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5009100000021

第21章 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与省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孙子山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数字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共同推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这是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益性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之后,启动的又一个重要的数字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民族素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文化安全、积极抢占网络文化阵地、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文化发展主导权的需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对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建设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库群,搭建以各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设优秀中华文化集中展示平台,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和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最终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惠及全民,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功能。争取通过五年的建设达到:资源总量使社会公众能够获得的数字资源总量扩大一倍,达到10000TB;覆盖人群手机达8亿人、数字电视达8000万户、互联网达4.2亿人。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构建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核心,以省级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节点,形成覆盖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实现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纵向贯通。该数字图书馆虚拟网能够承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各类业务系统,保障数据便捷、安全的传输,实现数字资源的远程访问和异地共享,因此虚拟网的建设是“推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虚拟网上面传输的数据主要有三类,一是服务类数据,包括国家图书馆及各地方馆的数字资源。到馆读者在无须用户认证的情况下,即可访问国家图书馆与地方馆的数字资源。二是生产类数据,即国家图书馆与省馆、市馆之间的应用系统业务数据交互。将数字图书馆生产的数据通过虚拟网传送,如数字资源组织系统数据等。三是沟通交流类数据,可通过虚拟网加强国家图书馆与地方馆的交流与联系,如视频会议系统数据等。读者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访问数字资源时,通过对目标地址的解析确定访问路径,若访问的是虚拟网资源,则通过IPSEC VPN通道来获取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否则仍按照原有路由进行访问。

在基础软件方面,将建立文献数字化加工系统、网页资源获取系统、数字资源组织系统、版权信息管理系统、唯一标识符系统、数字资源发布点与服务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系统、文津搜索系统、数字资源保存系统、异地备份中心等十个系统,从而覆盖图书馆从资源的采集、加工、组织、保存、检索、服务等主要核心业务工作。

在服务平台方面,“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利用知识组织方法,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建设全媒体服务网络,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专业化、个性化、双向交互式知识服务。将建立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残疾人数字图书馆、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国家少儿数字图书馆、移动数字图书馆、数字电视、IPTV服务等八个平台,为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立法与决策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研究型用户提供深层次专业化信息与知识服务;为广大社会公众以及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通过新技术应用,提供基于移动通信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基于广播电视网的数字电视服务。

在标准规范体系方面,在采纳参照现行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事实标准的同时,建立了三十余项标准规范,从整个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角度,围绕数字资源的创建、描述、组织、服务、长期保存来建立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并按照整个框架体系来规划、组织各方面的标准规范建设。基于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涵盖数字内容创建、数字对象描述、数字资源组织管理、数字资源服务、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五个环节。

“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发展规划,将于2011-2012年为基础构建阶段,完成省级数字图书馆和部分市级数字图书馆的硬件平台搭建工作,并与国家数字图书馆进行网络连接,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启动数字资源建设中心、数字资源保存和数字资源服务中心的建设,启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平台建设以及主要资源库的设计。在2013-2015年的为推广和服务提升阶段,除完成所有市级馆的硬件平台搭建工作外,还将汇聚整合全国各级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向全国公众和业界提供统一揭示服务,在扩大数字图书馆覆盖范围的同时,持续增加数字资源数量,加大对新媒体服务的推广力度,不断创新,提高数字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2013年完成全部市级馆的硬件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初步建成;应用系统平台建设和新媒体服务建设进入重点实施阶段;继续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作。2014年基本完成应用系统平台建设;完成新媒体服务建设的主要建设工作,基本完成重点资源专题库的建设,全国性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初步形成。2015年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以各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和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完成,数字资源总量和类型得到跨越式发展,全国数字图书馆人才队伍更加完备,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获得较大提升。

四川省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2006年5月,四川省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四川省图书馆馆藏资源门户系统,免费向省内读者和百余所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发放网上读书卡。这一系统整合了四川省图书馆数字平台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及其他资源。它的开通,标志着四川数字图书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起点。2009年5月,“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四川分馆”在四川省图书馆正式签约挂牌。2011年、2012年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先后在四川十个公共图书馆开展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具规模。先后举办了“钱学森生平展览”、“凤凰涅槃:震痛与振兴—中外摄影家看唐山”、“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灾区援建等大型活动,参与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视频资源元数据规范》(征求意见稿)WH/T XXX-2012的编写工作,开通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平台《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联盟平台—四川省分站》。在资源建设方面,先后购买了《清华同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科技系统期刊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会议和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宏经济数据库》、《万源人文期刊数据库》、《库克音乐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国研视点》、《经济管理案例库》、超星电子图书等十几个数字资源库,容量约60TB,并自建有《四川民间艺术数据库—绵竹年画数据库》、《四川文化艺术精品数据库》、《四川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藏族唐卡数据库》、《四川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四川农村实用技术数据库》、《四川省羌族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数字空间建设—羌族数字图书馆》、《四川名人数据库》等9大数据库,容量达20TB左右。在硬件设备方面,已经完成了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省级中心硬件设备的采购和安装,使硬件设备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服务方面,开通了大屏幕电子读报机,让读者充分感受“手触即可尽知天下事”的全新的报刊阅读方式;升级了四川省图书馆馆藏资源门户系统,实现了跨库无缝链接、智能检索,使广大读者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到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充分享受数字化成果带来的快捷和便利。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统一要求和安排,进一步加快数字图书馆软件平台的安装和部署,完成省级中心与国家馆虚拟网互联及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任务。积极协助本省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组建、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工作,加强具有巴蜀特色的数据资源库建设,不断丰富数字资源的品种,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数字图书馆服务。

四川省图书馆自动化部主任 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