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4991600000032

第32章 风起云涌的近代(2)

9月8日,喀布尔爆发人民起义,愤怒的士兵和群众杀死了英国总督。1880年7月27日,抗英军2.5万人在坎大哈附近与殖民军一个旅遭遇,打响了著名的迈万德会战。抗英军在兵力火力上均占优势,打得殖民军溃不成军。抗英军乘胜向坎大哈进军,喀布尔殖民军也被10万起义军包围,英殖民当局调来大量增援部队才把抗英军镇压下去。在阿人民的英勇抗击下,1881年4月,殖民军放弃了侵占阿富汗的打算,全部撤出阿富汗。

第三次英阿战争(公元1919~1921年)

19世纪末,阿富汗国内安定,经济复苏,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牵制了英国很大力量;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国际国内形势对阿摆脱英国外交控制,争取彻底独立十分有利。1919年2月,阿改革派代表人物控制政权后,宣布阿富汗独立,不承认任何外国特权,并采取联苏抗英的政策。英殖民者拒不放弃它在阿享有的特权,在阿边境集结兵力,准备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5月3日,英军袭击开伯尔山口阿边防军,接着,英国侵略军3.4万人分为三路入侵阿富汗,阿军4万人分三路在开伯尔、加兹尼和坎大哈迎击敌人。英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还拥有少量装甲车和作战飞机;而阿军训练很差,装备落后,而且弹药不足。尽管如此,阿富汗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战,作战英勇,并得到了印阿边境少数民族起义军的大力支援,扭转了被动局面。

阿军的英勇抗击和印度解放运动的高涨,使英侵略军处境困难,被迫放弃了继续作战的计划。6月3日,双方停火,进行谈判。1921年11月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至此,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阿富汗进行的三次抗英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被一个弱小落后的国家所击败,实属世界罕见。当然,英国在阿富汗进行的是殖民扩张的非正义战争,是必定要失败的,但反思当时英国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到处得手,而在阿富汗却碰得头破血流,这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榜样。

68. 明治维新带领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两年之后,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个消息不但震惊了中国人,也震惊了自古以来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震惊了德川幕府。在当时,德川幕府实行的也是闭关锁国政策,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生冷强硬,但见到中国的惨败后德川幕府开始小心翼翼地对待外国人了。但即使这样,日本的国门在1853年还是被美国的炮火打开了。面对强敌的入侵,德川幕府也是毫无抵抗之力,一位的妥协退让令日本爱国人士大为不满,当外国侵略者纷纷踏入日本的土地上时,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攘夷”运动,开始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1852年11月3日,孝明天皇的第二个皇子出生了,名佑宫。孩子的母亲只是为典侍,众多嫔妃中普普通通的一个。所以这个孩子是不会继承天皇大位的,况且孩子天生羸弱,屋内稍微有些声响就会嚎啕大哭,所以这个男婴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祐宫虽是皇子,但国内则王室赢弱,诸侯并起,幕府专政,国外则强国环视,举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日本正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以吉田松阴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对日本的现状忧心忡忡,他的“松下村塾”培养了一大批维新志士,但统治了日本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处死了包括吉田松阴在内的7名维新志士,使得倒幕运动迅速在日本燃烧起来。

1860年的日本动荡不安。保幕与倒幕的呼声此起彼伏,天皇的五位皇子又相继夭折。无可奈何之下,当时无子的英照皇后过继了祐宫,并赐名睦仁。孝明天皇是个顽固的守旧派,虽然被幕府辖制,但却是个顽固的保幕派。但皇子睦仁却不相同,他虽然身体瘦弱,性格内向,但是却从不胆怯,愿意接受新的思想。1867年,正值壮年的孝明天皇在内忧外患夹击之下一命归西,年仅15岁的睦仁登上了天皇宝座。翌年1月9日,大典之后定国号为“明治”, 将江户更名东京,并改年号为明治,从此日本历史上崭新的一页被掀开了。

明治天皇上台后大力支持倒幕派,1868年初,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倒幕派领袖在天皇的许可下发动戊辰战争,迫使德川庆喜下台,从此,幕府统治被彻底推翻。

随后,这位年轻的天皇又颁布了明治维新的改革宣言书。一道道政令从皇宫中颁发出来,对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划,让日本的崛起开始起步。

