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4994200000033

第33章 评估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者(4)

巴菲特认为:要选择能将每1美元的保留盈余转化成至少有1美元市场价值的公司。如果该公司的经营者,长久以来一直将他们公司的资金做最佳的投资,那么经由这种测验方式,将能很快地突显出其优异的报酬率。如果把所有的保留盈余都投资在这样的公司,并且得到高于平均水准的报酬,那么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将成正比大幅上涨。巴菲特就能从中渔利。

巴菲特所投资的华盛顿邮报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从1973年开始,华盛顿邮报公司为它的业主赚了17.55亿美元,从这些盈余中公司拨给股东2.99亿,然后保留14.56亿,转投资于公司本身。在1973年,它的市场总价值是8000万美元。从此以后,其市场价值就一路上涨到27.1亿美元。从1973年到1992年间,其市场价值总共上涨了26.3亿美元。在20年间,它股东所保留的每1美元盈余,经转投资后其市场价值增值为1.8美元。

可口可乐同样可观。自1988年以后,可口可乐公司的表现变得突飞猛进。在1992年,它的股票每股从10美元升到45美元,其绩效已经超越标准普尔工业指数。从1987年以后,可口可乐的市场价值已经从141亿美元上涨到541亿美元。当支付28亿美元股利给股东,并由保留盈余的转投资中获得42亿美元的时候,公司已经产生71亿美元的盈余。对于公司所保留的每一美元盈余,它已经创造9.51美元的市场价值。从1988年到1989年,伯克希尔在可口可乐公司投资的10.23亿美元是值得的。在1992年之前,这项投资的价值达39.11亿美元。

除了企业在经济价值上的吸引力之外,还包括了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如何完成“创造股东持股的价值”这样一个大目标。如果巴菲特选择公司的标准是长期发展远景看好,且公司由一群有能力和以股东利益为第一优先的管理者所经营,它们将随着日后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加而获得证明。

对一家公司的全貌作了解

巴菲特认为,投资一家公司,一定要了解该公司的全貌。很多投资者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观察、预测某些股票的价格变化,却很少花时间去了解他们手中持股公司的经营状况。而这正是巴菲特与普通投资者的区别。巴菲特拥有股权,并管理过各式各样的公司,同时又投资普通股股票,这种凡事都要插手的经验,将巴菲特和所有其他专业投资人区别开来。

拥有并且经营企业带给巴菲特莫大的好处。在他的投资生涯中,他经历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并将他所学习到的教训运用在股票市场上。其他的专业投资人还没有机会接受如此有益的教育。当其他的专业投资人忙于学习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和现代有价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学说的时候,巴菲特研究损益表、资本转投资的条件和公司产生现金的能力。“你能对一条鱼解释清楚在陆地上行走的滋味吗?”他说。在陆地生活一天的真实感觉,胜过以言语解释它一千年,而实地经营企业一天,也是如此。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人和企业家应该以同样的方法来观察一家公司,因为他们实际上想要的东西是相同的。企业家希望买下整个公司,而投资人希望购买公司部分的股票。如果你问一个企业家,当他购买一家公司的时候,他想要的是什么,答案经常是:“这家企业能产生多少现金?”但巴菲特告诉我们,隔一段时间,公司的价值和它的现金产生能力之间有直接的关联。理论上,企业家与投资人为了获利,应该注意到相同的变数。

忠告42:不要错过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选择稳定的不太可能发生变故的公司

巴菲特说,“研究我们过去对子公司和普通股的投资时,你会看到我们偏爱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和产业。我们这样选择的原因很简单:在进行两者(子公司和普通股)中的任何一种投资时,我们寻找那些我们相信在从现在开始的10年或20年的时间里实际上肯定拥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至于那些迅速变迁的产业,尽管可能会提供巨大的成功机会,但是,它排除了我们寻找的确定性。”

巴菲特把自己的重点放在寻找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未来10年、或者15年、或者20年后的企业经营情况是可以预测的企业。

“对于投资来说,关键不是确定某个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者这个产业将会增长多少,而是要确定任何一家选定的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性”。

