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灵性塑造
5000200000038

第38章 对游戏的基本认识(3)

味觉是孩子最早发展的一种感觉,当婴儿生下来,他就要吃奶,舌头接触到奶汁,就会感受到奶的冷暖和味道了。只是,在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之前,他只可以用动作或表情作出反应。例如他不肯吸吮奶瓶,或发出哭声,就表示他对奶汁反感。到孩子长大了,学会说话,父母就要教导他把味道的感觉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他的感觉。这样,孩子便不会把甜的味道说成酸,咸的味道说成苦了。

(10)味觉的训练。

很少玩具是可以进食的,所以,我们要用食物来做教材。可以用豆腐和胡萝卜来教孩子分辨软和硬,雪糕和曲奇饼来分辨流质和松脆,其他如葡萄干的韧、苹果的爽脆、棉花糖的黏软、炖蛋的香滑也各有明显的特质。孩子吃的时候,父母可在旁边加以指导。

此外,孩子对食物的味道,即甜、酸、苦、辣、成等都很敏感。孩子在吃东西时,父母可在旁指导:“这麻婆豆腐有点辣,你看看喜欢不喜欢?”孩子尝过后,就知道辣的味道是怎样的了。

孩子认识了多种食物的味道后,父母可以与他们玩一个猜谜游戏。父母可以问:“甜的、柔软的、冷的食物是什么?”孩子会说出多种答案,如咖喱、雪糕、椰汁糕、凉粉等。这游戏会帮助孩子认识味道,和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以上各种感觉的训练,用游戏方式进行,最好在孩子2—3岁时就开始,当然,对4~5岁的孩子来说,也是相当有趣的。

受过这种训练的孩子,会有更强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强,记忆力好,反应敏捷,口齿伶俐,有了这些基本条件,学习起来就比其他孩子优秀得多了。

3.利用游戏促进创造能力

当我们说要训练孩子的创造力时,并不是说要他去做一些没有人做过的事,更不是要他发明什么新东西。对孩子来说,只要他有能力去做一些以前未做过的事,并从中获得一些新经验,那就是我们说的创造能力了。

举例来说,一个3岁的孩子,第一次用蜡笔绘了一个太阳、一栋房子和一棵树,这一幅图画便是他的创作了。

对父母来说,孩子的创作未必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创作过程中,孩子要动脑筋,运用机智,付出体力,花费时间,才能把“创作”完成。由于他们是经过了努力才完成这个创作的,所以他们会感到一份成功的满足感。这与我们编织好一件毛衣,或结算妥当一盘账目时所得到的成就感是没有两样的。

明白了这一点,父母便不要介意这件“创作”的好与坏,更不可以大人的审美眼光来批评孩子的“创作”,因为我们注重的,是孩子懂得利用机会去发挥他的创作力,在创作过程中确实花过心思,和在创造完成时能得到满足感。

既然创作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这样重要,现在我们就谈谈如何利用游戏去帮助孩子发展创造能力。游戏可大略分为两种,一是团体性的,一是艺术性的。

(1)团体性的游戏。

①戏剧性的游戏。

很多孩子都喜欢穿大人的衣服,晚礼服、高跟鞋、领带、发夹、帽等对他们甚有吸引力。孩子一穿上这些衣服,就会幻想自己是某故事中的主角或某类人物。如果有两三个孩子在一起,更会安排一出戏剧,谁扮演什么角色,谁说什么话,他们都会有所安排。由于这套戏不是表演给人看的,所以孩子都放胆去演,尽情去体会这个新体验。

父母发觉孩子在玩这类游戏的时候,最好不要去打扰他们,也不必坐下来做观众,这只会使孩子有所忌惮,失去自然。但父母不妨一面继续做他们的活儿,一面侧耳去听听孩子们说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正在反映他们的感觉,说出平日不敢说的话,表现平时没机会表现的行为来。

②表演性的游戏。

这类游戏较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玩(即5岁以上),因为他们的知识较丰富,也懂得运用不同的东西来作表演,所以节目内容也较为有趣了。

通常孩子的表演对象都是父母和兄妹,而故事内容则是他们熟悉的,或是与日常生活有关,或是从故事书和银幕看过的。他们用来表演的道具可能很粗陋和幼稚,但请勿忘记,我们注重的不是“创作”的完成品,而是孩子在创作过程中得到的经验。

孩子通常喜欢用家中的洋娃娃来作故事的主角,有时自己也会动手去绘制不同的人物,或索性从画报杂志中剪出合用的,贴在纸皮上。有些更有创意的,竟会把人物画在手指头上,这样便可同时操纵两个人了。这类表演,其实和皮影戏和傀儡戏差不多。

另一种表演方式,就是利用鞋盒作表演舞台。把一个故事绘在一卷纸上,一个场面一幅图画,然后把纸卷起来,放在鞋盒中,盒外穿一个洞,看戏的人就从洞中窥视,孩子一面在盒子外面卷图片,一面说故事。这种游戏相信很多父母在幼时都玩过,只是我们的父母不大欣赏我们的作品罢了。

