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4985600000005

第5章 看不见的手——决策心理学(1)

通俗地讲,决策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做决定的活动过程。美国学者马文曾经在部分高中层领导者中做过如下调查:“你认为每天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你每天在哪些方面花费的时间最多?”“你在履行职责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结果90%以上的答案都是决策,简单而有效的决策技巧被看作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9、蝴蝶效应——蝴蝶与龙卷风的故事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为了预报天气,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意图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1963年的一次试验中,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当他到咖啡馆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竟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再次验算发现计算机并没有毛病。洛伦兹发现,由于误差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后果。他于是认定这为:“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又称“蝴蝶效应”,亚洲或者拉丁美洲的一只蝴蝶拍拍翅膀,就可能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龙卷风!

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1998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美国曾经发生的股市风暴实际上就是经济运作中的“蝴蝶效应”;同年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运动引起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混沌运动的表现形式。当人们进而考察生命现象时,既非完全周期,又非纯粹随机,它们既有自然界周期过程(季节、昼夜等)的一面,又保持着内在的“自治”性质。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

科学家给混沌下的定义是:混沌是指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一个确定性理论描述的系统,其行为却表现为不确定性——不可重复、不可预测,这就是混沌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是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牛顿确定性理论能够完美处理的多为线性系统,而线性系统大多是由非线性系统简化来的。因此,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中,混沌是无处不在的。

混沌规律只能洞察、揣摩、直觉、推测,而不能揭示、推演和精确描述。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

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洲引起一场龙卷风;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的一生,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能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呢?

那时候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很自然地弯腰把他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惊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平安保险公司的一个业务员也有与福特相似的惊喜。他多次拜访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而最终能够签单的原因,仅仅是他在去总经理办公室的路上,随手捡起了地上的一张废纸并扔进了了垃圾桶。总经理对他说:“我(透过窗户玻璃)观察了一个上午,看看哪个员工会把废纸捡起来,没有想到是你。”而在这次见面总经理之前,他还被“晾”了3个多小时,并且有多家同行在竞争这个大客户。

福特和业务员的收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们下意识的动作出自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来源于他们的积极态度,这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上,被科学家用来形象说明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也存在于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都可以变成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点,它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

10、达维多定律——自我淘汰才能更快进步

达维多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他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产品,又第一个淘汰自己的老产品。这一定律的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因为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易获取较大的份额和较高的利润。

这一理论的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因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易获得较大的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英特尔公司在产品开发和推广上奉行达维多定律,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英特尔公司始终是微处理器的开发者和倡导者,他们的产品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和速度最快的,但他们一定做到是最新的,为此,他们不惜淘汰自己哪怕是市场正卖得好的产品。例如486处理器,当这一产品还大有市场的时候,他们有意缩短了486的技术生命,由奔腾处理器取而代之。英特尔公司运用达维多定律永远把握着市场的主动,把竞争对手甩在背后,把供货商和消费者吸引在周围,引导着市场,也掌握着市场。

达维多定律揭示的真谛是:不断创造新产品,及时淘汰老产品,使成功的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形成新的市场和产品标准,也就是掌握行业标准,制定游戏规则。要做到这一点,其前提是要在技术上永远领先。

1936年,一个男婴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他的出身本来很好,不幸的是,匈牙利革命失败期间他先是被纳粹,后又被苏军追捕,1956年逃至美国。他聪明好学,最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化学工程学博士学位。后来,他进入一个半导体公司,非常幸运的是,他在戈登·摩尔和罗伯特·纳瑞斯手下做研究工作,他们是最早发现了如何在晶片制造中使用硅的小组之一。

1968年,戈登·摩尔和罗伯特·纳瑞斯辞职创办了他们自己的公司——就是英特尔公司的前身。

好了,现在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当然,随后他也辞职了。他就是安德鲁·葛洛夫。

在摩尔的指导下,葛洛夫于1979年成为英特尔公司的总裁,1987年出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商业社会中,怎样才能生存和发展呢?

