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5003400000079

第79章 受国之垢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但是用以攻打坚强的东西,没有比水更难以战胜的了。原因在于,水本身、水性是对方无法改变、无法予以变化的。

都知道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做得到。

所以圣人说,能够承担国家的耻辱的人,才是社稷(国家)的君主。能够承担国家的噩运与灾难的人才是天下的君王。这里说的正面的意思,却容易被认为是反话。

老子再次讲水的力量,如前面已经是讲过的。历代学者都将水的“莫之能胜”的原因在于“以其无以易之”解释为因为水是不可替代的。这实在不能讲得很通,一边是柔弱的水,一边是坚强的对手,例如铜墙铁壁,例如岩石山崖,结果是水,谁也胜不了它,原因是由于水无可替代,这个话通顺吗?它的无可替代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它一定胜利吗?一定胜利如果是无可替代的,那么胜利是原因,无可替代是结果,而老子明明说的是水的永远胜利的原因啊。恐怕不是什么无可替代,而是对手一方无法改变无法变易水的存在,无法改变水性水力水量还有水的不屈不挠,无止无歇。水冲上来了,在铜墙铁壁或者岩石山崖前撞个粉碎,然而水还是那么多水,还是那么大潜力,还是会不断冲撞上来,(虽然有缓慢的蒸发,但那并不是铜墙铁壁或岩石山崖的作用,无碍大体)还是不会变易变形变性变力的。而恰恰是经过一段落时间,变易了的是铜墙铁壁,是岩石山崖,是锈污、是损缺、是氧化、是风化、是侵蚀,使坚强变易,而柔弱如水者无所变易。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是老子的一种理念,也是事物的一个特殊层面道理,这种理念在中国有相当的市场,这可能与历代许多国人的弱势地位有关。

然而这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正常情势下,当然是强胜弱。强与弱二词的出现,就是指的实力,强是指较大的实力,较易胜的实力。弱是指较小的力量,较易败的力量。刚胜不胜柔则要具体分析。因为刚与柔指的是形态,不是实力。

正常情势下,当然是欧洲足球强队胜中国队,而不会是相反。这毋须讨论。正常情况下是被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军队胜弱势的军队,这也是肯定的。当然胜负还有其他因素,例如出师有名还是无名,人民群众支持还是反对,指挥得当还是失当,轻敌还是慎重从事,还有是不是哀兵,士气如何等等。这些因素也是强不强的分野。士气高才强,不可能是士气越低越强。

刚与柔的关系更复杂一些,对你有利的时机,毛泽东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一种思路,孙武的“穷寇莫追”,以及俗话说的“网开一面”,也是一种思路。前者着眼于扩大战果,后者着眼于避免过大的牺牲与留下谈判、和平解决的余地。只能说刚柔各有其用,少林太极各有妙处,软功与硬功各有所长。所谓柔也有时是绵里藏针。日本的柔道其实充满杀手。所谓刚也不能够拒绝一切调整与转弯。一味的柔就会成为稀泥糨糊。一味的刚就会成为二百五十三点二杆子。刚柔相济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强弱易势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为什么老子抱怨说,他的柔弱之道莫不知莫能行呢,就因为并不是任何条件下弱都能胜强,不是说中国足球都能胜德法英西班牙队。也不是任何情况下柔都能克刚,不是说太极一定胜少林、或者刺刀、更不要说枪击了。

老子的柔弱之道对于已经处于强势的人很有必要多讲一讲,使之看到强有强的局限,弱有弱的优势,刚有刚的脆弱,柔有柔的坚韧,使他们不要自满骄傲,不要忘乎所以,不要恃强凌弱,不要迅速地走向反面。同时对于弱者来说,老子的柔弱之道也有利于他们保护自身,避免无谓的牺牲,长志气,不气馁,技高一筹,棋早一步,另辟蹊径。转败为胜。

同时老子的柔弱之道很有学理价值,可以研讨,可以益智,可以深化辨证思维,可以探讨哲学神学形而上学,可以发展抽象思辨的能力。

但这不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措施。社会越发展,各种竞争就越加白热化、公开化,各种淘汰就越无情。升学、求职、比赛、为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如果你只有一手,示弱示柔,以为可以凭此取胜,那就成了笑话!强大的对手矗立在你的面前,只有你比他更强大,才能取胜。

柔弱之道还有另一方面,就是承担污垢,承担不祥,承担屈辱,承担灾祸,叫做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这也是一种前面讲过的知白守黑之道,勇于承担责任承担误解承担压力之道,国人称这种人为忍辱负重,这是一个大好词。这里有一种高尚性与坚强性(虽然老子曾将坚强当作贬义词使用),所以说,只有这种勇于承担的人才够资格当社稷主,天下王。

正言若反,则是老子的思维特色,常常是逆向思维,常人认为好的,老子告诉你也可能是坏,常人认为倒霉的,老子告诉你那其实是幸运。他得出的结论带有颠覆性乃至爆炸性。

正言若反是因为目光透到了事物的背面,别人看到的是你的颜面与前胸,老子看到的却是你的后脑与后背。

正言若反,还因为老子“观棋”多看了好几步,你看到了满,他看到了满则溢。你看到了盈,他看到了盈则亏。你看到了祸,他看到福所伏。你看到了福,他看到了祸所倚。

我们也许可以说,其实老子是一个喜欢抬杠的人,世人这样说,可能有点道理,我反着说,似有更深刻的道理,出人意表,出奇制胜。他的智慧具有难得的独到性、异议(另类)性、可辩驳性(如果你有意与老子抬杠,你且有得说呢)、启发性(另是一番天地)、发散性(不必克隆,只须引申)、警示性(他为许多世俗见解如争强好胜、争宠厚生亮起红灯)直到刺激性。

而进一步酙酌,则问题不在于老子的好立与众不同之论,问题在于,反或返,正是大道的特性。事物发展的结果是走向自己的反面,你不但看到了现状,而且看到了发展的趋向了,岂不正言若反?懂得了正言若反的道理,又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种逆向思维的习惯?而逆向之后再逆向呢?不又是正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