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川菜文化研究续编
5009700000064

第64章 论川菜的味型(7)

焖是将加工处理的原料,先在锅中用小油量爆炒,再加汤汁、调味品,用大火烧开,加盖用中火加热至熟;也可以用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将锅盖盖严,慢烧至熟的一种烹制方法。“焖”,顾名思义就是烹制中必须加盖,不能走气,利用锅内热气的渗透作用,加速原料成熟。焖菜软嫩鲜香、原汁原味。焖菜的原料一般都体积较小,烹制时加的汤汁不多,所需时间不长。爆炒要将原料炒至紧皮收缩,呈半生半熟状,然后酌加汤量。焖菜时芡汁总的要求是要带一定的原汁,即“亮汁”。焖菜的代表菜品有黄焖鸡块、黄焖鱼头等。

(五)烩菜

烩是将汤和菜混合起来的一种烹调方法。即将两种以上的成熟或者易熟的原料放入锅中,用汤烩制,然后调好味再用水豆粉勾芡。烩菜有菜汁合一、汤汁较多的特点,所以把它比喻为“瓢上菜”,意思是有汤汁,但用筷子拈不起,而要用调羹舀。烩菜的原料很多,有山珍海味,如竹荪、香菇、冬笋、海参、干贝和鱿鱼等;也有一般的时蔬禽肉,如豇豆、芸豆、鲜菜心、冬瓜、豆腐、鸭腰和鸡脯等等。烩菜中用的各种时鲜蔬菜原料,一般都先用沸水汆、浸泡冷却才入锅烹制;心、舌、肚要煮熟后刀切成形。总之烩菜用料多种多样,因而处理方法也千差万别。烩菜的操作要领是:汤汁适量,以色白浓酽的奶汤为理想的烹调用汤,汤汁的分量以在锅内刚淹没主料4/5为宜;烩菜要勾芡,起浓汁调味的作用,大多勾清二流芡,状若清米汤;勾芡时不能用大火,只能在菜出锅前,以中、小火勾芡。而且要注意烩菜的主料不可久煮,要保持原料的鲜嫩。代表菜品有火腿黄秧白、三鲜烩蚕豆、鱿鱼烩肉丝等。

(六)蒸菜

在川菜中,蒸菜的蒸制方法很多,有清蒸、旱蒸、粉蒸、膏蒸、酿蒸、烧蒸、炸蒸等。由于取材和蒸制方法的不同,所形成的风味也不同。蒸是一种制作简便,又可享受到美味的做菜方法。它是加热锅中的水,使之沸腾而产生高温蒸汽,以蒸汽使食物成熟的一种烹调方法。由于蒸汽温度高,渗透力强,因而原料受热均匀,成熟快。又因为原料是在盛器内致熟的,不需翻动原料。使菜肴能保持原汁原味和它原有的形态,营养成分损失也不多。

首先,蒸菜在原料选择上务求新鲜。如果是冷冻的鸡、鸭、肉类,则先用水解冻,冲漂去异味,然后在水中略煮,出一道水再蒸制。如果是用生料蒸,就需要用料酒、葱、姜码味再蒸。

其次,清蒸菜肴一般都要求汤汁清澈,不能加有色的调味料,如酱油等。清蒸菜肴也不宜于早放盐,因为盐能使蛋白质凝固,不利于原料中蛋白质溶出,而直接影响菜肴的鲜味,所以要蒸好后再放盐。

粉蒸、炸蒸以及旱蒸中的灯笼鸡、旱蒸鱼香大虾,都是色彩浓艳的菜肴,因此在调料的使用上要适应这些菜肴的成菜要求。比如炸蒸中的五香扣肉、皱皮肘子和粉蒸中的荷叶蒸肉就需要用红酱油调色,以突出其棕红的色调。蒸菜中的家常味和鱼香味菜肴,调料需用辣椒,或元红豆瓣、郫县豆瓣来拌味,有的烹饪者甚至将酥豆瓣的红油加入其中,为突出红艳香辣的风味。

