁,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是不是因为这些不良后果,才迫不得已而去结婚?
这个问题是站在“不愿顺其自然”的出发点而发的。
如果顺其自然,以人类的天性来说,人类久已发现男女应该结婚。所以女人应该结婚,这是最简单的逻辑。但站在现代妇女的立场,女人有了开创事业的欲望与能力,就不情愿再被关回家庭去抚育子女,觉得那是一种大大的牺牲。
事实也未尝不是如此。妇女有职业和家庭不能两全的问题,从这世纪的开始已经吵到了现在。问题就出在妇女想要有自己的事业,而大自然又希望妇女能回去抚育孩子,所以矛盾不已。这问题简化来说,其实也就是孩子和事业在冲突。如果只是找个人结婚,而不生孩子,女人仍然可出去创事业,不会有“离不开家”的困扰。
这也就是说,女人不愿满足造物者让人类传宗接代的要求,所以才打算站在另一个角度去问:“既然不想生孩子,为什么要结婚?除了生儿育女的理由之外,还有什么理由要建立一个家?”
这是人类后天的欲望战胜了天然的要求而产生的问题。排除了生儿育女的天然要求之后,女人在考虑结婚的时候,往往只是想到“社会习俗对不结婚的女人怎样看法”这个末节上。她们所要知道的,就只是“是不是女人不结婚会被人加以异样的眼光”、“是不是自己会有心理变态”、“会不会将来年纪大了,缺少安全感”。
换言之,这是只考虑到自身的损益而发生的问题。
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当然可以看看许多不结婚者的实际情况,作为参考一般的经验似乎是,如果你不结婚,你就必须有个令你感到“值得”的事业。这事业可以提供你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保障。要注意的是,它既要提供你“生活的保障”,还得提供你“精神的寄托”。而这两者时常并不一定是携手并肩而来的,但你所需要的却是两者兼备,才可弥补空虚及维持独立。
于是,就转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要结婚,那么,为了什么才去下这个决定?”这个“为了什么”是“对方要有什么条件”的意思。是为了“财富”?是为了“名望”?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出国”之类的某些方便?
这问题,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因为很显然,这是现实的现代人既不想传宗接代,也忘记了什么叫“爱情”,或根本否定了世上有“爱情”这回事,才产生了是为财富,是为名望,是为某项利益等等旁枝末节的问题,如果人们重视传宗接代或相信爱情,其他的问题都将不难定下取舍。相反的,如果不在意后代,也不相信爱情,其他一切问题都将使男女双方结合的意义变得相当的可悲或可鄙,别人也就没什么可提供建议的了。
由于现代人既不热衷生育,又不相信爱情,所以才发生了最后一个“何必结婚?”的问题。
我也觉得,既然没有顺从自然的打算,又没有尊重爱情的心情,也就难怪现代男女有时像表演给别人看一样,聚聚散散,自己觉得好玩,别人看了也可以解闷。
如果抱了这个目的,为制造“知名度”而结婚,倒不失为商业社会的一个最佳选择。找那最有名的去表演结婚,再表演离婚,在这两个项目中间,还可以表演种种插曲,“见报率”一定很高,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将是毫无疑问。至少对你所要从事的“事业”,以商业社会的标准来说,是会由于引人注目而“畅销”不已的。精神上既可得到极大的满足,物质上亦可招财进宝,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说,假如人类都不为爱情,也不为传宗接代而结婚,好不好呢?
我觉得,反正地球已经被污染损毁到这个样子,人类的品质也不易维持水准,后代不后代,倒也真是不必认真了。说不定,不让他们出生,正是避免了他们可能遭受的浩劫呢?
爱情和婚姻
蔡澜
很多年轻人问我:“爱情是怎么一回事?”
我自己不懂,只有借用哲学家柏拉图的答案了。
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爱情是什么?怎么找得到?”
老师回答:“前面有一片很大的麦田,你向前走,不能走回头,而且你只能摘一株,要是你找到最金黄的麦穗,你就会找到爱情了。”
柏拉图向前走,走了不久,折回头来,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摘到。
老师问他:“你为什么摘不到?”
柏拉图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折回头。最金黄的麦穗倒是找到了,但是不知道前面有没有更好的,所以没摘;再往前走,看到的那些麦穗都没有上一株那么好,结果什么都摘不到。”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了。”
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婚姻是什么?怎么能找到?”
