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屋大维改共和制为帝制
罗马内战的结果是屋大维最终获胜并开创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当上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罗马内战的结束是罗马共和国解体和罗马帝制全面建立的标志。
公元前146年,罗马进入晚期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罗马出现全面危机,奴隶起义风起云涌,平屏蔽词语动一浪高过一浪,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和复杂。这种危机的集中表现形式是政体危机,也就是说,由于奴隶制发展达到高峰,共和制统治形式已经过时,帝制的建立是适应奴隶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罗马共和国已为元老贵族盘据垄断,改制之争阻力极大,延续甚久,流血甚多。公元前133—前121年格拉古兄弟的民主改革遭到元老贵族的猛烈击,并在失败后遭到反动贵族的疯狂屠杀。这次改革虽然失败,但却揭开了罗马内战时代的序幕。元老贵族既已首先使用暴力屠杀群众,以后当会变本加厉大开杀戒,而反元老势力也会以兵戎相见,由内争转入内战。此后反元老势力仍继续改革派的传统,发出了平屏蔽词语动的号召。但反元老斗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却不是平民要求的平分土地、维护小农之类,而是打击元老贵族、改变共和体制、建立军事独裁和皇帝统治的罗马帝国。正是在晚期罗马共和国危机重重、内部斗争不断激烈的形势下,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人物。
恺撒死后,安东尼成为恺撒派主要头目,他出兵镇压了因恺撒葬礼而引发的平民和奴隶暴动。由于安东尼领导下的恺撒派缺乏对夺权斗争的统一筹划,以“罗马散文泰斗”西塞罗为首的元老院的地位有所增强。加之这时恺撒的养子屋大维、一位年仅18岁的青年突然步入罗马政坛,也给元老院以可乘之机。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其姊之孙),在恺撒遗嘱中被定为继承人,得其遗产四分之三。安东尼和恺撒派的将领对这个从外地闻讯赶来奔丧的青年人相当轻视,然而屋大维却非同凡响,胆略兼备。他知道恺撒的声望和财产已成为自己的有力武器,遂大加利用,收揽人才,扩充实力,拉拢民众,居然顶住安东尼的排挤打击而自立门户,西塞罗和元老院也从此对他另眼相看,并利用他对抗安东尼。
公元前43年春,安东尼在出任高卢总督的要求遭元老院拒绝后,马上诉诸武力。他派兵抢印夺权,将原高卢总督围于穆提那城。元老院即和屋大维一起出兵解围,安东尼败退出北高卢,和恺撒派另一重要将领雷必达联合。屋大维得胜后受到元老院排挤,多次要求担任执政官皆遭拒绝,只好兵临罗马强行当上执政官。在这种情况下,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终于在公元前43年秋结成“后三头同盟”。三方协议分治天下5年︰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和撒丁尼亚,雷必达得西班牙,意大利和罗马由3人共治,东方处于杀害恺撒后逃亡的共和派布鲁图斯手中,归安东尼和屋大维处置。这一分治协议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批准,并获得“建设国家的三头”之饺,在5年内有处理国务的全权,可见共和制已名存实亡。后三头当权后立即对共和派展开大屠杀和清洗,以西塞罗为首的元老贵族几乎被斩尽杀绝。
公元前42年,安东尼和屋大维进军希腊,与布鲁图斯在腓力庇展开决战,布鲁图斯不敌自杀身亡,共和派从此永远退出了罗马政坛。公元前40年,后三头再次划分势力范围︰安东尼统治东部,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和高卢,雷必达统治北非。屋大维坐镇罗马,有近水楼台之利,逐渐和元老、骑士等上层统治分子取得妥协,又以公民领袖自居,渐渐积累了雄厚的实力。
公元前36年,屋大维肃清了庞培之子小庞培在西西里和撒丁尼亚的势力,又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只为他保留大教长的虚饺,二头鼎立遂变成两雄对峙。安东尼继承了恺撒的弱点,在东方步恺撒后尘,正式与克列奥帕特拉结婚,迷恋姿色,宣称要把他治下的领土赐予克列奥帕特拉之子,这些丑闻为屋大维反对安东尼提供了最好的炮弹。公元前32年三头分治协议5年期满之时,遂变成屋大维和安东尼公开决裂的起点。屋大维以武力迫使亲安东尼的两位执政官和300名元老东逃,并让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向埃及女王宣战。罗马内战的第二阶段正式开始。
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大战于希腊的阿克兴海角。此役双方旗鼓相当,交战初期胜负难分,但督战的克列奥帕特拉却在战斗最激烈时率埃及舰队撤退回国,安东尼跟踪而去,全军遂告瓦解。阿克兴的胜利奠定了屋大维主宰帝国全境的权势,成为恺撒事业的真正继承人。公元前30年夏,屋大维进军埃及,包围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伏剑自刎,克列奥帕特拉被俘后仍想施展故技迷惑屋大维,但屋大维作为恺撒的继承人并未继承恺撒迷恋美色的弱点,克列奥帕特拉悲叹自己“无用武之地”,只好自杀。托勒密王朝灭亡,埃及被并入罗马。
