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5003400000060

第60章 莫若啬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理百姓,事奉上天(或服侍天年、奉行天道),没有比俭约吝啬更重要的。

能做到俭约吝啬,就是有了提前量与预应力。什么是提前量与预应力呢?就是重视积累储蓄德性。重视了积累与储蓄德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障碍,就能稳操胜算。能够攻无不克,其力量也就永远没有穷尽,别人也不可能知道他的力量到底有多少。

有了无穷的与不可预知的力量,就可以保有与治理国家了。有了治国保国的根本与源头了,也就能够长治久安了。这就叫根深蒂固, 长生久视。

在大道这里,治国、平天下、事功与养生,是统一的,互补互通的。而不论是治国平天下还是养生与追求长生长寿,都要注意积蓄精力与德性、涵养性情、储存能量。

国人的传统认识是,强调节俭,反对奢靡浪费,诸子百家中绝无仅有是提倡消费乃至提倡大量消费、高消费、享受人生的。 中国人至今的储蓄率高于欧美也高于日本,高于中东国家也高于印度和东南亚,这是我们的一个文化特点与优势,当然也有不足。

这与中国的政治缺少多元制衡的观念有关,没有多元制衡,就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有时间纵柚上的平衡。为了防止纵柚上的大摇摆,就必须提倡留有余地,毋为已甚,要吝惜自己的出招,要吝惜自身的付出,不能动辄搞它个声嘶力竭、倾巢出动、心劳日拙、鱼死网破,而要争取做到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这是因为,第一,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大道是讲究返回的,你不懂得啬,不懂得节俭积蓄,你就会受到大道的惩罚。整人者人恒整之,害人者人恒害之,骗人者人恒骗之,诬陷人者人恒陷之。为了多看几步棋,为了有提前量、准备金与预应力,你做事不可做绝,不可用力太过,不可太贪狠太恶毒太狂躁太过分。

第二,你与敌手对垒,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后备力量,你要隐藏你的预备力量,慎用你的后备力量,咬牙坚持到最后,迟用你的后备力量。比如兵力武器,你用上百分之一的力量可以取胜的,绝对不可多用一分一厘,你一年可以取胜的绝对不要拖上两年。比如权力,你有一万个“权力单位”的,日常工作中用到千百个“单位”,已经足可以了。而有的人,一个弼马温,却拿着自己当玉皇大帝摆谱耍威风,这样的可笑的例子我见得多了。

第三,你不论面对什么情况,你要考虑此一步,还要考虑下一步,你必须维持自身的重心与平衡。体育对抗中这样的情况最为明显,你的一个攻球动作,十分精彩,但由于用力太过,失去了重心与平衡,反而把球输掉。俭约才能平衡,俭约才能不倒,俭约才有长劲。所以这一段在讲啬的同时,一再讲长久,讲长生久视。

第四,老子的啬的概念,须要联系他的无为思想来思索。无为,尤其是不可妄为,不可过为,不可贪得无厌,不可绝对极端,不可亡命徒作风,不可砂锅砸蒜,一鎚子买卖。老子提倡慎重,提倡留下回旋余地,提倡可持续行事治国事天养生,当然有他的精彩异人之处。

第五,返观万事万物,莫不是处于一个积累量变的过程。一个王朝垮台了,这是积累了上百年或几百年的结果,是大量的民怨、压迫、腐败、屈枉、胡作非为厚积如山的结果。即使末代皇帝励精图治,如朱由俭(崇祯)那样,也回天无力了。一个新兴政权的胜利,也是至少积累了几十年,乃至此前的多少先行者的奋斗、理念、牺牲、厮杀、与己方的亲民、智谋、善用人……的结果。

中国百姓爱说一句话:积德。却原来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已经讲积德了,积德之议源远流长,积德之记录应该说乏善可陈。德不是现金,不是立即兑现立即出成果的,德是根本,需要的是积蓄积累存储,德是基础,需要提前挖好夯实填满,而且要有超过上层建筑重量多少倍的承担能力。“早服”就是积蓄,就是打基础,就是积德积攒积累。

民间的另一种说法叫做积怨,这样的例子比较多。

强调啬,就是强调积累,强调存储,强调余力,强调为政者与养生者的不可强努硬拗透支,不可吃光用尽拼完老本,不可放炮吹牛,不可动辄冲破天上九天。原因还在于为政者的一举一动都会是十倍百倍千倍地放大的,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兴邦,这说的恰恰是为政者,而不是民间议论舆论。

啬的原则,节约与储备的原则对于做别的事也有启发与参照的意义。为政法、为外交、为工商、为文艺、为学术、为教育、为体育竞技等都有一个重视积累、节约、储蓄、后备力量的问题。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与为明日做准备的问题,都讲究一个厚积薄 发、犹有余力,绰绰有余。

啬的原则对于奋勇争先。杀出一条血路来说是不够的,很不够。人生总不免要拼几次,要敢于全力取胜。但懂得了啬的原则,至少不会搞什么违反客观规律的大透支,不会去做那些个劳民伤财、自陷窘境的傻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