蒸菜也要注重装碗的造型。泡花蒸肉、粉蒸鸡块是将拌好味料和米粉的原料,厚薄大致相似地摆在碗中,放底料要稍丰富些,成菜翻扣于盘中才显得饱满。夹沙肉、五香扣肉、粉蒸肉、粉蒸排骨则要把形状规整,片、块均匀的正料(俗称面子菜)一片一块地挨着排在碗或小笼的正中间,两边镶上稍次一点的材料,这样成菜后就美观大方。猪肘要先剔下肘骨,在有瘦肉的里面用刀剞成方格式的花纹。蒸全鸡、全鸭有两种定碗的方式:一种是从鸡、鸭背脊部开口,掏去内脏,装碗时胸脯向上;另一种是从鸡、鸭腹部开口,除去内脏,装碗时鸡、鸭侧着放置。不管采用何种定碗方式,剖口都要向下,形成全鸡全鸭的完整形象。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掌握火候。蒸菜上笼后,蒸至上大气,从笼盖中泄出很急促的团团水蒸气,在笼盖上成为圆形的旋转气流。虽然这时笼内温度已很高,但蒸菜并未成熟,只有冲上笼盖的气流返回各层笼屉之后,并从笼屉之间冒出“回气”约20~30分钟的时间,笼内的蒸菜就基本一致熟了。还有一种判别蒸菜是否熟透的方法,是将竹筷轻轻插入,一插即透,即说明已经蒸熟。或者用竹筷夹住肉(鸡、鸭、鱼、排骨)轻轻一拈,肉与骨轻易分离,也说明蒸制的火候恰到好处。

蒸菜也不一定都必须使用旺火,如蒸蛋就需要用弱火,做膏蒸、酢蒸之类的菜肴也需要弱火。蒸菜的笼锅水一次要加足,最好不要中途加水。蒸菜的代表菜肴有翡翠鸭方、青豆鸡、清蒸鲜鱼、荷叶蒸肉、粉蒸牛肉、咸甜烧白、旱蒸童子鸡、四喜丸子等。

(七)冷菜

制作冷菜的烹调方法很多,有拌、卤、熏、腌腊、炸收、泡、醉糟、冻等,分作热制冷吃和冷制冷吃两大类。

热制冷吃是在制作时,调味、加热同时进行,制好的菜肴先晾冷,然后食用。此种冷菜具有酥烂干香或软嫩鲜香的特色。冷制冷吃是在制作菜肴的最后阶段不加热,也就是只调不烹,如泡、冻、浸渍、生醉等。其菜品清鲜不腻、脆嫩爽口。

冷菜的色要求以原料的自然色彩为主,做到各种颜色主调鲜明,岔色应美观和谐。

冷菜的香被称为“骨里香”,即越嚼越香,特别讲究五香料、姜、葱、蒜、椒等调味品的配制和使用。

冷菜的味多种多样,有椒麻、怪味、麻酱、芥末等20多种不同味型。冷菜的味都是通过调味品的作用使菜肴味美可口。

冷菜的形比热菜要求高,首先条块大小要根据不同原料的质地,来掌握刀的轻、重、缓、急。

冷菜的器要根据需要来选择,单碟用7寸(18厘米)的小圆盘;对镶用9寸(23厘米)的圆盘和长(鱼)盘;三镶拼盘要用10寸(25厘米)左右的盘子。不淋汁的冷菜用平底盘,淋汁较多的冷菜用微凹的盘盛装。总之冷菜的盛器要求色彩素净、一致,并能与热菜盛器相匹配。现将冷菜以凉拌、卤菜、炸收叙述之。

1.凉拌。

拌是冷菜的一种烹调方法,就是将生的原料或晾冷的熟制原料切制成小型的丁、丝、条、片、块等形状,再加入各种调味品后,调拌均匀即成。

凉拌菜有生拌和熟拌两种。生拌是将生料改刀成形,直接加入调味品调拌均匀。生拌选择的原料主要选择嫩脆新鲜的能生吃的蔬菜,如黄瓜、莴笋头、红白萝卜等。熟拌是将煮熟的原料,经加工处理后加入调味料拌匀,也有将生料经过汆后再调味。熟拌的原料取材广泛,有腰、肚、胗、笋、菇、蚕豆、鸡、鸭、鱼等。无论荤素熟拌原料,都应保持软嫩或爽脆的特性,才能显示出风味特色。

