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贾大泉自选文集
5011100000079

第79章 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核心(2)

爱国主义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我国的爱国主义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把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国家已从剥削阶级手里转变到劳动人民手里,国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里,人民大众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主要表现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对外来侵略的巨大悲愤和英勇反抗。那么,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则表现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保卫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所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热爱社会主义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最显著特点。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是国防教育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制度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剥削制度,是历史上崭新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制度。它必然引起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仇恨和反对,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国防任务。因此,我们在国防教育中时刻也不能忘记教育人民热爱和保卫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任务。

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的安全独立,是热爱和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处于国际敌对势力包围之中。它们从政治上孤立我们,经济上封锁我们,军事上威胁我们,妄图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1950年美帝国主义公然出兵阻挠我国解放台湾,致使我们今天尚未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某些国家亦企图侵占我国的领土,危害我国的安全和独立。我们在全国人民中开展了爱国反帝教育,肃清了帝国主义势力及其影响,胜利地进行了中印、中苏、中越自卫反击战争,才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权利。

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分裂、破坏是热爱和保卫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从五十年代后期起,他们武装干涉失败后,就把政策的重点转向制造民族分裂上,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民族的各种手段,挑起事端,制造分裂,策划动乱,进行颠覆活动。事实证明,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我们必须坚持进行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才能巩固国防,保卫社会主义制度。

反对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重要条件。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要维护世界和平,不仅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反对霸权主义和超级大国的侵略扩张政策。否则就会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纵容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危害世界和平和我国的安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打败了美国侵略者。随后我们又支援了越南人民抗法、抗美战争,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斗争,维护了亚洲的和平与安宁,并在国际舞台上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国际和平环境。我们今后仍然需要发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长期不懈地同霸权主义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环境,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实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统一台湾的大业,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民族繁荣的重要条件,也是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中国、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完成统一台湾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大业,只有依靠包括台湾、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才能实现。是否赞成祖国统一,是爱国与否的最大政治分野。大陆、台湾、港澳和海外侨胞中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应该在爱国的旗帜下团结、联合起来,求同存异;求爱国和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之异,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样就有利于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中国的阴谋,有利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使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客观上统一起来。

总之,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的国防教育,只有高举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旗帜,才能完成保卫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

三、继承保卫祖国的爱国传统,提高国防意识

爱国意识是国防意识的基础和核心,国防意识是爱国意识的凝聚和表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爱国传统,是提高全民国防意识,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进入阶级社会,国家形成以后,中国人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就逐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出现了为国家存亡犯颜直谏被剖心而死的比干;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里的伯夷和叔齐;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的屈原等等爱国志士。同时形成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民族气节。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又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产生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和外国侵略,保卫国家独立的爱国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保卫祖国的爱国传统和民族精神,虽然在每个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但也有其共同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这就是:

(一)保卫祖国的尚武精神。中国是世界上经历战争最多的国家之一。战争这所伟大的学校,为中华民族造就了众多的军事人才,也锤炼了民众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尚武精神。战争是残酷的。“争城之战,杀人盈城;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但中国人民从不畏惧战争,历史上从来不乏刚勇之士。绿林豪杰,遍地皆是;常常有“桃园之拜”,处处有“梁山之盟”。气节相尚,威武相崇。这种尚武精神铸造了对战争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每当外敌侵略,国家民众处于危亡之际,中国人民总是饱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诚,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报效祖国,产生了无数英勇善战的将士和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巾帼英雄。中国人民的尚武精神和长期的丰富多彩的战争实践,还为军事、国防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使我国成为兵法最为发达的国家。我国兵书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流传、影响之深远,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比美。这些丰富的国防军事遗产,至今仍是我们加强国防建设的宝贵财富。

(二)捐躯为国的献身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历来就是仁义之邦。“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而牺牲是我们的民族美德和优良传统。这种美德和传统孕育了无数“马革裹尸”、“精忠报国”、“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捐躯为国的将士,他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悲壮激烈、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成为千百年来鼓舞人们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号角。至今仍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

(三)爱国光荣、卖国可耻的道德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就把爱国主义作为人们最基本、最崇高的道德准则。热爱和保卫祖国成为举国一致而又持久的道德义务。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忍辱负重,为国献身,是人们普遍的生活信条。一切爱国人物和行为,都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热爱。小如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路过滑国遇见前来偷袭郑国的秦军,便假托君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并派人回国告急,使秦军误认为郑国已有准备,便立即退兵的这件爱国行为,就名垂青史,备受赞扬;大如卫青、霍去病、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戚继光、林则徐等等民族英雄,更是名垂千古,被人们敬之如神。相反,一切贪生怕死、卖身求荣的叛徒、汉奸、卖国贼,都被人们视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从出卖国土的儿皇帝石敬瑭,残害忠良的卖国贼秦桧,到投降日本帝国主义的汉奸汪精卫,一直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成为千古罪人,世世代代被人唾骂。这种爱恨分明,爱国为荣、卖国可耻的道德精神,世代相承,是我们今天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国家利益至上,捐弃前嫌,一致对外,保卫祖国的传统。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国家利益至上,在外敌侵略面前,顾大局、识大体,捐弃阶级的、民族的、个人的恩恩怨怨,一致对外,保卫祖国。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将军廉颇,为了对付秦国的进攻,一个忍辱负重,一个负荆请罪,捐弃前嫌,将相和,成为千古美谈。这种优良传统,延续了数千年,凡有识之士,都主张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团结对外,共同抗日,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挽救了民族危机和国家的存亡,至今仍为人们永志不忘。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这种国家利益至上的传统,实现国共两党新的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对于加强国防力量,反对外国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居安思危,富国强兵的国防传统。我国历代的国家政权都十分重视国防建设。《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并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主张对战争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相传西周初年太公望吕尚所著《六韬》就十分强调加强国防必先“富国”、“爱民”,治理好国家,作好战争准备。主张“人君必从事于富”,搞好“大工、大农、大商”,增强经济实力,为战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爱护人民,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而无他虑。这样就可做到富国强兵,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历代统治者在军队的建设上主张严明军纪,爱民爱兵,苦练精兵。将帅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举贤荐才,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我国的汉唐盛世,国防力量特别强大,就是实践了这些富国强兵的原则而实现的。

总之,我们要加强国防建设,最根本的是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爱国传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习历史。伟大的革命家秋瑾就提倡读史爱国。她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心也”。她幼承家学,涉猎经书,尤爱阅读史书。她读《史记》,慕书中爱国人物之为人;她喜爱诗词,吟诵杜甫、辛弃疾等人诗词,深受他们爱国思想的感染;她崇敬历史上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秦良玉,立志向她们学习。少女时代的秋瑾就曾作诗明志,“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壮哉奇女谈军事,鼎足当年花木兰”。可见,祖国丰富的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沃土。我们每一个人都像秋瑾那样读史爱国,11亿中国人民就能用自己的血肉和智慧筑成新的钢铁长城,任何外敌也征服不了我们,打败不了我们。

《人才与现代》199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