③即兴的游戏。

几个孩子在游乐场、沙滩或草地上玩耍,不知怎的,其中一个孩子提议大家玩牛仔打红蕃、超人大败怪兽、白雪公主、孙悟空和猪八戒等游戏。这类游戏,孩子想到就做,不必有什么准备,只要分配了角色就可以玩了。

很多时,孩子在玩这些游戏时,会加进一些故事原本没有的情节,说出很多惊人的对白,这些额外的表现就是孩子创造能力的发挥。当孩子分配角色时,他们会按着自己本身的个性、能力和表现而作出合理的选择。对3~4岁的孩子来说,男女是没有性别界限的,男孩子可以扮妈妈,女孩子可以扮牛仔。但学龄期的孩子,对于男女性别开始认真起来,男的扮皇帝,女的扮公主,从不糊涂。

④模仿性的游戏。

这种游戏给孩子机会亲身体验做另一角色的感受。如果昨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时装表演,孩子便会想起在天桥上走动的模特儿,于是一个孩子做旁述,其余的扮模特儿,三步一摇,五步一转,就和昨晚看到的一样。孩子玩这游戏时,可体会到表演者受人注目时那种飘飘然的感觉。

有时孩子走到一间空着的大礼堂,会走到台上去,站在麦克风前面,喃喃地“演说”,就如他以前看过的演讲一样。较为调皮的,甚至会模仿演讲者抹汗、饮水、看表等小动作,表面上,孩子只是闹着玩,可是听到他们模仿别人的语调,作演讲或报告事项,又会觉得他们也颇认真呢!

(2)艺术性的游戏。

有很多手工艺的游戏可以团体一起玩,也可以独自一人玩。这些游戏表面看来很浪费时间、无聊或没意思,但事实上,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可以表现他们的艺术天才、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孩子来说,只要经过努力而完成的工作,就能得到满足感。而这些作品,父母往往看得莫名其妙,有些更觉得是一塌糊涂,可是,一想到这些是孩子花过心思和努力才得到的成果,我们就不必用成人的艺术眼光去批评作品的粗劣,更不要教训他们浪费时间。

这一类游戏实在是提供孩子去创造和表现的最好机会,下面就是几个游戏的例子:

①绘画。

不论用水彩、蜡笔,还是铅笔也好,孩子都喜欢在纸上胡乱地涂,2—3岁的孩子大多只是画些横线、直线,或是用不同的颜色涂在一块。4—5岁的孩子开始画人物,但只限于他们熟悉的或崇拜的人。有些孩子甚至只是在做颜色实验,把不同颜色混在一起,看看哪种组合最好看,哪种最难看。对学前儿童来说,空间的运用实在是门新鲜而艰深的学问。

②塑造。

粉团和泥沙都是孩子喜欢的玩意,利用粉团,孩子可以随意创造任何物件。孩子的想像力和艺术才能可以表露无遗。就算他们一时疏忽,塑造错了,也完全没问题;从头再来一次,一点也不露痕迹。这个游戏,只会看到成功的作品,从不怕有失败的,对孩子的自信心实在大有帮助。

有时候,孩子什么都不想去塑造,只是在把粉团搓、揉等重复把玩着。别小看这些机械性的动作,谁知道孩子这时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他揉的是谁人的手,捶的又是谁人的头。凭着想像力,孩子可以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尽情地发泄他的感情。此外,他们也可以利用这游戏锻炼臂和腕的肌肉,增强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③摺纸。

摺纸这项游戏所需的工具就是一叠纸,是最容易得到的物品。纸张的价钱很便宜,孩子不小心撕破了或用多了也无妨,我们不必限制他们用多少,没有了限制,孩子玩得更加轻松,就算什么也摺不来,也一样玩得津津有味。

由于年幼孩子小手指的肌肉尚未完全发育,所以他们喜欢看别人摺纸,或是父母把给他们玩。4~5岁的孩子可以依照指示摺一些简单的玩意,上了学的孩子可以摺些较为复杂的,7~8岁的孩子便可运用思考去设计新的东西,这是创作的好机会。

④剪贴。

利用报纸或杂志上的图片,让孩子剪下来,贴在另一张纸上,砌成一幅图画。这是训练孩子手指肌肉发达及手眼配合的好机会。

孩子如何运用不同的人物或景物去创造一幅图画是要经过一番思考和设计的。贴图片的工作看来并不困难,但对幼儿来说,这是一种新经验,贴得好不好看,是一种挑战。

⑤玩乐器。

不论孩子用的是成人用的乐器,或是玩具乐器,一样会玩得很开心。不同的弦线会发出高低声音,这些声音混在一起就会发出悦耳的音乐或嘈杂的声音。对孩子来说,试验不同的声音是一种有趣而又神秘的事情,他们会重重复复地试验着,不停地去发现新的音调,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新奇又有趣。