“经验表明,盈利能力最好的企业,经常是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5年前甚至10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当然管理层决不能因此过于自满。企业总是有机会进一步改善服务、产品线、生产技术等等,这些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但是,一家公司如果经常发生重大变化,就可能会因此经常遭受重大失误。总之,在经济动荡的土地之上,建造一座固若金汤的经济城堡是不可能的,而这正是企业持续取得超额利润的关键所在。”

“《财富》杂志总结在70年代到80年代世界500强企业中1000家中只有25家能够达到业绩优异的双重标准: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且没有1年低于15%。这些超级明星企业同时也是股票市场上的超级明星,在所有的25家中有24家的表现超越标准普尔500指数。这些《财富》冠军榜企业的两个特点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第一,其中大企业只使用相对于其利息支付能力来说很小的财务杠杆。真正的好企业常常并不需要借款;第二,除了一家企业是高科技企业和其他几家是制药企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的业务一般都非常平凡普通。它们大都出售的还是与10年前基本上完全相同的、并非特别引人注目的产品(不过现在销售额更大,或者价格更高,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这25家明星企业的经营记录再次证实:继续增强那些已经相当强大的经营特许权,或者专注于一个遥遥领先的核心业务,往往是形成非常出众的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巴菲特一贯信任那些经营稳定,很少发生变故的公司,他认为,报酬率高的公司,通常是那些长期以来都持续提供同样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彻底改变公司的本质,往往会增加犯下重大错误的可能。”

不要投资于二流企业

巴菲特早期就发现格雷厄姆买下任何廉价股票的方式并不正确。他认为,二流的企业不会有可预期的收入,一家原本经济状况就不好的企业更是如此,虽然或许会有一段有希望的时期,但是到最后商业的严苛竞争还是会排除任何会增加公司价值的长期利益。

二流的企业容易随波逐流,投资者看到这种暗淡的结局,绝不会对这种企业再有热忱。最后的结果是:变成一只垃圾股。巴菲特认为,即便是这类企业的市场价格逐渐接近预期的实质价值,投资者的获利也不理想,因为获利限制在实质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同时,资本所得税也会吃掉获利,因为该企业的原本经济状况就不理想,继续持有只像是搭乘一艘无目的地的船。

巴菲特将这种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投资策略定义为:以一个够低的价格购买某个东西,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个能增加企业财富,使投资效能以还不错的利润出脱持股的事。以为借低价提供的安全盈余,投资人能免于永久性的资本损失。

巴菲特还发现,带动公司财富增加的事件通常绝不会发生,发生的恰恰是相反的情形。当某些事件发生致使公司财富减少时,投资者如果不能抢着倾仓,就只能坚持和它一起沉下去。

此外,如果事件真的发生,而投资者也卖出持股,则利润又会受制于资本所得税的惩罚性效果,吃掉获利中一笔可观的数目。

由此巴菲特得出结论:一个二流的企业最有可能仍旧是二流的企业,而投资人的结果也可能是二流的。廉价购买所带给投资人的好处会被二流企业的低收入所侵蚀。时间是杰出企业的好朋友,却是二流企业的诅咒。

与此不同的是,优秀企业的经济状况完全不同于二流企业,如果能买到优秀企业,相对于二流企业的静态价值,优秀企业会有扩张价值,其扩张价值最终会带动股票价格上涨。

杰出企业扩张价值所带来的另一好处是:如果该企业持续成长,无限期地持有股票比撤出来更有意思。这会使投资者延后资本所得税的上缴,直到某个遥远的日子,并且享受累进保留收益的成果。

拥有良好业绩的公司是好的选择

巴菲特的投资目标是具有良好赚钱能力的公司,也就是他能合理地预估未来收入的公司。在他的投资生活中,总能找出许多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生产一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是属于消费独占的类型。

巴菲特把具有消费独占型态与商品型态的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了比较,他发现消费者的信誉造就了消费独占这一结果。他认为,虽然信用是无形的,但是它和公司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这样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具有某种特殊的吸引力,因此造成消费者紧紧跟随该公司以及所生产产品的脚步。