安德鲁·葛洛夫看到了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一个企业反应速度的重要性。他比别人早早看到了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在葛洛夫看来,现代企业时刻面临着一场“战略转折点”,而且企业面对的是“10倍速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技术的突进,可能来自竞争对手的策略,也可能来自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的调整。最主要的是,这种变化难以在事前的计划中预测到,而能否适应这种变化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

他说:“战略转折点能够致人于死地。那些由于经历了转折点的变化而开始衰退的企业,很少能够重振当年的雄姿。”

20世纪的80年代,英行尔在电脑存储器市场占有率方面高居全球首位。然而后来日本厂商以“定价永远低于对手10%”的竞争策略击垮了英特尔。

葛洛夫果断决定:放弃存储器。

英特尔的高级经理们质问道:“你能想象没有存储器的英特尔吗?”

葛洛夫说:“我想我能。”

立时四座哗然。

葛洛夫做出了果断的也是决定性的选择。现在,英特尔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微处理器供应商,还创造着自身产品的需求,使全世界的个人电脑用户成为英特尔的追随者。

葛洛夫为什么能成功?

他用一本书做了回答:《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成为最畅销的商业著作,原因只有一个,它是葛洛夫自己的现身说法。葛洛夫说:“只要涉及企业管理,我就相信偏执万岁。”在葛洛夫身上,偏执表现对信念异乎寻常的执着。葛洛夫认为,企业繁荣之中时刻孕育着毁灭的种子,而他正是以偏执的态度时刻关注着企业危机的降临和“战略转折点”的到来。

许多人也许难以达到葛洛夫那种偏执程度。所以,全世界也就只有一个人在1997年5月21日出任英特尔董事长,这个人也只可能是安德鲁·葛洛夫。1997年底,这家信息产业巨无霸的掌门人荣膺《时代》杂志世界风云人物。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他所领导下的英特尔驱动着世界的前进。

11、蜜蜂效应——打破规则,才能有所突破

蜜蜂效应来自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韦克是一个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著有《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等书。

韦克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各自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观察的结果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韦克认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才灭亡了。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布拉多印第安人的狩猎。由于狩猎是布拉多印第安人千百次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得以积累丰富的有关猎物、追踪、天气和地形的经验。通常情况下,他们会依靠狩猎队伍中经验丰富的猎手的知识和智力进行判断;然而在外界环境的变数加大或遭遇其他特殊情况时,布拉多印第安人便会把经验搁置一旁,转而求助于非逻辑性的“魔法”。从现代的理性人的观念来看,这样做简直荒唐可笑,但布拉多印第安人的魔法却带来了一些超出经验的新事物,使狩猎最终得以成功。魔法为其固定的狩猎模式引入了一个随机的变数,狩猎的战术因此不会墨守成规,避免了由于一味遵从经验而可能造成的无效追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以往的成功经验而导致的失败”。智者如蜜蜂往往正是因经验而陷入死地。这也是规则的悲哀。

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

韦克的观点是,对付不确定性的办法,是在瞬变时刻赋予事物以合理性,就像上述实验中的苍蝇一样。

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找出带领企业走出危机的办法。组织的本意是稳定自身的直接环境,从混乱中理出秩序;但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也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

成功的设计实践总是跟实验、应变联系在一起的。打破僵化,无拘无束,保持宽松开放、生气勃勃的环境,这是所有出色的管理的真谛。IDEO公司被称作“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设计公司”。其创始人托马斯·凯利直言:“IDEO是一个活生生的工作实验室,永远处在实验状态中。在我们的项目、我们的工作环境甚至我们的文化中,公司不断尝试新的想法。”

他进一步说:“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已有不止一家大企业到IDEO取经。它们迫切想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富活力、更有创造性?

这样的问题之所以急迫,是因为管理模糊性、管理不确定性、管理变革,业已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头号任务。不确定性已经并将长期成为折磨企业的一种“慢性疾病”:比如,许多公司已停止印发组织结构图了,因为它几乎刚刚出来就会变得过时。在高科技企业,人人都知道,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一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如果你对混沌理论有一点点认识的话,你会懂得世界既不可知,也不可预测。过去的企业好像一条悠哉游哉的豪华游轮,而现在的企业则好像波浪滔天的大海里的一只独木舟。

12、霍布森选择效应——小选择等于没选择

人们都希望万事留有余地,以便更仔细地比较分析,选出最满意的答案。

不要走进瓶子里,四处局限,不能伸展。想闯出一番天地,就先学会给自己和别人都留有充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