罗马内战揭开了罗马历史新的一页,使罗马奴隶制从共和发展到帝制的新阶段。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元老院赠予的“奥古斯都”尊号,从此以罗马帝国的诞生结束了晚期罗马共和国的内战。
与教会联盟:查理大帝建立繁荣的罗马
公元768年,查理曼(公元742年—公元814年)继任法兰克国王。公元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曼加冕称帝,号称“罗马人的皇帝。”法兰克王国遂成查理曼帝国。查理大帝当政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荒芜的黑暗时期。查理为了培养宗教神职人员和消除统治者的愚昧无知,极力提倡教育,公元787年,查理大帝发布公告,指责各个修道院的住持目不识丁,规劝他们学习识字。公告说:“我与左右忠信深思熟虑,都认为有益的是,上帝的恩惠托付我管辖的主教管区与修道院,除了维持修道院生活的秩序、进行神圣的宗教活动外,还应当对靠上帝恩赐能够学习的人,按照他们的才能,热情地教他们学习识字。正如恪遵戒律,能使道德诚实和谐优美一样,教和学的热忱对学习经文也是同样重要的。要讨上帝喜欢的人们,不单要行为端正,也不要忘记言辞正确”([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103页)。
公元789年,查理大帝又发布一个公告,作为上述公告的一个补充。公告要求教会设立学校,使儿童学习阅读。在每一个修道院中或主教管区内,都要将诗篇、圣迹、诗歌、日历、文法与天主教的书籍细加删订。这个公告,被称为“中世纪教育的第一个总纲。”之后,教会迅速建立起各种类型的学校:如在主教驻地所设的主教学校、在教会所属各牧师驻地所设的村落学校,或教区学校以及文法学校、歌咏学校等。教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七艺”是古罗马学校的遗存,但是,中世纪“七艺”课程都披上了浓厚的宗教外衣。“文法”是“七艺”之首。当时给文法的定义是:它是一门科学,使人学会解释诗人和历史学家的作品;它是一种艺术,使人能正确地写作和说话。人文学科之本就在文法。各个基督教学校都应教文法,这是因为:第一、正确写作和讲演的艺术是通过文法而取得的。如果一个人不先学会文法,就不能理解演说词的意义和文字、音节的意思;第二、《圣经》中有各种修辞法,如寓言、迷语、比喻等。不学会这些东西就不能很好解释《圣经》。
其次是修辞。根据教师的阐述,修辞是日常生活中有效地利用世俗谈话的艺术。由此定义,修辞看来是一种世俗智慧,但它对教会教育也关系重大。因为修辞可以使任何东西的真伪显然明白。无论谁在什么时候熟悉这种艺术,就能准确地传播上帝的圣言。
第三是辩证法。辩证法是理解的科学,它能使人很好的思考、下定义、
作解释和区别真假。它不仅会而且能够使人获得知识。它使人懂得人生及其本源,通过它认识善、造物主和造物三者的来源和活动。因此,牧师应该懂得这绝妙的艺术,以便能看穿诡辩者的狡诈,拒绝其谬论。
第四是算术。算术是可以用数字测定的抽象广延的科学,是数的科学。
上帝用数创造了世界。对数无知,就难以理解《圣经》中有引伸意义或神秘意义的段落和句子。
第五是几何学。几何学解释人们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式。神与人及耶稣“三位一体”就是符合几何学的特定要求的。另外,几何学在建筑教堂和神庙方面也有用途。
第六是音乐。音乐是关于音调中被感觉的音程的科学。通过音乐,人们能以最庄严的方式举行每一礼拜仪式,并怀着纯洁的心情服从神令。所有的一切,都通过优美和谐的音乐表现出来。因此,音乐与基督教也是紧密相关的。
最后还有天文学。天文学说明天穹中星体的法则。各星体只能按照造物主所确立的方式取得各自的位置或进行运行,除非根据造物主的意愿发生奇迹般的变化,教士要努力学会天文学知识,以便确定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行路线和准确地计算时间。这不仅是为了根据事实来确定以往年代的进程,而且是为了确定复活节、其它节日和圣日,并向人们宣布节日的宗教仪式。由此可见,教会学校开设“七艺”课程,完全是为宗教服务的,而且内容非常贫乏,并夹杂着迷信、谬误和偏见。至于当时的教学方法,由于书籍奇缺,学生不能人手一册,数学多采用口授方式。教师念书中的文字,同时讲其大意,学生逐句逐段记录。教师有时也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
查理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学校,致欧洲知名学者前往讲学,派人收集和抄写大量古典文献,督贵族和教会人士致力学习,这些成就被西方史家称为“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
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奥尔罕改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帝国是中古后期兴起的。它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的一支突厥人。
