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4991600000009

第9章 古代亚洲(4)

武丁是盘庚的侄子。他在少年时曾经在民间生活过一段时间,深知民间疾苦。即位后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生产力获得了突破性发展。武丁时期青铜器制作业出现了铜、铅、锡三元合金,闻名世界的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等重型青铜器被制作出来。中国青铜器已经进入了鼎盛时代。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武丁时期的商朝也是成绩斐然。

除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武丁为了振兴大业开始南征北战,扩张领土。在文治武功下武丁成为商朝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可是盛世的繁荣随着武丁的去世很快结束了,他此后几代诸王让社会陷入政治昏聩的状况中,导致国内矛盾尖锐,四方诸侯纷纷扯起大旗发动叛乱。在这种状况下,商王帝辛(纣)不图复兴,反而宠信奸佞,骄奢淫逸,穷兵黩武,最后导致众叛亲离国库空虚,人心思变。最终周武王败商军于牧野,纣王在鹿台自焚,商朝灭亡。

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朝廷中有内服官和在京畿之外的外服官。内服官有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官长为“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此外,武官之长为师长,乐工之长为太师、少师。宫廷服务者是内廷事务官,还有酒正、车正等等。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

商本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在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后,农业、畜牧业更进一步,比如训象、猪阉割技术、人工养鱼,农业生产大大丰富了,商业发展也更进一步。

在这一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的高超技艺成为商代文明的象徵,瓷器制作,白陶加工都水准较高,丝织业出现了纨、纱,提花技术被应用起来。

自商代起,甲骨文变成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的成熟文字。数量已达到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学者认识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商朝历经几个世纪后被西周取代,既是商朝君主的统治失误,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统治阶级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果。经过商朝的建设发展,到了西周统治时期,中国的奴隶制社会进入全速发展的时代,对今后的文明影响深远。

10. 中华古文明全盛时期: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中国进入西周时期。从武王建国到幽王亡国,在西周存在的这三百年时间里,中国古典文明来迎来了她的全盛。

周是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祖先是帝喾的儿子弃,因教人民种植庄稼立下功劳,被舜分封到邰这片地方。在商朝初年,公刘率领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这个部落又经过长途迁徙最终落脚到岐山南边的周原,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分国,自称为“周”。

周兴起后,与中央统治者商王矛盾日渐加深。商王文丁将周的领袖季历杀死,两邦结下仇怨。季历的儿子昌继位后仁政爱民,礼贤下士,“西伯”的美名四方颂扬。在商朝愈加落末的同时,周所积累的财力、物力、人力愈加强大起来。商纣王体会到周的威胁后将昌囚禁在羑里。七年之后,周人用大量的珍宝、美女将西伯赎出。

西伯回到自己的领地后假装耽于酒色,实际上在吕尚的辅佐下联络诸侯,大力发展生产,积聚兵力。渐渐地,在西伯身边聚集的对纣王不满的诸侯越来越多,盟军势力更加强大,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受命之主,自称周文王,迁都丰邑。

西伯称王九年后逝世,武王发即位,准备与纣王决一死战。适时武王身边有吕尚、周公旦、召公、毕公等贤能人等辅佐,国势非同一般。周武王将都城扩到镐京两年后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随后武王从潼关发兵会合诸侯挥师东向,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

周朝共三十七位天子,历史八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称为西周,此后的历史为东周时期。

武王建立周朝后,第一件事是分封功臣。七十一个诸侯国如屏障一般在周初的大地上开花结果。在侯国内,各位公卿又建立自己的小朝廷,分封土地,这样,自上而下的统治制度确立起来。而中央则通过这种方式还达到了削弱诸侯势力的目的,一举多得。

武王死后,他的儿子甬继位,是为周成王。那是周成王年纪还小,周公怕诸侯不服,特意将朝政交给摄政的王叔。果然,管叔、蔡叔与殷纣之子武庚欺成王年幼,发动叛乱。周公出兵镇压,杀死武庚和管叔,将蔡叔流放,周成王的天下保住了。

随后,一心一意辅佐成王的周公旦开始了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在此大会天下诸侯,树立威信,周公还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教导王族亲贵和社会平民,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死后,康王将先辈的事业更加光大,而第四代君主昭王死于非命。穆王即位后力图恢复周朝初时的强大,但是他的子孙却无法挽救周朝政治的危机,一度陷入与戎狭的长期的战争之中,内外矛盾交加,社会面临破产边缘。