明治维新中出台了废藩置县的政策,剥夺了藩主的领土上对土地和人民的所有权,让他们迁往首都定居。继而在原来的藩地上设置了3府72县,各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次,日本结束了漫长的封建领主制度,成为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为后来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土地方面,明治政府推行了废除土地买卖禁令、置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彻底改变了日本的面貌。

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期的“农、土、工、商”身份制度,将以前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武士改为“士族”;为了减轻由于“版籍奉还”连带的财政负担,逐步将封建俸禄废除;此外也颁布了武士《废刀令》,还建立户籍制度基础的《户籍法》。

明治政府的基本国策之一是“殖产兴业”。在开始时候,利用地税改革所得财政收入,由国家统一创办一系列新式的“模范工厂”,同时鼓励私人开办企业,部分上层武士也转化成了资本家。后期干脆将许多国营的企业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经营。日本最早的一批巨头企业,就是在当时的明治时期成长起来,工业革命的热潮由此发展起来。

此外,明治政府还大力扶植教育,派遣使团向欧美国家学习新的科学技术,让日本迅速跨入资本主义时代。

在“富国强兵”的目标指导中, “富国”已经通过“殖产兴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强兵”则在征兵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初,明治维新目标基本已经完成,日本走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1874年,明治天皇准备对台用兵,但是无论怎样筹措军费,海军仍是叫喊缺钱。终于这一天他看到了真相——权臣贵族极尽奢华的府邸,达旦通宵的宴饮,一掷千金的豪赌,穷奢极欲的享乐……

明治天皇愤怒了,从那天起,天皇开始撙节内宫的开支,进餐时的四碟八碗没了,入夜的笙管笛箫停了,天皇什么享受都不要,他需要的是海军。从此,大臣们奢侈的习气被纠正过来,大批捐款涌向正在兴建的海军。与此同时,派到外国去学习的日本人也在各大工厂、码头点头哈腰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船舰技术。就这样,一支亚洲最强大的海军诞生了。到20世纪初,在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已经完成,

在整个维新运动中,明治天皇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和最高决策人,在短短半个世纪的统治中将一个积贫积弱的封建落后的岛国打造成亚洲现代化的国家,令人可惊可叹。然而,也正是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明治天皇带领日本走上了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道路,到处侵略邻邦,给亚洲以及自己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69. 风起云涌的印度民族主义大起义

詹西女王

在17世纪,英国就在日本建立起了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到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发展的需要,英国加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更加疯狂的奴役给印度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等社会下层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仅如此,殖民者的肆无忌惮也损害了部分王公贵族的利益,使得印度社会矛盾重重。不知不觉中,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起义在全国酝酿起来。

在印度,英国雇佣了一批军队,在起义前夕,这个不对已经有25万多人,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这些人大部分出身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受雇于英国人。但是英殖民者太过夸大了自己的力量。他们不但削扣雇佣的这些印度军人的军饷,还干涉他们的宗教信仰,激起了广大士兵的强烈不满。

1857年初,英国殖民者用牛油和猪油做润滑油涂在子弹上,这对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士兵来说,是种极大的侮辱,严重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军队哗变事件不断发生。3月29日,第三十四团一名士兵怀着对殖民者的满腔怒火,开枪打死3名英国军官,被处绞刑。这一事件加速了民族起义的爆发。1857年5月10日,驻德里附近米鲁特的印度士兵首先起事,轰轰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全面爆发了。

哗变的士兵把这些他们曾经拒绝使用的涂满牛油和猪油的子弹射向英国殖民者的胸膛。士兵焚烧军营、袭击教堂、封锁铁路、释放囚犯。在取得胜利之后,起义军向德里进发。德里城内军民纷纷响应,他们烧毁殖民者住宅,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起义军来到城里后建立了一个包括贵族和僧侣集团的统治政权,军队的起义变成了印度整个民族的反抗。

面对起义烈火迅速燎原的态势,英国殖民者非常害怕,他们慌忙从各地调兵围攻德里,但是无论怎样轮番轰炸,都无法让城内4万起义军投降。德里起义的赫赫战果激励着各地人民的反英斗争。北方奥德省的勒克瑙、坎普尔起义在全境取得胜利,对从东南方向进攻德里的英军造成很大威胁;中印度的詹西起义军由女王率领,攻占了市区,恢复了女王王位;印度南部的海德拉巴和孟买起义也取得了胜利。