凉拌菜所选用的调味品品种多,味型变化大,其关键是佐料恰当,不能“杂而全”,要有独特的口味特色。除直接将佐料加入原料中拌味的方法外,凉拌菜还可以采取淋汁和蘸味汁的制作手法。淋汁是先将原料按一定的规格或样式装盘,走菜时浇淋在菜肴之上,如怪味鸡块、蒜泥白肉、麻酱笋尖、银芽鸡丝等。蘸味汁就是将主料单独装一盘,另将调味品兑成味汁舀入碟内,走菜时随菜肴一道上桌,由食者自蘸味汁食用,蘸味既可一菜一味,如银针萝卜丝;也可一菜多味,如四味大鸡(即怪味、椒麻味、红油味、白油味)。凉拌菜很受美食者的欢迎,如麻辣鸡块、红油兔丁、椿芽拌蚕豆、姜汁菠菜等。

2.卤菜。

卤菜是属于热烹冷食的一种烹调方法,特点是软、鲜香、味浓,且卫生,携带方便,存放时间长,很受人们喜爱。

卤菜靠卤水。卤水分红卤和白卤,是从颜色来进行区别。红卤是加糖色的卤汁,卤出的卤品色泽棕红、艳丽,诱人食欲。

卤水需要香料,有山柰、八角、桂皮、草果、草豆蔻、小茴香、花椒、丁香、老姜、砂仁等。其中丁香香气闷人,要少放一些,料酒在卤汁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去腥增香,使卤汁味道鲜醇。如果缺黄酒,也可用啤酒代替。起卤的具体操作是先在锅内放少许水,加糖烧热溶化,锅内的糖溶化变稠后,再加少许熟菜油,并用勺不断搅动。糖汁颜色逐渐变黄,待色呈棕红,满锅起泡时,迅速加入清水熬煮,使焦化的糖块溶化,成为用于调色的糖汁。各种香料用洁净纱布包扎为香料包。卤锅内放鲜汤,投香料包、老姜(拍破)、葱(挽结)、盐,并倒入糖色一起熬煮。当卤水透出香味后,再放入经过粗加工的各种原料卤制。料酒要等卤煮的原料大沸后,打去血沫再倒入。初次起卤水,料酒应用重些,如卤7~10公斤生料,可以倒入三瓶啤酒或一瓶半黄酒。

卤菜要鲜香,离不开“老汤”。要想卤水很快接近陈年“老汤”的鲜醇郁香的味道,必须讲究所卤的东西。如果能多卤鸡、鸭、兔、瘦肉、心舌,由于这些原料含鲜味物质多,就能很快提高卤水质量。

原料下卤前,要作进一步的浸、漂、汆处理。鸡的绒毛要用火燎或细心用夹子镊尽,然后入沸水中烫一会儿,使鸡皮蹦伸后搓去其身上“波皮”。免的土腥气味,鸭的腥臊气味,猪肚、猪肠的膻腥气味,牛肉的血腥气味,都需洗净后入沸水中“紧”(汆)一下。猪头、猪尾、猪蹄一类原料,要用水浸泡软后刮洗干净,才能除掉较浓的毛臭味。

对于大的原料,如鹅、鸭、牛肉等要进行码味处理,其方法是用炒盐、花椒、白酒、姜。大约500克生料用盐15~20克,时间是冬天码味8~12小时,热天3~5小时。码味后的原料也需要入沸水“紧”一下。这样使大的原料入味,又能去掉部分腥臊异味,从而保证卤水的质量。

