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富人的理财习惯大全集
4993200000062

第62章 富翁大佬是怎样炼成的(7)

因此,每到星期三,张庆杰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研究报纸上的拍卖公告。拍卖让张庆杰寻到了另一个商机,通过购买拍卖的房产,他获得了不少的收益。1997年他通过拍卖公告提供的信息,以5000元/平方米的价格,拍下了盐田区政府所在地前的几个店铺,现在那里的市价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1万多元。

现在担任乐安居董事长的张庆杰,每次开车走深南大道路过深圳书城大厦时,总会习惯性地看一眼这个建筑,注目一下这个自己来深圳的第一个落脚点,缅怀一下在水泥瓦房里住了两年的痛并快乐着的时光。

卖水果出身,摆过地摊,卖过手机,投资过商铺,直到今天,拥有了上百个物业和一家大型连锁建材超市,张庆杰丰富的致富经历,正佐证了他的那句创业格言:随着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要发现一些新的行业,这行业是在你的本钱控制范围内,同时又能够使资本增值的。

盛贤集团董事长范桂贤:够胆才能赢市场

与大多数企业家的履历一样,盛贤集团董事长范桂贤也是个白手起家的商界人物,他从5元开始起步,发展成今天执掌超过二十亿元资产的集团企业的民营企业家。关于自己的成功,范桂贤曾说:“生意投资就跟炒股一样,要够胆入市、够胆抛出。”正因为这样的胆识,他买下的专业市场物业,九年多来价值翻了两倍以上。

范桂贤在其13岁小学刚毕业的时候,父亲正值退休之年,父亲不愿意因自己退休而失去国家职工的名额,便硬是给儿子加大两岁,让儿子顶职上班。

虽然成了国家职工,但范桂贤很快就明白,在清新县的小单位,任凭自己如何努力,也不过是父亲的翻版。

这时,刚好遇上改革开放,范桂贤便萌生了改变命运的愿望。1978年的一天,范桂贤怀揣着5元人民币从清新县起步,到广州投靠亲戚,走上了其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之路。

范桂贤最初做过电器推销员、开关厂推销员,后来在南海开了一个水产贸易部,批发咸水鱼,赚了一笔钱,后来又回广州经营冻肉,又赚了一笔钱,从而为其创业积累了第一桶金。虽然已经在市场上赚了钱,但范桂贤始终高兴不起来,因为那时候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提货、发货,购销海鲜冻肉,范桂贤认为这种事业起点太低了。

范桂贤开始谋划更远大的前程,20世纪80年代初,范桂贤瞅准机会,投资开办了一家五金厂,生产销售电器开关。不久后,他又开办了一家电线厂,生意做得红红火火。1995年,他用多年的积累在清远开办了三个加油站,并购置了最先进的美国加油机。范桂贤也从个体户升级为民营企业家。

90年代国家提出了建立批发市场,范桂贤意识到政策背后蕴藏的商家,1996年成立了广州盛贤投资有限公司,关于这家公司的未来规划,范桂贤将其定位成高档批发市场,而不是一般的批发市场。因为范桂贤始终坚守这样的理念:做市场也要够胆,要有超前的眼光,否则很容易被后来者超过。

2000年,范桂贤在全国率先做起了摄影器材城。随后,他又创建了盛贤纺织布艺城、盛贤数码电器城、盛贤大沙头旧货市场、登云天下玩具文体展贸城等多个专业市场。

而与大部分专业市场经营者租物业做场的方式不同,范桂贤是买物业做市场。虽然每个场地都要花上过亿元资金的投资,与租场相比,范桂贤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但范桂贤更在乎其中的“得”:自有物业能给客户信心,有利于招商,客户不用担心做旺了可能要被赶走的问题。

关于这种投资眼光,多年以后,范桂贤说道:“买物业是我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没有了租金成本的压力,我可以慢慢地放水养鱼。此外,九年来,我的物业资产价值也翻了两倍以上。这有如赌博,赌注越大,赢的话,回报也越大。”

当谈及范桂贤,人们总是会对他的胆识啧啧称道。2008年年初,范桂贤耗资五亿元买下荔湾区一个三万多平方米的裙楼,决定做玩具批发市场。而当时,李嘉诚的广州国际玩具城做了多年却一直旺不起来。而且,没过多久,金融危机爆发了,玩具业首当其冲成为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但这些都没有吓退范桂贤,他坚信自己的眼光,始终没有改变最初的定位,因为他认为一旦定下来,就不能变来变去,否则会让客户失去信心。