老师回答:“前面有一个很茂盛的森林,你向前走,不能走回头。你只能砍一棵,如果你发现最高最大的树,你就知道什么是婚姻了。”
柏拉图向前走,走了不久,就砍了一棵树回来了。
这棵树并不茂盛,也不高大,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树。
“你怎么只找到这么一棵普普通通的树呢?”老师问他。
柏拉图回答:“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我走进森林走到一半,还是两手空空。这时,我看到了这棵树,觉得不是太差嘛,就把它砍了带回来。免得错过。”
老师回答:“这就是婚姻。”
婚姻是友谊的最亲密的结合方式
【美国】罗洛·梅
婚姻只不过是友谊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是友谊的最亲密的结合方式。
天啊!如果男人和妻子在发生小小的口角时,不是小心谨慎,用一些自嘲、玩笑、打趣、掩饰和诸如此类的装疯卖傻来度过难关,那么,离婚将会是多么的经常,一些更大的伤害也会不可避免,也就是说,那些仓促陷入爱情河的情人,除非他们事先知道他那腼腆羞怯或者说表面上显得怕丑害羞的女友对哪些激起性欲和嬉戏的方式十分反感,否则,很少有人会终成眷属。那些本来很完美的婚姻,如果丈夫不装聋卖哑,对性情温柔的妻子的轻佻和冒失麻木不仁,或有意地视而不见,那么,婚姻几乎是不可能继续幸福地维持下去的。所有这些平和与宁静都应归因于自我的有效管理。因为缺少理智不仅仅可以使一个妻子有外遇的人心理平衡,使家庭宁静,而且,还能平息那些持续不断的争吵,平息一个人心中的怒火,容忍那些近乎疯狂的行为。如果一只布谷鸟成了不速之客闯入家门,并且在后院里歌唱,而那位因妻子与人通奸而受辱的人对别的鸟蛋下在自己的窝中这种不祥之兆不加理睬,漠然置之,或只是笑笑,继续亲吻自己亲爱的妻子,那么一切都会归于平静。
事实上,有耐心地做一个惧内的男人,比做一个时常处于怀疑和嫉妒的苦恼与折磨之中的人要好得多。
未来的爱情与婚姻
【美国】阿尔温·托夫勒
爱情的不利因素
少数人乐于试验,多数人墨守成规。稳妥点说,大批人会拒绝抛弃通常的婚姻观念或熟悉的家庭形式。他们毫无疑问会继续在这个正统的圈子里求幸福,然而,随后连他们也不得不进行改革,因为阻挡他们成功的因素将占压倒优势。
正统形式的先决条件是两个年轻人彼此“找上了”,进而结合。两人彼此还必须满足对方某种心理上的需要,各自将在婚后时间里得到发展,彼此多多少少能继续满足相互的要求,而且假定这个过程还会持续下去,“至死方休”。
以上这种想法深深扎根在我们的文化里。假如婚姻不是像过去那样为了爱情,而是为了其他目的,就不高尚了。爱情已从家庭生活的一个方面变成首要因素了。
对许多人来说,通过家庭生活追求爱情竟成了生活着的唯一目的。
可是,爱情是建立在双方共同发展的观点之上的。爱情被视为相互需要的美丽的大网,缠绵交织,满足所爱者的要求,产生温暖、柔情、忠诚。觉得自己不幸福的丈夫常常会抱怨妻子在社交、教育和知识方面落后。美满婚姻的伴侣应该是齐头并进的。
这种“平行发展”的爱情理论得到婚姻顾问、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赞许。比如,对家庭问题有研究的社会学家尼尔逊·富蒂就说,夫妻关系的好坏取决于“他们在不同而又可以相互比较的发展阶段彼此配合的程度”。
不过,如果说爱情是共同进步的产物,而我们又以双方平行发展的实际程度来衡量婚姻是否美满,那么,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就不免是强烈而不祥的了。
即使在相对停滞的社会里,阻碍夫妻平衡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是层出不穷的。
何况社会变化的速度现在这样快,成功的机会肯定更会直线下降。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事情不是一次,而是反复经历着变化:做丈夫的在各类经济和社会等级中的浮沉升迁,家庭一再与老家和家乡社会离散,个人远离父母和原来的宗教,以及传统价值观念越隔越远等。因此,如果两个人能以近似的速度齐头并进,也就是奇迹了。
同时,如果人的平均寿命从五十岁增加到七十岁,因而延长了走钢丝般平行发展的持续时间,那么,阻碍美满婚姻的不利因素之大,就会达到天文数字了。因此,尼尔逊幽默而又含蓄地写道:“在现代条件下希望一对夫妇无限期结合下去,要求未免太高。”而希望爱情永葆其青春,则更是奢求之极了。短暂性和新奇感两者合在一起,为其大敌。
