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4987400000026

第26章 千古爱情名句——爱恨交织,愁肠百结(2)

夫妻之间还是吵吵架好,因为吵架是一种强力沟通.只要把握好度,不要打定主意逢吵必赢,表达心中不满的同时给对方留下退路就够了,既宣泄了情绪还能增进彼此感情。而由于夫妻本身深厚的感情基础以及大量日常沟通的机会,所谓的“隔夜仇”是肯定不可能发生的了。

如今七事皆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出处】出自清·张灿《手书单》

【释义】曾经七种浪漫情怀(书画琴棋诗酒花)都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解析】有家的男人常喜欢用这首诗来形容婚前与婚后生活的截然不同。而一般结了婚的女人,更爱用这首诗来感叹自己婚后生活的平淡与庸俗。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感觉自己手中的那份爱,有些平淡而无味,也总喜欢独处的时候,凝望着那窗处繁华的都市与匆匆人流发呆。是的,或许在现实的奔波中,爱渐渐泯灭了原本的激情,而让我们产生丝丝迷惑。

但其实当我们真正用心思考爱时,会发现所谓的爱,一半是平淡一半是和谐。平淡的爱,或许少了承诺与誓言,但多了责任与良知。当两个因爱而结合走在一起的人彼此相握,打开自己的掌心,哪怕双手空空一无所有,没有承诺也没有誓言,只要能感触到那为彼此而变得粗糙不再细嫩的手,也就寻找到了真爱的影子。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出处】出自清·程允中《幼学琼林·夫妇》

【释义】夫妇之间关系融洽,家道就会兴旺。

【解析】如果夫妇感情不和,双方势必都没有幸福感,也自然会对生活丧失希望,他们在各自的工作中就难以干出优良业绩。如果他们有孩子,则更影响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和社会都有严重的损害。儒家更是宣称,想要治天下,先要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而夫妇和睦正是好家庭的基本条件之一。

偶尔说些小笑话,为对方做一个拿手好菜,出去游玩一天……都可以增进夫妻感情,使感情更加甜蜜、恩爱,家庭更加温馨。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出处】出自唐·崔郊《赠婢诗》

【释义】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

【解析】原诗为:“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据唐末范摅《云溪友议》载:唐元和年间,秀才崔郊和其姑母的一个婢女互生情愫,互相爱慕,并私订终身,但是后来婢女却被卖给了显贵于某。崔郊悲伤怅惘不已,但也毫无办法。一年寒食节,偶尔外出的婢女,在街上邂逅了崔郊。崔郊看见自己心爱的人成了他人的妻子,不仅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诗。诗人被夺取所爱的悲哀,从此诗中我们不难体会。后来于某读到此诗,深为崔郊的痴情所感动,于是忍痛割爱,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一时美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处】出自唐·李商隐《无题》

【释义】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殆尽,满腔热泪才会流干。

【解析】全诗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李商隐的这首诗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爱情的坚贞。

李商隐的这首诗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爱情的坚贞,而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有关坚贞爱情的故事,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关于“望夫石”的传说。“望夫石”是古迹名。全国各地在很多地方都有。民间传说中,妇人伫立盼望夫君归来,天长日久而化为石头。《初学记》卷五引用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记载说:“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辽宁省兴城市西南望夫山上的望夫石,则相传为孟姜女望夫所化。其他地方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西南、江西省分宜县昌山峡水中、广东省清远市均有望夫石。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出处】出自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释义】酒一进入到充满忧愁的身体里,就化成了思念的泪水。

【解析】原文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称这首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首词对宋代豪放派词作和元曲的创作都有较大影响,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范仲淹在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后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化用为: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与范仲淹的原词同样凄恻苍凉。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处】出自唐·李商隐《无题》

【释义】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解析】全诗是:“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做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清人冯舒在《瀛奎律髓汇评》中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

“心有灵犀”在佛教中也有类似的故事:释迦世尊在涅槃之前的不久,有一天在灵鹫山顶,对百万人及诸比丘宣说:“不久我就要涅槃了,诸位想要问法的,就快点随你所想知的问题问罢。”

释迦牟尼手拈金色波罗花遍示诸众,众人默然不语,只有迦叶尊者双目光华闪烁,展颜一笑,已自这一花一笑之中得大智慧矣!

佛祖指间究竟拈着何种微妙法门,修行不深的人是无从探究的,他只说:“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迦叶。”迦叶也不会说出来,否则就不是智者了。人间有些事亦是如此,心有灵犀便可,若说出来倒显愚蠢。后来中国禅宗所说的“西来意”,便是指的西天二十八祖,代代相随的这个无言之教。

这句诗真真切切地告诉了相爱的人:即使离得再远,心有灵犀,彼此思念,也不会影响情感。是的,虽然两人住在不同的城市,但内心的交流已经让彼此感受到“虽在天涯,却犹在咫尺”。当你想拿电话时,对方的电话已经打来;当他沉默不语时,你会知道他在想什么;当他会心一笑时,你便读懂他的内心。甚至,不用言说,你就会在第一时间感觉到他的快乐与忧伤。

在某一瞬间,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这样的默契足以让双方忘掉思念的痛苦,在心有灵犀的基础上体会相思的幸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处】出自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释义】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