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贾大泉自选文集
5011100000089

第89章 《四川历史研究文集》前言

四川,同我们祖国的其他省区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继1951年资阳县黄鳝溪发现“资阳人”,证明旧石器时代就有“新人”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旧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后,1986年10月下旬,三峡地区古生物考察队又在巫山县龙坪村龙骨坡一处洞穴堆积里,发现了一枚一百八十万年前古人类的右侧门齿,并在同一层位还获得了一段带有两齿的下颚骨(见《光明日报》1986年11月30日第一版),证明早在一百八十万年以前四川境内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巫山县古人类门齿的发现,不仅反映了四川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古人类的家乡之一,而且为人类起源于亚洲的学说提供了新的依据。

历代四川人民,在美丽富饶的巴山蜀水,前赴后继,辛勤耕耘,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创造了“天府之国”的历史文明。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群英荟萃,一度出现过高度繁荣的经济,发达的文化,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为大西南和四川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四川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四川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历代学者对四川历史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写出不少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全国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四川史学界对四川历史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

1978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建立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同志,从1980年起确定以研究四川地方史为主要研究方向,我任所长后就力争在1990年前后完成多卷本《四川通史》的编写工作。在搜集、整理和编写《四川通史》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编写出一部思想体系正确、内容丰富完整、结构谨严而又具有独创风格的《四川通史》,仅仅吸收、利用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是远远不够的。四川历史研究上的许多空白尚需填补,四川历史上的许多问题尚需进行认真的、深入的探索。为了完成编写《四川通史》的艰巨任务,我们决定用几年时间,首先从事四川历史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集中力量进行四川断代史、专史和某些专题的研究。按照这个设想,几年来我们已经完成并出版了《成汉史略》、《前蜀后蜀史》、《宋代四川经济述论》、《蒙古定蜀史稿》、《余玠传》、《四川近代史》(与川大合作)、《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四川军阀混战》、《辛亥革命四川三大将军传》、《四川简史》、《清代四川财政史料》(上)、《康藏大事纪年》等学术专著和成百篇有关四川历史的学术论文,为编写《四川通史》打下初步基础。

这本文集收录的文章,就是我所同志在1986年为研究四川史所撰写的部分学术论文。因此,它自然不是我所同志全部最为得意之作,加之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这就难免有疏漏甚至错误之处。我们把这些研究成果公开出版,目的在于求得研究四川史的同仁们的批评指教,以便能收集思广益之效,为日后编写《四川通史》,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时予以补充和修正。

这本文集在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领导和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同志的大力支持。谨在此一并致谢。

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