德里在成功捍卫胜利果实之后,没有继续乘胜出击,而是采取了防守策略。可是,在这个时候。混进起义队伍的地主富商开始哄抬物价,扰乱市场,封建王公贵族也私通英国人阴谋叛变,这样一来起义队伍就被严重分化和削弱了。9月14日,英军集中兵力向德里发起总攻,起义军同敌人展开6天6夜的巷战,歼敌5000余人。9月19日,德里陷落,大批起义军聚集到奥德省的首府勒克瑙。1858年初,勒克瑙驻扎的起义军已达20万人,但这些士兵装备落后,大多是冷兵器,与英军的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1858年3月,英国方面出动9万军队和180多门大炮进攻勒克瑙。起义军在坚持了两个多星期后,终于无法抵抗撤出勒克瑙。此后,起义中心移至詹西。

一直在詹西指挥起义作战的是詹西女王,她带领英勇的士兵在战场上冲锋陷阵。3月25日,英军进抵詹西城西南。4月4日,由于内奸出卖,敌人从南门攻进城里,女王带领1000名战士与敌展开白刃战。但是终究寡不敌众,女王只好带领部队突围。4月5日,詹西城失陷。

德里、勒克瑙、詹西等相继陷落后,起义军转入游击战中。此时,起义力量仍有15~20万人。6月1日,起义军解放瓜廖尔,建立了临时政权。英国见势大惊失色,又从四面八方调集部队与起义军展开激战。由于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起义军伤亡越来越大,但在詹西女王的指挥下,全体士兵坚守最后的阵地,英勇抗击英军。最后,詹西女王壮烈牺牲,起义军退出瓜廖尔,转战各地。

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虽然起义军让英军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但因为起义军内部矛盾日益加深,加上英军不断对起义军一些领袖的收买,很多领袖被迫害致死或者被逼走。到1859年底,起义军的火焰被熄灭了。

这场印度人们大起义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由下层人民和部分爱国封建主进行的抗英独立战争。起义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席卷了整个印度的六分之一领土,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参加了起义。虽然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给了英国殖民沉重的打击。这场起义使英国花掉4000多万英镑,大批英国军官和士兵毙命,打破了英国殖民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人民斗争的信心,也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这次民族大起义是印度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英国殖民者对印度采取的政策从以前的强硬变得缓和起来。首先,英国撤销了东印度公司,改为由英国女王直接统治印度;其次,英国人开始尊重当地王公的权利,极力改善自己与封建主的关系;再次,改组军队,由以前的雇佣印度士兵变为增加英籍士兵。这些措施不但加速了印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彻底瓦解创造了物质基础。此外,这次民族大起义还是印度民族斗争史上的里程碑。在此次起义之前,印度人大多是以爱国的封建主为领导的旧式起义和斗争,在此之后则是以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起义和斗争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民族大起义打乱了英国的侵略部署,间接地支援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反英斗争,因此在亚洲近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边栏:

詹西女王(1835~1858)名拉克西米?芭伊,是印度詹西邦土王甘加达尔?拉奥的王后。在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亲自上战场指挥斗争,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领袖之一。

70. 援越抗法,黑旗军显神威

民族英雄刘永福

越南越南古称安南,是公元10世纪以后形成的国家。安南作为中国的属国,一直生存在庇护之下,直到公元1802年,安南改名为越南。

1858年,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越南王室无力抵抗,终于在公元1874年割地求和,越南南部落入法国手中。1882年,法国军队进攻越南北部,越南王室投降,于1884年与法国签订投降新约,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从此,变成法国殖民地的越南人民开始了与侵略者漫长的抗争之路。

在越南抗法斗争中,刘永福的黑旗军是一支强大的力量。越南一直都是中国属国,援越抗法是中国,也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当越南人民与侵略者展开斗争的时候,黑旗军大展神威,狠狠地打击了外来侵略者。

刘永福的祖祖辈辈都是博白东平的贫苦农民,但因为生活太过艰难,一家人只好到处迁徙。1837年,刘永福出生在于防城小峰,长在上思平福。他有一个哥哥,所以很多人就叫他刘二,至于他的大名建业,号渊亭,却不怎么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