周厉王上台后,不仅不着手解决长期积压的社会矛盾,反而变本加厉剥削人民,穷兵黩武,让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周厉王设立特务组织,专门盯紧民间议论,如果民众有所不满,厉王就大开杀戒。终于,镐京的居民发动起义将厉王流放到彘,周朝进入了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的时代,史称“周召共和”。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公元前841年,中国有了连续的历史记载。

周厉王死后社会危机并没有随着子孙的振作有所改善。第十二代幽王不顾人民生死,只顾自己享乐,让周王室彻底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幽王得到了美人褒姒后,为博她一笑,竟然点起烽火欺骗诸侯勤王,失去了诸侯对他的信任。最后,昏庸的幽王废王后申氏、杀太子宜臼,使得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犬戎起兵造反,并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此后,虽然平王继位,但是仍无法抵御犬戎的不断骚扰。最后只能迁都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在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的中央集权制渐趋完善、成熟。首先,国王是最高代表,中央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还与之地位相当的太宰。太宰之下,各司均有长官,如司徒、司马、司寇、司空等官职被后世王朝沿袭下来。此外,各司的属僚分管具体事务,整个奴隶制统治等级分明、森严,井然有序。

周朝的政治制度仍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法制度。也就是说在周王室这一宗族组织中,周王既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又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

在经济方面,周朝的农业技术有了长足发展。首先,国家为了发展农业建立了井田制度,二人为一组的耦耕方式成为常见的劳作方式,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规模耦耕的景象出现。其次,铁制农器的开始出现并应用于耕作中,使开垦荒地的规模越来越大,稻、粱、粟、麦、菽、稷、桑、麻、瓜等农作物的产量都有所增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西周的科学文化、宗教思想也有了长足发展。《尚书?洪范》中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称为“五行”,构成中国朴素的唯物主义基础。《周易》及八卦的出现,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得到比较科学的解释和证实,而西周流传下来的甲骨文与青铜铭文,与商代基本相同,但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较多,铭文的篇幅也较长,所以成为金文的主要部分。

11. 希伯来、以色列与犹太

提到希伯来人、犹太人、以色列人,很多情况下会被认为是三个不同的民族,其实,在历史上,它们却是真实的三位一体,特指同一民族。它们的指代方式存在于研究领域,比如:“希伯来”代指其思想文化领域的光辉文化成就;“以色列”则背负着政治、历史发展的重担;“犹太”则是民族和宗教的统称。也就是说,在看似混乱的名称上,记载的是悠久和漫长的一段历史。

在亚洲的版图上,有一个拥有美丽来历和肥沃泥土的地方,名为“迦南”。据说这里是上帝赐给以色列人“流着奶与蜜的地方”,因此,这块起始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向西穿过叙利亚,再向南到地中海的新月形的最西端的肥沃地带,成了古代各个民族的必争之地。

从埃及古王国起,埃及法老就把这里看成自己的囊中之物。此后,相继强大起来的巴比伦、亚述、赫梯、波斯、亚历山大、罗马等大帝国都没有“错失”过这块美好的领土,争相成为统治者。这种混乱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天,这里仍是世界的焦点地区。

公元前3000年,世代居住在此的迦南人率先进入青铜器时代,社会形态也由氏族进入城邦。5个世纪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从东而将,这些说着塞族语的人们变换身份,自称是以色列族,搬进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家庭中。这些希伯来人选择了土壤肥沃的河流地方,利用当地善于耕种的迦南人的农业生产经验开始生产,与当地的迦南人经长期冲突后逐渐混合。公元前2000年末,国家出现了,北方各部落形成以色列王国,南方各部落形成犹太王国。就在历史按部就班向前迈进的时候,一支全新的民族“杀”了进来。

公元前2000年末,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攻占巴勒斯坦沿海地区,巴勒斯坦就是“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从此以后,以色列人、犹太人同腓力斯丁人进行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斗争。

牺牲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的领导者不计其数。直到公元前10世纪,犹太王大卫(公元前1000~前960年)文治武功,以大手笔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太,建立起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定都迦南古城耶路撒冷,并且以强有力的手腕解决了许久以来的心腹大患:驱逐腓力斯丁人。

大卫死后,他的继承者所罗门王(公元前960~前930年)将以色列—犹太王国打造到全盛。在他的统治之下,国家的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开展的红红火火,国库充盈,父亲未完成的耶和华神庙大型工程也进行地有条不紊。国家的富强也造成了民众间的贫富不均。以统治者为首的奴隶主贵族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巴勒斯坦北部那些从事农业、畜牧业生产的劳动人民却因为负债变成奴隶。物不平则鸣,一场声势浩大的奴隶起义爆发了。