孩子懂得唱歌以后,就会一面唱歌,一面玩乐器,虽然音调可能不和谐,但他们也会自我陶醉其中。不然的话,自己编一套新的乐章也是赏心乐事,没节拍、走音、不调协又怎样,反正他们可从创作中得到乐趣。

⑥舞蹈。

孩子在电视或电影上看到什么舞蹈表演,都会兴致勃勃地跟着舞动一番。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那些丝带舞、羽扇舞或剑舞,只要有道具拿在手中,他们便随着拍子翩翩起舞。这些舞步,当然是独创的,他们表演时,觉得洋洋得意,就像舞蹈专家一样,这种感觉,只有在这类游戏里才可得到,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去尝试一下。

舞蹈是锻炼孩子四肢肌肉的良好练习,在室内或室外都可进行。父母不必介意孩子的步伐、姿态或节拍是否正确,和他们一起玩,乐趣就更大了。

以上各种游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表达自己,不受限制。孩子除了可从游戏中得到智力和体力的训练外,还有机会发掘和体验新的事物,完成这种游戏时便可带来一种成就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在游戏中学习社交能力

孩子的游戏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法:如何和别人和平相处,建立体育精神,适应团体生活和养成优良的品格等,现在让我们详细谈谈孩子如何在游戏中学习社交。

(1)和平相处。

二年级的阿芳正和一班同学在玩跳飞机,阿芳是甲队的队长,敏敏是乙队的队长,她们在比赛哪一队的分数较高。

比赛开始前,有一位新来的同学也要求加入,敏敏不肯让她参加,说她不会跳,会影响乙队的成绩。这位新同学很难过,快要哭了。阿芳心有不忍,赶快走上前对这位新同学说:“你加入我的一队吧,跳飞机很容易学的,你很快就会学好的。”这位新同学被接纳了,当然很开心,连忙答应尽力去学。结果,阿芳的一队不幸输了。

事后,阿芳向同学解释:“胜负是不重要的,这位新同学没机会参加比赛,心里会很难过的,老同学应该欢迎新同学一起玩,大家做个朋友才好。”同学们都同意阿芳的解释,因为她们都没忘记自己做新同学时没有朋友的滋味。这位新同学心里很感激,立志要做个“跳飞机”好手,为队争光。

(2)体育精神。

5岁的玲儿和隔壁的3位小朋友在玩跳棋,玲儿是第一次玩跳棋,对棋例不熟识,所以左输一盘、右输一盘。小朋友们开始给她取了“输王”、“包尾小姐”、“输棋冠军”等诨号。玲儿一点也不认真,不介意别人的胡闹。

事后,妈妈问玲儿,她输了,为什么不改玩其他的游戏呢?玲儿振振有词地说:“如果输了就不玩,以后便没有人跟我玩了。而且玩得多,对棋例熟悉下来,技术自然会有进步,以后就轮到我赢了。”

妈妈对玲儿的体育精神既惊又喜,她十分赞同女儿这种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的精神,便对玲儿赞扬一番。

是的,孩子能够在失败的时候仍坚强支持下去,而且抱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精神,实在是很难得的。玲儿所体验到的,真是比书本所学的更宝贵。

(3)团体生活。

强强和一班表兄弟在沙滩上玩,强强提议玩“兵捉贼”的游戏,可是其他的孩子却提议玩水球。强强尽力去说。服其他的孩子:“这里帐幕多,树木和石头到处都是,正好给大贼们藏身,有这么好的环境应该玩兵捉贼。”经过一番讨论,结果大家举手投票,决定了玩水球。

晚上,强强告诉哥哥,今天玩不成兵捉贼,很是失望,不过,他明白少数服从多数的道理,所以只好把自己失望的心情控制着,跟大伙儿玩水球去。强强继续解释,如果不跟着大家意思去玩,自己孤单单一个人静下来,那才是最难过的事。哥哥也经历过这种经验,当然明白弟弟的一番话。服从大家的决定,放弃自己的意见,是团体中的民主原则。

(4)优良品格。

妈妈带天天到公园去玩,天天玩滑梯,妈妈坐在椅上看,过了不久,一位小朋友加入,却不肯排队,一班小朋友就告诉他:“你想玩滑梯,就得排队。”事后,妈妈问天天这事的始末,天天很神气地答:“玩游戏也要守秩序才行嘛!那个孩子想玩,我们欢迎他参加,不过要玩就玩得公正一点。……妈妈,我们没有欺负他,只是告诉他要排队而已,以后他就跟我们一起排队,我们玩得很好!”

不错,团体生活是注重守秩序、守规矩的,就是皇帝来了也不买账,孩子们在一起游戏,过着团体生活,彼此间互相鼓励和互相督促,形成一股力量,促进每一个成员和平相处,维持融洽的气氛,这些就是人际关系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