巴菲特认为,消费者的信用主要是指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形象,彬彬有礼的员工,快速的服务以及令人满意的产品,同时他也认为,广告也能打动顾客,使其牢牢记住某一项特殊产品或品牌;由于拥有某种神秘的制造过程或专利权,这家公司就能够提供一种很特别,或者稍有一点不同的产品——例如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

基于以上的因素,这家公司就能拥有丰盛的成果——相当于较高的回收,较大的成长以及股票的良好表现——不论在经济景气或不景气的时候,这种公司的股票都会有优秀的表现。

巴菲特把具有消费独占型公司的财富归结为无形的资产,比如说可口可乐的秘密配方,或是万宝路的品牌名称。由于美国政府的课税主要是来自于各公司的营运,所以这些公司的所得税因营运而有所改变。至于必须在有形资产上做重大投资的公司所付的税金,像通用汽车,就没有这些弹性,除了在早期投入不少资金扩充之外,具有有形资产以及商品型态的企业,只有增加大量的生产成本以扩充工厂,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需要。

具有消费独占型态的公司,由于他们有大量的现金,经常是处于没有负债状态下,像箭牌口香糖以及UST(生产咀嚼烟草的公司),在他们的损益表上没有负债,于是他们就有更多的自由能够投入其他赚钱的行业或是购买自己的股票。此外,他们也常生产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并不需要复杂的生产工厂,同时,因为缺少竞争,他们生产设备能够使用得较久。不需要竞争表示不需要投入资金,以保持经常重新整备的机械和建立新的工厂。

避免投资商品型企业

巴菲特把投资的主要方向放在那些具有消费者独占型态的公司,而对商品型企业却不感兴趣。

之所以如此,理由很简单:商品型的企业的顾客群不是消费者,而是其他的公司。这些公司不像普通消费者那样,会对品牌产品日久生情、形成情有独钟的现象。反之,它们完全是以价格和品质来作采购标准的。因此对于投资人而言,形成了不但是很难注意多个行业里的动态,而且竞争更是激烈,导致盈利很小。一不小心,顾客就会转换供应商了。这不是顾客不讲人情,而是如果他们讲太多的人情、向你买更贵的货,他们就会在与同行竞争中失败。由于残酷的竞争,商品型的企业一不小心就会被取代。

全面考察公司的成长性

巴菲特挑选可流通的证券与评估一家要完全收购的公司的方法具有相似性。他要求这是一家他所掌握的,有长期良好前景的,并且是诚实和正直的管理者经营的,以及能以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到的公司。

对于这种“有吸引力的”如何判断呢。巴菲特认为,成长性是总体评估价值的一部分,它构成了一种变量,其重要性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常常会发生变化,而且作用可负可正。

如果投资不是寻找至少足以证明投入的资金是正确的和有价值的行为,那么如何算是投资呢?有意识地为一只股票计算出的价值并希望它马上可以按更高的价格卖出,应当是属于投机。而巴菲特坚决地把这斥为“违反规则,伤风败俗又不能在经济上获利”。

成长性,就是只有当用来资助成长性的每一个美元可以产生超过一美元的长期市场价值的时候——才能令投资者受益。对于只要求增加资金而回报率并不高的公司,成长性除了伤害投资者不会有别的结果。

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期间能够期望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人和流出。即使如此,两者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债券有确定未来现金流的息票和到期日;至于股权,投资分析师则必须自己估计未来的“息票”。再者,管理人员的质量对于债券息票的影响甚少——大部分是在管理人员无能或不诚实以致于暂停支付利息的时候。相比之下,股份公司管理人员的能力可以极大的影响股权的“息票”。

以现金流计算出的最便宜的投资是投资者必须进行的投资——巴菲特的观点是,无论公司是否成长,无论公司的盈利是波动还是平稳,或者无论股价相对于公司目前的收益和账面价值是高是低。此外,尽管价值公式常常说明股权比债券便宜,但这个结论并非必然:如果经计算,债券是一种更有吸引力的投资,那么就应当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