耶罗波安是以色列人的一员,也是这次起义的领导者。他举起大旗,率领民众走上反抗所罗门统治的道路,但是在如此强劲的国家机器面前,只好铩羽而归,逃亡埃及。但是耶罗波安没有死心,所罗门死后,在公元前928年,他在埃及法老的支持下卷土重来,攻陷耶路撒冷,建立了以色列国家。从此,曾经生活在一个家庭内的以色列—犹太王国决裂,以色列定都撒马利亚,犹太王国仍以耶路撒冷为中心。

12. 腓尼基传说

“腓尼基”在希腊语中是“紫红色”的意思,从3000余年的某天起,人们选择遗忘它。直到某一天,“腓尼基”突然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和历史中。这个地中海沿岸的古代民族,这个曾经建立过强盛城邦国家的民族,和着它兴盛一时的文明一起为当时人所憎恨。时过境迁,该如何看待这个谜一般的民族?

公元前13~前11世纪,是封建贵族和僧侣的时代。从埃及到巴比伦,从赫梯到希腊,位高权重的贵族和僧侣们都将紫红色的袍子作为身份和富贵的象征。可是令他们懊恼的是,这种颜色很容易褪去,即使再名贵的衣料也会变得暗淡无光。有天,他们注意到,在今天的叙利亚境内,西临地中海,东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亚细亚,南连巴勒斯坦的地方居住着一些能够生产一种绛紫色的颜料,总是穿着鲜亮的不会褪色的紫红色衣服的人,所以大家把地中海东岸的这些居民就叫做“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除了会制作染料,更颇有手段和机谋。在流传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各种著作中,是这样形容腓尼基人的:他们苛刻、狡诈,用一艘船的油从西班牙人手里换取不计其数的白银,以致差点压沉了他们的船只;他们对居住在非洲内陆的黑人横征暴敛,毫无恻隐之心,推崇那些最能榨取民脂民膏、待民如虎的总督;他们不耻于做强盗,公开拦截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抢劫船上的财物,搞得人心惶惶;他们还贩卖奴隶,甚至耍诡计诱骗自由人为奴隶,比如将靠岸者的船推入茫茫大海中,使其失去交通工具而被迫为奴……腓尼基最大的城市推罗的富庶在古代作家们的笔下是“街上堆银如土,堆金如沙”。这样的腓尼基令人垂涎,但同时又有发自内心的仇恨。

2600多年前的一天,埃及法老尼科想杀一杀腓尼基人的威风,同时又想开辟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航线。他把几位腓尼基最优秀的航海家召集到王宫里来,对他们说:“听说你们经常自吹腓尼基人最善于航海,我让你们从埃及出发,一次也不向后转,而且海岸始终要在右边航行,最后回到埃及。如果你们做不到,现在就对我说,我也不会惩处你们。但是今后就不要再自吹自擂了。如果你们能够做到,我一定重赏你们!”

开辟新航道,要冒极大的危险。因为当时欧洲人曾经传说,大西洋就是世界的尽头。但腓尼基航海家勇敢地驾着3艘双层的划桨船,驶向未知的世界。这一走就是3年,音讯全无。所有人都认为这群腓尼基人喂了海里的鲨鱼。可是这一天,尼科法老的一个大臣:“ 3年前出海的腓尼基人回来了,正在宫外听令。”尼科法老把他们召进来后,说:“大胆的腓尼基人,竟敢欺骗我,这3年你们躲到哪里去了!”腓尼基人将这3年的航海经历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向尼科法老献上了他们沿途搜集到的各种珍奇异宝。尼科法老感叹说:“腓尼基人真是最优秀的航海家。”

腓尼基人的环非洲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腓尼基的航海家们驶过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向北一直到达英吉利,向南一直到达西非。

在勇敢精神和精明干练双重性格下,腓尼基人成了一个商业民族。他们在陡峭的山崖上建了两个易守难攻的商业中心:泰尔和昔顿。腓尼基城市乌加里特城也是一座“国际贸易中心”,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毁于地震。

若腓尼基人的经商才能还不能令人高看一等,毕竟擅长积累财富的民族很多,比如犹太人。腓尼基留给世界真正的财富则是发明了字母文字。在那片大路上流传有这样的故事:

卡德穆斯是一个聪明的腓尼基木匠,有一次,他给东家做活时需要一件工具,又恰好没带来。于是随手拿起一片木头,用刀在上面划了划,交代一个奴隶送给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妻子看了木片,什么都没说,就递给了奴隶一件工具。奴隶惊呆了,认为他的主人是通过木片上的符号来表示出他需要的东西。据说,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划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后来,卡德穆斯就将他发明的字母文字教给了其他人,就这样腓尼基字母就逐渐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