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5003400000037

第37章 欲取固予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你想关闭它,就先要更要扩张它。你想要削弱它,就先要更要强化它。你想要废除它,就先要更要兴盛它发育它。你想要从它那里拿去一些东西,就先要更要给予它一些东西。这才是精妙入微的道理与智慧。

柔弱常常能战胜刚强。鱼儿是不能离开深水的。国家的最有效的手段,最厉害的武器或者本领,是要保密的。(就像不能把鱼儿从水里掏出来炫耀一样,国家也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手段、武器或者本领。不炫耀利器的国家貌似柔弱,其实比动辄显示力量的国家强大。)

这一章,第一像是讲阴谋手段,第二像是讲兵法。类似的说法其实不仅在老子这边有,欲擒故纵,声东击西,围魏救赵,死里求生,骄兵必败,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居安思危,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及卧薪尝胆、以屈求伸、笑里藏刀、先礼后兵等都有点这方面的味道,这些个成语与计谋也已经家喻户晓。

如果老子写的是处世奇术,或者兵法要览,把它说成阴谋至少是计谋,不无道理。问题在于老子讲的是大道,大道的根本原理之一是相反相成,物极必反。问题不在于我对你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问题在于你为什么老要张之、强之、兴之、得之呢?你不懂得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扩张久了必将闭合,太强壮了必将衰老削弱,太兴旺发达得势了必将被淘汰,得到的太多了必将丢失得多,登得高必会跌得重这一类的道理吗?大道如此,难道你能说这乃是天地大道在向你耍阴谋玩花招吗?

从大道中可以衍发出德性来:虚静,如谿,若水,谦卑等是也。从大道中可以衍发出悲观消极来,如不仁、不为、不言、不为天下先、柔弱、婴儿等。从大道中也可以衍发出积极有为的东西,有道者为天下式,天下往,无为而无不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安平太,真正做到长久、长寿、莫能左右。从大道中也可能衍发出阴谋诡计、衍发出吃小亏占大便宜,直到虚伪。后者就是入了魔障,就是学大道而走火入魔,原因不是道的魔性,而是你的魔性。佛魔一念间。大道是哲学,是本体论与认识论、方法论、是讲的认识、道德、境界、修养,学得好了是高人、圣人、君子、得道之人,至少不做妄人、恶人、愚人,学歪了变成阴谋家,这又怨谁呢?能怨老子吗?

大道里有观念,有品格,有境界,也有技巧。我们说道是道理,道心,道品,道路,同时我们的汉语构词中也有道器与道术的命名。大道中有将欲如何必固反着来的“术”,这样的术可以被圣人所用,也可以被邪恶所用,像一切技术一样,技术本身不能保证它被利用的正义性无谬误性。

这一章的将欲如何,必固如何,讲的偏于道术,偏于实用,特别是战争或政治斗争中的应用。它有可能皮毛化,非大道化,阴谋化。这是事实,这也是鲁迅所说的,鹰可能与鸡飞得一样低,鸡却永远不会与鹰飞得一样高。就是说,追求大道的人从技术上学到的仍然是大道的启发,大道的无所不在,大道的证明。而一心搞技巧包装的人,即使你讲给他道的真谛,他听得进去的仍然只有计谋与机巧,而一个心术不正的人,他接触到了道,却得出了害人之道,骗人之道,诡计多端之道,也就是对于大道的背离与歪曲,最后只能由于失道而灭亡。这样的事情也是常常发生的。

类似的观念在我国的武侠小说中多有发挥。好人学了武,更好,而坏人学了武,更坏死人。

所以我喜欢讲大道无术。倾心大道的人用不着那么技术那么谋略那么勾心斗角。宁可放开胆量,敞开心胸,用光明对待阴暗,用正直回应邪恶,用善意回答不怀好心。

把大道理解成阴谋,这可能来自邪恶的居心,也可能来自对于大道的理解认识的皮毛化。只看到了皮毛上的相似之处,只看到鹰与鸡飞得一样低之时,便否认了鹰的穿云乘风向日高飞的性能,便为鹰搭一个草窝并且断言鹰压根就应该是住在这里。

从动机上看,皮毛地认识问题本身并不是罪恶,但是其愚蠢的结论,如认为老子是阴谋家,则是因愚而谬,因谬而错,以致因错而害人害己,自陷于罪。

或者是由于小聪明,小有聪明,距大道十万八千里,以小聪明观大道,作出了符合自己的小聪明的,而且是不怀好意的解释。

越是小聪明越容易对别人不怀好意,越容易把小聪明用到不怀好意上,刻薄挑剔以对人,微醺欣赏以对己。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知其然,不然其所以然。

好,用不着为老子的非阴谋家而辩护了,在庸人眼里,智者确实像是比他多了点计谋,庸人虽庸,但是能接受计谋之说,喜爱计谋之说,热衷于计谋之讲究,却不可能接受大道之论,境界胸怀之说。

这一章仍然有些惊心动魄:尤其是政治家,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读之令人怦怦然。先立后废,先扬后贬,先放后收,先与后取,这一类的历史过程确实存在。有些是故意的谋略,有些则只是客观的必然过程,乃至是一个令人感慨系之的过程。你无法断定韩信的从青云直上,到身为齐王,到被杀全部是刘邦或吕后的设计,只能说韩的故事说明了大道的有效性与警示性。大国的许多兴衰故事也说明了老子讲的这些惊心动魄的道理。

然而,它仍然不全然是人工的设计。世事千变万化,再说几十个将欲N之,必固X之,对于世界来说,仍然是太简单太草率了,这些只是粗线条,引为警惕、痛加防范则可,则很有意义,视为药方或锦囊妙计则不可。

柔能胜刚,弱能胜强,这是国人的一个见解,也是一个经验,未必是从老子的著述中发明出来的。然而这不是无条件的。条件就是水,柔与弱的主体就是鱼,鱼儿离开了水,必然完蛋,更不可能胜什么刚强了。水是什么呢?老子一直认定,水是大道的形象与外象,不离开水,就是须臾不离大道。

条件又是深藏二字,大道如国之利器,不是让你挂在嘴上,不是让你显摆吹嘘的,只有用含蓄低调的态度学道用道,用非伪非饰的态度体悟大道,才能接近真正的大道。

名将不谈兵,他深知兵的千变万化,不可轻谈。名医不谈药,他深知病情的多种多样,岂可轻易处方?国之利器不能轻易示人,那不是用来表演炒作的。学问越深,道性越深,越应该沉潜含蓄,不可锋芒外露,不可以之装点门面,不可将大道变成佐酒谈资,要注意内敛的功夫。那个将欲N之,必固X之的公式,那种微妙的“明”——道理与智慧,也是点到为止,不可多说。不可动辄将它拉到水面上来。

当然,这种讲法与现代思潮的强调透明度与人民的知情权,又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