结果,金融危机反而给了他机遇,很多玩具品牌转而拓展国内市场,高档次的商场成了香饽饽;而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降低贷款门槛和降息等。

由于有这样的胆识和坚持,被质疑的项目首期三万多平方米的经营面积一层全被租满。

范桂贤的理财心得

生意投资就跟炒股一样,要够胆入市、够胆抛出,不要思前想后,时机很重要,但是稍瞬即逝,容不得你观望。

一定要对自己的能量有认识,要量力而行,而且要专一。

做生意口碑很重要,信誉好的人,很多人会愿意帮忙。

“亚洲糖王”郭鹤年:四面出击 奋斗不懈

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郭鹤年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身为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是名副其实的商界“两王”。

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福州。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从店员做起,后来自己开了家咖啡馆。经过数年努力,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他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学成毕业后,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1948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了主营轮船航运的船务公司,这成为他的创业之始。

郭鹤年在二十余岁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富裕有关。然而,个人的胆识、才能以及超强的判断力和永不停歇的精神,才是他日后征战商海、名震四方的根本要素。

创立公司不久,父亲郭钦鉴病故。郭家经过开会后,决议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并一致推举博学多才的郭鹤年出任公司董事长。就这样,年纪轻轻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正式成为家族“掌门人”。

为进一步发展事业,郭鹤年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在伦敦,他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并创办了马来西亚第一家制糖厂。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他顺利向政府租借到大片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大大增加了原料来源。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的情况。他大胆决策,赶在世界糖价上升前,大举在国际市场收购白糖,并投资糖期货贸易。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他日后扩大经营提供了资金保证。

到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郭氏企业集团控制了10%左右。在马来西亚的糖业市场上,郭氏企业则占到了80%的份额。郭鹤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糖王”。

在挖到了糖业这第一桶金之后,郭鹤年并没有止步。他踌躇满志,在生意场上四面出击。借助于世界和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良机,靠着与政府、工商业界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郭鹤年全面扩展着他的经营领域。

郭鹤年投资建立了面粉厂,并迅速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1971年,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了新加坡第一家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后,先后在吉隆坡、曼谷、汉城、香港、北京等大城市兴建、经营酒店,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打造香格里拉酒店品牌。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内地,就已建了近20家香格里拉酒店。

郭鹤年在其他方面的经营也非常出色。到20世纪80年代,郭氏集团除在马来西亚拥有众多企业外,在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打下一片天。

郭氏集团经营的业务极为多样化,涵盖糖业、粮食、工业、种植、航运、矿产、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行业,几乎无所不包。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将触角伸向传媒及影视业。他以巨资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从而使他多了个“传媒大亨”的美誉。

《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郭鹤年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彩虹产业、香格里拉等公司的股票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挂牌。1985年,他在北京投资建造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大规模投资。人们对郭氏产业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而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的主要投资人,也是郭鹤年。如今不少中国家庭都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

郭鹤年在企业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获得1985年大马最杰出企业家奖,在公众心目中确立了他国际性企业家的地位。

除巨大的财富外,郭鹤年还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他有令对手心悦诚服的本领,而且非常和蔼可亲。郭鹤年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郭鹤年不喜抛头露面,不爱宣传招摇,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而且生活节俭简朴,作风平易近人,处处体现出他那地道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他的朋友、下属乃至对手的一致称赞。

郭鹤年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马华控股”事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马华控股”是马来西亚华侨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创办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其股东、合作社社员、存款者达30万人之多。由于管理不当,1985年时出现严重亏损,举国关注。生死存亡之际,郭鹤年为了华侨广大股东的切身利益,出任马华控股董事会主席。他走马上任后,筹资偿还了全部债务,并励精图治,使“马华控股”很快出现生机,渡过了难关。

尽管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郭鹤年对事业的热情仍然不减。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郭鹤年看来,“九十岁才是古来媳,所以81岁的他仍然宝刀不老,就像动画片中活力无限的兔八哥一样,郭鹤年看来总有使不完的劲,其“创业宜趁早,拓业不怕老”的企业精神广受赞誉。

1992年,郭鹤年宣布退休,将其事业交给他的儿子们。不过事实上,他是退而不休,仍然拥有郭氏集团的最高决策权,尤其是在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投资方面。在北京、香港、天津、深圳、福州等地,人们依然可以看见郭鹤年忙碌的身影。

“企业家都有一种使命感。赚钱当然是最重要的工作,可是,当获得大量金钱后,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没有使命感,一个人很快便想到退休,每天在高尔夫球场出现。”郭鹤年如是说。他年届81仍然奋斗不懈,便是基于这种信念:“做生意有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否则,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