露水姻缘
正是由于爱情的不利因素增加了,在大多数发达社会里才会出现这么高的离婚率。变化的速度越快,人的寿命越长,这种不利因素就变得越发严重。总之,此处不破它处破。
当然,事实上已经有些东西破了,那就是笃信永恒的旧思想。现在千百万男男女女采取了他们看来是明智而保守的策略。他们不愿选择那些非常规的家庭形式,宁愿按老规矩结婚。他们希望这种办法“行得通”。以后,如果夫妇之间实在合不来,就离婚或者分手了事。他们中的多数人继续寻找当时与自己发展相称的新伴侣。
当人与人的关系发展到更短暂更定型时,对爱情的追求就将变得更加疯狂。但对时间的期待却改变了。由于常规婚姻本身已证明越来越无法实现其恩爱终生的愿望,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公众会接受短暂的婚姻。一对情人不再追求“白头偕老”的姻缘,而是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结合也许是短命的。
他们也会明白,如果丈夫和妻子在生活道路上出现分歧,或者双方发展阶段出现极大差距时,他们也许就此分手,一点不觉得有什么突然、为难,也许甚至连今天离婚时的那一点痛苦感也不存在了,他们一有机会,还会再婚。
连续婚姻——接连起来的暂时结合模式——是在短暂性时代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联系,是在时间因素大大缩短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今天,在汽车可以出租,洋娃娃可以换新,衣服穿一次就扔掉的社会制度里,这种婚姻方式是合乎自然,不可避免的。它将是明天婚姻方式的主流。
从一种意义上说,连续婚姻已经成为发达社会里保存得最好的家庭秘方了。根据世界有名的家庭社会学家杰西·伯纳德教授的看法,“复式婚姻在今天社会里比在一夫多妻制社会里更为普遍,主要差别是我们已经把复式婚姻变成连贯和有顺序的制度,而不是同时结几次婚”。再婚已成了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美国,四个新郎当中就有一名再婚者。因为再婚这样普遍,才会出现一位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人事职员所报道的那种生动事例。他说,一位妇女在填写职业申请表时,一写到“婚否”这栏就停下笔来。她把铅笔搁在嘴里,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写上:“未再婚。”
短暂性免不了要影响人们在处理新局面时对持久性所抱的期望。尽管他们渴望得到持久的关系,但内心却会出现这样的悄悄话:那是越来越不可能得到的奢侈品啊!
一些青年,尽管非常热情希望认识,希望和人们、和事业有更多的联系,也不得不承认这股短暂性冲击的力量。请听一位美国青年黑人、一位人权工作者在介绍她本人对时间和婚姻的态度时是怎样说的:“在白人世界里,一结婚就总被认为是影片结尾的‘剧终’二字。这我不赞成。我不能想象自己把终身许给别人。我现在也许想结婚,可是明年呢?那不是对婚姻制度的不尊重,而是最大的尊重。在(人权)运动中,人需要有一种暂时观念,当运动继续下去时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办好。在常规的相互关系中,时间是一座监狱。”
持这种态度的不仅限于青年、少数人或政治上的活跃分子。当新奇事物在社会上大量涌现时,这种态度会横扫各色人等。而在短暂性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时,这种态度就会像着火般地蔓延起来。随之而来的将是暂时性婚姻,然后,连续婚姻的激增。
瑞典有家杂志《瑞典妇女》就未来男女关系问题采访了一些有名的社会学家、法律专家等人之后,对这种观念作了生动的概括。它把调查结果用五张相片反映出来。五张相片分别显示同一个漂亮新娘,由五个不同的新郎抱起跨过门槛。
婚姻轨迹
当连续婚姻(即接连起来的暂时结合模式)变得普遍时,我们就不会再根据人们的婚姻现状,而是以他们的婚姻经历或轨迹来刻画他们的特点。这个历程将由他们一生当中的某些关键转折时刻所做出的决定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