卤菜的范围很广,荤料有鸡、鸭、鹅、兔、肉、头、蹄、尾、肚、心舌等,素料有豆筋、豆干、鸡蛋、海带等。

卤水要会保养。卤水最上层是卤油,第二层是泡沫,其次是卤水,底部是骨渣。要使卤水不坏,首先要打去浮油,将泡沫拣尽,用纱布将卤水过滤去掉骨渣,然后把卤水烧开,舀入干净的容器内,加盖密封保存。卤水不用时不要轻易搅动,防止生水滴进卤水内。卤水在使用时,如果要卤制大肠、心肺、鸡蛋、豆制品、海带,只能倒出部分卤水单独卤制。

川菜中的卤制品很讲究,成菜不仅可口,而且保质期长,深受美食者的欢迎。

3.炸收菜肴。

炸收菜肴是热烹冷菜中的一个大类。炸收也称作收汁,即将主料码味后,入油锅炸制成半成品,然后加适量鲜汤、调料,再用小火焖烤入味后,转用中火自然收汁、亮油。炸收菜肴有酥软化渣、味浓鲜香、汁少无腻的特点。代表菜肴有五香熏鱼、花椒鸡丁、茄汁鱼块、软酥鲫鱼、油焖冬笋等。

炸收菜肴的技术要领可以归纳为三句话:腌码入味,清油烹炸,小火收汁。

腌码入味的原料是盐、料酒、姜、葱。排骨、鲫鱼、瘦猪肉、鸡块腌渍码味需30分钟,牛柳、鳝片则需码味15~20分钟。至于炸收菜肴的素料,如冬笋、豆干、豆筋之类就不需要码味,有的直接炸后收汁,有的需水煮后油炸收汁。清油烹炸是成菜酥软的关键,要把握好油温,油温一般在七成左右(即180℃~200℃),二是不能炸得太老,否则易绵。炸的油要清亮,不能用浑油,否则影响收汁。小火收汁是先以适量的油用中火把所需味汁炒出香味,然后掺入鲜汤。再以中火将味汁稍熬,拣去油泡,捞出汁味已尽的姜、葱,放入炸好的原料以小火收汁。待汁收干,加少量麻油入锅润色。烹制炸收菜,翻动原料的动作要轻,调味时酱油不能用得太多,要较多地使用盐,因为酱油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发黑,影响菜肴的色泽。同时用于调色的糖色不宜过老,以金红的嫩糖色为好。

(八)汤

汤的种类很多,烹制方法有炖、煮(汆)、煎、蒸几大类。

按制汤所用的原料划分,有动物性汤,是以鸡、鸭、鱼、肉为原料;有植物性汤,如黄豆芽汤、蘑菇汤;有混合汤,如鸡、蹄膀和火腿混合吊制的汤。

按加工的要求划分,有头汤、一汤、原汤、奶汤、清汤、红汤等。

头汤是从煮生料的汤锅内提取的首批汤。用于头汤的原料有鸡、鸭、猪肉、猪肘、猪蹄、猪肚、棒子骨、杂骨等。这些原料有的是入汤作出水处理,有的是煮制成熟料。头汤是提取的首批汤,色白而浓,鲜香肥美,多用于中等汤菜和烧、烩一类菜肴的汤汁。

二汤又称“毛汤”,是与头汤相对而言。二汤是部分头汤提取或部分原料捞出后,另加清水继续熬制的汤。二汤色淡不浓,鲜味也不足,因此只能作一般菜肴的调味和汆汤用,也可用作便汤。

原汤是用一种原料加清水熬制的具有原汁原味的汤。原汤绝不能混入其他原料,多用于汤菜合一或以同一类原料烹制的汤菜和烧菜,如原汤炖肘、原汤炖鸡、清炖牛尾汤、清蒸鸭等。也可用于烹萝卜连锅的肉汤、烹青笋烧鸡的鸡汤、烹虫草鸭舌的鸭汤。原汤的烹制是将原料治净,加足清水,酌加姜葱,以微火久煨或中火慢炖,或入笼蒸制。用微火久煨和蒸制而成的汤,汤色清澈,味美清鲜,如鸡汤、鸭汤、牛肉汤;用中火慢炖的汤,汤色浓白,味淡而香,如羊杂汤、肘子汤、骨汤、肉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