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这支突厥人不断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1242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继位。1300年,奥斯曼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廷帝国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真正大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统治时期。为了进一步扩张,乌尔汗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当时,拜占廷帝国已经衰落,罗姆苏丹国也已经分裂。奥斯曼帝国首先占据了原来罗姆苏丹国的大片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向欧洲扩张。1331年,奥斯曼军队打败拜占廷帝国军队,攻占了尼西亚城。1337攻占了克米底亚后,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已经占领了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全部领土。1354年,乌尔汗率军占领了加里波利半岛。
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并把首都迁到这里。1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发生激战,联军被打败。联军的失败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廷帝国,派出了援军。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于是,巴尔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拜占廷帝国危在旦夕。
就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也逐渐强大起来,而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割据势力也开始抬头。帝国内部出现了争夺王位的战争,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苏拉德二世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战争停止下来,又继续向欧洲扩张。1430年,占领帖撒罗尼加。到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直接进攻。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持续千年之久的拜占廷帝国灭亡了。奥斯曼帝国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并迁都于此,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奥斯曼国家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从边境的小公国发展成世界性的大帝国。它成功的原因除有利的地理环境和国际形式外,无疑应从它自身的社会政治结构的发展中去寻找。在奥斯曼国家建立初期,阿希组织曾起过不小的作用。奥斯曼国家最初几位统治者与阿希关系密切:奥斯曼贝伊是阿希的成员,其岳父是厄斯基色希尔附近阿希组织的长老;奥尔罕由阿希推上王位;穆拉德一世本人就是阿希的一位长老。阿希的支持,无疑是奥斯曼国家初期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阿希不仅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援,而且提供国家发展所必要的行政管理知识、经验和人才。作为加齐和边境战士,奥斯曼人在对基督徒的战争中获得了小亚许多土库曼部落的支持。但是,加齐传统在奥斯曼人中并没有发展成宗教狂热。他们并不一味采用高压政策,而是兼用怀柔策略,吸收异教徒参加自己的事业。奥斯曼国家初期最著名的几个统治家族中,就有埃弗雷诺斯奥卢和米哈尔奥卢等出生于基督徒的家族。他们对奥斯曼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有些是奥斯曼本部人无法取代的。
法律对梯马尔领主和农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梯马尔领主必须住在领地内,负责监督土地的状况、播种质量和农民的税收领主必须给农民分配份地,并不能随意剥夺其租种的权利。农民的义务是耕种土地,不能无故弃耕;要向领主交纳地租、牲口税、婚姻税、磨坊税等;给封建主运送粮食到指定的谷仓,修建房屋,甚至有义务招待领主的食宿(领主在同一农户留宿不得超过三天)。法律没有完全禁止农民停耕出走,但他应交纳停耕税并征得原封建主的同意。国家对梯马尔的领地仍实施严格的监督控制:梯马尔主人只能将领地的一小部分传给儿子;领地上的某些税收仍由政府官员为国库征收;中央政权经常调查和登记梯马尔领地和人口。
创立法国共产党:马塞尔·加香
从1918年下半年起,由于法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由于东欧、中欧革命运动的影响,法国的革命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工人运动明显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是革命高涨的主要标志。1919年5月1日,举行了战后第一次“五·一”节大游行,全国有300万人参加,仅在巴黎就有50万人,他们高举红旗,高唱《国际歌》,英勇地走上街头。政府宣布巴黎为“戒严状态”,调动军队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